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习惯及思维品质?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8030885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9.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习惯及思维品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习惯及思维品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习惯及思维品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习惯及思维品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习惯及思维品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习惯及思维品质?习惯是一个人长期养成的一种不变的行为倾向。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简单地说 ,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包括独立分析 ,认真仔细 ,有条不紊等。在教学中我常要求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完成作业 ,遇到困难要敢于钻研不怕失败;要克服盲目顺从 ,敢于提出质疑。这些习惯将使学生终身受益。在学习新知识阶段 ,我重视加强操作感知迁移的指导 ,从整体到局部设计有层次 ,有启发性 ,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系列问题和操作要求 ,让学生经历探索新知识的思维过程 ,引导学生自己想问题、寻方法、作结论 ,发现新知识的规律 ,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开展学生

2、智力 ,例如 ,我在教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时 ,在结合计算 ,复习了两位数乘多位数的计算法那么后 ,把演示竖式中的积擦去 ,在乘数上添上百位数3 ,使学生呈现新问题。接着 ,教师提出自学探讨问题:现在乘数增加了一个百位数 ,应该怎样继续乘下去?乘数的百位上的数是在什么情况下去乘的 ,它是怎么样去乘的?它和用个位上的数 ,十位上的数去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为什么百位上的数乘被乘数所得的积的未位要与百位对齐?在教师的明确指导下 ,学生的自学思考过程进入到一个有意义的 ,有序的信息系统中 ,然后在展示观察、分析、综合、比拟、议论、动手尝试等一系列活动中 ,充分调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 ,这样就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进学生思维的开展。计算数学贯穿于小学数学的始终 ,培养学生正确、熟练、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 ,是小学生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可相应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独创性等良好思维品质。另一方面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学习计算方法、掌握解题方法一样 ,必须通过练习。而且思维与解题过程是密切联系着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最有效方法是通过解题的练习来实现。因此设计好练习题就成为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开展的重要一环。一般地说 ,课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有助于开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练习题。但是不一定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而且由于班级的情况不同 ,课本中的练

4、习题也很难做到完全适应各种情况的需要。因此教学时往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一些调整或补充。设计练习题要有针对性 ,要根据培养目标来进行设计。例如 ,为了了解学生对数学概念是否清楚 ,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能力 ,可以出一些判断对错或选择正确答案的练习题。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 ,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 ,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 ,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 ,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 ,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 ,一道训练 ,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近几年 ,在优化小学课堂教学结构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研究中

5、 ,把质疑讨论作为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能顺应儿童的心理特点 ,给儿童开展思维能力的时间和空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以训练和开展学生的思维为核心 ,要通过恰当的思维训练 ,让全体学生经理概念的形成过程 ,法那么的归纳和演绎过程 ,定律、公式的推导和应用过程 ,使他们的思维得到自主、充分、和谐的开展。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局部 ,我常采用范读 ,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 ,我读一句 ,让幼儿读一句 ,边读边记;第二通读 ,我大声读 ,我大声读 ,幼儿小声读 ,边学边仿;第三赏读 ,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 ,一边放录音 ,一边幼儿反复倾听 ,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局部

6、 ,是使学生掌握知识 ,形成技能、开展智力的重要手段 ,这是沟通知识与能力的桥梁。教师有目的、有方案、有步骤的精心巧设有指导性的课堂练习是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和开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当学生学习过一个新知识后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 ,从这几个方面精心设计练习: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专项练习;针对易混易错知识设计比照性练习;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变式练习;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通过训练、稳固根底知识 ,克服思维定势 ,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宋以后 ,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 ,学堂兴起 ,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 ,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那么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 ,特别是汉代以后 ,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 ,比方书院、皇室 ,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