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患者手术期的心理护理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8046896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科患者手术期的心理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外科患者手术期的心理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外科患者手术期的心理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外科患者手术期的心理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外科患者手术期的心理护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科患者手术期的心理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科患者手术期的心理护理(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外科患者手术期的心理护理 目 录目录01摘要03绪论04正文061. 医护人员语言再术后心理护理中的作用理论062. 术后心理护理中,医护人员语言的特性072.1 语言的规范性072.2 语言的感情性072.3 语言的道德性083. 术后患者存在的主要心理因素093.1 手术前焦虑093.2 过去经验的回忆093.3 注意程度093.4 不同疼痛的意义104. 医护人员语言在术后心理护理中的运用对策10 4.1 尊重病人,严禁刺激性语言10 4.2 察言观色,善于运用语言技巧11 4.3 注重细节,温馨服务12 4.4 多种方法,善用体态语言12 4.5 外塑形象,内练素质135. 小结146

2、致谢词14摘要:做好心理护理,使术后患者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是护理体制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的发展的必然结果。而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护理人员的语言作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在心理护理中正确运用语言能够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情绪,调动患者的积极性,配合治疗,消除恐惧疑虑,正视疾病,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早日康复。本文主要采用调查分析法,研究医护人员语言艺术在术后心理护理中的运用,首先阐述医护人员语言在术后患者的心理护理中的作用,然后进一步说明在患者术后心理护理中,医护人员的语言特性,最后,详细分析了医护人员语言在患者术后心理护理中运用的对策,并认为语

3、言要有科学性并注重伦理性,向病人解释病情时要通俗易懂,恰如其分,合乎逻辑,为构建我国和谐的医患关系提供参考。绪论病人经过手术,尤其承受大手术的人,一旦麻醉中醒来,意识到自己已经活过来,颇感侥幸。这时他们渴望知道自己疾病的真实情况和手术效果。由于躯体组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会体验到伤口疼痛难熬,加之身体不能 自由活动。开始,他们感到眼前的日子痛苦难熬,过几天后,痛苦缓解后,就又担心预后了。心理护理是护理学中极为重要的组织部分,特别是现代医学模式将人的健康,疾病的现象视为一种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结果,从而使人们把心理素质对疾病的影响提高到一个新的认识高度。对我们来说,不仅要有扎实而系统的医学

4、护理专业技术,还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美学等知识。这样,既能更多的了解病人心理活动的特点,又能正视这些心理矛盾的存在、积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术后病人心理护理,因为重要,护士应帮助术后病人解除手术后焦虑、恐惧、不安的心理障碍,及早告诉病人手术效果,为病人减轻疼痛克服抑郁反应,鼓励病人积极对待人生,让病人及早康复,消除术后病人的心理障碍,给治疗造成的困难。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的进步,健康观念及护理模式转变,语言的修养直接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语言是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的重要手段,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有着重要的影响。亲切的语言可以改变病人的思维和情绪障碍,减轻病人的负担,使病人在接受治疗时处

5、于最佳心理状态。 因此,医护人员的语言对术后病人的康复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医护人员语言艺术在术后心理护理中的运用,首先阐述医护人员语言在术后患者的心理护理中的作用,然后进一步说明在患者术后心理护理中,医护人员的语言特性,最后,详细分析了医护人员语言在患者术后心理护理中运用的对策,为构建我国和谐的医患关系提供参考。1、医护人员语言在术后心理护理中的作用理论语言是人类用来交流信息最常见、最重要的工具,也是人类社会人与人之间进行情感交流的工具。它是神经系统的特殊刺激物,它能影响人的健康、人的心理及整个机体,成为生理和心理的医疗因素,是心理护理的重要手段。 语言是一个人的阅历、道德修养、文化素

