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评估考核必备以及问答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8042968 上传时间:2022-07-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康评估考核必备以及问答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健康评估考核必备以及问答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健康评估考核必备以及问答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健康评估考核必备以及问答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健康评估考核必备以及问答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健康评估考核必备以及问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康评估考核必备以及问答(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颈部淋巴结、腋窝淋巴结检查 (1)颈部淋巴结检查 告之被检查者正确体位、姿势:告之被检查者头稍低,或偏向检查侧,放松肌肉,有利触诊。 检查者手势正确:医师手指紧贴检查部位,由浅及深进行滑动触诊。 检查顺序正确:一般顺序为耳前、耳后、耳下、乳突区、枕骨下区、颈后三角、颈前三角。(2)腋窝淋巴结检查 告之被检查者体位、姿势正确:检查腋窝时面对被检查者,检查者应一手将被检查者手腕,将其前臂稍外展。 检查者手法正确:以右手触诊被检查者左侧腋窝,左手检查右侧腋窝,检查腋窝5组淋巴结。(3) 提问 发现淋巴结肿大应如何描述?答:部位、大小、质地、数量、活动度、有无粘连、压痛、局部皮肤变化。 肺癌、乳癌各易

2、转移至何处浅表淋巴结?答:肺癌:右侧锁骨上窝或腋窝淋巴结群;乳癌:腋窝、锁骨下,胸骨旁淋巴结。 颈下部淋巴结肿大破溃常见于什么疾病答:淋巴结核、肿瘤转移、淋巴瘤。(2)眼球运动检查方法正确; 检查者置目标物,如棉签或手指尖,于受检查者眼前3040cm,告之病人头部不动,眼球随目标物方向移动,一般按左、左上、左下,右、右上、右下6个方向的顺序进行。(呈“H”型)咽部及扁桃体检查2病人取坐位,头略后仰,张大口发啊音,此时,用压舌板在舌的前2/3与后1/3交界处,迅速下压,此时,软腭上抬,在照明的配合下,可见软腭、腭垂、软腭弓、扁桃体、咽后壁;3目的:注意咽部粘膜有无充血、红肿、分泌物、假膜、反射情

3、况,有无腺样体增生,软腭运动情况,悬雍垂是否居中,吞咽有无呛咳;4考官提问的问题:扁桃体发炎时,有何表现?答:扁桃体发炎时,腺体红肿、增大,在扁桃体隐窝内有黄白色分泌物或渗出物形成的苔片状假膜,容易去掉;扁桃体增大分几度?标准是什么?答:可分为三度:不超过咽腭弓度;超过咽腭弓且不超过咽后壁中线度;达到或超过咽后壁中线度;3甲状腺触诊(1)甲状腺触诊手法正确,并能正确表达其大小及性质甲状腺峡部触诊检查者站于受检查者前面,用拇指(或站于受检者后面用示指)从胸骨上切迹向上触摸,可触到气管前软组织,判断有无增厚,此时请受检者作吞咽动作,可感到此软组织在手指下滑动,判断有无增大和肿块甲状腺侧叶触诊一手拇

4、指施压于一叶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示、中指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侧叶,拇指在胸锁乳突肌前缘触诊,受检者配合吞咽动作,重复检查,可触及被推挤的甲状腺。用同样方法检查另一叶甲状腺。注意在前位检查时,检查者拇指应交叉检查对侧,即右拇指查左侧,左拇指检查右侧后面触诊被检者取坐位,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后面,一手示、中指施压于一叶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拇指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示、中指在其前缘触诊甲状腺。再配合吞咽动作,重复检查。用同样方法检查另一侧甲状腺。(4分)(在检查过程中,如果没有令被检查作吞咽动作的,应扣2分)能表述甲状腺肿大程度、对称性、硬度、表面光

5、滑或有无结节、压痛感等(2)检查气管方法、三手指放置部位正确并能表达气管正中或偏移(4分)。检查时让受检查者取舒适坐位或仰卧位,使颈部处于自然正中位置,检查者将示指与环指分别置于两侧胸锁关节上,然后将中指置于气管之上,观察中指是否在示指与环指中间,或以中指置于气管与两侧胸锁乳突肌之间的间隙,据两侧间隙是否等宽来判断气管有无偏移。3)提问(甲状腺两侧对称性肿大。考虑什么问题?如果一侧肿大有结节。又考虑什么问题?(1分)答:双侧肿大考虑单存性甲状腺肿,如有结节考虑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肿大时,任何从体征上区别甲亢与单纯性甲状腺肿?(1分)答:因单纯性甲状腺肿多不伴甲亢体征,所以可从有无眼突、手颤相鉴

