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亚特》与《特洛伊》之比较分析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8036682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伊利亚特》与《特洛伊》之比较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伊利亚特》与《特洛伊》之比较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伊利亚特》与《特洛伊》之比较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伊利亚特》与《特洛伊》之比较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伊利亚特》与《特洛伊》之比较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伊利亚特》与《特洛伊》之比较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伊利亚特》与《特洛伊》之比较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伊利亚特与特洛伊之比较 姓名:汪开亮 学号:200542101333 指导老师:陈国战 摘要:荷马史诗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创造具有悲剧色彩的人神世界,为后人所尽向模仿与再现。影片特罗伊便以此为蓝本重新构建伊利亚特里的世界,影片中神的隐退,人的彰显,重新对史诗进行诠释。从伊利亚特到特洛伊,通过从神到人,“今昔对比”的比较分析,看出两者既有融合又有疏离,在融合中加强了影片的戏剧冲突,在疏离中重新定义了神人的地位。同时新生元素的介入又带来了新的影响。这些新生元素正是促使电影在文学性,商业性,艺术性上寻求最佳契合点。关键词:伊利亚特;特洛伊;改编荷马史诗是古

2、代西方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悲壮生动的人神世界,散发着恒久的魅力。荷马史诗也成功塑造了无数光彩夺目的英雄形象,如阿喀琉斯、奥德修斯等,而“英雄主义”这一主题在好莱坞也一直很受欢迎,像大获成功的电影超人、蜘蛛侠等。二者之间的契合也就使得荷马史诗的改编成为了顺理成章的事情。2004年,导演沃尔夫冈彼德森就将伊利亚特改编成电影特洛伊,并取得了票房的巨大成功。任何一次改编,都是改编者对原作的一次全新解读,电影特洛伊也不例外。本文就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二者之间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出现的原因。一、人物:神的退隐,人的彰显 史诗伊利亚特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人神共处的世界,作为人类早期智慧的结

3、晶,神的因素在史诗中无处不在,并经常占据主要地位。伊利亚特里特洛伊战争的起因、发展与结局无处不与神息息相关。然而,影片特洛伊却做了相当大的改动,它虽然没有完全摒弃神的因素,但人的因素却更为凸显,神的因素则在很大程度上退隐为背景。原本属于人神之间的混战,在电影中则演变为人与人之间关于爱情、战争的史诗。伊利亚特里关于神的故事是让人津津乐道,耐人寻味的。故事里的神被完全人格化了,他们被赋予了和现实中凡人一样的思想感情,并借用这些感情来支配故事的发生、发展与结局。然而相比较而言,伊利亚特里神支配的世界在特洛伊中却退位给了凡人,唯一一个重现在观众眼前的神只有阿喀疏斯的母亲海洋神女忒提斯。然而在影片里似乎

4、看不出她是一位神,而更像一位替儿子担心的凡人母亲,影片也没有显现这位神女的超凡本领。影片里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的主要人物阿喀疏斯被从半身降格为了凡人,只不过他拥有超出一般人的力量和勇气罢了。他斩杀阿波罗圣像首级的情景,可以看作是一个隐喻,隐喻着在现代人的作品里,神灵的力量被掠夺得一干二净,神力被人力取代了。这虽不能说是改编者对历史的歪曲,却也明显是对原作伊利亚特的歪曲。可见,影片特洛伊对原作的改写是不言而喻的。但这里也有一点需要说明,伊利亚特里的神灵也并非完全脱离人间烟火而存在的,神灵既被赋予人的思想感情,也会表现出和凡人相像的举止与情欲,但神却有左右人命运的超凡力量。

5、提到史诗与电影里的人与神之间的关系,还有一个变化值得注意。众所周知,帕里斯王子拐走美女海伦是整个故事的导火索,这一点影片也有所展示,然而,电影里的情节显得太牵强附会了。海伦是宙斯与勒达的女儿,这样一个形象完全可以被定义为神,然而,她在影片里却和帕里斯上演了一段私奔情缘。史诗对于帕里斯与海伦的私奔并没有太多的讲解,只是在行文中略有提及。而影片却花了大量镜头展现帕里斯与海伦之间的私奔镜头。原本的特洛伊木马战争演变成了一段情侣为追求自由爱恋而逃亡的战争,原本由神介入解决的事情,变成了由爱情来裁决的战争。更让人不解的是海伦,这样一个富于神灵色彩的人物却因为恋爱遭遇不幸就变得忧心忡忡,愁眉不展,原作中的

