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汇编九篇_4.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8039973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案汇编九篇_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小学数学教案汇编九篇_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小学数学教案汇编九篇_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小学数学教案汇编九篇_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小学数学教案汇编九篇_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案汇编九篇_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案汇编九篇_4.doc(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案汇编九篇【精华】小学数学教案汇编九篇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的:1、 让学生经历探究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个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这种关系和其中的简单规律。2、通过观察、猜想、操作、验证以及与别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目光观察周围的事物、用数学的观点分析p 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才能,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开展学生的数学考虑。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引出规律在课的一开场,让学生把双手背到后面去,不看手指,说一说一只手上有几根手指?(5根)每两根手指之间有一个空挡,一共有几个空挡?(4个)想一想,手指数和空档数,你发现了

2、什么?学生交流得出:一只手上有5根手指,有4个空档,手指数比空档数多1,空档数比手指数少1。指出:其实像这样的有规律现象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首先我们一起到小白兔家去看看吧!板书:找规律二、创设情境,探究规律1、呈现例题情境图,看看图上有什么?你能从图中找出像我们刚刚游戏中手指和空档这样排列的事物吗?看看哪个同学找到的最多?生1:夹子和手帕。生2:兔子和蘑菇。生3:木桩和篱笆。(板书:夹子和手帕 兔子和蘑菇 木桩和篱笆)2、观察“夹子和手帕”出示局部手帕图师:夹子和手帕是怎样排列的?生:一个一个排列的。师:一个一个排列就是手帕、手帕、手帕夹子、夹子、夹子来排列的,它们是这样排

3、列的吗?生:不是。是按照一个夹子、一个手帕这样排列的。师:对,它是按照夹子、手帕、夹子、手帕顺序排列的。板书:夹子、手帕、夹子、手帕师:第一个是什么?最后一个是什么?生:夹子。师:第一个和最后一个都是夹子。还可以说成两端都是夹子。师把板书补充完好。夹子、手帕、夹子、手帕夹子。3、小结:像以上这样一个物体与另一个物体间隔的排列,叫间隔排列。板书:间隔排列。师:看一看,图上一共晒了多少块手帕?用了多少个夹子?想一想,你发现夹子的个数与手帕的块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同桌互相讨论一下。夹子数比手帕数多1,手帕数比夹子数少1。4、观察“蘑菇和兔子”出示局部兔子图师:让我们再来看看蘑菇和小兔子吧,他们又是怎

4、么排列的呢?第一个是谁?最后一个是谁?两端都是谁?那么小兔子的只数与蘑菇的个数之间有没有规律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呢?谁来说一说。小兔和蘑菇间隔排列,两端都是小兔,小兔数比蘑菇数多1,蘑菇数比小兔数少1。5、观察“篱笆和木桩”出示局部木桩图师:再来看木桩和篱笆,你找到其中的规律了吗?说一说:你找到的规律是怎样的?6、归纳小结:通过观察,我们一起发现了图中存在的一些规律。一般来说,像夹子、小兔、木桩这样,是处于两端的物体板书:两端;像手帕、蘑菇、篱笆这样,是处于中间的物体板书:中间。如今,谁来说一说,两端的物体与中间的物体间存在什么规律?两种物体间隔排列,并且两端物体一样,排在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

5、体要多1板书:要多1反过来,处于中间的物体比两端的物体要少1板书:要少1。三、动手操作:同学们真聪明。如今,老师就要来考考你们了。课件出示题目请同学们拿出身边的小棒和小圆片,摆一摆,使得你摆出的图形也符合这种规律,看谁摆得又快又正确。学生动手操作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呢?谁上来摆一摆,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摆的。让摆得较快的学生上前,在投影上演示自己摆的情况师:假如将最后一个小棒拿掉,结果会怎么样呢?问:为什么同样是间隔排列,却出现了不同的结果呢?(小棒和小圆片个数相等)它们是怎么摆放的?也是间隔排列,但两端的物体不一样小结:两种物体间隔排列,假如两端物体不同,那么排在两端的物体和中间的物体个数同样多

6、。四、稳固、应用:1、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物体也有这样的规律。你能说一说吗?生举例说明*如:树和树之间的空档间隔排列,两端都是树,空档比树少1。*又如:有的人穿的衣服一条蓝的一条黄的排列着。*再如:每天学校做操时,操场上排列的队伍、广场的栅栏、2、师:老师这儿也找到了一些生活中的例子,需要大家一起来帮助解决。大家请看屏幕。课件出示题目1、“电线杆和广告牌”仔细看这幅图,这是马路的一边,有电线杆和广告牌,仔细观察它们是怎么排列的?谁是两端的物体,谁是中间的物体?现有25根电线杆,那么会有多少块广告牌呢?为什么?有24块。每两根电线杆中间有一块广告牌,广告牌的块数比电线杆的根数少1追问

7、:假如有25个广告牌,那又会有多少根电线杆呢?为什么?2、“锯木头”师:图中这人在干什么?锯木头中是不是也有这种规律呢?A、把这根木料锯一次,能锯成多少段?锯2次呢?课件出示B、 假如要锯成6段,需要锯几次?课件出示问:同学们发现什么规律了吗?谁来说一说?锯的段数总是比次数多1,锯的次数总是比段数少1。用这个规律快速抢答:锯7次能锯成多少段?锯9次呢?55次?反过来,假如要锯成8段,需要锯多少次?9段呢?24段呢?3、小结:同学们,你们如今已经纯熟掌握了规律,考虑的速度就快了。五、拓展规律:1、请同学们再来看一看河堤上种的树。课件出示师:有7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要种一棵桃树。一共可以种多少

