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与新农村的关系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8091268 上传时间:2023-10-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业与新农村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林业与新农村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林业与新农村的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林业与新农村的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林业与新农村的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林业与新农村的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业与新农村的关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立足行业优势 把握工作重点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力支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 定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 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举措。这一战略决策的确立,为林业事业 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具有十分重大 的指导意义。新农村建设中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 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项目标,既有农村基础设施硬件建设内容,也 有精神文化建设软件内容,但无论软件还是硬件,都与林业密不可分。一、林业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实现途径 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能够发

2、挥生态、经济和社 会三大效益,这些功能及特性决定了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中,林业会作出自己特有的贡献。第一,发展林业是加快农村生产发展的重要内容。森林具有调节气 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多种功能,在改善农村生产环境 等方面发挥着独特效能。根据资料记录,平均每公顷防护林能保护农田 10.8 公顷,增产粮食 9360 公斤。我县是个“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山区 县,通过发展林业,念好“山”字经,做活“山”文章,可以有效拓展 农村经济的发展空间。第二,发展林业是实现农村生活宽裕的有效途径。特别是林果产业 的发展,如我县的食用菌、山杏、果品还有花卉、药材等产业,已成为 拉动农民收入增长的

3、重要因素。山杏、果品的收入占到农民纯收入的 20%,占林果专业村收入的 50%。退耕还林、防沙治沙等重点工程的实施, 大大增加了农民就业机会,提高了农民收入。如退耕还林工程,我县自 2002 年实施以来,累计退耕还林 26.4 万亩,其中绝大部分为立地条件 差、产量低的坡耕地,在未给粮食总产量造成太大影响的同时,退耕户 每年直接享受国家钱粮补助资金 160 元/亩,而且补助年限达 5-8 年(经 济林补助 5 年,生态林补助达 8 年),此外,通过林花、林草、林药间 作,农民还可以得到更多的实惠。第三,发展林业是促进乡风文明、实现村容整洁的重要措施。一方 面,通过乡村绿化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4、相处,可以提高农民生态道 德意识,有助于农民改变传统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通过 植树造林,绿化美化了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全县已经完成了首批 34 个文明生态村的绿化美化,创建村的人居环境及农民精神面貌发生了 很大改观。第四,发展林业是推动农村管理民主的重要手段。当前,集体林权 制度改革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开,林地和林木的所有权、经营权、处臵权 和收益权,是广大农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我县集体林面积占全县有 林面积 80%以上,由农民自己管理好和经营好这一重要的生产资料,不 仅能落实农民各项合法权益,还能提高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民主意识 和参政议政能力,是推进农村民主管理的重要途径。二

5、、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林业的快速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战略决策的确定,为林业提供了重大历史 机遇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县是个“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山区县,在 耕地潜力有限的情况下,林地等非耕地资源利用前景看好。 “十一五” 期间,全县林业将以推进“三个转变”、抓好“五个重点”,积极与新农 村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林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独特的优势和巨 大的潜力。推进“三个转变”一是由山上造林向山上和山下造林相结合转变。山上以提高森林质 量为主,山下以扩大森林面积为主。目前,平泉有林地面积259 万亩, 森林覆盖率 52.2%,县委、县政府提出“十一五”期间全县森林覆盖率 要

6、达到 62.2%。实现这个目标,不能完全靠山上造林,必须搞好山下绿 化。二是以突出生态效益为主向突出生态、经济效益兼顾转变。换个说 法就是生态工程与后续产业紧密结合。实际上平泉近几年已经探索出了 一些经验,如大力营造刺槐食用菌原料林、优质山杏林,既取得了较好 的生态效益,同时也为食用菌、山杏两个产业提供了有利支撑,实现了 工程与产业互促,生态与经济双赢的目标。三是以国家投入为主向国家与经营者投入相结合、以经营者自我投 入为主转变。国家重点林业工程主要用于解决生态脆弱和薄弱区域,而 集体林业和其他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要采取拍卖、承包、股份经营等 方式进行流转,广泛吸纳社会资金,以企业和农户自主经

