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学期科学活动策划方案五篇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8070402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班学期科学活动策划方案五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班学期科学活动策划方案五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班学期科学活动策划方案五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班学期科学活动策划方案五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班学期科学活动策划方案五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班学期科学活动策划方案五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班学期科学活动策划方案五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班学期科学活动策划方案五篇科学是一个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的知识的系统。在一个旧的,密切相关的意思,“科学”还指可合理解释,并可靠地应用型知识的主体本身。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中班学期科学活动方案五篇,希望对你有帮助!中班学期科学活动方案1活动目标:1、让幼儿冰的名称,感受冰是冷的。2、引导幼儿懂得冰受热后会融化的特点。3、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活动准备:冰块若干,冰水、温水、热水每组各一杯音乐娃娃滑冰活动过程:一、引导幼儿自由

2、玩冰块,并说出玩冰块的感受。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件很好玩的东西,请小朋友来摸一摸,猜猜是什么。2、请幼儿摸一摸,猜一猜“摸到了什么”。3、幼儿自由玩冰块,并说说“玩了冰块后手里感觉怎么样?”4、小结:冰握在手里的感觉是又冷又滑。二、引导幼儿知道0摄式度以下水才结冰。1、你在什么时候见过冰?水龙头会结冰吗?2、为什么现在是冬天,我们屋里的水龙头没结冰呢?3、小结:只有在0摄式度以下水才会结冰,我们屋里很暖和所以水龙头不结冰。三、做实验,引导幼儿观察冰块变化。1、师:刚才玩的冰块是老师把水放在冰箱里结成的,里面放了一些彩色的纽扣,谁能想个办法把纽扣取出来?2、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办法。3、教

3、师请大家想办法,做实验。摸摸三杯水,说说不同的感受。将三块冰放在三杯水里,引导幼儿观察冰块变化。(丰富词汇:融化)观察讨论:为什么热水里冰块化得快,冷水里化得慢?小结:冰块吸收热量后会融化,吸收热量越多化得越快,吸收热量少化得慢。让幼儿观察实验结果。四、让幼儿观察刚才玩的冰块,思考讨论:1、说说冰块有什么变化。2、为什么冰块也融化了?3、小结:手有热量,空气里也有热量,冰块吸收热量就融化了。4、总结:刚才我们玩了冰块,冰是又冷又滑的,它受热后会融化成水。听音乐随教师模仿滑冰动作出教室,活动结束。中班学期科学活动方案2活动目标:1、了解报纸的用途。2、积极的参与到探索报纸的活动中,通过探索、观察

4、、模仿,尝试用不同方法使报纸发声。3、在集体面前展示讲解自己的办法。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活动准备:报纸(人手一张),音乐,报纸工艺品图片活动重难点:重点:尝试用不同方法使报纸发声。难点:在集体面前展示讲解自己的办法活动过程:一、导入报纸,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1、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听一听有什么声音?请小朋友们回答听到的声音;A唱歌的声音;B抖动报纸的声音。对,是抖动报纸的声音,今天我们就来和报纸做游戏。2、报纸的认识你在哪里见还过报纸?你们家有人爱看报纸吗?谁最爱看报纸?为什么这么多人爱看报纸?报纸上有什么?师小结:报纸的用途可真

5、大,报纸上有新闻,他让我们了解国内外的大事,报纸上有知识,它能让我们学到很多本领,报纸上有广告,能了解新信息。3、观看课件了解更多用途,通过启发初步让幼儿知道报纸是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改变形状的为探索报纸如何发声做准备总结:用旧报纸可以做这么多的事情。只要我们多动脑筋,肯动手,就可以把很多没用的东西变成很多有用的好玩儿东西。二、幼儿尝试操作让报纸发声1、幼儿尝试想出各种让报纸发声的方法“报纸还有特别的神奇的功能,能够发出很多不同的声音,但是需要你们动脑筋想办法来帮助它。”将报纸发给幼儿。注意了,报纸上有油墨,玩过后手会脏,不要把手放在嘴巴里面。幼儿尝试操作,教师启发指导。2、鼓励幼儿来展示自己发现

