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可持续发展策略10篇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8036492 上传时间:2023-08-24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业可持续发展策略10篇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林业可持续发展策略10篇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林业可持续发展策略10篇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林业可持续发展策略10篇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林业可持续发展策略10篇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林业可持续发展策略10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业可持续发展策略10篇(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林业可持续发展策略10篇 第一篇:社会林业发展的思考 社会林业是最近几年出现的新的林业发展方式,它把农民放在了生产的主体地位,改变了传统的林业生产方式,在传统林业生产模式中,政府处于主导地位,指挥着农民对森林的种植和培育,这种自上而下式的林业生产模式有着很多弊端:农民缺乏主体性,只知道听从命令办事,而政府部门又有着绝对的话语权和垄断了整个森林面积的种植,这样农民心里就会产生一种依赖性:“要我造林”,而不是“我要造林”。缺乏积极性会导致农民生产没有动力,没有闯劲。在近几年人们逐渐发展出自我发展理念,是在这个提倡个性发展时代的要求,体现在林业发展模式上就是社会林业,以农民为主体,包括收益主体和参与

2、主体,政府部门和相关人员一起合作发展的林业,超越了传统林业中欧冠行政组织发号施令、以生产木材为主要内容、一般以林业部门为限的林业活动。传统林业只重视森林的经济效益,对森林的索取越大,造成森林的损害越多,这样不利于森林的发展和繁殖。在社会中,各个事物之间是紧密联系的整体,生态学和社会学、经济学等等也是紧密相联系的,所以在林业的发展中也要注意各大事物之间的联系,林业在发展中要注意与生态、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社会林业发展的最终目标,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以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它是指: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求,又不对后代人的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基

3、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建立了高度发达的经济,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才能更好的发展林业,但是在发展林业的过程中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注重资源与环境保护,环境质量是人们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和衡量目标,社会林业虽然为我们在注重发展经济的同时提供了保护环境的可能性,但是能否将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还是要看我们人类的能力与自律性。我国在发展社会林业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相应的问题: 一、农民的自主意识不高,缺乏自我权力的保护 新时代的来临也意味着人们的思想认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自主意识和维权意识在不断提升的同时,也学会了保护自己的权利。然而,这一项研究表明学历层次越高的人自主意识也会越高。

4、社会林业面对的主体是农民,也就意味着知识文化层次最低的人,他们的自主意识相对比较模糊,对维权意识、自主性缺乏必要的认识,所以很多农民缺少自主性,习惯了在传统林业模式下工作的他们,听从于政府的命令,现在在社会林业生产模式下就显得不知所措。 二、政府对林业的支持力度不够 林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的提高与支持,但是资金来源最重要的还是来自于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和赞助,国家支持和鼓励社会林业的发展,其目的还是为了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得以造福人类,所以发展为了自己,发展为了多数人的理念应该深入人心。我国社会林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明显缺乏国家资金的支持和赞助,缺乏技术人员的帮忙和研究。 三、

5、科技研究与林业生产结合不紧密 虽然社会林业的发展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可观的成绩,但是林业与新科技新技术的结合不够紧密,新技术应该更多地应用到林业的发展中去,比如灌溉技术、转基因栽培技术等等创造更多的森林面积和植物种类。因为林业的生产和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有的地方没有设立林业科技机构,有的地方虽然设立了林业科技机构,但是科技工作者没有目标、任务和考核指标,于是就缺乏必要的压力和动力,科技成果不明显等问题突出。面对上述一些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来展开: (一)提高农民的自主意识。21世纪是新媒体网络高度发达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生活的人们都或多或少地收到了新媒体终端比如手机、电脑等的影响

6、和感染,每个人都会接触网络,政府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给农民发送培训的知识文字和视频,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应用能力。政府要加强对农民林业知识能力的培训和提高,开设林业技术课程,让他们了解林业技术的同时也要懂得自己才是生产林业的主人。 (二)政府加强对社会林业的支持。虽然社会林业与传统林业的区别在于政府是不是领头人,是不是凡事都听命于政府,但是政府还是林业发展中起到尤为重要作用的存在,社会林业的发展需要靠政府的支持,靠政府为其出台相关运行的政策法规,为它的科研发展提供经费等,以保证社会林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所以,政府应该多设立林业科研机构,配送专业护林育林专家和农民一起为社会林业的发展做贡献,也为其提

7、供必要的物资帮助,出台一系列保护森林不受破坏和爱护森林的政策法规。 (三)科技研究要与林业发展相契合。科学的发展和进步也带动着林业的发展,依靠科技可以是森林面积扩大化加快、可以用更加简便的办法实现最高的效益,这就是新科技为人类带来的好处。所以需要林业专家和科技工作者对林业的发展提高重视,结合技术来发展社会林业。本文通过对社会林业在我国的发展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一些解决措施,当然,森林由于可以净化空气、涵养水源等作用而在我们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林业的发展也就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希望我们的社会林业发展越来越好,为人类造福。 参考文献: 1弓孟谦我国社会林业的若干经济问题j当

8、代经济研究.202(04) 屈术群,文建林,叶华琳社会林业发展问题研究.湖南林业科技.20X(0) 第二篇: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病虫害是影响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受到外界恶劣自然条件、种植管理不规范、农药过度使用等因素的威胁,病虫害问题非常严峻,对林业资源的质量与产量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进而会影响林业资源的应用价值。因此,积极开展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迫在眉睫,是林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以下就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予以了解,旨在为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突破口。 一、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1天然林被破坏,人工林面积扩大 在林业资源种植过程中,天然林受到严重破坏,乱砍乱伐现象非常严重,整个生

