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五节 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 智能演练同步导学 中图版必修3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8070248 上传时间:2022-07-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五节 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 智能演练同步导学 中图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 第五节 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 智能演练同步导学 中图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 第五节 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 智能演练同步导学 中图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 第五节 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 智能演练同步导学 中图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 第五节 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 智能演练同步导学 中图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五节 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 智能演练同步导学 中图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五节 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 智能演练同步导学 中图版必修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章 第5节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都市化的摸索(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下图为江苏省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都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曲线标注的序号与文字阐明相应对的的是( )A-第三产业产值比重 B.-第二产业产值比重C-都市人口比重 第一产业产值比重2.图示曲线反映了( )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增长的速度最快B2世纪0年代末都市化速度最快C1990年第三产业产值比重没有超过第一产业D.都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解析: 第1题,江苏省都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都市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可判断为都市人口比重;在三大产业中,第一产业产值比重持续下降,第三产

2、业的产值比重波动上升,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据此可判断为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为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为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第2题,结合上题读图可知,都市人口比重增长的速度最快,三大产业中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增长速度最快,并于1990年超过第一产业;都市人口比重增幅最快是在20世纪0年代末。答案:1. 2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涉及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市的所有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县、市。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涉及香港和澳门。据此完毕3题。3.珠江三角洲成为“最早富起来”的区域,其决定因素是( )国际环境 .对外开放政策C.优越的区位条件 D.出名的侨乡4.下列论述中,属

3、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良好地理位置条件的是( )A.地势低平,水热丰富 B.毗邻港澳,接近东南亚C.国家优惠政策 D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解析:珠江三角洲地区毗邻港澳,距离东南亚近,侨乡优势明显,便于引进外资、技术,凭借这一良好的地理位置优势,成为国家实行改革开放的最早受益地区,享有独特的优惠政策,使经济迅速发展。答案: 3.4.B“两个率先”是党中央对江苏发展的盼望,下图为江苏省制造业部分行业工业总产值增长示意图。读图完毕56题。5999年至间,江苏四个重要制造业中,增长速度最快的是()A化学工业B冶金及延压工业C.运送设备制造业通讯、计算机及其她电子设备制造6江苏工业发展的最重要的不利因素是( )

4、A能源和资源缺少 劳动力素质不高C资金严重短缺 D.对外交通不便解析: 第5题,分别读出四个部门999年和的数据,计算出它们的增长速度后一比较就可得出对的答案。通讯、计算机及其她电子设备制造业的产值由199年的750亿元增长到的 60亿元,它的增长速度最快。第题,江苏经济发达,人口众多,科技发达,对外交通便利,有助于工业的发展;但能源和资源缺少,在发展工业时,要大量从外地调入。答案:5 6.读下图,根据都市与乡村之间的产品联系,服务联系,及其之间的差别,完毕8题。.有关都市与乡村之间的联系与差别的论述,对的的是( )乡村景观复杂,都市景观简朴B.乡村功能多样,都市功能单一C都市为乡村居民提供基

5、本的生活资源D都市为乡村提供丰富多样的服务8下列有关都市环境和都市活动对环境影响的论述对的的是( )A都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最强烈但自然环境变化较小的地方B.都市人口集中,工厂、汽车、家庭炉灶大量耗能,产生余热使都市温度高于郊区C都市生活垃圾较多,因此都市有足够的分解者D都市生态系统中,消费者众多,为保证物质和能量的及时输入,在都市近郊应大力发展商品粮基地解析:都市具有服务功能,可觉得乡村提供丰富多样的服务。都市人口集中,工厂、汽车、家庭炉灶大量耗能,产生余热使都市温度高于郊区。答案:7.D .B(江西重点中学联考)10月以来,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中国沿海地区不少工厂停工,近千万民工提前返乡

6、。据此回答910题。9.下列工业部门受这次危机影响最小的是( )A.钢铁、汽车、石化等大型工业面包厂、糖果厂等食品工业C.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等工业服装、制鞋、玩具等工业大量民工返乡,对两地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是( )A.有助于内地地区提高劳动密集型工业的生产技术水平有助于内地地区扩大耕地面积,增长粮食产量C.有助于沿海地区调节产业构造,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D有助于沿海地区缓和人地矛盾,增长就业机会解析: 根据题意,金融危机对国内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影响最大,而对面包厂、糖果厂等食品工业影响最小,由于它们都是市场指向型工业,且面包、糖果为平常消费品。大量民工返乡,有助于内地提高劳动密集型工业的生

7、产技术水平,由于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产技术水平比内地高。答案: 9.0.A(南京调研)国内黑、吉、内蒙古、晋、豫、皖、鄂、湘、赣9省区被称为中部经济地带,以东是东部经济地带,以西为西部经济地带。读图回答113题。衡量都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是( ).都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B.都市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C都市经济总量占区域经济总量的比重D.都市数量占区域聚落数量的比重1从上图分析可知,下列说法对的的是()A国内中部经济地带各省中,只有湖北的都市人口比重在40%以上B.0世纪0年代后来,中部经济地带新增的特大都市数超过东部C国内西南地区的都市人口比重均在20%如下D.总的说来,经济越发达省份,都

