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装”的思考:期盼真正的人文精神(曲晓越)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8033768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装”的思考:期盼真正的人文精神(曲晓越)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唐装”的思考:期盼真正的人文精神(曲晓越)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唐装”的思考:期盼真正的人文精神(曲晓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装”的思考:期盼真正的人文精神(曲晓越)(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唐装”的思考:期盼真正的人文精神最近上国际贸易课,老师不经意间,提到了2001年APEC(亚太经合组织)上海会议的时候,参与会议的各国领导人穿上唐装合影一事,她说APEC每到一个国家召开会议,与会的各国领导人都要“入乡随俗”,换上该国的民族传统服饰,这已经形成了一种传统。不过,大家是否想过,真正的“唐装”,难道就是当时与会领导人所穿的那样吗? “唐装”一词,在中文里有两种意思,一是“中式服装”:“一个个都是青布或蓝布的唐装”( 茅盾归途杂拾九龙道上),二是“唐朝人的装束”:“翟耆年 ,字伯寿 巾服一如唐人,自名唐装”(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一般而言,现在大家所说的“唐装”指的是“唐人街华人的

2、中式着装”,成为中式服饰的代表称谓。也许你会有疑问:“唐装”和汉服究竟有何关联?我们现在看到的“唐装”是真的唐装吗?其实,唐装的真正含义,就是汉民族传统服饰,也就是汉服。汉服的历史,与汉民族的历史紧密相连,自黄帝始延绵数千年,清军入关之前一直是汉族人民的主要服饰,并形成了独特的服装体系,持续至今。在中国历史上,唐朝最为鼎盛,于是外国人就把中国人称作“唐人”,把华人聚居区称作“唐人街”,把中国称作“唐山”,把汉服这样的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服饰,自然就称作“唐装”了。不得不说,最能体现中国历史与文化、最能体现“唐装”文化内涵的,就只有汉服了。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束腰,用绳带系结,也兼用带钩等

3、,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这些特点都明显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从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襦裙”制(襦,即短衣)等类型。到了唐朝,男子的衣着是“圆领袍衫”,而女子则是“方片裙”,跟过去的汉服比更能体现出女性的身形美,是汉服历史上一次进步。在历史的长河中,汉服并非是一成不变,而是兼收并蓄:春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曾经推行过胡服骑射改革;北魏孝文帝时期,虽然政府命令要求所有鲜卑人穿汉服、说汉语,但胡服的优点与汉服的特色又一次结合,促进了汉服的发展;到了唐朝,西域各国、各民族与唐朝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繁荣,汉服也在此时期,融合各少数民族服装的优点与

4、特色,使汉服变得更加美丽、精细和飘逸。可以这么说,汉服的发展史,与以汉民族为中心的民族大融合是分不开的,这也充分证明,汉服才是中国传统服饰的代表。如果说汉服是真正的唐装,那么现在大多数人眼中的“唐装”,又作何解释呢?其实,当今为很多人所接受,并认为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的唐装,其实是由满族服饰马褂发展而来的,其款式结构有四大特点:一是立领,上衣前中心开口,立式领型;二是连袖,即袖子和衣服整体没有接缝,以平面裁剪为主;三是对襟,也可以是斜襟;四是直角扣,扣子由纽结和纽袢两部份组成。另外从面料来说,则主要使用织锦缎面料,这与汉服大不相同,可以说现在的唐装并非与汉服一脉相承。那么,为什么现在的“唐装”却成

5、了马褂的延续呢?这就不得不提到汉族历史的劫难,也是汉服的劫难清军入关。为了巩固清王朝的统治,特别是对汉族人的统治,极力弱化汉族人民对本民族的认同感,清王朝自入关之后推行“剃发易服”政策,引发汉族人的不满,于是汉族人民奋起反抗,遭到清王朝的残酷镇压:扬州十日、嘉定屠城、江阴屠城.就这样,鲜血换来的,却只有目睹汉服被满族服装(比如马褂、旗装等)取代,随着岁月的流逝,马褂进而成了今日的“唐装”。或许你认为这是民族融合的必然,但是一个民族的迷失和悲剧,就在那时候起,开始了。近几年,全国有很多地方掀起了汉服复兴运动,其中咱们连大也有一个推动汉服复兴、宣传汉服文化的学生组织“汉服工作室”,他们经常在梦幻传

6、媒主办的“中国传统文化节”等活动中亮相,用自己的行动来捍卫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向同学们展示汉服的独特魅力。然而,在同学之间,“你们是在拍戏吧”、“这是日本的衣服吧”、“哗众取宠”、“太难看了,穿出去不敢见人”的声音不绝于耳。可是,这些看似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的服饰,却记录着我们共同祖辈的兴衰绵延、岁月沉浮、潮起重落、暗淡辉煌。或许你对汉服复兴运动嗤之以鼻,我们也没有必要抱残守缺,没有必要在民族团结的今天掀起民族矛盾,但作为汉族的后人,也作为中华民族的后人,更不要忘记传统、忘记过去,甚至不去找回那失去的民族灵魂。现在想来,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更多争论的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对与错,却很少真正静下

7、心去关注人文科学领域的是与非:我们常常会认为旗袍就是满族服装,事实上其更多地体现了西方的审美观念;我们常常会以为广为流传的见与不见是仓央嘉措的作品,事实上是生活在当今社会的广州女孩扎西拉姆多多所作的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我们常常看百家讲坛,觉得每个上去讲的人都很有道理,可是我们细细琢磨,这些专家教授的结论真的禁得住推敲吗?当代中国期待真正的人文精神,不仅要让每一个人“文质彬彬”,更要让每一个人在人文关怀中,寻找自己的文化之根,寻找自己的民族之根,寻找自己的灵魂最深处的源泉,让每一个人对历史、民族、文化致以深深的敬意,并能够薪火相传,在当今时代得以将过去延续,并通向未来。毕竟我们知道,“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大连大学 曲晓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