6、养、精神风貌的外在流露,也是人与人心灵沟通的桥梁。通过语言交流可以互通信息,密切护患关系。护士使用安慰和体贴的语言。可以取得病人的信任,解除病人的恐惧心理,增强战胜 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同时在与病人交谈中可使病人懂得某些疾病的防治知识,提 高自我保健能力。 语言是心灵的体现,一个具有美好心灵的护士往往能选择最美好的语言。护士的语言对于病人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美好的语言在病人心中可燃起美好 的情感,可以给病人带来信任和希望,对疾病向健康转归有利。反之,粗俗不勘、简单粗暴的语言。会给患者造成心理障碍,甚至造成痛苦和绝望。古人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言半句六月寒”。就正是这个道理。 护士应善于正确运

7、用语言交流,发挥它在心理护理中的作用。在与病人进行语言交流时,要讲究艺术,掌握交流技巧交流时要全神贯注的倾听,要随时注意病人的反应,不可做出轻率的或过早的判断,以及对病人的同情与体贴等。通 过恰当的交流,帮助病人正确认识和对待自身的疾病,解除消极情绪对不同的病 人,采用各自容易接受的方式交流,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术后心理护理中,医护人员语言的特性2.1 语言的规范性 护士要使用普通话,不要操方言,免得病人听不懂或听不清。不过,遇见同乡的病人,适当操用方言也是便于工作的。同时,护士也应去了解与学习工作所在地区的方言、俚语,以便减少交谈中的困难。语义要使用准确,应言能达意,一般要求护士应尽量

8、用医学术语(外加通俗解释)来交谈,讲话口语化,不要文章化。 护士在向医生或护士长报告工作情况,反映病情或向病人交待诊治与护理意图时,或向患者家属叮嘱事情时,都应当把人物称谓、时间概念、空间关系及其间的联系说清,把一件事情的起始、经过、变化、演续与结局讲明。同时,在符合语法要求的前提下,要注意语言简洁精练,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2.2 语言的情感性 护士对病人的语言要富有情感性,首先取决于护士的情感控制与调节。护士一进入工作状态,就应激发自己的情感,使之处于愉快而冷静的心境之中,才能油然产生同情病人、信任病人、尊重病人的情感与情绪。护士切不应把个人生活或家庭中的争执纠纷带来的不良心境,迁延到工作

9、情境中来,向病人迁怒发泄。其次,才是护士的语言表达能力问题。一般要求护士语言的声音要轻一些、语气要温和一些、话语速度要慢一些,并且要适当配合手势和表情,这样才能显现护士的温文尔雅和对病人的体贴关切。2.3 语言的道德性 语言的表达要符合伦理学的道德原则、规范与范畴的要求。语言的道德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严肃性:是指语言的情感表现应具有一定的严肃性,要使人感觉到说话的人端庄、大方而又高雅,在温柔的语态中要带几分维护自尊的肃穆,才能体现出是“同志式”的交谈。与之相反,说话声调娇滴滴或者很粗鲁,手脚动作太多,矫揉造作,都是不严肃的表现。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护士应有高尚的伦理观、良好的政治素养、

10、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和足够的生活经验。2)高尚性:主要是指语言的内容上应具有高尚性,护士同病人谈话的内容,应只限于医疗护理工作方面,或围绕病人的疾病治愈与康复,不应谈论病人或自己的私生活情况。护士在病房或其它任何场合都不得同病人嘻笑打闹,更不得同病人说粗鲁、下流、庸俗、污秽的话。此外,同病人交谈时,不涉及非议他人,尤其不应谈论医护人员之间的是非,以免破坏团结。 3)保密性:护士在同病人交谈中谈话的内容范围要严格注意保密,涉及党政军高级干部的病情固然要绝对保密。就是普通病人的病情及隐私也要保密,不该 自己去告知病人的事情,切不可去好心多嘴转告。如对癌症的诊断,突变的化验结果、重大诊治措施的决定等,护

