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政治上册-8.2-友善待人教学设计-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8040972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政治上册-8.2-友善待人教学设计-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政治上册-8.2-友善待人教学设计-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政治上册-8.2-友善待人教学设计-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年级政治上册-8.2-友善待人教学设计-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年级政治上册-8.2-友善待人教学设计-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政治上册-8.2-友善待人教学设计-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政治上册-8.2-友善待人教学设计-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友善待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自觉养成善良的品质,能在生活中做一个善良的人。2、理解友善待人的实质。学会关心、理解、尊重他人,乐于助人,培养与人为善的品质。树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3、正确认识友善待人,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友善待人。【教材分析】在社会生活中,人人都需要和谐的生活,都希望得到他人友善的对待。想达到这点,讲礼貌、平等待人,理解、宽容、尊重他人必不可少。而如今,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孩子过分的以自我为中心已经是一个普遍现象。怎样才能让学生发自内心地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真诚、善良地对待他人?怎样才能让学生在与人交往中有个“好人缘”,成为大

2、家喜欢的人呢?本课从“善良是人最可宝贵的品质之一”的观点入手,让学生学会“与人为善”。【重点难点】让学生明确如何友善待人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学习过程】一、课程导入指导学生阅读课本76-77页材料。思考问题:你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做到既帮助同学,又顾及同学的感受呢?分组讨论回答。师生共同总结。教师可选用以下方式导入。(1)事例导入。教师可以选取典型事例,尤其贴近学生生活、能够引起共鸣、有探讨价值的事例。可以利用教材辅文的事例,也可是相类似的事例。如,懂事的小君。小君是某校七年级学生,父母下岗,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在学校,同学们都喝饮料,有雪碧、可乐、橙汁、矿泉水等,只有小君喝白开水。为此小君经常受到

3、同学的嘲笑。小君的妈妈,很想也给自己的孩子买点饮料,避免孩子在同学面前没面子。小君看看妈妈的白发,想想家里的经济情况,决定还是喝白开水。提问:小君的同学的做法对不对?你认为小君是个拥有什么品质的孩子?分析:小君的同学盲目攀比,忽视了别人的家庭情况;小君能够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父母的难处。从而引出“换位思考”的教学内容。(2)活动导入。活动主题:齐眉棍游戏活动准备:约4米长、光滑的长竹竿一根、秒表一块、教室前部空地。活动步骤:步骤一:明确要求。学生以自然组为单位(每组610人)参加。参加活动的每个同学朝向一致,双手呈掌状贴在棍下方,大拇指不能扶竿,竹竿置于胸部的高度。听到号令后,集体将竹

4、竿下移,直至放到地面上,竹竿落地时不能出声,在移动中每个人的双手都不能离开竹竿,否则将被罚出局,每组出局人数超过三人为失败。步骤二:在同学中选择三人当裁判,其中一人负责计时,另外两人负责监督并将违规者罚下。步骤三:学生按要求分组进行活动。步骤四:在两组同学活动结束后,以用时最短方为胜利一方。步骤五:提问:竹竿在移动过程中出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竹竿可能上移、下移但倾斜:谁都怕失败、被罚出局,谁都只维护自己,忽略了他人)步骤六:教师归纳。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社会生活中必然发生人与人的联系。在一个整体中,每个人的立场不同、观念不同、行为方式也不同,要想协调一致,必须学会站在对

5、方的立场考虑问题。本站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二、友善待人需要真诚的心善良需要真诚的心。善意产生善行。真正善良的人必定真诚待人。真诚是一种信念。是一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和但求无愧我心的超脱。伪善可以欺瞒一时,却无法欺瞒一世。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需要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需要理解。推荐书目:如果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人是具有社会性的,每个人在社会中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不同,经历不同,人生观、价值观不同,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也不相同。在认识和评价别人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受到自身特点的影响,总会不由自主地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用自己的想法来看待和揣测别人,影响对他人和事物的正确判断

