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总目》词集提要考辨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8095437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6.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库全书总目》词集提要考辨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四库全书总目》词集提要考辨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四库全书总目》词集提要考辨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四库全书总目》词集提要考辨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四库全书总目》词集提要考辨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库全书总目》词集提要考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库全书总目》词集提要考辨(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库全书总目词集提要考辨词体文学自其兴起之日起,就被目为“艳科”“小道”,为正统文人士大夫所鄙视不屑。四库馆臣在编纂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时,秉持通达平正的包容态度,在“集部”收录词曲类二卷,词曲类存目一卷。总目词集提要远祧宋代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歌词类”有关词集目录的编创方法,以及明代毛晋宋名家?的题跋内容,同时沾溉清初以来浙西词派尊崇“雅正”的词学理想,以及汉学考证与宋学思辨的精神理念,对自花间集到清初以来的一百余种词集进行版本校勘、作家品评、艺术评鉴,构建出自具体系的“词史”雏形。本文以词史上堪称“最难治”1(1-2)的梦窗词为例,通过辨正“梦窗词提要”2(2797)(以下简称提要

2、)的撰写得失,具体而微地揭橥总目词集提要的编纂思想。一、 版本考证:提要有关梦窗词集的校勘思想考证学为清代最重要的时代思潮,梁启超将之与汉之经学、唐之佛学、宋明之理学并列为中国古代的四大思潮3(2),又谓“夫无考证学则是无清学也”3(52)。考证学尊尚的“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思想,对纪昀及四库馆臣产生深远影响。因而,总目的编纂亦以考证学为指导,对收录总目的经史子集等文献,进行细致的校勘比对,最终形成集大成性质的善本文献目录提要。梦窗词为南宋中晚期的布衣词人吴文英所撰,在经历了晚宋的辉煌后,于元明两朝寂寞无闻,凭借明人毛晋汲古阁刻本梦窗词稿4(717-794)得以流传下来。提要首先指明,录入总目

3、的梦窗词集正是来源于毛晋的汲古阁刻本,“此本即晋所刻,而四稿合为一集,则又后人所移并也”2(2797)。四库馆臣又在毛晋汲古阁刻本梦窗词跋的基础上进行考索,对梦窗甲乙丙丁四稿的编排次序进行考订,认为它“绝不以编年为序。疑其初不自收拾,彳爰裒辑旧作,得一卷即为一集,以十干为之标目,原未尝排比先后耳。”2(2797)提要指出梦窗甲乙丙丁四稿,乃毛晋依十干为序,对收集到的梦窗词进行标目,而并非按照作品写作年代之先后顺序来编订词集。总目词曲类存目“宋名家词提要”条目中,亦如此评价了毛晋汲古阁刻本的刊刻情况,“其次序先后,以得词付雕为准,未尝差以时代。且随得随雕,亦未尝有所去取”2(2819)。毛氏在梦

4、窗乙稿跋中也意识到了底本“错简纷然”4(756),但由于其考订不够审慎,甚至连白石词被误收梦窗词稿也浑然不觉。四库馆臣认为,毛晋的搜辑校刊之功实不可没,但他刻印词集时较为随意,考证校雠之功不足,并以明人朱存理铁网珊瑚所存录的梦窗新词稿作校勘比对,又从叶律、音韵、叶韵、脱韵、脱字等具体问题着手,兼及大量有错讹的词牌与词句,批评毛氏刻本“屡经传写,多有讹脱”、“校刊皆未及是正”,并一一指摘其谬误。四库馆臣深知毛本的缺漏所在,但苦于梦窗词善本阙如,资料匮乏,又不得不依据此本对梦窗词集进行编纂,导致延续了毛本舛误之憾。虽然四库馆臣在梦窗词集版本校勘方面尚存瑕疵,但他们考镜源流、去伪存真的考证精神,却开

5、启了晚清时期研治校勘梦窗词的先河。杜文澜、晚清四大家、陈廷焯等清代名家,都对梦窗词集校勘与评注倾注了大量心血,特别是朱村毕生孜孜?L?L四校梦窗词,“村四校定本”成为最精准完善的梦窗词集。“疆村丛书等词籍校勘的典范之作的出现,则与四库全书总目词籍提要重视词籍校勘分不开。”5可以说,总目词集版本校勘的思想方法,深刻地影响了有清一代的词学研究。二、 知人论世:提要有关吴文英身世及气节的考辨思想作为南宋江湖词派的一员,吴文英布衣终身,沉沦下僚,“以词游公卿间,晚年困踬而死”6(256)。为生计所迫,吴文英依靠游幕权贵,过着仰人鼻息的卑微生活,其中不乏与吴潜、史宅之、魏峻、赵与芮、贾似道等权势显赫的贵