11、士都应守口如瓶。 3、术后患者存在的主要心理因素3.1 手术前焦虑 人的情绪状态在痛知觉中起重要作用,国外普遍认为焦虑能降低痛阈与耐痛阈,这意味着疼痛更容易出现或加剧。相反在兴奋,欢快的情况下,疼痛将被抑制,甚至没有疼痛反应出现。3.2 过去经验的回忆 以往的不成功经验或手术后止痛不伞,能使病人通过不愉快的联想加重手术前焦虑或担忧,从而影响病人对目前疼痛的反应。 3.3 注意程度 对剌激的注意程度同样是影响疼痛的重要因素,当注意力高度集中于某事时,其他方面包括疼痛即会处于抑制状态,这时候疼痛会明显减轻或变得不明显。如手术病人他们的疼痛一般都是白天轻夜间重,这是因为注意被分散或集中起来的结果。

12、3.4 不同疼痛的意义 疼痛的躯体受损伤的证据,疼痛是信息沟通的手段,疼痛是操纵别人表现故意或缓解内疚的一种手段。如果痛觉作为一种正常反应(如心灵创伤的解脱、分娩等),那么这种疼痛的表达与晚期癌症病人的疼痛表达还有很大差异。国 外研究表明,战争中受伤伤员绝大部分诉说没有疼痛或轻微疼痛,因为他们知道 ,疼痛是有意义的,它意味着他们可以由此逃 离战争,得以解脱。相反如慢性疼痛病人,因疼痛治疗效果不佳将引起病人焦虑,抑郁而使病情加重。 4、医护人员语言在术后心理护理中的运用对策4.1 尊重病人,严禁刺激性语言 人人都需要被尊重,病人更需要。当一个人患病,常有性格改变,表现为情感脆弱,对外来刺激非常敏

13、感,自控能力下降。刺激性语言能导致病情恶化,心理负担过重,丧失生存的希望以及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比如对患了癌症需要手术的患者不能说“得了癌症作手术也白作”。病人听了肯定拒绝治疗,因为得癌症已是绝望痛苦,而手术叉会增加疼痛,这样的事情,谁也不会接受,而护士如果能耐心细致的说明手术切除对早期肿瘤的治疗效果非常好。手术带来的痛苦是暂时的,术后再辅助化疗、免疫治疗可以治愈疾病从而鼓励他们,引导他们从疾病的阴影中解脱出来,并对他们给予同情、关心和尊重,患者也就会积极配合治疗,因为美好的生活是我们每个人向往的。对病情较重一时不能治愈的病人,护士谈话要掌握好尺度,不该说的不说, 医护人员之间也要避免在病人面

14、前谈论病情,以免给病人造成心理负担,而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照顾和尊重。4.2 察言观色,善于运用语言技巧 言为心声,作为一个合格的护理工作者,要察言观色善于运用语言技巧,通过有意识的询问,从术后病人的言语及音调,观察病人的心理状态。要解决病人的焦虑情绪,必须根据每个术后病人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每个病人的年龄、社会地位、家庭环境、经济状况、知识水平不同,其心理特点与需求也不同,不同的病人使用不同的语言方式。采用针对性的语言,才能做好每个患者的心理护理。如对青年人应用鼓励性赞扬性的语言。增加他们克服病痛,战胜疾病的信心。与老年病人谈话采取唠家常的形式,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逐步把话题引到治疗上来。同文化层次较高的患者交谈时可以用科学的名词,医学用语向他们做好解释说明工作,消除其顾虑。而对文化知识相对缺乏的患者在与其交谈时可以适当的掌握一些方言,语言通俗易懂增强亲切感,少用医学术语,这样就避免了由于昕不懂而造成患者的各种顾虑,减轻了他们的陌生感。大部分病人一般都愿意坦率诉说受疾病折磨的痛苦,对疾病康复的担心及对医务人员所抱的希望,护理人员耐心倾听给予理解、同情和尊重总之,察言观色,善于运用语言技巧。既是一门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