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乐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兔子和狼》.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8071393 上传时间:2024-02-10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班音乐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兔子和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小班音乐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兔子和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小班音乐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兔子和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小班音乐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兔子和狼》.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小班音乐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兔子和狼》.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班音乐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兔子和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音乐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兔子和狼》.doc(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班音乐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兔子和狼小班音乐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兔子和狼。活动意图:小班幼儿的学_点更注重游戏化、情景化。强调让幼儿在愉快、轻松、自由的游戏中获得开展。因此,开展了此次活动兔子和狼。乐意用动作表现兔子和狼不同的音乐形象,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活动目的:1.学唱歌曲,熟悉旋律做游戏。2.用动作表现歌曲内容。3.体验有趣的歌曲情节。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开展幼儿的表现力。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活动准备:1.小兔和狼歌曲。2.图谱。3.小兔、大灰狼、风儿、树叶头饰。4.森林的场景挂图活动过程:一、以游戏方式带幼儿进入活动情境。兔宝宝们,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去树林里玩

2、吧!兔妈妈带着兔宝宝有节奏的跳进活动 室,音乐完毕后跳到自己的座位坐好。二、引导幼儿理解小兔和狼的故事情节。刚刚我们听到的歌曲在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展示图谱)有一群得意的小兔子和妈妈一起去树林里采蘑菇,它们跳呀跳,跳到树林里,竖起耳朵仔细听,风儿呼呼吹,树叶沙沙响,哎呀!谁来了?(狼来了)这是个很有趣的故事,小朋友拿起的你们的小手跟着老师有节奏的把这个故事讲一遍吧!(拍手打节奏,熟悉歌曲内容。)三、幼儿完好倾听歌曲,熟悉歌词。接下来,老师要把这个故事变成一首好听的歌。你们要注意听老师唱一遍,等下老师 有三个问题要问大家:1.小兔子是怎么到树林里的?2.它们竖起耳朵,听到了什

3、么声音?3 最后是谁来了?师边唱边做相应动作,随后,请幼儿答复。四、学唱歌曲,并用相应的动作表现。小朋友真棒!三个问题都答对了,那下面我们一起跟着电子琴来学唱这首歌,老师一 句,你们一句。.出处(第1遍)师生完好的唱一遍(第2遍)全体小朋友起立,站在自己的椅子 前,我们一起来模拟小兔子演唱下这首歌吧!(解析动作:小兔子、风儿、树叶、狼的效应 动作。完好的表演一遍)五、游戏:小兔和狼小朋友都学得好认真啊,那如今我们就一起来玩游戏吧!游戏规那么,注意听:老师要 先请(子翔)来当大灰狼,老师来当兔妈妈,然后中间这排小朋友就当小兔子,在兔妈妈的带 领下跳到树林里采蘑菇,两边的小朋友就表演风儿和树叶,在

4、原地做出优美的动作。当我们 听到哎呀,狼来了所有的小兔子就要赶紧找个平安的地方躲起来,不要被大灰狼抓走了 哦!等大灰狼走了,我们再出来采蘑菇。明白了吗?那在游戏时我们也要跟着音乐唱这首歌 哦!Are you ready? 最后大灰狼灰溜溜地走了,小兔们又跳出来采蘑菇了。兔妈妈夸道:兔宝宝们真英勇! 然后一起唱着歌跳回家了。活动反思:小班幼儿情绪不稳定、情感外露、喜欢单独游戏,因此注重孩子情感方面的目的(参与、并体验音乐游戏)。 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尝试用肢体动作来表现兔子和狼的不同音乐形象。在兔子和狼的音乐游戏中,体验集体游戏的乐趣。小班音乐教案详案及教学反思大雨和小雨活动设计背景本班幼儿虽然

5、对雨很熟悉,但没有真正认真的观察和理解过大雨和小雨,我设计的这次音乐教学活动,先让幼儿倾听雨的声音,让他们回忆下雨的情景,感受大雨和小雨的不同。为学歌曲作根底,最后在游戏版块中熟悉歌曲的旋律。活动目的1、在倾听中分辨出大雨和小雨的不同。2、让幼儿在倾听雨声时感受到大雨和小雨的美妙。3、熟悉歌曲、大胆地表现大雨和小雨不同的强弱力度。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开展幼儿的表现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让幼儿在倾听雨声时感受到大雨和小雨的美妙。难点:熟悉歌曲、大胆地表现大雨和小雨不同的强弱力度。活动准备雨的声音和图片。活动过程一、带入声音,使幼儿产生兴趣1、老