9、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自然性与生态性元素缺失1。在天然林被破坏的同时,人工林的面积在不断拓宽,但是人工林通常以单一树种为种植对象,植被栽培结构过于单一,系统比较薄弱,对恶劣环境的抵抗力弱,进而导致病虫害问题愈发严峻。 2种植管理不合理 现阶段,部分种植户在发展林业经济时,一心想获取经济利益,为达到理想的经济额度,盲目的开展营林、造林工作,只关注林业产量,强化速产速丰,选择一些不科学的营林方式,最终影响了植被的生长质量与产量。导致此类问题发生的原因有种植密度不科学、品种选择不规范,未能做到因地制宜,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等等2。 农药使用不够规范 从林业经济发展的整体来看,种植户认为使用化学性农药见效快

10、,成本低,尤其是在防治的初期,效果显著,使得一些种植户对化学农药过于依赖,长此以往,病虫害会形成抗药性,甚至这些农药的使用,会杀死一些有益生物,将害虫的天敌杀死,最终会大致病虫害更加泛滥,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由于部分农村地区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不够先进,使得一些农户不得不依赖化学农药,过渡依赖农药,最终适得其反。 二、林业病虫害的防治策略 1加强对植物的检疫与预防监测 为避免林业发生病虫害问题,应加强对林业的检疫,是预防与控制病虫害发生的重要前提。一旦林区发生病虫害案例,管理人员必须及时对疫病区进行封闭与阻隔,将其设定为检疫区域,强化对林业种苗、树木、运输等的管理,通过严格的检疫关卡,达到病虫害预

11、防的效果。此外,应制定实时监测与预防系统,对整个林区的病虫害威胁指数予以了解,根据周围环境、气候、土壤与林木状况掌握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寻求有利时机进行治理。为此,当地政府应提供足够的资金与技术支持,在林业站设置营林服务中心,主要负责对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培训,开设技术培训班,能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水平,能根据植被生长所处的阶段与时期做好病虫害的风险评估,以实现对病虫害的预防,提高植被的生长质量与产量。 2强化对生物、物理技术的应用 开展林业病虫害防治工程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是提高植被生长质量与产量的有效途径。为凸显林业病虫害防治的实效性,应提倡选择先进、无公害的防治技术,在保护植被、生态环境的基础上

12、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立足于林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是当前病虫害防治的主打形式。首先,生物防治。与传统的病虫害化学农药方式相比,生物防治在防治效果、环保更具稳定性与安全性,不存在化学残留,保护环境,属于最受欢迎的一种绿色防治方式。生物防治的应用,可借助微生物来开展防治,如细菌、病毒、抗生菌等;也可从生物学角度着手,以食物链为切入点,借助害虫的天敌来开展防治,若天敌数量少,可通过引进的方式来增加数量,以便更好的开展防治工作,合理控制害虫的数量与密度,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生物防治中,还可借助益鸟来进行防治,大量引进益鸟,要为益鸟提供食物、鸟巢,借助益鸟来捕捉害虫。其次,在物理防治上,种植户应及时

13、对害虫的生长与产卵习性予以把握,将卵块进行及时采集,或将被害虫或病菌侵袭的树枝剪断,以切断传染源。此外,还可以在树干上涂刷油漆或胶环,也可在树干上敷上薄膜,以阻隔病虫害的侵袭。也可采取诱虫灯捕杀的方式,借助害虫的趋光性来开展病虫害防治,如利用黑光灯能诱杀金龟甲。在设置诱虫灯时,应选择在开阔、宽敞的位置,保证每8m2要设置3盏灯,了解害虫出现的时间开展诱杀操作。与此同时,也可在害虫所食用的食物中加入毒剂,制作成诱饵,例如,在对蛾类进行捕杀时,应加入糖醋液来当作诱饵。 3完善营林技术的操作体系 为了提高植被的生长质量,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应根据病虫害的依赖特性,在植被品种选择时应具备抗虫性、抗病

14、性,并开展抗病虫害培育,可大大提升植被的抵抗力,是防治病虫害的有效方式。通常情况下,在苗圃中会存在大量的害虫,苗圃是地下害虫的主要栖息地,为减少地下害虫的数量,应对苗圃的间作方式与耕作技术予以优化,积极改善土壤环境,以实现对害虫的全面控制。在苗圃中地下害虫中,以地老虎为主,此时,应积极开展除草工作,灌入大量的水,这样会让害虫不得不下移,以实现对植被根系的保护。此外,还应对育苗方式进行调整,选择施肥、播种等方式,运行此方式定会取得理想的效果。在育苗时,必须对土地进行仔细的整理,禁止使用腐烂的化肥,在播种前必须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在选择苗木时也必须谨慎行之,禁止使用存在病虫害倾向的苗木。在林木培育

15、的过程中,应采用抚育间伐的方式,对长势弱小、枯木等进行及时的清理,能及时阻断传染源,提高林木的生长质量与产量,利于林业经济的有效发展。还可选择封山育林的方式。封山育林技术的实施,前期要选择抗虫、抗病能力强的树种,可以种植混交林,能及时对生物群落予以完善,使得天敌的数量不断增加,隔断外界的影响,不利于感染病虫害。另外,运用封山育林的方式,还能适度减少人对森林植被的破坏,实现对林区的保护。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就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导致病虫害频发的原因有农药的不规范使用、自然条件的威胁以及种植管理不到位等,对林业资源的质量与产量都构成威胁,影响林业经济效益。针对林业病虫害问题,当地政府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并积极开展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制定合理的防治策略,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工作,采用无公害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构建病虫害实时监测系统,以提高防治效率。 参考文献: 1米晓琴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治策略j.现代农业科技,20X,0:30-31+143. 2王金红,刘菲.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北京农业,202X,02:9192. 3刘海波关于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及无公害防治策略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0X,08:27. 4阿吉古丽82;吐合塔洪浅议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