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设计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8034632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46.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声音第六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设计江西省会昌县中心小学 曾超群【教材分析】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的第六课。本课是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的变化、传播等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课引导学生运用实验模拟的方法,探究人的耳朵各个部分在帮助我们听声音过程中起到的作用,重点研究鼓膜的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经历问题假设(猜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为后面保护我们的耳朵做好充分的准备。【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耳朵的认识大多只停留在它的外部特征以及它是一个重要的人体听觉器官等一些浅显的知识上。至于耳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各部分都有什么作用,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

2、的,大部分学生不清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耳的构造以及各部分的作用,知道保护听力的常用方法;2、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过程与方法:1、能够根据耳朵的构造对怎样听到声音提出假设;2、能够根据耳廓的构造提出有关耳廓功能的假设;3、能够使用助听器进行耳廓功能的模拟研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保护耳朵的重要性;2、认识到噪音的危害,学会积极地应对噪音的办法;【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认识人耳的构造和听觉产生的过程【教学准备】演示实验:纸屏、塑料泡沫小球、耳朵的模型、玻璃杯、橡皮筋、细沙、音叉、气球皮(略大于玻璃杯口)分组实验:学生自备一大张纸和透明胶带、剪刀多媒体课件我们是怎样听到声

3、音、人工耳的制作【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知1、播放大自然中各种动物的声音,让学生由听到的想出动物名字;2、学生汇报,表扬回答正确的学生;3、提问:我们是怎样听到这么美妙的声音的呢? “用耳朵” ;4、追问:我们的耳朵又是怎样听见声音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并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认识耳朵(一)认识人耳的构造和听觉产生的过程(耳朵的构造)1、谈话:要知道我们的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首先我们要知道耳朵的构造。(课件呈现,右耳朵放大图)师:这就是我们的耳朵,有它我们就能听见声音吗?(生:能)师露出自己的耳朵,指着自己的耳廓。只要有它就听到声音吗?

4、(生:不能)是的,仅仅有耳廓还不能听到声音,还得依靠耳朵里面一些“零件“才能听到。师:那耳朵里都有些什么“零件”呢?、组织学生讨论:关于耳朵你们知道哪些内容?2、学生各抒已见,老师仔细倾听,做好点拨评价,以了解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3、(出示耳朵的模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老师的讲解了解耳朵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名称。师讲解:这就是我们整个耳朵的构造图:它是由耳廓、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构成的。(边说边点击鼠标,图上出现相应的名称)4、研究听觉产生的过程(1)谈话:我们已经知道了耳朵的构造,耳朵的各个部分都有些什么作用呢?声音在耳朵里又是怎样传递的呢?请同学们根据前两节所学的知识来猜测一下。(2

5、)学生分组讨论5、师:指耳朵的构造图小结: 声波由耳廓收集进入到耳道,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再传达到听小骨,听小骨的振动引起耳蜗里液体的振动,再传达到听神经,听神经再把这个讯号传达到大脑,形成声音,我们就能听见声音了。6、播放课件:听觉产生的过程(二)、鼓膜振动的实验1、师过渡:刚才我们了解了声音传播的途径,要想听到声音的重要条件是鼓膜的振动,当声音传达到鼓膜时是怎样振动的?我想我也借不到鼓膜来做实验了,但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进行展示。2、师边说边演示:我们先把气球皮蒙在玻璃杯上,再用橡皮筋固定住,尽量的绷紧,因为我们的鼓膜是一层很薄的有弹性的膜,就像这样,再把细沙撒在上面,这时敲击音叉,观察气球

6、皮上有什么现象发生?3、提问:我们把音叉分别放在远处和近处,再轻敲和重敲音叉,这时再观察气球皮有什么不同的反应?4、学生实验,教师指导。 5、各小组汇报观察情况。6、师问:其实我们的鼓膜就像气球皮一样,请大家想像一下,当声波传到鼓膜的时候,它就会怎样?(生:它就会像气球皮一样振动起来)说的真好,不错,当声波传达到耳朵里时,会引起鼓膜的振动,于是(生)我们就听到了外界发出的声音了。7、师总结:耳朵里鼓膜振动的原理和纸屏振动的原理是一样的。鼓膜的振动与敲击鼓面振动不同,鼓膜振动是空气振动引起的,属于声波引发的振动;而鼓面振动是由被敲击产生,是产生声波的振动。8、教师提醒学生:儿童谨慎用药,有些药物

