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工程毕业论文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8035624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防工程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消防工程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消防工程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消防工程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消防工程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消防工程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防工程毕业论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武警学院函授毕业论文 题目:高层建筑的火灾隐患分析 姓名: 学号: 专业: 消防工程 单位: 目录一、高层建筑存在的火灾隐患的现状及形成的原因分析1、客观因素分析2、 人为因素分析3、 管理因素分析二、如何加强高层消防安全管理,消除建筑中的火灾隐患1、加强消防法制建设,认真实施消防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2、完善建筑物内部自身的防火系统3、防范设施要齐全、技术保障要跟上4、加强高层建筑管理,加大隐患排查力度5、加强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论文评语及成绩指导教师:年月日高层建筑的火灾隐患分析内容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建筑的主流,然而这也带来了很多安全问题,尤其是火灾问题。高层建

2、筑火灾救援已成为世界难题,如何预防和减小火灾带来的损失成为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论述了高层建筑的火灾隐患,分析了高层建筑存在火灾危险性的原因,并由此提出了对高层建筑火灾防范意见和建议。关键词:高层火灾隐患对策一、高层建筑存在的火灾隐患的现状及形成的原因分析任何高层建筑的运作系统都可由一个整体划分为几个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子系统。火灾的发生是这一整体系统中各个子系统耦合失调的综合效应。高层建筑的火灾隐患可概括为客观因素、人为因素和管理因素等。1、客观因素分析(1)可燃物多高层建筑内部装修多采用木质材料和有机塑料制品,如吊顶、家具、窗帘和地毯等都是易燃烧的材料,可燃物多,火灾荷载大,只要有

3、一个小小的火星即可能踉成一场火灾。由于装修材料里有不少塑料高分子材料,不但易于燃烧产生轰燃现象,且在燃烧过程中还会分解出大量的CO、CO2及少量的H2S、SO2等烟气和毒气,对人体产生极大的危害。(2) 楼层高、竖井多高层建筑由于楼层多、高度大,室内外温差所形成的热风压也大,一旦起火,火烟运动的风压亦随之增强,楼层越高,着火物所需要的氧气供应越充分,火场区的热对流相应也快,燃烧就越猛烈,则火烟蔓延就更快、更迅速,更难以控制和扑灭。由于建筑工艺的要求,高层建筑内设置很多管道竖井,如电缆井、电梯井、通风井、楼梯间等,竖井的增多必将导致火烟蔓延的速度加快,并且管道在同层中穿行时,势必要穿过墙壁又导致

4、了隔离防火的效果下降,甚至火灾发生时,这些竖井形成“烟囱”效应,使火势更难控制。(3)内部设备多在高层建筑中,大量增设了各种电气设备和先进的办公设备,伴随电气设备而来的是配电线路的增多,用电负荷增加,而用电负荷的增加是以电流的加大为前提的,若过载运行,久而久之,易使线路由于短路接触电阻过大等原因,产生电火花、电弧或引起电线、电缆过热,造成起火,或因绝缘层老化碰线而燃烧,火烟便会迅速随着导线扩散蔓延造成火灾。(4)先天设计缺陷、消防布局不合理建筑物的安全性与它的设计结构肯有很大的关系。早期建筑物的设计大部分只考虑其使用功能,忽视其必要的抗灾能力,存在先天性火灾隐患,例如,没按国家消防规范要求设计

5、防火分区、自动消防系统、疏散通道等,或即使设计但不到位;各管道竖井在连接或穿过各楼层、地面、墙壁时的封堵措施、技术保障不到位,导致“阻燃”结构不阻燃。或由于周围环境的限制而减少或缺少环型消防车道,这些先天性设计、建造缺陷使得大楼在发生火灾等灾害事件时,不但失去了它原本应该具有的防灾能力,还进一步阻碍了人们逃生、救援,以致酿成更大的灾难。(5)功能复杂,产权多、使用性质多样化高层建筑主体建筑高、层数多;周围有裙房,裙房内设有锅炉房、变压器室、配电间、仓库等;形式与结构多样,形式有四方形、塔型、阶梯形、凹形等,结构体系有框架、剪力墙、筒体等;竖井、管道多;用电设备多,如各种照明灯具、电冰箱、电视机

