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8085663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中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0高中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20高中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20高中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20高中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高中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中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综合检测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吴组缃中国的小说,也和世界各国一样,是从神话传说开始的。有人说我国小说有很多起源,如寓言、史传、诸子散文等等,其实源只有一个,那就是神话传说。神话是把神人化,传说是把人神化,这两者之间的界限很难确切划分。到魏晋南北朝,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这是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起的名字,我觉得概括得很恰切。神话传说也好,志怪、志人也好,都是作为一种史实记载下来的,是靠实地访问,从民间搜集而记录下来的,因此叫做“志”。“志”是记录的意思,而不是创作。所以最初的小说,同历史归于一类。比如穆天子

2、传是个神话传说,可史书上却把它归于帝王“起居注”一类;山海经也是神话传说,汉书中却把它归于“地理志”中。直到梁代萧统编文选,才第一个要把文学和历史区分开来。他在序中提出他的文学定义,即“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但这时他所指的文学只包括诗、文、赋,并不包括小说。我国的小说脱离历史领域而成为文学创作,还是进入唐代之后的事。唐代的文化出现了很多新的东西,文人的思想也有所发展、开阔;这时传奇小说应运而生,如陈鸿写的长恨歌传、白行简写的李娃传,都是依照传说创作而成,不再是历史性质的东西了。唐代小说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富于想象虚构与讲求文采,这就同过去的作品有所区分。参照萧统的文学定义看,虚构、想象正是“事

3、出于沉思”;讲求文采,则正是“义归乎翰藻”。从此,小说便发展成为文学创作了,但作为史的志怪志人传统也并没有中止。传奇小说发展到宋代就衰落了。宋代的小说大致是根据史事记载完成的,没有什么虚构和富有文采的创作加工,同唐代小说大不相同。后来人们写了各个朝代的历史小说,大多走了宋代传奇的路子,即按照史书的记载编写,作为文学作品是失败的。这时随之兴起的是话本。话本经过文人加工,就变成许多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等,大都是文人采用民间创作而进行的再创作。话本是民间“说话”艺术的底本,它是经过说书艺术的千锤百炼才产生、流传的。它以描绘精彩动人的情节场面和塑造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见长;这就与

4、专供人阅读的小说有了明显不同的风格,因为它们是植根于讲给人听的说书艺术的。由这里再发展,便成为文人的独立的创作。这时不再拿民间的东西来加工了,而主要是自己创作。这一类代表作是金瓶梅,它在小说发展史上开辟了一条新路。无论三国演义水浒传,还是西游记,写的都是非凡的人物或者不寻常的英雄;而金瓶梅开辟了一条写平凡人和日常生活的道路,通过写平凡人的日常生活,显示了现实主义文学的长足发展。沿着金瓶梅所开创出来的道路,红楼梦问世了,中国古代现实主义小说达到了辉煌的顶点。中国小说发展的脉络及特点,大致就是如此。(选自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的小说有很多起源

5、,如寓言、史传、诸子散文等,而外国的小说起源只有一个,即神话传说。B神话是把神人化,传说是把人神化,这两者之间的界限有明确的划分。C最初的小说,它们是历史而不是创作。如穆天子传是个神话传说,史书上却把它归于帝王“起居注”一类。D我国真正的小说是进入唐代之后才有的事。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答题关键词是“对小说的分析”。A项,“中国的小说有很多起源,如寓言、史传、诸子散文等”错误,由原文第一段“中国的小说,也和世界各国一样,是从神话传说开始的。有人说我国小说有很多起源,如寓言、史传、诸子散文等等,其实源只有一个,那就是神话传说”可知,中国的小说和外国的小说都是

6、起源于神话传说;B项,由原文第一段“很难确切划分”可知,“这两者之间的界限有明确的划分”改换原文信息;D项,由原文“我国的小说脱离历史领域而成为文学创作,还是进入唐代之后的事”可知,选项中遗漏信息。2以下关于小说发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魏晋南北朝,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都是作为一种史实记载下来的,是靠实地访问,从民间搜集而记录下来的,“志”是记录的意思,是一种创作。B唐代小说被后人称为唐传奇,是小说成熟的标志,小说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想象虚构和讲求文采上。C传奇小说发展到宋代就衰落了,没有什么虚构和富有文采的创作加工,后来的历史小说按照史书的记载编写,作为文学作品是失败的。D明清时

7、期文人独立创作的小说,再发展而达到高峰,代表作金瓶梅写平凡人的日常生活,在文学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意义,红楼梦就是沿着金瓶梅开辟的现实主义道路走到了一个辉煌的顶点。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答题关键词是“关于小说发展的分析”“不正确的”。A项,“是一种创作”错误,由原文第二段中“从民间搜集而记录下来的,因此叫做志。志是记录的意思,而不是创作”可知,“志”是记录的意思,而不是创作,混淆是非。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梁代萧统在文选中给文学的定义是:“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事出于沉思”即富于想象、虚构,“义归乎翰藻”即讲求文采。B唐

