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原理复习资料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8046786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教育原理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学前教育原理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学前教育原理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学前教育原理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学前教育原理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教育原理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教育原理复习资料(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学前教育的基本问题 第一节 学前教育的内涵学前教育:是旨在促进学前教育儿童(06、7岁)的身心全面、健康与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与措施的总和。由于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国家对小学入学年龄有不同的规定,学前教育的起止年限也有所不同。学前教育也就没有明确的年龄划分。(单选)在西周时期学前教育期是指10岁以前。学前教育期开始有了一个相对清晰的范围。1902年的壬寅制规定儿童从6岁起蒙受学前教育四年。1904年的癸卯学制则规定蒙养院招收37岁的幼儿。从近代起,我国学前教育的终止年龄定于67岁。广义的学前教育,是指06岁。另一种狭义的学前教育,专指36岁儿童的教育。在美国,08岁儿童的教育为幼儿教育,学

2、前教育仅指入学前1年的教育,而早期教育是指03岁儿童的教育。在英国,35岁则是基础阶段教育时期。前苏联,27岁为学前期。许多国家都将从初生至6、7岁儿童的教育归入学前教育的范围之中。学前教育的实施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学前家庭教育;二是学前公共教育。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在家庭中由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其子女进行的教育。在历史上,家庭教育曾经是学前教育的主要实施形式。(单选)家庭教育对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具有如下特点:(1)家庭教育是幼儿接触最早的教育:家庭是人一生中触最早、生活时间最久的社会场所。父母是人生的第一对社会交往对象,也是第一任教师。1家庭教育伴随终身。2家庭教育是在潜移默化之中进行的。3

3、家庭教育是个别实施的。学前公共教育:指由家庭以外的社会指派专人组织实施的、旨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活动的总和。托幼机构教育:指在托儿所、幼儿园等机构中由专职的幼教工作者按照社会的要求,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为目的而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简答题)与学前教育相比较,托幼机构教育具有以下特点:1.群体性2.计划性3.专业性 家庭、托幼机构、社区作为学前教育的主要力量。(单选)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对儿童实行的是公有公育,儿童属于整个氏族,由氏族共同抚育。主要在一般的社会生活和生产生活中展开,通过儿童自己的游戏和成人的口头传授及亲身示范来完成。农业社会的学前教育,对儿童的养育不需要在家庭之外进行

4、,他们除注重对儿童生活的照顾和身体的养护之外,还比较重视道德行为习惯的早期培养。工业社会早期的学前教育,许多工人阶级的而孩子无人照管,一些热心于社会平等和改革的思想家和政治家、社会团体等开始兴建了最早的托幼机构。如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在他的工厂区内为工人阶级及其子女兴办学校,其中包括1809年开办的专门招收16岁贫穷儿童的“幼儿学校”。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女教育家蒙台梭利,1907年她在罗马贫民区创办了“儿童之家”。(简答题)学前教育的发展主要呈现以下趋势:1学前教育事业成为社会公共事业。我国1996年实施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单选)美国幼儿教育协会所制定的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认证

5、标准明确将幼儿园与家庭和社区合作作为评价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2托幼机构教育职能进一步加强。在历史上,托幼机构的主要功能限于保育,主要收妥平穷家庭的子女。3扩大托幼机构教育规模,重视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美国的幼儿教育协会指出,高质量的托幼机构教育应当是适宜于儿童的教育,这种教育具有发展适应性和文化适宜性。该协会还制定了高质量的托幼机构教育的评价标准。4重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专业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如下条件:A.有专门化的知识 B.有较长时间的职业训练C.有专门的、自律的职业道德 D.有自主权 E.有行业性组织 F.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5重视对处境不利儿童的补偿教育。学前教育是面向每个儿

6、童的教育,是消除贫困,保障儿童学习与发展机会均等的重要手段。美国在20世纪6070年代先后建立了多项补偿教育方案,“早期开端”(head start)与“追随到底”(follow up );英国20世纪90年代左右开始的“确保开端”(sure start)。1关注特殊儿童“回归主流”,实施全纳式教育。第一个阶段以医学模式为主,注重诊断和治疗。第二个阶段是以心理学模式为主,注重测试和分类。第三个阶段以社会学模式占主导,打破传统的隔离式特殊教育方式,特殊儿童回归到普通教育机构中。20世纪90年代,在国际教育民主化的推动下,兴起了全纳式教育。1994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的“世界特

7、殊需要教育大会”上首次提出全纳式教育。英国全纳式教育专家托尼布什教授指出,全纳式教育:加强学生参与的过程,主张要促进学生参加就近学校的文化、课程、社区活动,并减少排斥。2重视多元文化教育,强调课程的文化适宜性。(单选)语言和文化是儿童发展的关键因素。社会建构主义的兴起为多元文化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3走向多元化。宏规模式和具体教育的多元化。A.托幼机构类型的多元化 B.课程的多元化 C.教学模式的多元化 第二节 学前教育的价值与价值取向作为一种主体性活动,教育中不可能存在价值中立的问题。教育价值是指作为客体的教育活动与社会或个人等教育主体的需要之间的一种特定的关系。学前教育价值:指学前教育与个体

8、及社会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学前教育功能:指学前教育所具有的能力和作用。因此,学期教育作为价值客体必须满足社会和幼儿个体两者的需求,由此产生了学前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学前教育功能:指学前教育必须实现的任务作用。学前教育价值取向:指的是学前教育活动主题根据自身的需要对学前教育活动的属性、功能等做出的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学前教育的价值:本体和个体的辩证统一,及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学前教育的育人价值被当做学前教育的本体价值提出来。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柏拉图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哲人王,培养具有智慧、勇敢、节制美德的人。中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提出以“仁”为核心的伦理。德国