6、的方法小结:揉成一个球、用手指弹一弹、用手甩一甩、搓成棍子、卷成筒打、放在身上擦,双手各拿报纸一角抖一抖、用手拍一拍、用嘴用力吹、放在地上踩、用东西砸、用笔戳三、游戏报纸乐器我要给小朋友出个难题,看看能不能难住你们,你们能用报纸当乐器给乐曲伴奏吗?教师启发幼儿想一想报纸发出的什么声音可以和他们相对应活动延伸:在操作区投放报纸供幼儿继续探索报纸的玩法活动反思:在成人眼中不起眼的废旧报纸却成了孩子们的宝贝。经过多次仔细观察,我发现孩子们虽然兴趣浓厚,可对报纸的利用性还是存在着局限性。因此,“怎样让报纸发出声音”的课程就生成了。孩子们对本活动有很浓厚的兴趣,说到报纸的用途时,孩子们想到了很多,当孩子

7、们看到报纸工艺品图片时不禁拍起了手,普通的报纸竟有如此大的作用。动手实践时,孩子们探索出多种发声地方法,搓、弹、揉、撕孩子们形象地表达出了报纸的发声方法,丝丝丝咚咚咚孩子们兴奋不已,最后报纸乐器演奏时,孩子们跟着节奏,脸上洋溢着欢乐!只是报纸的认识部分有些过于长,导致整个活动有些拉的太长。中班学期科学活动方案3活动目标:1、认识12种野生动物,知道它们的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2、知道要保护野生动物,有初步的生态保护意识。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活动准备:视频、幻灯片、横幅活动过程:一、谈话,激发幼儿兴趣

8、。师:你们去过动物园吗?见过哪些动物?二、播放视频,幼儿观看。师:看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动物,观看的时候要找出老师所提问题的答案:第一,视频里是什么动物?他长什么样子?第二,它生活在什么地方?吃什么东西?第三,它在做什么事情?1、播放视频大象的命运,观看后引导幼儿说出问题的答案:(1)视频里是大象,它有着小山一样的身体,粗粗的腿,长长的鼻子,大大的耳朵。(2)大象生活在草原上、森林里。(3)他们在用鼻子卷树叶,洗澡还有王身上喷土等等。教师小结(过程中播放幻灯片):大象是陆地上的野生动物,它属于厚皮动物,目前有非洲象和亚洲象两种,它们有的生活在大草原上,有的生活在雨林里,是群居动物,和人类

9、一样以家庭为单位生活在一起。它们是食草动物,喜欢吃草、树叶、树皮、树枝等植物,它们的鼻子特别的厉害,可以往嘴里送食物、喷水洗澡、喷土保护皮肤、取物还有保护自己。大象还是寿命最长的野生动物,它脾性温和,非常珍贵。另外,大象还有一个特别奇怪的习惯,那就是站着睡觉,因为它的内脏承受不了它身体的重量。2、接下来要和我们见面的动物十分凶猛,同样要在视频中找到问题的答案,播放视频凶猛大白鲨第一,视频里是什么动物?他长什么样子?第二,它生活在什么地方?吃什么东西?第三,它在做什么事情?播放完后,引导幼儿说出问题的答案:(1)视频里是大白鲨,它长着黑黑圆圆的眼睛,尖尖的牙齿,身体特别大。(2)它生活在大海里。

10、(3)它在捕食小鱼还有海狗。教师小结(过程中播放幻灯片):大白鲨是的食肉鱼类,它长着乌黑的眼睛,尖锐锋利的牙齿还有大大的鱼鳍,是用来在水里掌握平衡的,它生活在大洋沿海地区,因为它的身体温度比海水高15度左右,所以它可以在很冷的海水里生活,它可不像大象一样喜欢群居,他们喜欢独来独往,喜欢捕食海狗、海狮、海豹等一些海洋动物,它的平均身长有6米,体重1200多公斤。3、归纳野生动物的特征(1)刚才我们认识的这两种动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生活在哪里(野外),是自己捕食,没有人工喂养。教师小结:像这种生活在野外,没有人工喂养,靠自己捕食生存的动物,叫做野生动物。(2)师幼讨论:自己还见过哪些野生动物?