6、师播放大雨和小雨录音,引导幼儿自由倾听。2、刚刚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打雷和小雨的声音)打雷后要干什么呢?(下雨)3、下的是什么雨呢?(大雨)二、初步尝试用声音、动作来表现大雨和小雨1、下大雨的声音怎么样的呀?我们用能干的小手来表示一下,谁来做一做?我们再来用能干的小手边念边做吧!(出示大雨图片)2、大雨下的可真大,渐渐地雨变小了!我们来听一听播放小雨录音。3、小雨下的声音是怎么样的呀?小手也来表示一下吧!我们也来一起来念一念。(出示小雨图片)三、熟悉歌曲、大胆地表现大雨和小雨不同的强弱力度1、大雨落下来时是怎么唱的啊?小雨又是怎么唱的啊?来,我们来唱一唱吧!让幼儿尝试唱歌。2、让我们再来听一听

7、,听听看下大雨和下小雨的声音一样吗?!.出处!欣赏歌曲第二遍,感受大雨声和小雨声的不同。3、大雨唱的时候是响响的,小雨唱的时候是轻轻的。如今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老师带着幼儿完好唱两遍,引导幼儿唱出强弱力度)4、如今让我们来学一学大雨和小雨,一边唱一边从天上落下来吧!(引导幼儿大胆表现大雨和小雨)四、大雨和小雨1如今老师来做大雨,请小朋友来做小雨,我们一起来做游戏吧!但是有一个规那么:唱大雨的时候用小丝巾用力挥,唱小雨的时候轻轻地挥。明白吗?2、老师先示范完好唱一遍。3、全体幼儿一起边舞边唱。(两遍)教学反思大雨和小雨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歌曲,歌词模拟了大雨哗啦啦和小雨淅沥沥的声音。歌曲旋律流畅、

8、节奏简单,音乐形象鲜明,富有儿童特点。声音是孩子日常生活中最常感受到的一种自然现象。幼儿对声音大小的感觉有许多生活经历,其中下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雨声有大有小,不同的变化形成了强弱的节奏。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学会了歌曲,并从中感受到了大雨和小雨的区别。所以,只要给孩子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我想他们一定会学的更好!小班音乐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大象和蚊子活动设计背景小班幼儿的倾听才能和理解才能都比拟弱,大象和蚊子中的角色形象生动、有趣、反差大,便于幼儿理解和表现。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引导幼儿注意倾听音乐的不同,并用动作表现出来,符合小班认识靠行动、爱模拟的特点。为此,我进展了一次教学尝试。活动目的1.喜欢

9、参加音乐活动,能注意倾听,理解故事内容,并用动作、表情表现自己的理解。2.认识几种简单乐器(蛙鸣筒、手铃、小鼓),能感知比照鲜明的声音的强弱与快慢的变化。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开展幼儿的表现力。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教学重点、难点1、运用乐器表现音乐的内容,理解音乐。2、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大胆用肢体、动作、表情来表现音乐的快慢节奏。活动准备鼓、蛙鸣筒各一个,手铃、沙发靠垫假设干;大象、蚊子的提线纸偶各一个,画有森林的背景图一个。活动过程(一)听音乐,感受乐器的音色,认识新乐器蛙鸣筒1.老师将乐器藏在身后,发出刮奏乐

10、器的声音,请小朋友听一听、学一学这种声音,并猜一猜这个乐器的名字。2.玩游戏小鼓会唱歌,感受声音的轻与重、快于慢。老师:请小朋友听一听如今是谁在唱歌?(小鼓)老师:下面小鼓要唱两首歌,你们要仔细听一听,第一首歌和第二首歌唱得是不是一个样?(不一样。第一首快,声音轻;第二首慢,声音重)老师:小朋友看一看,老师手腕上戴的是什么?小铃要讲故事了,请你们仔细听一听,小铃在故事里变成了什么?小鼓和蛙鸣筒在故事里又变成了什么?(二)看提线纸偶戏大象和蚊子老师事先做好一群小蚊子的纸偶,用线将小铃铛和纸折的蚊子串在一起。另外,纸偶大象要注意突出大象胖胖的特点。出示提线纸偶大象,伴随着三种乐器将故事:有一头大象