9、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支柱)提出“教育的惟一工作和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道德这一概念中,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洛克(教育漫画)作为新兴资产阶级的维护者,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绅士”,即“有德行、有用、能干的人”。法国卢梭(爱弥儿)自然本性,即培养“自然人”。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者杜威(主张:生活即教育。提出“儿童为中心”)将社会本位的价值观与个体本位的价值观相融合。第三节 学前教育的功能学前教育功能是指学前教育所具有的能力和作用。学前教育职能:指学前教育必须实现的任务作用。(单选)学前教育功能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客观性 2.多样性

10、 3.整合性 4.方向性学前教育功能的分类:1.受对象的不同来划分,区分出学前教育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两大类。2.作用的层次来分,可以区分出基本功能和派生功能。3.作用的方向上来分,可以区分出学前教育的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4.作用的表现形式上来分,可以区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单选)学前期是人生的第一阶段,也是人生中发展变化最为迅速的时期。关键期:指在某一特定的年龄时期,个体对于某种知识经验的学习或行为的形成比较容易,而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在较晚阶段再来弥补时非常困难,有时甚至无法弥补。(单选)23岁是个体口语学习的敏感期,5岁左右是掌握数概念的最佳时期,56岁是幼儿掌握词汇能力最快的时期。

11、学前教育的社会功能也被称为工具功能。学前教育是培养儿童的活动,学前教育的本体功能和价值就是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但是,学前教育功能的释放并不是无条件的随意行为,它必然受到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简答)从功能论的角度分析“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1首先,“超前学前教育”或“神童学前教育”所依据的“关键期”理论已遭到人们的质疑。关键期或敏感期的存在,关键期是指在某个时期儿童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错过了这个时期,发展的障碍就难以弥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错过关键期后发展障碍就完全无法弥补。“超前学前教育”或“神童学前教育”将关键期的作用推至极化,导致了“早期经验决定论”,

12、否定了随后阶段教育的作用。“神童方案”、“超前教育”等都把教幼儿识字作为主要目标之一,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2任何学前教育方案都必须是科学的,必须以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为依据。“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采取了单项强化训练的办法,以牺牲、丧失其他方面的发展为代价,破坏儿童和谐发展的正常进行。无异于“杀鸡取卵”、“揠苗助长”。第四节 学前教育的效益学前教育效益:指学前教育所产生的结果,以及学前教育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学前效率仅指教育投入与产出之比。学前教育效益可以分为个人效益和社会效益。个人经济效益:指个人接受学前教育,终身所能获得的收入扣除所支付的教育成本的净收益。个人精神效益:指学

13、前教育给幼儿的心理与行为、认知与情感等带来的难以用直接的经济效益衡量的好处。学前阶段更应重视个人精神效益问题。学前教育的社会效益:指相对于正在接受学前教育的人,没在接受学前教育的人所得到的好处。社会经济效益:指接受过学前教育的个体投入社会经济之后,引起的社会劳动性产生率的提高和国民收入的增长。(简答)提高托幼机构教育效益:1适度扩大托幼机构教育规模。2提高托幼机构学前教育质量(关键是教师的质量/素质)。托幼机构教育教学质量是托幼机构教育效益最根本的内涵,也是最直接而外在的表现形式。3合理调整学前教育结构。4优化托幼机构教育资源配置。学前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利用和不断开发是提高学前教育效益最

14、直接、最有效的方法。5改革托幼机构教育体制的运行。“两权分离”即幼儿园所有权和幼儿园办园权的分离。第五节 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因(简答)我国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1.发展的整体观2.发展的多因素相互作用观 3.学习与发展的幼儿主体观 4.教育促进和参与发展的教育作用观,教育必须尊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性 5.活动是教与学的共同基础的教育途径观 (简答)我国学前教育实践的基本原则:1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原则。1989年11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保障儿童权利的国际性法律文书儿童权利公约的缔约国之一。1996年(正式颁布)颁发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在“总则”部分明确规定:“尊重、爱护幼儿,严禁虐待、歧视、体罚和变相体罚

15、、侮辱幼儿人格等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行为。”2和谐发展、全面培养的原则3教育影响协调一致的原则(以法治教)4寓教育于幼儿活动之中的原则。活动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础与源泉,也是教育的基础途径。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与教育育幼儿的活动之中,是学前教育必须遵循的原则,也是幼儿教育区别于中小学教育的特点。在学前教育实践中贯彻这一原则,要求:A.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教育。B.重视幼儿的游戏活动。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有益于幼儿身心各方面发展、适宜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活动。教育引导发展的原则。教育引导幼儿的发展主要体现在:A.教育影响幼儿的发展方向 B.教育参与儿童的发展,可以改善幼儿发展的水平与质量,不断引导幼儿的发展,实现新的发展可能性。第二章 家庭、托幼机构、社区第一节 家庭、托幼机构、社区在学前教育众的角色功能 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组成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家庭的功能主要表现在:生物功能、心理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和文化功能。家庭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里,由家长(指父母和家庭成员中其他年长者)自觉地、有意识地按一定社会的要求,通过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教育影响。家庭教育起讫年龄,各国主张不尽相同。就大多数国家来说,把初生到16岁的孩子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对象。(简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