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高中化学学科教学设计5篇.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8041260 上传时间:2022-12-0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学期高中化学学科教学设计5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新学期高中化学学科教学设计5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新学期高中化学学科教学设计5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新学期高中化学学科教学设计5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新学期高中化学学科教学设计5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学期高中化学学科教学设计5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学期高中化学学科教学设计5篇.doc(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学期高中化学学科教学设计5篇进入高中后,很多新生有这样的心理落差,比自己成绩优秀的大有人在,很少有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心理因此失衡,这是正常心理,但是应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接下来是关于新学期高中化学学科教学设计的文章,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新学期高中化学学科教学设计1教学设计一、学习目的1.学会Cl-、SO42-、CO32-、NH4+等离子检验的实验技能,能用焰色反响法、离子检验法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探究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2.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现象分析p 等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3.初步学会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学会主动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二、教学

2、重点及难点常见离子检验的实验技能;设计简单的探究实验方案。三、设计思路化学研究中,人们经常根据某些特征性质、特征反响、特征现象和特征条件对物质进展检验,以确定物质的组成。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物质检验知识,但不够系统化,需进一步总结和提炼。本节课选择Cl-、SO42-、CO32-、NH4+等常见离子作为检验对象,复_结初中化学知识,学习常见物质的检验方法,介绍现代分析p 测试方法,从而让学生理解物质检验方法的多样性,进一步认识到物质检验过程中防止干扰的设计、多种物质检验方案的设计及操作技能。教学时,首先让学生明确物质检验的意义和价值,并初步明确进展物质检验的根据或策略,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

3、主性。其次,根据教学目的创设相应的情景,提出详细的任务。四、教学过程导入物质的检验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如为保证公平竞赛,在大型运动会上会进展兴奋剂检测;检查身体时对血糖血脂的检验;质检员对消费的产品质量标准的检验,等等。情景“资料链接”由某抗秧苗病菌的农药袋上的标签可知,该农药含有碳酸铵和硫酸铜两种成分。如何通过实验确证该农药中含有铵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呢?指出所用的试剂、预期将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反响的化学方程式。实验完成课本“活动与探究”栏目中的实验1-4。离子试剂现象实验1NH4+实验2Cl实验3SO42各个实验中,依次观察到什么现象?出现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明确NH4+、Cl

4、、SO42等离子的检验所采用的试剂和方法等:NH4+:加浓NaOH溶液,加热,产生能使潮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Cl: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SO42:滴加BaCl2溶液和稀盐酸,生成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讨论在完成相关实验时,都有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请结合实验过程及相关元素化合物知识,分析p 以下问题:实验1:试纸为何要润湿?实验2:为何要加稀硝酸?实验3:为什么要加稀盐酸?补充实验碳酸钾、碳酸钠分别与硝酸银、氯化钡溶液反响,并分别滴加酸溶液。结论:氨气溶于水才能电离出OH;检验Cl参加稀硝酸是为了防止CO32的干扰;检验SO42参加稀盐酸是为了排除CO32

5、的干扰。小结什么是物质的检验?物质的检验应根据物质独有的特性,要求反响灵敏、现象明显、操作简便、结论可靠。你还能回忆出哪些物质的检验方法呢?要求:可以独立、准确地回忆出一些物质检验的方法,尽可能多地归纳出有关物质或离子的检验方法。学生回忆常见物质的检验:碳酸盐、酸、碱、淀粉、丝绸制品等。迁移“资料链接”由加碘盐标签可知,加碘盐添加的是KIO3。:KIO3在酸性条件下与KI反响得到碘单质。如何确证碘盐中的碘不是单质碘?如何确证某食盐是否已加碘?如何确定加碘食盐中含有钾?用淀粉液检验是否含碘单质;根据所提供KIO3的性质并设计实验方案。实验焰色反响金属或金属离子的检验通常采用焰色反响。阅读教材,答

6、复以下问题:什么叫焰色反响?为何可用焰色反响来检验金属或金属离子?如何进展焰色反响实验?操作中要注意什么问题?过渡物质的检验在工农业消费、科学研究以及日常生活中有重要的用途,在化学学习中也有重要的作用。化学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必须掌握常见离子检验的实验技能,学会用多种方法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探究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成份。1.人们经常根据什么来对物质进展检验,以确定物质的组成?2.归纳总结物质(或离子)检验的一般步骤。3.物质(或离子)检验时,必须注意哪些问题?新学期高中化学学科教学设计2教学准备教学目的1、学会通过比较、归纳等对物质分类的方法2、知道氧化物的分类根据、化合物的分类根据,并认识分类是

7、可以逐级进展的3、学会用观察、实验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归纳、概括、分类等方法对信息进展加工。4、通过对物质的分类,体验分类在化学研究和学习中的重要意义。5、开展学习科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喜悦,感受科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教学重难点物质的分类方法教学过程新设计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当你进入书店时,你能一下子找到你所要的书,书店中除了指示的标志之外,书店的分类给予我们的信息非常重要的,如今你能把第一组的同学按照你的标准进展分类?学生讨论,以两人为一组,谈谈自己的一种分类方法及分类结果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1:根据有没有戴眼镜的将学生

8、分为戴眼镜学生和不戴眼镜学生学生2:根据性别将学生分为男同学和女同学教师对学生的陈述进展小结,得出结论:1.分类必须有明确的标准2.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学生3:根据学生是否戴眼镜对男、女生进展分类。学生4:根据学生的身高进一步分类教师对学生的陈述进展小结,得出另一种结论:3.分类是可以逐级进展的教师: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运用到分类?根据你的猜想,你认为分类的关键点是什么,它有哪些意义?生答,教师出示图,并进展说明意义活动2【讲授】新课教学教师: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中不自觉地运用分类法对我们身边的各种物质、用品进展分类。它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同样要