11、三、激发幼儿的生态环保意识。这些可爱的野生动物现在却濒临灭绝,很多都遭到了杀害,到底在它们身上发生了什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广告)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教师小结:野生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因为有了它们我们的大自然才能和谐,我们的生态才能平衡,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地球,保护我们人类自己。目前世界上已经建立了3000多个自然保护区,让野生动物在那里安全、舒适、自由的生活。那我们可以为野生动物做些什么呢?四、出示横幅,播放动物世界片头,全体师生签名。老师今天带来了一条横幅“保护动物从我做起”,我希望今天在场的所有人在上面签上我们的名字,共同呼吁“保护野生动物,不要伤害它们”,不会写名字的幼儿,

12、画一颗爱心。活动反思:中班幼儿对科学活动十分感兴趣,非常积极地投入到本次活动的准备当中,和爸妈了解了一些有关野生动物的资料,在活动中,我利用了多段视频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并讨论,认识了陆地上的野生动物和海里的食肉鱼类,幼儿对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外部特征很容易就接受了,结尾时在横幅上的签名活动把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全体教师也参与到了其中,激发了幼儿保护动物的意识,我觉得这样的科学和社会的渗透课程更有益于幼儿的理解和掌握,25个孩子在活动中全部聚精会神,效果十分好。中班学期科学活动方案4教学理论依据:草地上的蚂蚱、花丛中的蝴蝶,神秘的昆虫世界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他们能蹲在地上看一上午的蚂蚁搬家,喜欢追着蜻

13、蜓飞舞,更想捉一只瓢虫数数到底有几颗星星他们玩着、说着、画着、问着,乐此不疲。但是,螳螂有几种颜色?竹节虫长什么样?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离大自然却越来越远了。因此选择捉迷藏的昆虫这个教学内容正是遵循了纲要中关于教学内容选择的三个原则: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是幼儿所感兴趣的,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正确的教育能够加速儿童的发展。教师只是儿童学习的促进者,要尊重儿童学习的愿望,不能强加给学生。教师的作用是间接的,教师不应该

14、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儿童,而是介绍问题和对策,让儿童自己主动地、自发地学习。”在捉迷藏的昆虫活动中,教师始终坚持幼儿想、说、做在前,教师指导、小结在后的原则。皮亚杰还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新的复杂客体和事件的方法,是巩固和扩大概念、技能的方法,是使思维和行动结合起来的方法。”因此,本次活动将探索过程与游戏结合起来,既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又能维持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从而达到科学探究活动的目标。实施策略:整个活动的组织以游戏贯穿始终。1、师幼游戏,打好铺垫。通过游戏“捉迷藏”,理解“隐藏”与“发现”之间的关系,为了解动物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做铺垫。2、趣味寻找,探索发现。寻找花草丛中、图片中

15、利用保护色隐藏自己的小昆虫,探寻昆虫保护自己的奥秘,体验发现、探究的乐趣。3、角色扮演,知识拓展。通过扮演角色,复习巩固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知识经验。教学目标:1、了解兰花螳螂、枯叶蝶、竹节虫等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2、产生探究动物自我保护本领的兴趣。活动准备:1、藏有螳螂、蝴蝶、蚂蚱等昆虫的花草丛。2、昆虫躲猫猫图片。3、春天的音乐,昆虫头饰若干,小鸟头饰一个。活动重点:了解兰花螳螂、枯叶蝶、竹节虫等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活动难点:对昆虫“保护色”的理解。活动过程:1、游戏“捉迷藏”,理解“隐藏”与“发现”之间的关系。教师带领幼儿玩“捉迷藏”的游戏,让幼儿亲身感受:如果想不容易被别人发现,必须要隐藏好。2、探究、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1)找找、说说教师带领幼儿寻找藏在花草丛中的昆虫。请幼儿说说是在什么地方找到的,讨论为什么这些昆虫藏在和身体颜色一样的地方。引导幼儿观察昆虫以及与所处的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2)看看、听听教师播放课件,让幼儿了解枯叶蝶、竹节虫、兰花螳螂等昆虫是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3)找找、认认教师出示昆虫躲猫猫大图片,请幼儿寻找图中已经认识的兰花螳螂、枯叶蝶、竹节虫。请幼儿找出图片中的其他昆虫,拓展幼儿关于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经验。3、游戏小鸟和小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