8、市人口比重越高3有关各省区都市化水平的说法,对的的是().广东都市化水平高,是由于大都市扩散,增进乡镇公司发展B黑龙江都市化水平高,是由于资源丰富,国有大中型公司发展.江苏都市化水平高,是由于改革开放,外资公司发展西藏都市化水平较高,是由于边境贸易发展带动都市建设解析:衡量都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是都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经济发展水平是国内都市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一般来说,经济发达的地区,都市化水平高。东北地区都市化的发展是建立在对本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发基本上的,在国有大中型公司的推动下,工业化推动了都市化的进程。答案: .A12D13.二、综合题14(广东五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及有关图示内容,回

9、答问题。材料一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都市群,无论在经济总量上,还是在发展速度上,长三角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巨轮的领航者,甚至被觉得是将来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随着上海向国际大都市的进一步迈进,目前上海已经成为领导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上海越来越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对临近省份江苏省经济发展的辐射作用也日渐显现。材料二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沪、苏、浙三省市,地区相连,文化相近,经济相融,人缘相亲,然而,在这背后却是一条无形的行政区划,泾渭分明。“地方保护主义”、“诸侯经济”存在的现实,使长三角区域内各省市浮现招商引资大战、反复建设、壁垒重重,阻碍了长三角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跨地区的经济合伙,真正做到长

10、江三角洲一体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下图(单位为元)为三省市职工平均月工资对比状况。材料三江苏省人口密度和人均占有土地、耕地变化示意图。()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简述其发展的有利自然区位条件。(2)结合材料,简述“长三角”发展中存在问题?()有专家说:“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矛盾的本源在现行的行政体制,体制上的问题必须由体制解决,其中一项重要的措施是调节行政区划,构筑大上海经济区”,试分析调节行政区划,建设大上海经济区的好处有哪些?(4)结合材料二,分析阐明江苏经济如何借助接近上海的优势,增进经济持续迅速发展?(5)根据材料三可知,江苏省人地关系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试分析其因素并谈谈解决的措施。解析:(

11、1)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其发展的有利自然区位条件可从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土壤、河流等方面回答。()由材料知,长三角地区在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是,能源、原材料缺少;各省市招商引资大战、反复建设、壁垒重重,阻碍了长三角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跨地区的经济合伙;产业构造不尽合理;环境污染严重等。(3)根据长三角发展过程中浮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回答即可。()重要从提高劳动力素质,加快产业构造调节等方面去考虑。(5)根据材料三可知,江苏省人地关系最突出的问题是人口密度大,人均土地和耕地面积减少,重要因素是人口增长快;都市、工交基本建设用地和农村住房用地增长幅度大。答案: ()该地区位置优越,地处长江入海口

12、和国内海岸线的中部;具有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河网稠密,为农业及都市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2)存在问题:能源、原材料缺少;各省市招商引资大战、反复建设、壁垒重重,阻碍了长三角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跨地区的经济合伙;产业构造不尽合理;环境污染严重等。(3)可以变外部经济为内部经济,减少区际协调成本;有助于发挥上海的经济辐射功能;有助于长三角产业的合理布局,可以根据产业链的规定,发挥产业集群效应,提高经济效益。(4)江苏省必须依托科学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增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运用沿海优势调节经济构造;加强同上海等发达地区和国际上其她地区的联系,积极发展

13、外向型经济;大力改造老式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合理运用劳动力资源,做好劳务输出工作;提高人均工资水平,增进江苏经济的跨越式发展。(5)最突出的问题:人多地少(人口密度大,人均土地和耕地面积减少)。因素:人口增长快;都市、工交基本建设用地和农村住房用地增长幅度大。措施:实行筹划生育,科学种田,发展无土栽培等生态农业,提高单位面积作物产量;控制建筑用地等。15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对江苏省工业化和都市化研究中收集了如下材料,据此分析如下问题。材料一 太湖是国内的第三大淡水湖,面积33平方千米,流域面积36500平方千米,其中有大小都市8座,是国内都市化水平最高、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几十

14、年来,随着沿湖地区经济迅猛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长,污染因素不断增多,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材料二太湖湖水氮、磷含量的变化。(1)根据材料分析太湖水污染的因素。()太湖水污染阐明环境的治理没有跟上_化和_化的进程,试阐明江苏省工业化和都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3)为解决这些问题,江苏省实行了一系列措施,如下措施不合理的是( )限制大都市发展、重点发展中小都市B建设发展三大都市圈C工业发展增进小城乡建设.进城农民的利益得到了保障解析:第(1)题,水污染的因素: 工业废水污染;生活污水的排放;农业污染等。太湖的污染是该地区工业化和都市化迅猛发展导致的。应重点对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进行治理。第(2)题,环境治理没有跟上工业化和都市化进程,阐明江苏省工业化和都市化进程中存在如下问题:一方面,对都市化的内涵结识不够全面,另一方面工业化和都市化过程产生了环境问题。此外,都市化质量有待提高等。第()题,江苏省自身缺少大都市,小都市多,因此缺少大都市的辐射带动作用,A不合理。答案: (1)由于环境治理没有与工业发展同步,太湖周边地区乡镇公司的迅猛发展,排污量增多,再加上乡镇公司规模小,经济能力有限,难以进行污染治理,因此导致了大规模的太湖污染。(2)工业都市问题:某些地区过多地强调以经济建设和工业生产为中心,把都市化水平等同于都市化率,忽视环境问题,在环境治理上投入太少。(3)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