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广东省自主招生考试模拟试卷2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8038645 上传时间:2022-07-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VIP专享]广东省自主招生考试模拟试卷2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VIP专享]广东省自主招生考试模拟试卷2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VIP专享]广东省自主招生考试模拟试卷2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VIP专享]广东省自主招生考试模拟试卷2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VIP专享]广东省自主招生考试模拟试卷2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VIP专享]广东省自主招生考试模拟试卷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VIP专享]广东省自主招生考试模拟试卷2(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 年广东省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考试模拟试卷2012 年广东省自主招生考试模拟试卷一二三四五题 号总分1 67910-13141516 1718得 分一、 本大题6 小题,每小题3 分,共 18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打靶芭蕉奇葩异草反弹琵琶B荟萃市侩脍炙人口绘声绘色C对峙侍奉诗情画意有恃无恐D砥砺勉励晴天霹雳老骥伏枥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直接直截了当剧增与日具增B陈规墨守成规精心漫不经心C求实实事求是事故人情世故D劣马悬崖勒马委屈委曲求全3在下列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在昨天召开的2007 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

2、国务委员陈至立,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就业率保持在70左右,就业人数将增长。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还很,2007 年高校毕业生达495 万人,比去年净增82 万人,做好就业工作的任务十分艰巨。A透露连续严重B透露持续严峻C披露持续严峻D披露连续严重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学习上遇到各种问题,我们一定要及时向老师请教,做到不耻下问。B目前,中学生文章中的错别字俯拾即是,改变这种现状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C此前多次获金像奖提名而从未获奖的香港影星刘青云,终于在本届金像奖中圆梦。D基础知识的学习最需要扎扎实实地循序渐进,不下苦工夫,想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12012 年广

3、东省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考试模拟试卷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新闻媒体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现象,增强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意识。B剧场气氛非常热烈,演员与观众息息相通,台上台下相互呼应,达到了很好的效果。C现代社会的竞争日新月异,如果不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就会随之被淘汰出局。D我们深深感到,一张报纸的生命力在于能否为读者奉上丰富、新颖、优质的精神食粮。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礼貌用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A大家用 “ 优秀 ” 二字来表扬我,实在过奖了。B这次能和您一同共事,荣幸之至,今后还望您多多赐教。C不必这么客气,做这点小事只是举手之劳,何足挂齿。D你的设计方案我看过了,其中的不

4、妥之处,我已经斧正了。二、本大题3 小题,每小题3 分,共 9 分。阅读下面宋诗,完成79题。山馆余靖野馆萧条晚,凭轩对竹扉。树藏秋色老,禽带夕阳归。远岫穿云翠,畬田得雨肥。渊明谁送酒,残菊绕墙飞。7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 凭轩对竹扉 ” 的 “ 竹扉 ”,是指竹楼。B“ 禽带夕阳归 ”,写傍晚时分夕阳西下,禽类纷纷归巢。C“ 畬田得雨肥 ”,写畬田因为得到雨水的滋润而更加肥沃。D末句中的 “残菊 ”,再次点明诗歌所描写的时间。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中的 “萧条 ” 二字,奠定了全诗孤寂、惆怅的感情基调。B“ 树藏秋色老 ”,通过老树写出了秋色的浓郁。

5、C诗中的 “ 树”、“ 禽 ”、“ 远岫 ”、“ 畬田 ”,都是诗人凭轩看到的景象。D诗歌描写了诗人在傍晚时分劳动归来的落寞心境。22012 年广东省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考试模拟试卷9下列与山馆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五言绝句。B诗歌的韵脚是“ 扉 ”、“ 归 ”、“肥 ”、“ 飞”。C诗歌的每一联都是工整的对偶句。D末联中的 “渊明 ”,指晋代诗人陶渊明,其代表作是琵琶行。三、本大题4 小题,共13 分。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013 题。城市的钟声张风奇很久很久,我为居住的城市缺乏一种雄浑的钟声而遗憾着。在我的潜意识里钟声就像一位饱经风霜的时光老人,如城市无形的文化载体,时

6、时撞击着现代与古代的回声,并在听觉中渐远渐近,如在梦中既陌生又熟悉。这声音不仅是来自庙寺或者教堂,更多的来自现代都市某个标志性建筑物上高大的钟楼,比如北京的电报大楼上报时的钟声,那种悠扬四射的音符,的确能引人生发无际的遐想。时光就像一条前不见古船后不见新帆的长河,承载着历史滔滔不绝地向前流淌,两千多年前孔夫子就曾站在河边上说:“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如今人们仍爱感叹时光的急促以致生命的短暂,又因为这苦短的生命中充斥了太多的无聊和无奈,一时竟忘记了欢乐的感觉是来自对有限生命的把握和运用。大家总试图把生命的过程安排得满满当当,于是将过多的时光抛洒在无休无止的忙碌之中,忙着找工作,忙着奔仕途

