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论孙子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8029246 上传时间:2023-10-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代论孙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历代论孙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历代论孙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历代论孙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历代论孙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代论孙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代论孙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代论孙子尉缭子论孙子:有提十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桓公也。有提七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吴起也。 有提三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武子也选自尉缭子制谈荀子论孙子:临武君与孙卿子议兵于赵孝成王前。王曰:“请问兵要”临武君对曰:“上得天时,下得地利,观敌 之变动,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孙卿子曰:“不然,臣所闻古之道,凡用兵攻战之术,在 乎壹民。弓矢不调则羿不能以中微,六马不和则造父不能以致远,士民不亲附则汤武不能以必胜也。故善 附民者,是乃善用兵者也,故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临武君曰:“不然。兵之所贵者势利也,所行者变 诈也。善用兵者感忽悠暗,莫知其所从出,孙吴用之无敌于天下,岂必待

2、附民哉”孙卿子曰:“不然。臣 之所道,仁人之兵,王者之志也。君之所贵权谋势利也,所行攻夺变诈也,诸侯之事也。”选自荀子议兵韩非子论孙子:境内皆言兵,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而兵愈弱,言战者多,披甲者少也。选自韩非子五蠹白圭论孙子: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 不能以取予,强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选自史记货殖列传司马迁论孙子:自是之后,名士迭兴,晋用咎犯,而齐用王子,吴用孙武,申明军约,赏罚必信,卒伯诸侯,兼列邦 土,虽不及三代之诰誓,然身宠君尊,当世显扬,可不谓荣焉岂与世儒暗于大较,不权轻重,猥云德化, 不当用兵,大至君辱失

3、守,小乃侵犯削弱,遂执不移等哉!选自史记律书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当是时,吴以伍子胥、孙武之谋,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选自史记伍子胥列传非兵不强,非德不昌,黄帝、汤、武以兴,桀、纣、二世以崩,可不慎欤!司马法所从来尚矣, 太公、孙、吴、王子能绍而明之,切近世,极人变。作律书第三。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非信廉仁勇不能传兵论剑,与道同符,内可以治身,外可以应变,君子比德焉。作孙子吴起列传 第五。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班固论孙子:春秋之后,灭弱吞小,并为战国雄杰之士因势辅时,作为权诈以相倾覆,

4、吴有孙武,齐有孙膑, 魏有吴起,秦有商鞅,皆禽敌立胜,垂著篇籍。当此之时,合纵连衡,转相攻伐,代为雌雄。齐愍以技击 强,魏惠以武卒奋,秦昭以锐士胜。世方争于功利,而驰说者以孙、吴为宗。时唯孙卿明于王道,而非之选自汉书刑法志王充论孙子:孙武、阖庐,世之善用兵者也。知或学其法者,战必胜;不晓什伯之陈,不知击刺之术 者,强使之军,军覆师败,无其法也。选自论衡量知篇曹操论孙子:操闻上古有弧矢之利,论语曰“足兵”,尚书八政曰“师”,易曰“师贞 丈人吉”,诗曰“王赫斯怒,爰征其旅”,黄帝、汤、武,咸用干戚以济世也。司马法曰:“人 故杀人,杀之可也。”恃武者灭,恃文者亡,夫差、偃王是也。圣人之用兵,戢而时动

5、,不得已而用之。 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著深矣!孙子者齐人也,名武,为吴王阖闾作兵法一十三篇,试之妇人,卒以 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后百岁余有孙膑,是武之后也。审计重举,明画深图,不可相诬。而 但世人未之深亮训说,况文烦富,行于世者失其旨要,故撰为略解焉。选自孙子十家注孙子序诸葛亮论孙子: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选自三国志马良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刘勰论孙子:孙武兵经,辞如珠玉,岂以习武而不晓文也。选自文心雕龙程器李世民论孙子:朕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孙武十三篇,无出虚实。夫用兵识虚实之势,则无不胜焉。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吾谓不战而屈人之兵者,上也。百战百胜者,中也。深沟高垒以

