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教案1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8086377 上传时间:2023-10-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教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精品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教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精品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教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精品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教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精品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教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教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教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 浮力第一节浮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2)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3)知道浮力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2)通过收集、交流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学情分析; 浮力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重点:认识浮力、浮力产生的原因;教学难点:对浮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的

2、理解。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教具:乒乓球、水、水槽、铁块、弹簧测力计、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装置等。教学过程:一课堂引入 轮船、鸭子、人游泳时能浮在水面,是什么原因呢?这节课研究与此相关的知识导出课题 浮力。二合作探究一浮力1、什么是浮力?(1)演示:放入水中的木块放手后,木块从水里浮上来,最后浮在水面上静止不动。提问:在水里浮上来和浮在水面上的木块受几个力的作用?施力物体是什么?力的方向如何?小结:从水里浮上来的木块受到竖直向下的 ,施力物体是 。还受到竖直向上的 ,施力物体是 。上浮过程中木块受非平衡力的作用,浮力 重力。木块浮在水面静止不动时,受到竖直向下的 和竖直向上的 。木块在平衡力的作用下

3、保持静止状态。可见,从水里浮上来的物体和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都受到浮力。演示实验:如图(50页图10.1-2)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记为G,再把此物体浸没在水中测它的重力,记为F,比较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发现了什么问题?据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甲图:铝块受到竖直向下的 和竖直向上的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拉力的施力物体是细线。二力的关系是彼此平衡。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是铝块所受的重力。乙图:铝块此时受到三个力的作用,一个是竖直向下的 ,施力物体是地球;一个是竖直向上的 ,施力物体是细线;另一个是竖直向上的 ,施力物体是水。铝块静止不动说明:铝块受到的重力一铝块受到的拉力十铝

4、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由于铝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拉力的大小就是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所以铝块受到的重力一铝块在水中秤的读数十浮力。弹簧测力计两次读数的差就是浸没在水中的铝块分析实验:示数变小了,说明物体受到了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浮力。 F浮 = G F 即弹簧测力计两次读数之差,这也是浮力的测量方法。(二)浮力产生的原因 物体受到向上向下的压力差。1.浮力产生的原因我们知道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会受到浮力的作用,那么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呢?观察课本图(右),完成下列问题。为什么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会受到浮力?F上 F下,其合力F竖直= ,方向 。归纳:浮力产生的原因 。三、交流展示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实验:探究浮

5、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1、物体所受的浮力和深度 (填有没有 )关系。2、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 (填有没有 )关系3、如果将上述实验过程中的水换成煤油或酒精重复上述实验,我们会发现物体所受的浮力和在水中的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 。 四归纳小结:五当堂训练1、长江学案:P48 必做1-8 选做92、阅读课本P52 动脑筋学物理10.1 浮力一浮力1、浮力概念: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2、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3、浮力产生的原因二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液体的密度和浸在液体的体积六教学后记:第二节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学会一种计算浮力的方法。2进一

6、步练习使用弹簧秤测力。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科学探究,培养探究意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收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加对物理学的亲近感,保持对物理和生活的兴趣。2增进交流与合作的意识。3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勇于、乐于参与科学探究。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定的感知基础上,由猜想和假设开始,进而逐步、自然地完成实验探究。学生通过独立操作去认识现象、发现规律,这对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观察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形成科学研究习惯都十分有益。教学重点:阿基米德原理教学难点:阿基米德原理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教学准备空易拉罐(自备,每组25个)、小

7、容器(自备,每组至少1个)、弹簧秤29只、纸杯9只、固体物块9个、溢水杯9只、橡皮泥9块、钉子若干。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我们已经认识了浮力,并且得到了三种计算浮力的方法,它们分别是(师生共同回忆,教师板书):1当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时,其所受浮力F浮G物;2用弹簧秤测定物体浮力。把物体挂在弹簧秤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为F1,将物体浸入水中,弹簧秤的示数为F2,则物体所受浮力为F浮F1F2;3利用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求得浮力:F浮F下F上。师生讨论:这三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第一种只适用于计算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所受浮力,第二种不适用于质量过大的物体,第三种不适用于形状不规则的物体。教师;今天

8、我们学习一种既简单又普遍适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是2000年前由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发现的,所以称之为阿基米德原理。(板书:阿基米德原理)。二、合作探究浮力的大小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课本P951提出问题2猜想3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5分析实验6得出结论重力G/N拉力F/N浮力F浮/N小桶重力G桶/N小桶和溢出水总重G总/N排开水的重力G排/N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表示:F浮 = G排 为了更好地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将公式F浮 = G排 展开,即F浮 = G排 = 液gV排这样就为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解答实际问题提供方便。突破难点的方法