6、、电梯、自动空调等。产权多是高层建筑又一显著特点,由于大楼中各自的责任和义务不明确,又没有相对统一的物业管理单位,建筑内业主各自为政,根据各自所需,随意占用、分隔公共疏散通道,公共疏散通道中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灯多数损坏,消防设施基本停用,在督促整改中又相互推诿。高层建筑用途广泛、功能多样。高层建筑分为住宅楼、宾馆、办公楼、百货楼等,有些高层建筑,同一幢大楼有多种功能,有办公室、会议室图书室、变(配)电室、锅炉房、厨房、餐厅、机房、仓库等。一些高级宾馆还有宴会厅、歌舞厅、咖啡厅、酒吧间、展览厅等。人员密集,火灾时更容易导致伤亡。 2、 人为因素分析(1)人员多且杂高层建筑内部入驻单位多,每栋

7、大楼容纳有成百上千甚至数以万计的人员,这些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又因各入驻单位性质不同,且对外接触频繁,出入人员复杂,有些人员不一定能遵守大楼的管理规定,如在禁烟区吸烟、未经人同意擅自触动电器开关或闯入机房重地、有意或无意地把易燃易爆物品带入大楼等,给高层建筑留下众多的火灾隐患。(2)违章操作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更新,许多的电气设备的自身使用故障率也不断下降。也就是说,对合格电气产品来说,只要严格按照其使用说明来操作或使用,它就能保证使用寿命和安全程度。就因为如此,人们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中往往马虎大意,或由于违规操作、或由于对设备使用不熟练误操作、或由于随意拆装电气设备引起的火灾案例不胜枚举。(3)

8、 人员心理人员在火灾撤离逃生时具有明显的共性,即在恐烟性、恐热性、向光性、向阔性等行为心理驱使下,往往辩不清方向,失去正确的理解和判断能力,产生聚集现象发生人员的拥挤、践踏、造成人为堵塞消防安全疏散通道,从而造成更大的伤亡。(4)人员物资分布不合理。 由于经济、历史、地理等原因,高层建筑的建设也日益向着大型化、多功能化、高层化、地下化发展。这些建筑往往人员密集、功能众多、结构复杂、疏散困难。据统计, 70以上的公共娱乐场所、商场、市场、宾馆、饭店等人员密集场所集中在高层建筑,而且这些场所内往往设置有大量的可燃物和可燃装修,火险等级高,一旦发生火灾,其易造成人员伤亡和大量的经济损失。 3、管理因

9、素分析(1) 消防系统欠缺扑救高层建筑火灾主要立足于大楼内自动消防系统的自防自救,但由于认识、资金等原因,各地已建成的高层建筑,普遍存在消防设施“短斤缺两”现象,即使安装有消防系统的或由于存在缺陷、功能不全、或由于人为破坏、设备性能差、或由于工作失误,很大一部分不能全部有效地发挥作用,一旦火灾发生,就很难及时发现和有效地控制火势蔓延,延误灭火时机。(2) 缺乏有效管理和监督有的公安消防监督和建审单位由于人员不稳定、流动性大、业务多、培训少,业务素质较低,致使消防监督建审业务受到较大影响,再加上一些技术之外的行政干预,使得消防监督机构无法严把审核关,甚至偏离正常的技术轨道,为火灾的发生留下令人担

10、忧的隐患。此外有的高层建筑的主管部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没有确立消防安全的责任主体观念,没有制定完善的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应急方案,消防管理职能部门和专业人员配备不到位,大楼内各租赁单位出于安全防盗的角度又将公司的出入口上锁,只留一个正门,人为堵塞消防安全疏散通道、锁闭安全出口,这都为火灾的发生及人员疏散留下了安全隐患。(3) 消防培训不到位国家消防法规明文规定:物业消防管理人员和专职消防保卫人员需经正式消防培训考试合格方可持证上岗。实际上,许多高层建筑存在着消防管理人员培训率低、安全素质普遍不高和入住户消防安全知识和火场逃生技能缺乏的现象。二、如何加强高层消防安全管理,消除建筑中的火灾隐患高层建