7、会损伤听神经,造成耳聋。9、小组讨论:说一说人耳听到声音的完整过程?10、师生共同总结:耳廓将声音收集起来,通过外耳道送进耳朵,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又被听小骨传递到耳蜗,耳蜗里充满了神经细胞,这些神经细胞将振动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后传入大脑。11、播放课件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人耳听到声音过程的视频12、出示课件流程图声音的传递路径是“声源 耳廓 外耳道 鼓膜 听小骨 耳蜗 大脑”。(板书)13、小组讨论耳朵的保健方法14、小结:(课件出示)出示保护耳朵方法。(三)认识耳廓的作用1、师过渡:鼓膜是这么的重要,那咱们要注意把它保护好。大家是不是有点累了呢,那么我们来轻松一下,听一段音乐。我来教大家

8、一种听法,很有趣的,想不想试一试呢?(生:想)听完后你们就知道我们的耳廓有什么作用了。这可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呀,手掌放在耳后围住耳朵(示范)。当我说“开”,你们就把手掌向后打开(示范);当我说“收”,你们就用手掌把耳朵围住留一个小孔。明白了吗?这样听到的音乐才会别有一番情趣,挺好玩的,试试吧!(多媒体播放音乐)2、问:是不是很有趣?那现在你们该告诉我耳廓有什么作用了吗?(生:收集声音)3、学生制作喇叭状的“助听器”,教师巡视。方法:把一张大纸卷成圆锥状,再用胶带把末端贴好以固定形状,将小的一端靠近耳朵。4、思考:如果没有耳廓我们的听力会受到影响吗?如果为我们换上一个更大的耳廓又会怎么样呢?5、学

9、生分组制作“人工耳”,并对着“人工耳”说话。6、展示各组制作的“人工耳”,并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当对着“人工耳”的耳廓说话时,发现吸管在振动,乒乓球也在振动,水面出现道道波纹。7、谈话:刚才你们假设了声音在耳朵中的传递路径,又动手制作了“人工耳”并进行验证。耳朵怎样听到声音的秘密终于被同学们揭开了,耳朵真是一个奇妙的声音接受器。 三、生活连接,认识噪音 1、寻找生活中的噪声播放课件, 这些声音听起来舒服吗?2、思考:通过观看你发现了什么?什么是噪音?噪音有什么危害?我们应该怎样防治噪音污染?3、提醒:长时间地用耳塞听音乐也会损伤听力。4、讨论:(从两个角度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展噪音研究)A、身处嘈杂

10、的环境中,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B、为减少噪音污染,政府和社会可以做些什么?四、课堂练习(见课件)五、游戏猜猜,激起高潮游戏:猜口型接力赛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传话游戏没有?我们也来玩一玩吧,好不好?游戏规则:每组选一个同学塞住耳朵,到前面去,老师轻轻地说一个词,要求选出来的同学看口型说说老师说的是什么。(“看口音传话”的内容:保护耳朵很重要,游泳洗澡防进水,噪声刺耳危害大,药物中毒慎选用,挖耳习惯应改掉,耳聪目明身体棒。)1、学生和教师一起游戏; 2、塞住耳朵的同学说说感受;3、提问:如果我们的耳朵有一天突然听不到声音了,想像一下会怎样?4、学生交流;5、提问:那么我们该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我们身边那些听不到声音或者听力不好的人呢?6、学生交流; 7、教师小结;六、课后延伸 开阔视野调查一下自己村子里有几个聋人,应该怎么样帮助他们?七、激励总结自然界就是那么神奇,只要你留心观察,认真思考,积极探索,总会有新奇的发现,这就是科学精神。我希望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科学眼,一颗清醒的科学头脑,一双灵巧的科学手,还有一对灵敏的科学耳朵。八、板书设计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听小骨耳廓收集声音鼓膜耳蜗大脑听觉神经听到声音外耳道振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