6、神话光辉被完全掩埋了。海伦在电影里已经蜕变成了一个十足的凡人。 在荷马史诗里,神的家族特征往往非常明显,也就是说,神的个性化色彩并不太浓厚,即便是半神或神的后裔也并不具备过分鲜明的性格,他们总是为了家族利益而战,因家族利益而荣耀,因此他们总是带有自身复杂的性格特征,并继承了自己祖先的部分性格特征。像维柯所说,“希腊人把凡是属于同一类的各种不同人的个别具体事物都归到这类想象性的共性上去”1。对此,影片特洛伊里的人物形象明显个性化鲜明,试图在渲染一种个性至上、个人英雄主义的氛围。影片里的人物不需要借助神力,便可力挽狂澜,这就消退了史诗中的神话色彩。二、情节:戏剧冲突加强 史诗与影片并非总是疏离的,

7、影片融合了史诗中的部分情节,并在这个基础上对情节做了很大的改动,加入了或强化了许多新的元素,比如亲情与爱情。荷马史诗里是没有爱情的,神的色彩占据主流,许多神灵都被赋予了可敬的一面,影片特洛伊却增添了一些爱的因素。上面我们提到了关于帕里斯拐走海伦的故事,尽管违背了原作里的神话精神,但也演绎了一段关于爱情故事,加强了戏剧冲突,使影片得以发展。影片里的海伦为了感情放弃了国家,与帕里斯私奔到特洛伊,引发了长达十年的特洛伊战争,电影里的情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节就此展开。而影片里的另一段关于爱情的故事也对情节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就是阿喀疏斯与女祭祀的感情。当女祭祀的身份转变成了特

8、洛伊皇族,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她的表哥杀死了她爱人的堂弟,而她的爱人杀死了她的表哥。她爱人的军队攻下了她的城堡,又为救她而死。这些爱情元素都对情节的展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并构成了影片中故事的主线。两个爱情故事一个引发了战争,一个结束了战争,而最终都在战争中毁灭。尽管史诗中很少提及这些,但影片却强化了这些感情因素,并加强了戏剧冲突。特洛伊对于伊利亚特里的人物关系的修改也加强了这种冲突。关于人物关系的变化,我们注意到,伊利亚特里阿波罗神庙祭祀的女儿变成了赫克托耳的表妹,而帕特洛克罗斯由阿喀琉斯的好友变成了表弟,而更离奇的是阿伽门侬在影片中的归宿也比史诗中更具戏剧化色彩。不管怎样,这些修改都是为了

9、加强影片的矛盾冲突。这些关系的调整密切了人物的血缘关系,从而使矛盾冲突更加集中和尖锐。三、场面:忠实原著,营造真实感伊利亚特与特洛伊是两个不同时代的作品,不同的时代赋予两者不尽相同的意义。伊利亚特反映的是古希腊从氏族制度向奴隶制度的转换,它集中描绘了特洛伊战争第十年的故事,以希腊联军主帅阿伽们侬与阿喀疏斯的争吵为核心,又集中叙述了战争结束前几十天发生的事件。影片特洛伊由好莱坞著名导演沃尔夫冈彼得森重新演绎,以直观的视听语言再现了几千年前的史诗场景。影片为了还原史诗,确实做了不少努力,布景、动作与语言等都力图忠实原著。为了营造真实的历史感,特洛伊制作方对古城进行了重修,在很多细节处理上,也都力求

10、营造真实感。看过影片的观众都清楚记得阿喀琉斯与赫克托尔打斗的场面,其中的好多细节都给人一种真实感,包括腾挪、投射、跳跃等,动作并没有什么虚张声势,给人的感觉像是欣赏那个时代的真实打斗场面。除了这些表层的忠实再现,在人物的内在性格上,特洛伊也力求忠实原作。在伊利亚特里,阿伽门农与阿喀琉斯一个是联军统帅,一个是手下的部将,但这种关系并没有让阿喀琉斯对阿伽门农言听计从。当阿喀疏斯得知阿伽门农要掠夺自己的战利品时,他表现的不是顺从,而是斥责,而阿伽门农的反应也同样激烈,最后的结果是,阿喀疏斯交出了自己的战利品。史诗呈现了当时社会的特征,体现了希腊人原始明主制度的盛行,作为首领的阿伽门农尚未拥有后来奴隶