9、研究不同物质性质,同样也要进展分类,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二章第4节物质的分类。目前,在自然界中,人们的物质有1000多万种,它们的性质各异,为了更好地研究和识别它们,我们也要对它们进展分门别类。展示:氯化钠、硫酸、氧气、醋酸、氯气、氧化镁、高锰酸钾问题:物质分类的方法很多,如何对这些物质进展分类,请同学们利用自己的方法将这些物质分类,并将分类的标准及分类的结果写在单子上,进展展示。学生活动:对这些物质进展分类,并将学生分类的结果展示在实物展示台上,学生进展汇报,让其他同学进展评价。(说明:在这个活动期间,学生肯定会出现把物质分类进展到底的情况,教师在此可以给充分的肯定,这样可培养学生学习的

10、积极性)教师:还有其它分类方法吗?你认为哪种方法更科学?学生考虑:略教师:物质的用途是由性质决定,而物质的性质是由物质的组成的所决定的,所以科学上的分类标准是物质的组成。活动:请你写出这几种物质的化学式,并根据以往学过的知识,对这几种物质进展归类。学生活动:写出这些物质的化学式,并让学生讲讲这些物质归属于哪类物质?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几种物质的概念纯洁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单质中有金属和非金属、氧化物教师:你能对应这些概念对写出的这些物质进展正确归类学生归类:略教师:其实对化合物的分类还可以进一步,如今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中氧化物的分类和化合物的分类,讨论:(1)请你说说氧化物可以分成哪两类?(2

11、)无机物和有机物在组成上的不同点是什么?(3)有机物有哪些相似的组成和性质?学生考虑后答复,教师说明:1.两者在组成上的不同点:无机物一般指由碳元素以外的其他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有机物主要指含碳的化合物(但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等除外,因其性质与无机物相似,在分类上仍把它们归为无机物)2.有机化合物的相似组成:含碳元素,相似的性质:大多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完全燃烧时会有黑色的碳产生;大多数难溶于水。学生活动:请你把刚刚的物质归类进展修正,并根据你的学习成果把以下这些物质进展分类。水、酒精、石蜡、面粉、食盐、糖、生石灰、色拉油、油漆、米醋、天然气、汽油等。活动3【活动】小结学生

12、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对学习的内容进展回忆,要求将物质之间的分类写成一个图表进展总结。活动4【练习】当堂作业完成课本57页练习1(写出物质化学式及注明物质的类别)新学期高中化学学科教学设计3教学目的知识技能:掌握酯化反响的原理、实验操作及相关问题,进一步理解可逆反响、催化作用。才能培养:培养学生用条件设计实验及观察、描绘、解释实验现象的才能,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分析p 归纳、概括总结的思维才能与表达才能。科学品质:通过设计实验、动手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务实、探究、创新、合作的优良品质。科学方法:介绍同位素示踪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使用,通过酯化反响过程的分析p 、推理、研究,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

13、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理论的科学思维方法。教学方法:研究探究式,辅以多媒体动画演示。课时安排:第1课时:乙酸的性质及酯化反响实验(本文略去乙酸的其它性质部分)第2课时:酯化反响问题讨论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过渡】我国是一个酒的国度,五粮液享誉海内外,国酒茅台香飘万里。“酒是越陈越香”。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板书】乙酸的酯化反响【学生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学生分三组做如下实验,实验完毕后,互相比较所获得产物的量。第一组:在一支试管中参加3mL乙醇和2mL乙酸,按教材P71,图3-16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缓慢加热,将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承受试管的液面上,观察现象。第二组:在一支试

14、管中参加3mL乙醇,然后边振荡边渐渐参加2mL浓硫酸和2mL乙酸,按教材P71,图3-16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缓慢加热,将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盛有水的承受试管的液面上,观察现象。第三组:在一支试管中参加3mL乙醇,然后边振荡边渐渐参加2mL浓硫酸和2mL乙酸,按教材P71,图3-16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缓慢加热,将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承受试管的液面上,观察现象。强调:试剂的添加顺序;导管末端不要插入到承受试管液面以下;加热开始要缓慢。【师】问题:为什么要先参加乙醇,然后边振荡边渐渐参加浓硫酸和乙酸?【生】此操作相当于浓硫酸的稀释,乙醇和浓硫酸相混会瞬间产生大量的热量,并且由

15、于乙醇的密度比浓硫酸小,假设把乙醇参加浓硫酸中,热量会使得容器中的液体沸腾飞溅,可能烫伤操作者。【师】问题:导管末端为什么不能插入到承受试管液面以下?【生】防止加热不均匀,使溶液倒吸。【追问】除了采用这样一种方法防止倒吸外,此装置还有哪些其它改进方法?【生】可以将吸收装置改为导管连接枯燥管,枯燥管下端插入液面以下防止倒吸(或其它合理方法)。【师】问题:为什么刚开始加热时要缓慢?【生】防止反响物还将来得及反响即被加热蒸馏出来,造成反响物的损失。【师】所以此装置也可以看作是一个简易的蒸馏装置,那么,装置的哪一部分相当于蒸馏烧瓶?哪一部分相当于冷凝管?【生】作为反响容器的试管相当于蒸馏烧瓶,导管相当于冷凝管,不是用水冷却而是用空气冷却。【追问】开始时缓慢加热是不是在产物中就不会混入乙酸和乙醇了?如何验证?【生】用蓝色石蕊试纸来检验,假设变红,说明有乙酸;乙醇可以用红热的铜丝与之反响后显红色来检验。【师】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不能用石蕊来检验是否含有乙酸,其实只要将试管振荡一下,看是否有气泡逸出就可以了;承受试管中有大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