(精品)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4司马光》赛课教学设计_0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8101182 上传时间:2024-02-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4司马光》赛课教学设计_0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精品)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4司马光》赛课教学设计_0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精品)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4司马光》赛课教学设计_0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精品)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4司马光》赛课教学设计_0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精品)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4司马光》赛课教学设计_0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4司马光》赛课教学设计_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4司马光》赛课教学设计_0(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司马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由于文言文跟我们的实际生活相脱节,因此对于三年级的 小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司马光这篇文言文有 其现代文版,许多孩子在小的时候就听过、读过。因而降低了 学习难度。教材分析:司马光一文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第八单元的第一 篇课文。本单元的文章以感受人物美好品质为主。司马光 讲述了司马光破瓮救友的故事,赞扬了他遇事沉着冷静、机智 勇敢的品质。教学目标:1. 教学剩下的两个汉字“弃”和“持”,感受中国汉字的魅力。2. 初步掌握理解文言文的方法,理解句子的意思。3. 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4. 感受遇事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的美好品质。教学重点:参考注释,抓住重

2、点词句,理解句子的意思,并在理解的基础 上熟读背诵。教学难点:体会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教学准备:希沃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 引出课题,齐读课文,回顾上节课所学重点:1、文言文的朗读 技巧;2、文言文的特点。2. 过渡,导入新课。二、探究故事内容过渡:这篇文言文到底是怎样用 30个字把这个惊险的故事讲清楚的 呢?1、出示默读要求:A. 默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群儿戏于庭”B. 学生边读,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在文中画相应的字、词、句。C. 交流。教师根据学生交流在希沃白板上标注。(地点:“庭”。人:群儿。干什么:戏。)交流的同

3、时相机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理解的方法:看注释、生活经验、 联系上下文(相机板书)D. 指导开心朗读。2、在孩子们玩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A. “瓮”是什么?请用刚才学习的理解方法试着解决。(盛物的陶 器,口大肚小。通过视频了解“瓮”与“缸”区别)B. 谁能用我们现代文表达方式再给我们说一说发生了什么事?C. 指导朗读:多么危险啊!这个孩子一不小心没站稳,就跌入了盛 满水的大瓮里了,情况是不是已经十万火急了?你觉得怎样才能读 出这种紧急、危险的情况呢?D. 弓I导学生朗读,注意读出紧急、危险的感觉。先给学生充分的时 间自己练习,再请学生站起来朗读。3、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候,

4、许多孩子是怎么做的?“众皆弃去,”A. 相机理解:抓住“三人众”的特点,理解“众”就是人多的意思, 从而理解“众皆弃去”的意思。“皆”可参考书上的注释,“弃”: 丢弃。B. 难道是不想救哪个落水的孩子吗?(不是,是害怕、慌乱。)C. 指导朗读。4、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光持石击瓮破之,”A. 从中你觉得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B. 引导学生体会司马光的机智勇敢、沉着冷静。C. 指导朗读,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读出司马光的机智勇敢、沉着冷 静吗?自己先试试。5、幸好司马光沉着冷静、机智勇敢,马上用石头把大瓮砸出了一个 窟窿。所以“水迸,儿得活。”A. 孩子终于得救了,大家终于放心了,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5、B. 请学生看着图片,读好“水迸,儿得活”这句话。C. 相机教学三个“儿”的不同。6、齐读课文,巩固:同学们小小年纪就有着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的 品质,给了那个没入水中的孩子生的希望,让我们再读课文。三、练习背诵1、同学们,司马光破瓮救友的事情很快就相传邻里,当时目睹了这 一情况的其他孩子们回到家就迫不及待地告诉家人说:群儿()于(),一儿登(),足跌没(),众皆(),光持()击()破之, 水(),儿()。2、年长的翁媪在一起闲聊时说:群儿(),一儿(),足(),众 (),光()破之,水(),儿()。3、上朝的官员们三三两两在一起说:(空白)四、拓展练习1、同学们,司马光破瓮救友的故事之所以能流

6、传至今,不仅仅 是得益于人们口耳相传,在那个没有电视,没有互联网的时代,甚 至还有很多人不认识字,人们为了歌颂他的事迹,还用了图画的方 式,将这个故事画在瓷器上、扇子上、墙壁上( 相机出示图片)让 更多的人知道这个故事,宋史 司马光传中这样记载:“其后京 (开封)、洛(洛阳)间画以为图”。让学生借助注释简介这句话 的意思。2、司马光为什么小小年纪会如此智慧呢?这并非偶然。宋史 司马光传中这样记载道:“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 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 不知饥渴寒暑。”让学生借助注释同桌讨论交流:司马光还有什么 品质?(爱读书)。从而让学生知道 读书明智的道理。

7、五、写字教学1、教学生字“弃”和“持”,详细讲解会意字“弃”,让学生 感受中国汉字的奇妙魅力。2、课件演示生字笔顺,生书空。3、学生临写。4、选一位学生的作业进行反馈。5、出示互评标准,同桌互评。六、布置作业将司马光这篇故事分别用文言文和现代文的方式说给家人听板书设计:24司马光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看注释理解方法结合生活经验教学反思:联系上下文由于文言文跟我们的实际生活相脱节,因此对于三年级的 小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司马光这篇文言文有 其现代文版,许多孩子在小的时候就听过、读过。因而能够降 低一些理解的难度。以下是我在教学后的反思 ;1、三年级第一次接触文言文,首先在朗读方面就存在一定的

8、难 度,所以在第一课时就要重点指导朗读,初步掌握朗读文言文 的技巧,这样才能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2、其次,准确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对于他们来说也比较难,那么 教师要引导学生化繁为简,初步掌握理解的方法,从而“授人 以渔”。在教学中我通过带着问题引领孩子逐句理解,并指导 理解重点字、词。同时及时归纳总结孩子们的理解方法。3、在理解的基础上我引导孩子有感情朗读,让理解提高朗读, 让朗读促进理解,二者相辅相成。同时,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 自然而然的熟记于心,循序渐进,不知不觉中孩子们能当堂背 诵。4、通过对文字的理解,以及故事中“众皆弃去”的对比,从而 让学生感悟到司马光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的品质。5、教学中我还补充了与课文有关的两段文言文,并附有注释, 让学生当堂练习运用理解方法理解文言文,从而及时巩固达到 学以致用的效果,同时培养小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弘扬传统 文化。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如为了完成教 学任务没有注意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课堂反馈达不到检 验所有学生学习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