6、。在对他人的理解出现差异的情况时该怎么办?本部分侧重心理学上的“换位思考”原则,也就是将心比心,站在他人的立场,了解他人的思想、感受、处境等,能够以“如果我是她(他),我将”的心理,考虑问题。建议在教学中,调查学生的实际情况,并根据调查结果设计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解决实际问题。三、友善待人当从点滴小事做起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不管他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不管他是健康人还是残障人士,不管他是富翁还是穷鬼,不管他是孩子还是老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相对完整的个体。只不过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由于种种原因其内心感受容易被忽视。他们比其他人更在乎别人对自己的想法,在乎自己的面子。可以设计讨论活动:情景:

7、早晨的校园,宁静清新,操场上、教室里还没有什么人到来。只有你在树阴下读书。这时,你的同学小红来到学校,不知怎么回事,脚下踉跄,摔了一跤(恰巧你看到她摔跤,她却没看见你)提问:这时你会怎么做?为什么?如果你是小红,你希望别人怎样对你?为什么?教师归纳:在摔得不是很严重的情况下,你可能希望没人看到,自己站起来,若无其事地进教室,避免在别人面前出丑。这时不是冲上去扶别人一把,就一定会得到他人的认可、感激,可能结果正相反。行走在人生的旅途上,谁都会有“摔跤”的时候,当初的尴尬、狼狈,暂时的脆弱、痛楚也在所难免。这个时候,一个人最需要的是有一个独自抚平创伤、恢复自尊的时间和空间。诚然,这世界需要爱,并因

8、为爱而充满希望。但当你向对方表达善意、施与关爱的同时,千万别误伤了对方的自尊,哪怕他是你最亲近的人。所以,善心必须通过恰当的方式、容易被别人接受的方式表现出来,才能达到助人的目的,否则会适得其反。经验是通过尝试得来的,是在体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没有亲身参与和切身体会很难得到。建议老师在教学中多创造机会,让学生亲自尝试以恰当的方式向不同的人表达爱心。通过学生的体验引导他们的认识,一步一步提升能力。四、要友善对待所有人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要强、好胜,不能吃苦。如何教会孩子与人相处,并能相处融洽是父母、老师关心的一件大事。热情是一个人待人处事是否富有感情的表现,也是一个

9、人是否关心爱护他人的道德规范的体现。进行此部分教学时,教师可以分析典型事例。如材料:哈佛的教训多年以前,美国哈佛大学的校长就是因为自己的那双“势利眼”,而使自己失去了一次难得的发展机会。那一天,一对老夫妇没有事先约定,就直接去拜访哈佛的校长。老妇人穿的是一条褪色的条纹棉布衣服,而她的丈夫则穿着布制的便宜西服。校长的秘书一见这对老夫妇的打扮,马上就断定,这对乡下人与哈佛根本不可能有什么业务关系。见到秘书,先生低声地说:“我们要见校长。”秘书回答说:“他整天都很忙,不会有时间见你们。”女士接口说:“没关系,我们可以等。”一个小时过去了,秘书一直在忙自己的事,把他们冷落在一边,希望他们自己知难而退,

10、知趣地离开。可他们却没有离开的意思,固执地等在那里。见此情形,秘书无奈地禀报了校长:“也许他们和您说几句话就会离开。”校长不耐烦地同意了。校长接待了来访的夫妇。女士告诉他:“我们有一个儿子曾经在哈佛读过一年书,他喜欢哈佛,他在哈佛的生活很愉快。但是去年,他因车祸死亡。我丈夫与我想在学校里为他留一件纪念物。”校长并没有被感动,反而觉得好笑。他粗声大气地说:“夫人,我们不能为每一位曾就读哈佛而后死亡的人建立遗像的。如果我们这样做,我们的校园看起来不就和墓园一样了吗?”女士见校长误会了自己的意思,忙解释说:“不是的,我们不是要建立一座遗像,我们是想捐一座大楼。”校长再次审视了老妇人身上褪色的条纹棉布