11、筑的发展无疑给市民的办公、居住、生活、购物带来的方便,极大的改善了人民的生活、工作条件,也比过去城市木屋结构、砖木结构的房子大大提高了耐火等级和防火抗灾的能力。但是,由于高层建筑内部装修、家具、地毯等杂物多,各种用电设备多,电线布局密集,人员集中,流动性大,火险隐患多。如何加强高层消防安全管理,消除建筑中的火灾隐患,建议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切实做好高层建筑的长效管理。1、加强消防法制建设,认真实施消防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消防法是国家为了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保护公民人身、公共财产和公民财产的安全,维护公共安全,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而制定的法律法规,是全体公民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是加

12、强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的最有力的法律保障。建筑的主管部门要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强化消防管理力度,加强消防监督,落实各项防火安全措施,建立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制定火灾应急预案,进一步明确各责任主体的责任,推动责任制的落实,并组织做好经常性的防火检查和督促整顿工作,可制定业主消防安全手册,使各入住业主了解与掌握入住大厦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以确保大厦有一个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把“防患于未然”落到实处。 2、完善建筑物内部自身的防火系统为了将火灾损失降到最低点,高层建筑设计时应设置防火分区,即采用符合耐火性能要求的建筑构件或防火分隔物高层建筑防火规范要求,将一个大空间人为划分成若干个小空间,以

13、保证火灾发生时能在一定时间内阻止火势向同一建筑物的其他部分蔓延,将火势尽可能地控制在一局部空间内,有利于消防扑救,同时在电线电缆的选用和敷设方式应保证不因防火分区而遭到破坏,保证建筑结构的整体或局部在设计规定的时间内不出现倒塌破坏。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少于两个。当其中一个出口被烟火堵住时,人员可利用另一处楼梯间或出口达到疏散的目的。3、防范设施要齐全、技术保障要跟上为保障高层建筑的安全,消防配套需完善,最有效措施是采用双自动的消防系统,即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以及必要、适用的灭火器材和消防设施,设置合格消防通道和疏散通道等等。对已配置的消防设施,必须落实消防设施日常管理制度,建立专人管

14、理维护、巡视检查,定期运转机制,保证消防设施能完整、完善、可靠,有效地防范火灾的发生,并做到一旦发生火灾能迅速扑灭,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防止火势蔓延扩大。4、加强高层建筑管理,加大隐患排查力度一是落实“人防”的措施。辖区消防部门、公安派出所要严把日常的监督检查关。要在熟练掌握消防监督检查业务的基础上,加大对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状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对违反消防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查处,及时消除隐患,确保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加大与安监、房产、建设、工商等职能部门联合执法整治的力度,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优势,对高层建筑开展不定期联合执法检查,及时发现的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坚决予以查处,追究法律责任。二是落

15、实“设施防”的措施。逐步推行高层建筑城市火灾自动报警联动控制系统,这样,既能解决因警力不足而存在的对社会单位实地监督检查率低的问题,又能及时发现火情,快速出警、迅速灭火。三是落实“技术防”的措施。强制对高层建筑内消防设施实行专业消防工程公司定期维护保养制度,确保消防设施在专业维护下完整好用。5、加强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增强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是每一个人的生命保险绳。高层建筑主管单位的职能部门应针对大厦管理人员和入住户广泛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必要的培训,普及消防法律和自防自救、疏散逃生知识,进一步提高各单位和个人的消防安全意识和素质,并定期组织对防火应急预案进行演练,让相关人员掌握必备的消防安全知识和技能,知道怎样处理简单的火灾事故,能够正确地使用消防安全设施,知道如何及时地报告火警,明白你身边存在着什么火灾隐患,及时消除隐患,一旦发生火灾,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和伤亡。总之,要消除高层建筑的火灾隐患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是一个漫长时期,为了有效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