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2:孔雀东南飞并序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8045245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2:孔雀东南飞并序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学设计2:孔雀东南飞并序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学设计2:孔雀东南飞并序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2:孔雀东南飞并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2:孔雀东南飞并序(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6课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 学习叙事诗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思想。2. 了解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3. 了解偏义复词、古今字的特点,掌握“相”、“迎”在不同语境里的用法。【教学设想】1. 本文语言接近口语,而且注释较详,学生易读懂词句。同时全诗篇幅较长,不宜在课堂内串讲。因此,教学本文可从语境入手,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主题思想;以“预习提示”为突破口,组织课堂教学。2. 本文故事情节在民间广为流传,被改编成戏剧、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影响深广。在教学本文时,有条件的学校可利用电教手段,或阅读有关资料,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学时数】2教时【教学重点】在

2、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叙事诗表现主题的方法和作品的思想内涵。【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结合语境,理解“黄泉共为友”。1. 联系上下文,理解“黄泉共为友”的含义。明确:在揭示了婆媳之间的矛盾后,焦仲卿明确地表示要与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以此来向焦母求情。说明仲卿对爱情的珍惜和忠贞。2. 联系全文,理解“黄泉共为友”。明确:向焦母求情时,仲卿表示与兰芝永不分离的决心:“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在焦母的压力下“遣去慎莫留!”仲卿则表示了他坚定的信念:“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在焦母的淫威下,仲卿仍未改变初衷,对幸福生活还存一线希望:“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在送别兰芝的途中,

3、仲卿还是信誓旦旦:“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在得知兰芝改嫁的消息后,一线希望已绝,他毅然表示:“吾独向黄泉!”兰芝已死,活着又有什么意义?于是他“自挂东南枝。”由此可见,焦仲卿一直追求幸福的爱情生活。后来定了宗旨:要是爱情破灭,就以死相抗!3. 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进一步理解“黄泉共为友”。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当时的背景是: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那套伦理纲常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发展到了相当完备严密的程度。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规定有“七出”、“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等清规戒律。“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这正是焦、刘悲剧的根本原因。在这一时代氛围里,在焦母的淫威下,焦仲卿敢于站在

4、兰芝一边,表明与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坚决态度,实在是难能可贵的。面对儒家所规定的封建家长制度、封建礼教,焦仲卿举起的那面反抗的旗帜,无疑是茫茫长夜中的一道闪电!小结:对语境体察得越充分,对语言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就越丰富。那么,我们对作品阅读理解的水平就越高。二、分析人物形象。1. 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主要塑造了哪两个人物?(焦仲卿和刘兰芝)从上文语言和语境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焦仲卿是怎样一个人?(忠于爱情,对幸福生活热烈追求,对封建礼教、封建家长专制充满叛逆精神)2. 试分析刘兰芝的形象。刘兰芝是一个聪明、善良、爱劳动、重感情,忠于爱情的人。面对封建家长制的专横和凶残,她无所畏惧。她是

5、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光辉的妇女形象之一。3. 现实主义要求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从而达到反映生活本质的目的。我们从焦、刘身上可以看到怎样的社会现实?(由学生讨论,然后总结。)4. 学生归纳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印证“预习提示”)三、讨论我国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如果说诗经中的民歌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中的源头,屈原的涉江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那么,孔雀东南飞属于哪一种?明确:本诗以孔雀失偶起兴,以鸳鸯双飞作结,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而中间叙述焦、刘爱情悲剧,则多用现实主义描写手法。统观全文,作者使开头、中间、传统很好地结合起来,组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这是一篇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机结合的杰作。四、试比较本单元学过的三篇课文。明确:五、概括学习叙事诗应注意的问题。叙事诗和抒情诗表达主题思想的方式不同,学习的方法也应有所区别。明确:1. 利用注释、工具书,扫除诗中文字障碍。2. 注意语言和语境。3. 理解形象所表现的主题思想。4. 体味古诗的优秀传统。六、布置作业:1.分析焦母的刘兄的形象以及人物的典型意义。2.分析个性化的语言特色,完成“思考和练习”题二。3. 以“惜别离”为题,发挥你的想象力,扩写第9至12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