11、衣服和她丈夫的布制便宜西服,然后吐了口气说:“你们知不知道建一座大楼要花多少钱?我们学校建筑物价值超过750万美元。”听了这话,老夫妇沉默了。校长终于如愿以偿,可以把他们打发走了。女士转向她的丈夫说:“只要750万美元就可以建一座大学?那我们为什么不建一座大学来纪念我们的儿子?”就这样,斯坦福夫妇离开哈佛,来到加州,成立了斯坦福大学以纪念他们的儿子。若干年后,这个世界上有了一个与哈佛不分伯仲的大学,就是当年由那对衣着非常寒酸的老夫妇创建的。(摘自:中国公民素质训练100例,师宁、王颉编著,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211)教师归纳:哈佛校长因为他的“势利眼”,因为他的冷漠的对人态度,使哈佛与斯

12、坦福失之交臂。如果他不是这样,他的哈佛会更大、更快的发展。在公共场所遇到陌生人询问、需要帮助,应该避免脸难看、话难听,主动、热情、平等的待人。我们在生活中接触最多的是自己的亲人。在亲人面前最放松,也最容易忽略亲人的感受。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归生活,想想在家里我为家长做了什么。体验与父母相处的恰当方式。五、要友善地对待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怎样做到助人为乐:在思想上要树立助人为乐的幸福观。在行动上要躬身实践助人为乐的精神。助人为乐,就是把帮助别人当作快乐。它的内在精神是“爱人”、“关心人”。它要求人们以善良仁义之心对人,真心实意地去成全他人,主动热情帮助别人,关心别人。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

13、德,它既是一项很实在、很普通的道德要求,也是一种崇高思想境界的体现。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在道德的实践中形成的,“助人为乐”正是这一道德实践的重要载体。进行此部分教学时,教师可选取典型事例分析,如材料:名医华佗的故事。我国古代名医华佗,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他的助人为乐精神感动了许多人。华佗行医不像当时其他医生那样,一定要病家寻上门来才给医治。他经常是主动去给病人治病。为减轻病人的痛苦,他常常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到几千里、上百里以外去给人医伤治病。有一次外出看病回来,天已经很晚,途中碰到一个人蹲在路边呻吟,他就主动走上前去询问。病人说:“肚子突然痛得厉害,什么东西也不想吃。”华佗就在路旁为他诊

14、断,告诉他说:“你肚子里有虫,可向附近小店要三小杯醋酸,喝下去就会好了。”那人照办,果然肚子不疼了。当这位病人要感谢华佗时,华佗却连名字也没有留下就走了。类似这样的事情在华佗的一生中不知有过多少次,经他抢救而生存下来的病人不计其数。“助人为乐”看似容易,却很难真正做到。作为中华民族的传人,我们应该时刻有一颗助人为乐的心。“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使自己的心灵受到一次净化,充满成就感和幸福感。“尽义务不能靠漂亮话,要靠果敢的行动”。助人为乐不能只停留在思想认识上,而应付诸行动。作为中学生,虽然自身的力量有限,但这不妨碍我们有一颗友善的心。在教学中,老师应带领学生一起发掘学生力所能及的事,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弘扬团结友爱、平等互助、扶危帮困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把“做好事”和“做好人”结合起来。课堂小结怎样对待自己身边的人,包括陌生人、亲人。礼貌、充满爱心地对待周围的人,也体现了自己对自己的尊重。学生往往具有两面性,对待陌生人与对待自己的父母不是同一种态度,甚至截然相反。通过教学要让学生有一颗感恩的心,认识到所有人的存在都是有价值的,从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板书设计 友善待人需要真诚的心 友善待人当从点滴小事做起友善待人 要友善对待所有人 要友善地对待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七、作业布置搜集友善待人的典型事例。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