8、代应运而生的传奇小说,已脱离了历史领域,其代表作是陈鸿写的长恨歌传和白行简写的李娃传,都是依照传说创作而成的。C话本小说是植根于讲给人听的说书艺术的以描绘精彩动人的情节场面和塑造生动活跃的人物性格见长的经过文人加工进行再创作的专供人阅读的小说。D萧统所指的文学只包括诗、文、赋、小说等。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

9、细微的差别。本题考查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题中D项,“只包括诗、文、赋、小说等”错误,由原文第三段“但这时他所指的文学只包括诗、文、赋,并不包括小说”可知,萧统所指的文学并不包括小说。(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18)显示,城乡在供水、燃气、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距:城市的燃气普及率是村庄的4.26倍,城市的污水处理率是村庄的4.67倍。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平均标准和平均支出水平分别是农村居民的1.6倍和2.1倍,全国乡村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高达12.5%,比城镇高2.9个百分

10、点。大规模快速城镇化带动了中国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空间结构的变迁,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就业和生活,农民提高了收入,推进了农村的城镇化。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18)认为,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我国乡村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突出表现在:一是现代农业发展乏力,滞后于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二是农村环境问题突出,老龄化、空心化较为严重;三是农业劳动力人力资本水平较低。(摘编自温源乡村振兴如何增优势补短板,光明日报2018年8月7日)材料二20132017年中国农民工统计表(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材料三当前,各类人才短缺成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难点。随着城镇化加速推进,乡村特别是贫困村,大

11、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出现农村人口“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现象,致使农村发展中人才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造成乡村人才短缺的原因众多:教育的目标偏失,导致高等教育或职业技术培养的“人才”和升学无望的初高中毕业生都主动或被动地向经济发达地区单向输出。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迫使农村人才为改变自身或家庭命运通过各种途径离开农村流向城市。农业产业投资大、风险高、效益难以保障的先天劣势,使得农村难以留住人才,大量优质青壮劳动力离开乡土。政府培训错位,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缺乏吸引力且形式不合理,致使在乡人才难以得到“营养补充”。人才兴则乡村兴。为破解乡村振兴人才短缺这一困局,各地

12、应牢固树立“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理念,坚持立足中国国情,借鉴国际有益经验,从不同方面聚集人气共建美丽乡村。盘活人才存量,减少人才外流,扩大人才增量,鼓励人才进村。打好感情牌,广泛深入挖掘域外人才资源,通过亲情、乡情感召他们参与“反哺工程”,支援家乡建设。(摘编自郭君平激活乡村振兴的人才活力,光明日报2018年8月7日)材料四“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古代道路饱含岁月之美、文明之美,但随着现代交通运输体系的建立和高速的城市化,许多古道被遗忘在深山之中,道路所承载的宝贵文化遗产也逐渐凋敝。近年来广东省积极开展相关工作以修复和活化古驿道。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寻找历史的根、追溯精神的魂,

13、而且还能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整合各方资源、助推乡村振兴。南粤古驿道,是古代广东境内用于传递文书、运输物资、人员往来的通道,包括水路和陆路,官道和民间古道。700余公里的古道为岭南大地留下了数不胜数的历史文化遗产。南粤古驿道对于岭南文化的形成也产生过重大影响。如今南粤古驿道的保护与利用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发展动能,许多沿线村庄采用“古驿道文化”“古驿道体育”“古驿道旅游”和“古驿道特色农业”等创新模式,活化利用沿线历史文化遗产,打造多元文化主题线路,带动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摘编自许振声、吴春燕广东“古驿道”串起1320个贫困村振兴路,光明日报2018年8月7日)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

14、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空间结构的变迁,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就业和生活,农民收入增加,都得益于大规模快速城镇化。B从材料二看,20132017年间,农民工外出务工的规模逐年递增,而增速则从2013年的2.4%降至1.7%,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C加速推进城镇化,使得农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出现了农村人口“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现象。D保护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历史文化遗产,打造富有特色的旅游线路,带动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发展动能。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B项,“增速则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错,从图中可

15、以看出20132017年的增速分别是:2.4、1.9、1.3、1.5、1.7,2013年到2015年为递减,从2015年到2017年则是递增。故选B项。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城市燃气普及率、污水处理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平均标准和平均支出水平、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等方面城市均高于农村。B现代农业发展乏力,环境问题突出,老龄化、空心化较为严重,农业劳动力人力资本水平较低,是我国乡村发展面临的问题。C各类人才短缺,已经成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难点,乡村振兴需要破解乡村建设中人才不足的困局。D积极开展修复和活化古驿道工作,有助于寻找历史的根、追溯精神的魂,还能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整合各方资源、助推乡村振兴。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等方面城市均高于农村”错,原文材料一是“全国乡村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高达12.5%,比城镇高2.9个百分点”。故选A项。6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人才。造成乡村人才短缺的因素有哪些?对此,你有怎样的建议?请结合文本分析作答。(6分)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