6、自守者,下也。以是较量,孙武著书 三等皆具焉。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李靖论孙子:千章万句,不出乎“致人而不致于人”而已。爱设于先,威设于后,不可反是也。若威加于前,爱救于后,无益于事矣。尚书所以慎戒其终, 非所以作谋于始也。故孙子之法,万代不刊。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杜佑论孙子:语有之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诚谓得兵术之要也。以为孙武所著十三 篇,旨极斯道。故知往昔行师制胜,诚当皆精其理。今辄捃摭与孙武书之义相协并颇相类者纂之,庶披卷 足见成败在斯矣。选自通典杜牧论孙子:自古以兵著书列于后世、可以教于后生者,凡十数家,且百万言。其孙子所著十三篇, 自武死后凡千岁,将兵者有成者、有败者,

7、勘其事迹,皆与武所著书一一相抵当,犹印圈模刻,一不差跌选自樊川文集欧阳修论孙子:武之书本于兵,兵之术非一,而以不穷为奇,宜其说者之多也。选自欧阳文忠公集居士集孙子后序苏洵论孙子:孙武十三篇,兵家举以为师。然以吾评之,其言兵之雄乎!今其书,论奇权密机,出入 神鬼,自古以兵著书者罕所及。吴起与武一体之人也,皆著书言兵,世称之孙吴。然而吴起之言兵也 轻法制,草略无所统纪,不若武之书辞约而意尽,天下之兵说皆归其中。选自嘉集权书王安石论孙子:神宗论孙武书,爱其文辞、意指。王安石曰:“言理而不言事,所以文约而所该者博。” 上论及韩信,安石曰:“信但用孙武一二言,即能成功名。”选自涧泉日记苏轼论孙子:古之言

8、兵者,无出于孙子矣。利害之相权,奇正之相生,战守攻围之法,盖以百数,虽 欲加之而不知所以加之矣。选自三苏策论孙武论何去非论孙子:昔以兵为书者无若孙武。武之所可以教人者备矣;其所不可者,虽武亦无得而预言之 而唯人之所自求也。故其言曰:“兵家之胜,不可先传。”又曰:“奇正之变,不可胜穷。”又曰:“人 皆知我所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善学武者,因诸此而自求之, 乃所谓方略也。去病之不求深学者,亦在乎此而已。嗟乎!执孙吴之遗言以程人之空言,求合乎其所以教 而不求其所不可教,乃因谓之善者,亦已妄矣。选自何博士备论霍去病论言兵无若孙武,用兵无若韩信、曹公。武虽以兵为书,而

9、不甚见于其所自用;韩信不自为书,曹公虽 为而不见于后世,然而传称二人者之学皆出于武,是以能神于用而不穷。窃尝究之,武之十三篇天下之学 兵者所通诵也,使其皆知所以用之,则天下孰不为韩曹也?韩曹未有继于后世,则凡得武之书伏而读之者, 未必皆能办于战也。武之书、韩曹之术皆在焉,使武之书不传,则二人者之为兵,固不戾乎武之所欲言者 至其所以因事设奇,因而不穷者,虽武之言有所未能尽也。驱市人白徒而置之死地,惟若韩信者然后能斩 陈余;遏其归师与之死地,惟若曹公者然后能克张绣。此武之所以寓其妙,固有待乎韩曹之俦也。选自何博士备论魏论下陈直中论孙子:自六经之道散而诸子作,盖各有所长,而知兵者未有过孙子者。选自孙

10、子发微戴溪论孙子:孙武之书十三篇,众家之说备矣。奇正、虚实、强弱、众寡、饥饱、劳逸、彼己、主客 之情状,与夫山泽、水陆之阵,战守攻围之法,无不尽也。微妙深密,千变万化而不可穷。用兵,从之者 胜,违之者败,虽有智巧,必取则焉。可谓善之善者矣。然武操术,有余于权谋而不足于仁义;能克敌制 胜为进取之图,而不能利国便民为长久之计;可以为春秋诸侯之将,而不可以为三代王者之佐也。选自将鉴论断孙武郑友贤论孙子:求之而益深者,天下之备法也。叩之而不穷者,天下之能言也。为法立言,至于益深 不穷,而后可以垂教于当时,而传诸后世矣。儒家者流,惟苦易之为书,其道深远而不可穷。学兵之 士,尝患武之为说,微妙而不可究,则