11、制首领的至高无上的权利。而同时又不难看出来,作为统治者,其个人意志渐渐得到了它先前时代所没有的体现。这种人物关系是当时古希腊社会深层变化的一种反映,而影片也忠实呈现了这种时代变迁的痕迹。四、新生元素的灌注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 虽然特洛伊力求忠实原著,还原历史真实。然而,两部作品产生的时代毕竟相隔遥远,文学和电影又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艺术媒介,这就使得特洛伊不可避免地被灌入了一些新的元素,具备了一些新的内涵。第一是商业元素。我们在欣赏特洛伊影片的时候,总会有些熟悉与亲近感。这些感觉在我们欣赏其他大制作影片的时候也似曾相识,这种感觉来自当今电影制作的一个模板,而铸就这个模板的主要

12、一点就是商业元素。商业元素在大制作影片里流行已不足为奇了,1997年的泰坦尼克号投资2亿美元,2001年的魔戒三部曲投资2.7亿美元,诸多例子比比皆是。这样大的投资是为什么,是为了还原海难,还是为了实现魔幻?我想两者都不是,在当今时代,能实现影片的票房梦才是真正意图所在。特洛伊同样也是套用这个模板,如此大的投资,如此大的制作同样是为了实现商业票房。我们欣赏特洛伊影片的时候,能够看到很多镜头是通过电脑特技完成的,电脑特技造成的视觉冲击是吸引观众眼球的,像影片里无数艘轮船的铺沿、逼近,手持兵器的数万士兵的贴身搏杀景象等。还有花费巨资打造的那具木马 ,这个木马可以用“气势恢宏”来形容,它比特洛伊的城

13、门还要高,全身黑色,4条腿笔直而立,更像一具铜质的雕塑,当它终于矗立在特洛伊城的广场中央时,人站在足足有10层楼高的木马面前显得微不足道。这个木马用了整整3个月时间,由20多个工匠来完成,可以说为了这头木马电影制作者煞费苦心。做这么多,都是为了造成一种视觉上的冲击,这种视觉冲击正好迎合了大众追求新鲜、刺激的心理。同时,影片里的大量情爱与性爱镜头也为大众的这种这些心理增添了催化剂,这些都为提高影片的收入奠定了基础。商业元素的注入是伊利亚特永远都不具备的,在现代商品经济下,影视制作者既要忠实于史诗原著,又必须面对新的受众对象及接受环境,商业元素成为了关注的焦点。特洛伊在商业化元素之中又增添了一些史

14、诗里不能展现的元素。观众总是期待美的,无论是风景美、场面美,还是人物美。这里并非说伊利亚特里的人物不美,而是它只能触发我们的想象。而让想象的事物活生生地呈现在面前是任何人都愿意看到的。影片里的人物都是绚丽夺目的,无论是被其兄誉为“色迷迷的拐子”的帕里斯,还是被誉为“天下第一美女”的海伦,还是被观众投入敬仰目光的英雄阿喀琉斯。看过影片,我们能够知道参与特洛伊影片的演员多是偶像派的,熟悉的有奥兰多布鲁姆、黛安克鲁格、布拉德皮特、艾瑞克巴纳等,影片中大量俊男美女的出演,目的无非是增强票房的号召力。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 第二是现代传媒元素。与传统的文学作品相比,电影是一种崭新的传

15、媒。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影这种大众传媒的影响力日益扩展。很多时候,可以说电影有效复制了文学,让他进入了大众的阅读领域。荷马史诗作为一部文学经典,不能说已经过时了,只是它的影响力已经减弱了,像伊利亚特这样的经典文学作品必须依靠现代的传播手段,才能重新焕发活力和光彩。 现代传播媒介的优势,使得大量文学作品被搬上银幕,伊利亚特也被特洛伊这部电影重新演绎。我们可以不必拿起长篇史诗绞尽脑汁去欣赏了,这让伊利亚特的故事得到了更大范围的传播。如上所说,特洛伊负载着诸多商业元素,也灌注了许多传媒元素。这些新生元素一方面对传播伊利亚特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影片与史诗之间的差异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伊利亚特与特洛伊两者既是疏离的又是融合的,比较两者的不同,意义在于借鉴文学与电影之间的关系,力求使电影改编更加完美,尽量减少缺陷,使两者能优势互补。注:1刘萍从伊利亚特到特洛伊D北京外国语学院俄语硕士论文2008年5月,3页。2王宪华当神引退之后J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参考文献: 1荷马伊利亚特M傅东华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维柯新科学M朱光潜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3看电影杂志J四川:峨眉电影制片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