6、别。气管向右偏移,可能是胸部有了什么病变?(1分)答:左侧甲状腺肿大、左侧胸腔积液、气胸。8语音振颤检查方法/检查者将左右手掌的尺侧缘轻放于两侧胸壁的对称部位,然后嘱被检查者用同等的强度重复发“yi”长音,自上往下,从内到外,双手交叉对比两侧相应部位语音震颤的异同,注意有无增强或减弱9.肺下界叩诊:锁骨中线、腋中线及肩胛下角线自上而下叩诊,由清音变为浊音即为下界。正常下界:锁骨中线第 6肋间隙、腋中线第8肋间隙、肩胛线第10肋间隙。正常肺下界移动度为 6 8cm 。 10.肺下界移动度相当于深呼吸时横膈移动范围。首先叩出平静呼吸时肺下界,然后嘱受检者作深吸气并且屏住气,同时向下叩诊,由清音转为

7、浊音处作一标记。待受检者恢复平静呼吸后再嘱其作深呼气,并且屏住,再由上而下,叩肺下界。深吸气和深呼气两个肺下界之间的距离即肺下界移动度。检查肺下界移动度一般叩肩胛线处,也可叩锁骨中线或腋中线处。正常人肺下界移动度68cm.肺下界移动度减少见于肺气肿、肺不张、肺纤维化、肺水肿和肺部炎症等。气胸、胸水、胸膜肥厚或膈肌麻痹时肺下界移动度也减少。11.(1)叩诊手法、姿势正确以左手中指为叩诊板指,平置于心前区拟叩诊的部位。或被检查者取坐位时,板指与肋间垂直(消瘦者例外),当被检查者平卧时,板指与肋间平行。(2)心脏叩诊顺序正确;先叩左界,后右界,由下而上,由外向内。左侧在心尖搏动外23cm处开始叩诊,

8、逐个肋间向上,直至第2肋间。右界叩诊,先叩出肝上界,然后于其上一肋间由外向内,逐一肋间向上叩诊,直至第2肋间。(3)叩出实际心浊音界,并能在胸廓体表量出心浊音界。叩诊手法同前,自左侧心尖搏动外2-3cm处开始叩诊,由外向内闻及由清变浊时作出标记,并测量其与胸骨中线垂直距离,再逐一肋间向上叩诊直至第二肋间,将其标记点画成连线。右侧方法同上,将心浊音界标记点画成连线。正常人心相对浊音界:右 界(cm) 肋 间 左 界(cm)2-3 2-32-3 3.5-4.53-4 5-6 7-9(左锁骨中线距胸骨中线为8-10cm) (4) 心脏叩诊问题心脏叩诊的正确顺序是什么? 答:先叩左界,后右界,由下而上

9、,由外向内。左侧在心尖搏动外23cm处开始叩诊,逐个肋间向上,直至第2肋间。 右界叩诊,先叩出肝上界,然后于其上一肋间由外向内,逐一肋间向上叩诊,直至第2肋间。 什么叫梨形心?提示什么病变? 答:二尖瓣型心,提示二尖瓣狭窄。什么叫靴形心?提示什么病变? 答:主动脉型心,提示主动脉关闭不全、高血压心脏病。 12心脏听诊(方法、内容,并在人体上指出相应部位)(1) 考生在被检查者人体上能正确指出传统的5个听诊区位置;二尖瓣区:位于心尖搏动最强点,又称心尖区。肺动脉瓣区: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主动脉瓣区:在胸骨右缘第2肋间。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在胸骨左缘第3肋间。三尖瓣区:在胸骨下端左缘,即胸骨左缘第

10、4、5肋间。(2)听诊顺序正确从二尖瓣区开始肺动脉区主动脉区主动脉第二听诊区 三尖瓣区,逆时针方向或称倒8字。(3)能表达心脏听诊主要内容。心率)、心律)、正常心音、心音改变(正常、异常)心脏杂音(正常、异常)、心包摩擦音)等。4) 提问如果心尖部听到舒张期杂音,还要注意什么? 答:应区分杂音的时项,早、中、晚,杂音的性质。什么是三音律?包括哪些?如何区别? 答:指在原有心音之外,额外出现的病理性附加心音。大部分出现在S2之后,S1之前,即舒张期;也可出现于S1之后,S2之前,即收缩期;大多数是一个附加音,构成三音律;少数为两个附加音,构成四音律。由病理性S3和(或)S4与原有的S1、S2构成