8、棵桃树?口答你是怎么想的?2、请同学们再看这一题和上面一题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上一题是在河堤的一边栽树,这一题是在圆形池塘的一周栽树那答案一样吗?同桌交流学生有可能会出现两种答案75,74哪一种是正确的呢?课件出示,一起交流。 师:同学们发现什么规律了吗?柳数和桃数相等为什么会相等?因为它们是在一个圆形池塘的一周栽树,圆形是一个封闭图形什么是封闭图形?首尾相连的图形,像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接下来我们再看两幅图。课件出示一个正方形,一个三角形,这都是封闭图形。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一共可以栽多少棵桃树?小结:在封闭图形里,假如两种物体间隔排列,那么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如今同学们知道刚刚哪一

9、个答案正确了吗?六、总结师:今天,我们发现了一条很有用的规律,还运用这条规律解决了不少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其实,这样的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老师也找了一些,我们一起来欣赏。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P28例2和做一做,考虑题,练习七1,2题教学目的:1、探究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验算方法,能正确验算。2、引导学生感受验算方法的多样性。3、能结合详细情况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难点:探究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验算方法能正确验算。教学过程:一、准备练习1、独立写算式2、竖式计算减法的方法二、探究新知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出示教

10、材第28页情景图你从图中发现什么?2、解决问题,学会验算独立考虑列竖式计算归纳三、教学效果测评1、第28页“做一做”2、练习七第1、2题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本课内容教学之前,学生已经比拟纯熟地掌握了表内乘法,并学会了乘法竖式的写法,这些都为学习本课内容作了知识上的铺垫。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是以后学习乘、除法的根底,也是本单元中重要的学习内容。这局部内容先教学一位数乘几十的口算,为学习一位数乘两位数作好算理和方法上的准备,再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笔算。一位数乘几十是一位数乘两位数中最容易的,也是最根底的。教材用图画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能很清楚地显示出求3个20是多少?引起学生对乘法的回忆。列出

11、算式203后,形象直观的问题情境又能让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算法,然后组织学生交流算法,使采用连加或形象计算的学生学会比拟抽象地考虑,从而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在试一试中,继续口算8头大象能运多少根,把一位数乘几十的积扩展到几百几十,再次引导学生利用表内乘法联想一位数乘几十的积。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教学也充分依*情境图启发学生考虑。教材先安排学生自己想口算方法,在此根底上再介绍笔算方法,这样安排,便于学生由口算方法联想到要把乘数分别与被乘数每位上的数相乘,然后相加,这就有利于学生理解笔算的方法。接着,教材简化了竖式笔算的中间过程,得出笔算的竖式的一般写法,使学生明确一位数乘两位数乘的顺序和

12、每一步积的定位。教学目的:1、使学生经历探究一位数乘两位数算法的过程,理解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2、初步学会一位数乘几十的口算和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3、使学生经历与别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学会一位数乘几十的口算和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难点:理解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教学准备:电脑、课件设计思路:1、 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感悟算法。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开展程度和已有知识经历根底上,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材料,通过教学内容引起学生主动地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本节课中,通过

13、创设森林王国的情境,先引出一系列实际问题,然后依*森林王国的情境图来启发学生考虑多种算法,并通过讨论交流,结合情境图懂得算理,从而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感悟算法。2、 重视笔算与口算相结合,在掌握口算的根底上理解笔算。笔算乘法的算理与口算乘法是相通的。本节课在教学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时,先引导学生掌握口算乘法,让学生讲清考虑的过程,在此根底上,结合口算步骤帮助学生理解笔算乘法为什么要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一个数各位上的数,这样就提醒了笔算与口算的联络,促进了知识的迁移,使学生理解了笔算乘法的过程与方法。教学过程:一、创景导入,提出问题今天让我们到森林王国去玩耍,快乐吗?好,我们出发吧!出示课件1

14、:笛森林王国到了,森林里真美,有茂密的大树,野花遍地开放,小动物们在森林里快乐地玩耍。瞧,大象在干什么呢?有3头大象在运木头每头大象运了多少根木头?大象把运来的木头是怎么放的?每头大象运了20根木头,每10根堆一堆小猴在干什么?有2只小猴在采桃子每只猴子采了多少个桃子?每只猴子采了14个桃子14个桃子怎么放的?先10个一筐,放了2筐,再4个一筐,也放了2筐小朋友们,我们怎么玩呢?老师提议,我们一起来做看物编乘法算式的游戏,好吗?1、学生看图自编乘法算式,小组交流,再派代表汇报。2、学生交流:1你们编的哪些算式自己会口算的?2203=这道算式怎样算呢?142呢?3我们已学过哪些乘法呢?会算的同学

15、将自己的计算方法说给大家听听?不会算的同学再想想,看能不能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把这些题算出来。【评析】由有趣的编题引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主要的是富有童趣的画面,有利于学生探究不同方法,帮助学生在下面的学习中感悟算法。二、分组讨论,寻找方法一先独立考虑,再小组交流,最后组内推荐一人向大家汇报。老师巡回理解学习情况并参与学习比拟困难的小组讨论、指导。二学生汇报交流:1、汇报口算203这道题的口算思路。可能会出现方法一:20+20+20=60方法二:3个2堆是6堆,6堆木头就是60根。方法三:2个十乘3得6个十,6个十就是60。方法四:因为23=6,所以203=60。2、引导发现1你喜欢哪种方法?我们如今来想一想,照这样算,8头大象一共运了多少根木头呢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再小组交流,最后选出比拟简单的方法汇报,汇报时,要求一样做法不重复说。3那么口算整十数乘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