6、人有过深刻的交往。而正是因为与“奸臣”的交集,让吴文英的人格品行饱受后人诟病。四库馆臣奉行汉学考证方法,对凡被录入总目的作家,多采用“知人论世”的传统文学批评方法,考索其身世履历、道德品性与人格气节。提要有关吴文英的生卒年考辨提要开篇即陈述了梦窗的身世,“文英字君特,梦窗其自号也。庆元人。”生卒年是身世考证的题中之义,但提要没有述及梦窗的生年,只对其卒年给予推论,“案文英卒于淳?v十一年辛亥”,其判断的依据为“晋原跋可考”,“所录绝笔莺啼序一首,残缺过半”。毛晋汲古阁刻本梦窗词稿附录中存有“绝笔莺啼序一调”,词句残缺不全,阙末题署“淳?v十一年二月甲子,四明吴文英君特书”。毛晋所搜辑到的莺啼序

7、词篇残缺不全,他据此在梦窗词跋中给出“遗缺甚多,盖绝笔也”4(794)的断语,这是想当然的误判。提要以讹传讹,依据毛晋的误判,推断出吴文英的卒年。有关吴文英的生平,由于资料短缺,精确的生卒年份至今尚无定论。但对于四库馆臣仓促给出的梦窗卒年,学界则普遍不予认可。杨铁夫在吴梦窗事迹考中,对梦窗的生平与交游考订详实,他对于毛晋及四库馆臣仅凭毛本莺啼序字句缺漏的表象,就推断出梦窗卒于此年的结论极为不满,他认为“毛意盖因莺啼序词,字句中多缺略,疑为病中书不成字使然,词末署淳?v十一年二月甲子,四明吴文英君特书,又为他词所无,故有绝笔之说。不知此乃后人从丰乐楼壁上抄出,中多缺略者,醉不成书,或写后漫灭也。

8、其末有年月姓名者,抄者全录也。此正梦窗大书望幸,兴酣采烈之时,岂绝笔哉。”1(33)杨氏的看法切中毛晋要害,则毛本的推测也就难以立足了。南宋笔记武林旧事在“湖山胜概”卷中提及丰乐楼时亦云,“吴梦窗尝大书所赋莺啼序于壁,一时为人传诵”7(123),时人的记述,也力证了在丰乐楼壁题写莺啼序时,梦窗还正当年。在杨铁夫、夏承焘、陈邦炎、谢桃坊等前贤时彦的考证推求下,当前学界有关梦窗的生卒年已基本廓清,钱鸿瑛综合诸家所论,认为梦窗生于宁宗开禧元年(1205)前后,卒于度宗咸淳六年(1270)左右8(9-17),其说法大体可以采纳,提要梦窗卒年之误也终于得到了纠正。(二)提要有关梦窗与姜夔、辛弃疾的交游考

9、论“知人论世”的批评语境呈示开放姿态,它不局限于作家本人的身世经历,而是将作家放置于社会网络之中,通过其与诗朋酒友的交往来参互了解他的生活与创作。吴文英的交游范围很广,据杨铁夫考证,约有六十余人1(37)。提要首先关注与吴文英密切交往的数位词坛巨擘,“文英及与姜夔、辛弃疾游,唱和具载集中。”四库馆臣的这一发现,是对毛晋汲古阁刻本梦窗词跋“四明吴君特从吴履斋诸公游”4(793)一句的引申与发挥,并由此考索梦窗词集中的有关作品与词题,得出梦窗与姜夔、辛弃疾交游的论断。其实,姜夔、辛弃疾二位词人,根本就与吴文英的生命轨迹没有交集,提要在毛本错谬的基础上,再次判断失误,造成了“一厢情愿”式的误判。梦窗

10、词集收录了梦窗与姜石帚相与唱和的词计六首,从梦窗赠石帚诸阙词的题记可以看出,吴姜二人情谊深重,交游时间长达三十年之久,可惜提要失考,竟误将姜石帚当作了姜夔。其实,只要参详姜夔与吴文英大致的生卒年份,此类误判即可避免。据考证,姜夔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乙亥(1155)生,卒于嘉定十四年辛巳(1221)年9(425-445),从前述吴文英的生卒年来看,二人交往的可能性不大,更何况梦窗与姜石帚还有长达三十年之久的交游,显而易见,梦窗词集中与梦窗相与酬唱的姜石帚一定是另有其人10。同样地,梦窗与稼轩也没有任何交集。据邓广铭辛稼轩年谱考释,辛弃疾生于高宗绍兴十年(1140),卒于开禧三年(1207)11(