11、,长得可大啦!脑袋大大的,身体大大的,屁股也好大好大。走起路来很慢很慢,咚咚咚。(敲击轻缓的鼓声)有一天,大象出门漫步,他走累了,就在草地上打起了瞌睡。一群蚊子飞来了,(伴随着提线纸偶蚊子的出现,小铃发出哗啦啦的响声)他们发现了大象的屁股,说: 哇!好得意的屁股呀!让我们来叮叮它吧!于是,蚊子们就围着大象的屁股叮了起来,大象觉得屁股有点痒,就用尾巴来赶蚊子,呱呱呱(蛙鸣筒发出三声连续的响声代表大象甩尾巴)蚊子被赶走了。大象又打起了瞌睡,大象刚睡着,蚊子又飞了回来,(小铃伴随着故事再次进入,发出响声)大象只好又用尾巴赶,呱呱呱(蛙鸣筒发出三次连续的响声)把蚊子赶跑了。!.!可是,过了一会,蚊子又

12、来了,大象这次终于生气了,它用好大好大的脚使劲一跺, 咚!咚!(小鼓重重的敲击两下)声音大得把蚊子都给震晕啦!(提线蚊子纸偶纷纷落在地上)(三)以乐器在故事中发出的声响为线索,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老师:故事里面讲的是谁和谁的事情?(是大象和小蚊子的事情)老师:哗啦啦的小手铃声是谁来了?(是一群小蚊子)老师:咚咚咚的小鼓声是谁发出的声音?它在做什么?(是大象在走路,它在漫步)老师:呱呱呱的蛙鸣筒声在故事里是什么声音?是谁在做什么?为什么要那样做?(是大象在甩尾巴,它要赶走蚊子,不让蚊子叮自己)老师:在故事里,小鼓最后为什么发出了咚!咚!两下重重的声音?(大象生气了,使劲跺脚呢)老师:大象跺

13、脚后,发生了什么?是什么样子?(幼儿边答小蚊子被震得晕倒在地上了边表现晕倒的样子:有的平趴在地上,有点侧身躺在地上,还有的小手小脚都朝天上,吐着小舌头)(四)幼儿扮演小蚊子,配班老师扮演大象老师:如今我们一起来扮演小蚊子,请配班老师扮演大象好吗?老师:大象要戴好自己的表演道具(带有松紧带的沙发靠垫,套在身上,代表大象的屁股),小蚊子也要戴好自己的表演道具(小手铃)。(五)再次表演大象、小蚊子的角色都由幼儿扮演。教学反思1.选材适宜,活动就成功了一半。活动中故事情节生动、有趣。故事中动物形象的大小 比照鲜明、特点突出,整个故事短小,语言形象生动。情节比拟单纯,在反复中带有一些变化,贴近幼儿的生活

14、经历,非常符合小班幼儿的承受程度。特别是一些生动的象声词,使故事更加的生动有趣,便于幼儿理解、记忆和表演,并能从文学作品中获得美的感受。由此可以说,活动选材非常重要,选材适宜,活动就成功了一半。2.过程中情境创设巧妙,幼儿身临其境,假戏真做。故事内容与乐器伴奏相匹配,是活动的一个创新点。重点表达为提线纸偶和声音特点突出的乐器交相出现,较好地引发了幼儿的兴趣。因为有了情境,幼儿进入活动的状态非常积极,很快融入活动当中。幼儿通过看、听、演的感受与体验,区分声音强弱和快慢的不同,并在活动中初步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小班音乐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苹果设计意图:熟透了的苹果是红彤彤的,像小朋友害羞的脸蛋。歌曲

15、苹果歌词、曲调简单,适于小班幼儿演唱,进展简单的歌词交换与仿编。为此开展了此次活动。联络已有生活经历,开展丰富的想象,运用各种方式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情感。活动目的:1、伴随歌曲的节奏演唱歌曲,并进展简单的仿编。2、知道苹果很有营养,多吃苹果对身体安康有好处。3、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内容,学唱歌曲。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气氛。5、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活动准备:立体苹果树(可随时取放苹果)、音乐。活动过程:一、在音乐律动中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1、一起去看看果园里熟了的果子。2、幼儿跟随律动音乐动一动、看一看。二、引导幼儿观察苹果树,在数苹果的过程中积累相关的数经历。1、(出示立体树)这是一棵什么树?2、树上有许多苹果,数数有多少个?来.教.案网这些苹果是什么颜色的?3、小结:有许多红苹果,数也数不清。三、在模拟摘苹果的过程中帮助幼儿熟悉歌词、演唱歌曲。1、你们想吃苹果吗?苹果在树上,我们怎么才能吃到呢?(可以把它们从树上摘下来)那我们一起来摘苹果了。2、听音乐模拟摘苹果的动作。(可以请个别才能强的幼儿来表现一下,引导其他幼儿摘苹果时要转动手腕,眼睛要看着苹果。)3、有节奏地念歌词,再次模拟摘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