11、的三音律或四音律,通称为奔马律。如奔马律、开瓣音、心包叩击音、肿瘤扑落音、收缩早期喷射音、人工瓣膜音等。什么是奔马律?说明什么问题? 答:出现在第二心音之后,与第一二心音共同组成的韵律犹如马奔驰的蹄声。见于心肌病、心衰。15.肠鸣音当肠蠕动时,肠腔内液体与气体亦随之流动,产生一种断断续续的咕噜声,称肠鸣音。正常人的肠鸣音每分钟45次,若超过工10次称肠鸣音亢进;见于急性肠炎;如持续35min以上才听到1次或听不到肠呜音,称肠鸣音减弱或消失,提示有肠麻痹存在。 .胃振水音 患者仰卧,护士以稍弯曲而并拢的四指,连续迅速地冲击病人上腹部,若听到胃内气体与液体相撞击而发出的声音,称振水音。正常人仅在饭

12、后多饮时出现,如在 空腹或饭后6-8h以上,胃部仍有振水音,则提示胃排空不良,见于幽门梗阻、胃扩张等。15移动性浊音(shifting dullness)为确诊腹腔有无积液的重要检查方法。叩诊机制为当腹腔积液病人取仰卧位时,液体因重力作用积聚于腹腔低处,含气的肠管漂浮其上,故叩诊腹中部呈鼓音,腹部两侧呈浊音。病人取侧卧位时,液体积聚于下部,肠管上浮,下侧腹部转为浊音。由脐部开始向左叩诊直到出现浊音,叩诊板指不动嘱咐被检查者右侧卧位,向右叩诊直至再次出现浊音,然后嘱患者左侧卧位,叩诊板指不动,再向左叩诊,(腹腔游离液体大于1000ml有意义)腹部体检嘱被检者躺下取仰卧位, 充分暴露腹部。蹲下平视

13、腹部外形是否平坦。视诊腹部皮肤,呼吸运动是否存在或有无异常,有无腹壁静脉曲张、胃肠型或蠕动波等。 Pm_= 1 请被检者屈膝并稍分开,以使腹肌松弛。以全手掌放于腹壁上部,感受腹肌紧张度,并使患者适应片刻。然后轻柔地进行腹部浅触诊,先触诊未诉病痛的部位,一般自左下腹开始滑行触诊,然后沿逆时针方向移动,同时观察被检者的反应及表情。注意腹壁的紧张度、抵抗感、表浅的压痛、包块、搏动和腹壁上的肿物。用指尖深压位于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的McBurney点,停留片刻后突然将手抬起,以检查有无反跳痛。再作深触诊,左手与右手重叠,以并拢的手指末端逐渐加压触摸深部脏器。同浅触诊,一般自左下腹开始,按逆

14、时针方向进行。如果触及肿物或包块,须注意其位置、大小、形态、质地、压痛、搏动、移动度及与腹壁的关系。 3:( #YY巴彬斯基(Babinski)征:病人仰卧,下肢伸直,检查者左手握踝上部固定小腿,右手持钝尖的金属棒自足底外侧向足趾部按划,足拇趾背伸,其它足趾外展者为阳性反应脑膜刺激征包括颈强、Kernig征、Bmdzinski征等,见于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炎、脑水肿及颅内压增高等,深昏迷时脑膜刺激征可消失。检查方法包括: (一)屈颈试验 可表现不同程度的颈强,被动屈颈受限,但需排除颈椎病。 (二)克尼格(Kemig)征 患者仰卧,下肢于髋、膝关节处屈曲成直角,检查者于膝关节处试行伸直小腿,如伸直受限并出现疼痛,大、小腿间夹角135,为Kemig征阳性。如颈强(+)而Kemig征(-)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称为颈强-Kernig征分离,见于后颅窝占位性病变和小脑扁桃体疝等。 (三)布鲁津斯基(Brudzinski)试验 患者仰卧屈颈时出现双侧髋、膝部屈曲,一侧下肢膝关节屈曲位,检查者使该侧下肢向腹部屈曲,对侧下肢亦发生屈曲,均为Brudzinski征(+)。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