11、121-269),从生卒年即可看出辛弃疾与吴文英不可能有交往。夏承焘在考辨吴文英与姜、辛的交游时认为,“前人误以为石帚当姜夔,予为白石道人行实考已辨之;汲古阁本梦窗词甲稿有洞仙歌?赋黄木香赠辛稼轩一首,则是姜夔词误入;提要皆失考;梦窗年代不及上交姜、辛也。”9(457)夏氏的考辨,厘清了梦窗与辛、姜的关系,已成不刊之论。四库馆臣可能正是根据汲古阁刻本梦窗词稿甲稿中误收的白石词洞仙歌?赋黄木香赠辛稼轩一阙,而误判出吴文英与姜、辛二人的这段交往经历,可谓差之毫厘而谬以千里。四库馆臣在进行提要撰写时,能秉持汉学考证之精审严谨,披沙拣金,用约略数语,概述词人的身世经历,非大手笔不能。但我也要认识到,四

12、库馆臣因编纂时间的仓促及参阅资料的限制,往往难以跳脱前人陈见,更难以对作家作品进行严格的批评审视,这就容易造成“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判断失误。我们需对提要的考证结论重新予以辨正,以免在学术传播的过程中,让其断论陷入以讹传讹的循环中。三、 )提要有关吴文英气节的考论提要在叙述吴文英与权贵的交游时,提到“又有寿贾似道诸作,殆亦晚节颓唐,如朱希真、陆游之比。”贾似道是梦窗交游网络中的一位达官贵人,四库馆臣例举贾氏,盖因其为官不仁,品行有亏,从而推论出吴文英“晚节颓唐”。提要还顺带提到了与吴文英行迹类同的著名词人朱敦儒(字希真)与陆游,认为他们都是“晚节颓唐”的一类文人,态度上多鄙夷不屑。我们有必要细读

13、南宋史实,对提要的气节批评进行辩证分析,对南宋时期进入权贵交际圈的江湖文人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估,进而匡正提要的谬误,再现历史原貌。首先考察贾似道。有关南宋丞相贾似道的资料,多流传于宋元时代的笔记中,如宋代周密的癸辛杂识、齐东野语,以及近人丁传靖所辑的宋人轶事汇编等。宋史?贾似道传亦根据诸种笔记材料加工而成,“似道既专恣日甚,畏人议己,务以权术驾驭,不爱官爵,牢笼一时名士,又加太学餐钱,宽科场恩例,以小利啖之。由是言路断绝,威福肆行。”12(13784)传中类似评语尚有多处,贾似道的邪恶形象就此定格于史籍。历史原貌本来如此吗?今人对有关史料进行考索后发现,由于介绍贾似道生平事迹的笔记,大都出自对故

14、国充满思念之情的周密等遗民文人之手,舛误失实之处不少,故而“宋史?贾似道传采自笔记材料处甚多,不可尽信”13。其实,对于贾似道的品评,也应该历史地来看,贾氏初入朝政时的政绩不错,在重要军事行动中富有智谋与胆略,当时颇有声望的士大夫刘克庄盛赞贾氏在鄂州之战中“以衮衣黄钺之贵,俯同士卒,甘苦卧起者数月,汔能全累卵之孤城,扫如山之铁骑,不世之功也。”14(3431)可见贾似道在专权之前,还是颇有作为的,对其不可全盘否定。叶嘉莹认为江湖文人为达官贵人献词的行径,实乃南宋一朝习以为常的社会风气,“就社会背景言之,则南宋之世的一些权贵显宦原来就曾流行一种喜欢豢养词人以为门客的风气吴文英曾留有几首赠贾似道及寿嗣荣王与芮夫妇的词,盖亦一时风气使然。”15(281)不能仅据吴文英与贾似道有过酬赠交往的史实,就轻易给吴文英扣上气节全丧的帽子。四库馆臣未能详考贾似道事迹与时代风习,而受宋史及相关笔记影响,推论出吴文英“晚节颓唐”,结论有失草率。夏承焘在梦窗晚年与贾似道绝交辨中,对梦窗与贾似道的交往行为评判道,“梦窗以词章曳裾侯门,本当时江湖游士风气,固不必诮为无行,亦不能以独行责之;其人品或贤于孙惟信、宋谦父,然亦不能拟为陈师道。此平情之论也。”9(485)夏氏评判非常中肯,可以作为历代漂泊江湖干谒权贵的文人群体的一个断语。类似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