9、:把此探究实验做好,真正理解阿基米德原理。三、交流展示师生共同确认: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之大小,即F浮G排。从而证明同学们前面的猜想是有根据的。四、归纳小结(与延伸)学生:(教师提议)对各组条件进行评价。(下课之前,教师提议)同学们自己评出第9组为踊跃发言小组(全班40人,共分成8个小组),然后予以鼓励(掌声)。教师:对于其他猜想因素,课下同学们可以利用教师提供的器材,逐个进行验证,并排除无关因素。五当堂训练1、长江学案:P50 必做1-7 必做82、阅读课本P56 动脑筋学物理六教学后记:第三节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应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2)知道浮

10、力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轮船是怎样浮在水面的; (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学情分析: 本节课学生已经掌握基础知识较扎实,已经学习了系统的力学基础知识,刚学过浮力产生的原因及阿基米德原理。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知识面广,学习习惯较好,自学能力较强。教学难点:理解改变物体所受的重力与浮力的关系,能增大可利用的浮力。教学方法:自学释疑法、讲授法、分组讨论法、实验探究法教学仪器:烧杯、水、体积相同的蜡块和铁块、两个铁罐子、沙子、潜水艇模型、热气球

11、模型。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演示:1出示铁块和蜡块让学生观察发现它们体积相等。2将体积相同的铁块和蜡块同时浸没在水中后松手。现象:铁块沉入杯底而蜡块上浮最终浮在水面。提问:1浸没在水中的铁块、蜡块(松手后)各受到什么力?(浮力、重力)2铁块和蜡块受到的浮力相等吗?(相等。因为V排相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相等。)3既然铁块和蜡块受到的F浮相同,为什么松手后铁块沉底而蜡块上浮?液体中,物体的浮沉取决于什么呢?讲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分析蜡块:松手后,浸没在水中的蜡块所受到的F浮G蜡,所以蜡块上浮。当蜡块逐渐露出水面,V排减小,浮力减小,当F浮= G物时,蜡块最终漂浮在水面。即:F浮G物上浮,

12、最终漂浮。分析铁块:松手后,浸没在水中的铁块所受到的F浮G铁,铁块下沉。到达容器底部后,铁块受到F浮、G铁和F支,三力平衡,静止在容器底,我们说铁块沉底。即:F浮G物下沉,最终沉底。若一个物体浸没在水中,松手后F浮=G物,受力平衡,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我们说物体悬浮在液体中。即:F浮=G物,最终悬浮。总结: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浸在液体中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所受F浮与G物的关系。(二)合作探究1讨论:(1)木材能漂浮在水面,其原因是什么?(2)把一根木头挖成空心,做成独木舟后,其重力怎么变化?它可载货物的多少怎么变化?重力变小,可以装载的货物变多。指出:从浮力的角度看,把物体做成空心的办法,增

13、大了可利用的浮力,而且这种古老的“空心”办法,可以增大漂浮物体可利用的浮力。 质疑:密度比水大的下沉的物体有没有办法让它上浮或漂浮呢?2实验:两个外形相同的铁罐子,一个空心,一个装满沙;同时按入水中,松手后实心的下沉,空心的上浮最终漂浮。质疑:(1)铁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空心的铁罐子为什么能漂浮呢?可能是 因为什么呢?(因为它是空心的,F浮G物,所以能上浮,最终能漂浮。)(2)要想让实心的铁罐子也漂浮,可以怎么办呢?(把沙取出来,变成空心的。)(3)大家的想法是如何调节的铁罐子的浮沉的呢?(F浮不变,挖空使G物变小,当F浮G物,铁罐子自然就浮起来了。)三、交流展示指出:上述实验告诉我们采用“空心”的办法,不仅可以增大漂浮物体可利用的浮力,还可以使下沉的物体变得上浮或漂浮。3应用轮船(1)原理:采用把物体做成“空心”的办法来增大浮力,使浮力等于船和货物的总重来实现漂浮。(2)排水量:满载时,船排开的水的质量。即:排水量m船+m货质疑:1轮船从河水驶入海里,它的重力变不变?它受到的浮力变大、变小还是不变?(不变,始终漂浮)2它排开的液体的质量变不变?(不变)3它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变不变?(变,海水水,所以V排海水V排水)4它是沉下一些,还是浮起一些?(V排变小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