7、营、自主投入 为主。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真正实现全社会 投资办林业。抓好“五个重点” 一是抓好林业重点工程 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平泉而 言,森林资源分布不均,东西差距较大,全县所剩 65 万亩宜林荒山多 为高、偏、远、深石质荒山,且集中分布在县东北和县南部,立地条件 较差,造林难度大,投入成本高,而且这些区域态脆弱的现状依然没有 根本改变,“无雨则旱,大雨成灾”的现象在个别地段表现十分明显, 直接影响着农村生产发展。根据“四区治理”规划,把防沙治沙、退耕 还林两大工程重点向生态脆弱的县东、南部摆放,保质保量完成营造林 任务,逐步扭转这些区域

8、生态相对脆弱的状况。工程建设中,坚持高标 准、高质量,通过完善县城周围绿化美化、杨树岭北地、台头山曹家 梁、榆树林子嘎海沟、黄土梁子五虎马梁等八大精品工程,示范带 动全县造林绿化,最终实现全县生态状况得到总体改善。在此基础 上,认真研究国家有关后续产业政策,大力发展沙产业,确保重点工程 在合理摆布实施、保障生态安全的同时,成为农村群众创造物质财富的 重要载体。与此同时,以县城周围绿化美化为突破口,结合文明生态创 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启动乡村绿化网络体系建设,以村庄城镇绿化为 “点”、公路通道绿化为“线”、河川沟膛林网建设为“带”,构成点、 线、带一体化、功能相互辐射的农村生态载体,最终形成家居环

9、境、村 庄环境、自然环境相互统一、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农村优美大环境。 力争 “十一五”期间,全县完成退耕还林 30 万亩,防沙治沙 67.4 万 亩,义务植树 600 万株。到 2010 年底,有林地面积达到 309 万亩,活 立木蓄积达到 395 万立方米。二是抓好林业产业建设我县目前各类果树面积 23万亩,山杏林面积 59万亩。但因种 种原因,果品、山杏产业的潜力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资源规模优 势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果品产业:名特优新品种少,大路品种多, 虽然近年来加大老品种改造和新品种发展力度,但优新品种所占比 例还很小,而且全县尚无一个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主产乡镇和主产 村较为分散,“

10、有基地没规模”的现象依然存在;缺乏贮藏、保鲜、 精深加工龙头企业,龙头滞后于基地,龙型经济尚未形成,还未实 现产业化经营目标。全县果品产业在农民收入中所占比例还不足三 分之一。杏仁产业:全县尚有 33 万亩山杏林没有落实经营管理机制, 管理粗放,效益低下。有相当一部分山杏林树势衰弱,加上受“倒 春寒”影响,大面积山杏盛花期很容易受冻害,直接影响着产量和 质量。此外,全县山杏的产量已满足不了县内加工企业的需求。为 加快全县林果产业由产量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管理粗放型 向集约经营型转变进程,提升林果产业在促进农民增收中的地位, 增强农村经济实力, 应大力推进林业产业化经营,走“大基地、优产

11、品、强龙头、响品牌”的龙头企业带基地带农户之路,充分发挥林业产 业在促进农民增收中的直接带动作用,增强林业产业对农村劳动力就业 的拉动效应。一是大力培育龙头企业。积极扶持绿源、“四海”、“太平 洋”、“华净”和“绿世界”等龙头企业和北五十家子、榆树林子等农产 品交易市场,促其不断发展壮大。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嫁接改造等方 式,努力培育起一批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二是加快林业基地建设。坚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的要求,大力促 进农民参与度高、农村受益面大的食用菌、果品、山杏、木材等产业发 展,提高产业规模化水平。一方面加快建设刺槐食用菌原料林、高效 山杏、时差杂果、干鲜