7、,忙着捞钞票,忙着去休闲,使自己像一只旋转永动的陀螺,一旦停下来,便六神无主不知所措,失去了独立的支点,这无疑成了一场心理饥荒,在忙和累中觅不到生活的意义。这时才发现,其实一生中有大片的空白是无法靠奔忙填充的,而自己沉下心来静静思考,倒不失为一种填充空虚的好方法。此时此刻,唯有钟声飘来,所有的思绪便乘上钟声的翅膀,这飞翔或许就是一种美学意义上的升华,让我们感受时光的韵律与和谐之美,而我们是否知道享用这生命中天使般的钟声呢?我禁不住套改了泰戈尔的一句话:不要试图去填满生命的空白,因为钟声就来自那空白深处钟声是时间的语言,时针诠释着人们的步伐。尽管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说:“时间对于各种人有各种的步

8、法。我可以告诉你时间对于谁是慢步的,对于谁是跨着细步走的,对于谁是奔着走的,对于谁是立定不动的。” 我还是顽固地认为,时间对于谁都是公平的,不论高低贵贱,时间无法规定谁的步法,只有自己支配着自己的脚步。恕我恭敬而不从命,32012 年广东省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考试模拟试卷我还是由衷地欣赏大师的另一句话:“在时间的大钟上,只有两个字 现在。”更多的时候,钟声成了我们现实生活的参照物,我在乡村生活的大妈说,城里的钟声就像农家小院里的公鸡打鸣儿。我虽然觉得这是一个较表层较通俗的比喻,有点儿过于浅化了城市钟声的内涵,当然我更丝毫不敢小觑农家小院里的公鸡打鸣儿,“ 雄鸡一唱天下白”同样是一种大境界。但是彼此

9、之间,谁能真切地感受到贯穿其中的生命关照和心灵慰藉?我觉得在特定的背景里,乡村的雄鸡报晓是一种宁静的喧嚣,城市的钟声恰恰是一种喧嚣中的宁静,高亢的鸡鸣和悠然的钟声都不失时机地振奋和沉静着乡村和城市的神经一座城市不能没有钟声,就像一个村落不能没有鸡鸣。钟声是城市中潺潺流淌的溪水,钟声是掠过城头的山林清风,钟声是天上人间的和谐音符。那天清晨,我走过人声嘈杂的车站广场,钟楼上有久违的钟声瀑布般倾泻下来,我整个身心顿时沐浴在沁人心脾的钟声里,一阵清澈甘洌的感动之后,我想说,创造时光的人,就该引导这钟声;爱惜时光的人们,就该信赖这钟声,就像创造和爱惜我们拥有的家园和生命。10-11 小题为选择题,请在答

10、题卡“ 选择题答题区 ” 作答。10. 下列关于 “ 城市的钟声 ”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A“ 城市的钟声 ”,能够让人们领略到时光的韵律与和谐之美。B“ 城市的钟声 ”,能够让人们于喧嚣中宁静、于嘈杂中沉思。C“ 城市的钟声 ”,能够警醒人们爱惜生命、寻找生活的意义。D“ 城市的钟声 ”,规定了人们的步法,支配着人们前进的脚步。11. 下列对文章表现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文章在阐释 “ 钟声 ”的意义时,主要运用了联想的写作手法。B文章引用了孔子、莎士比亚等人的话,贴切自然,深化了文章的主题。C作者对 “ 钟楼 ” 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使“ 钟楼 ”的

11、形象更加具体鲜明。D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 城市的钟声 ”更加形象生动。12作者说 “ 在忙和累中觅不到生活的意义 ”,请结合第二自然段,谈谈你的理解。( 3分)13作者说 “ 一座城市不能没有钟声,就像一个村落不能没有鸡鸣”,请结合原文,谈谈“钟声 ” 和“ 鸡鸣 ”作用的异同。(4 分)42012 年广东省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考试模拟试卷五、写作,本大题1 小题,共20 分。18新华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6 班接到学校通知,由于学校近期要接受有关部门的检查评估,该班原计划本月底去东兴公司参观的日期需要推迟到下个月的5 号。请你以该班班长李可的身份,就此事给东兴公司负责接待参观学习的

12、王主任写一封信。(20 分)要求:符合书信格式,内容完整准确,语言连贯,措辞得体。52012 年广东省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考试模拟试卷数学模块题 号一二三总 分511412得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5 小题,每小题4分,共 20分(1)不等式 1x0 的解集是x1ACx x1x x1B x 1 x 1D x x1或x1( 2)函数 x R “,x 3”是 “x2 9 0”的A充分必要条件B充分不必要条件C既不必要也不充分D必要不充分条件(3)已知向量 a(2,1),b (3 , 2)则( 2a) (3b)A18 B 24 C 48 D -72(4)已知2,且 cos3 ,则 tan 25A24B 7C 7D 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