12、果品和速生丰产杨“五大林果基地”,另一方 面加大林果结构调整力度,继续做好果树高接改优工作。 三是积极 创办林业经济合作组织。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建立和规 范果品协会、山杏协会等经济合作组织。鼓励林业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 紧密型联结,增强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十一五”期间,全县建 成 70 万亩食用菌原料林、65 万亩优质山杏林、25 万亩干鲜果品、5 万 亩时差杂果、10 万亩速生丰产杨,建立和完善道虎沟双峰、榆树林子嘎 海沟、杨树岭北地、活性炭产业和杏仁产业等 5 个林产品协会,实现林 业社会总产值 3.7 亿元(不包括食用菌),农民人均林果纯收入达到 600 元。三是积极

13、稳妥地推进集体林权改革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是林业改革的核心和关键,是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条件下,增强林业活力、加快林业发展和促进农村改革、发 展和稳定的重要举措。当前,林权改革工作已在全国推开,福建、 江西等省份作为全国林权改革的试点单位,他们通过集体林权改革, 极大促进了当地林业的发展。凡是改革到位的地方,林子开始多起 来,林农开始富起来,林业开始活起来,林区开始强起来,呈现出 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并产生了 “三增 ”、“三活 ”和 “三变 ”的效果 (“三增 ”即林业增效、林农增收、林财增加; “三活”即机制激活、 资源盘活、经济搞活; “三变 ”即观念转变、职能转变、干群关系转 变),真正让

14、农民群众更多地从林业经营中得到实惠,真正形成“全 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的良好社会氛围。我县集体林占全县林分面积的 80以上,与全国情况一样,山 林产权不明晰、经营机制不灵活、利益分配不合理等制约集体林业 发展的问题比较突出。如:有的森林、林木、林地资源流转尚不规 范,经济效益未能实现最大化;有的因未遵循法律程序,甚至将存 有争议的林木、林地进行流转,引发林权纠纷或群众信访;部分林 木、林地资源 “名为集体,实无人管”,经营管理工作不规范,造 林绿化、森林病虫害及防火等工作不到位,很容易发生荒山绿化无 期、伐后更新“欠帐”、滥伐、盗伐和哄抢林产品等现象。为解决这 些问题,规范农村集体资产管理,

15、我县准备在全省林权改革试点工 作之际,启动全县林权改革。我们已草拟了全县集体林产权改革 办法和实施方案,并采取座谈会、发放资料、媒体宣传等形式, 进行宣传发动,力争让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全面了解集体林权改革的 目的、意义及有关法律法规,营造出全社会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 良好氛围。目前,已选定黄土梁子、蒙和乌苏和杨树岭三个基础较 好的乡镇中有代表性的村作先行试点,准备适时召开全县集体林木 流转推介大会,以此推动全县集体林权改革。 逐步建立起“产权归属 清晰、经营主体落实、责任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顺畅规范、 监督服务到位”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让农民参与林业管理和建设的各 个环节,真正使广大林农

16、耕者有其山、耕山有其责、务林有其利、致富 有其道,实现还山、还林、还利于民,激活广大农民林业生产的积极性。四是加强林业科技服务 建设新农村,离不开新型的农民。我县是个典型的山区县,林业建 设的主战场在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近年来,全县林果业得到快速 发展,特别是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在退耕地内栽植山杏、板栗、核桃 的面积 2 万余亩。但随着林果基地规模的不断扩大,与之相配套的技术 管理工作却未及时跟上,除重点果区外,技术推广方面明显滞后。常规 技术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推广,果农专业技术水平低,现有果园管理粗放, 新建果园重造轻管。特别是在当前国光等传统品种效益低迷的情况下, 一些区域呈现出恶性循环趋势,果农舍不得在果树上投资、投劳,果品 质量难以保证,最终难以实现好的效益。为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 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把农村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和资源优势,转化 为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我县已把林业科技推广工 作列入“十一五”规划内容。一是建立科技推广网络。在强化林业部门 专业技术队伍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