11、亦儒者之易乎!盖易之为言也,兼三才、备万物,以阴阳 不测为神,是以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武之为法也,包四种、笼百家,以 奇正相生为变,是以谋者见之谓之谋,巧者见之谓之巧,三军由之而莫能知之。迨夫九师百氏之说兴,而 益见大易之义,如日月星辰之神,徒推步期辉光之迹,而不能考其所以为神之深。十家之注出,而愈 见十三篇之法,如五声五色之变,惟详其耳目之所闻见,而不能悉其所以为变之妙。选自十一家注孙子孙子遗说陈傅良论孙子:世多谓书生不知兵,犹言孙武不善属文耳。今观武书十三篇,盖与考工记、谷 梁传相上下。选自止斋先生文集叶适论孙子:司马迁谓,世所称师旅,多道孙子十三篇。始管子、申

12、、韩之学行于战国、秦汉,而是 书独为言兵之宗。及董仲舒、刘向修明孔氏,其说皆已黜,而是书犹杰然尊奉至今,又将传之至于无穷。 此文武所以卒为二途也。选自习学记言陈振孙论孙子:世之言兵者祖孙氏,然孙武事阖闾而不见于左氏传,未知其果何代人也。选自直斋书录解题兵书类黄震论孙子:孙子言兵,首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而切切欲导民使之“与上 同意”,欲“不战而屈人兵”,欲“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欲“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 至论将,则谓“进不求名,退不避罪,惟民是保而利于主”。盖始终未尝言杀,而以久于兵为戒。所异于 先王之训者,惟“诡道”一语,特自指其用兵变化而言,非俗情所事奸诈

13、之比。且古人诡即言诡,皆其真 情,非后世实诈而反谬言诚者比也。若孙子之书,岂特兵家之祖,亦庶几乎立言之君子矣!诸子自荀、扬 外,其余浮辞横议者莫与比。选自黄氏日钞读诸子孙子朱元璋论孙子:以朕观之,武之书杂出于古之权书,特未纯耳。其曰“不仁之至”、“非胜之主”, 此说极是。若虚实变诈之说,则浅矣。苟君如汤武,用兵行师,不待虚实变诈而自无不胜。然虚实变诈之 所以取胜者,特一时诡遇之术,非王者之师也,而其术终亦穷耳。盖用仁者无敌,恃术者必亡,观武之言 与其术亦有相悖。盖武之书必有所授,而武之术则不能尽如其书也。选自明实录明太祖宝训评古刘寅论孙子:不有大智,其何能谋,不有深谋,其何能将,不有良将,其何

14、能兵,不有锐兵,其 何能武,不有武备,其何能国,欲有智而多谋,善将而能兵,提兵而用武,备武而守国,舍是书何以哉。选自武经直解自序宋濂论孙子:武,齐人,吴阖闾用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叶适以不见载于 左传,疑其书乃春秋末、战国初山林处士之所为。予独不敢谓然。春秋时列国之事,赴告者则书于策 不然则否。二百四十二年之间,大国若秦楚,小国若越燕,其行事不见于经传者有矣,何独武哉!选自诸子辨谈恺论孙子:孙子上谋而后攻,修道而保法,论将则曰仁智信勇严,与孔子合。至于战守攻围之道, 批亢捣虚之术,山林险阻之势,料敌用间之谋,靡不毕具。其他韬钤机略,孰能过之。选自孙子集注十三卷自序方孝孺论

15、孙子:十三篇之所论,先计谋而后攻战,先知而后料敌,用兵之事周备明白。虽不足与于仁 义之师,苟以之战,则岂非良将乎视彼恃力之徒,驱赤子而陷之死地者,犹狼残虎噬耳。呜呼!武亦安可得哉!选自逊志斋集杂著读孙子张居正论孙子:由直解而知七书之意,融会贯通而求知夫用兵之术,于以登坛号令,附国家元功,为 旷世良将,讵弗伟哉。摘自张居正增订孙武子直解赵本学论孙子:窃维天地之间,有人则有争,有争则有乱。乱不可以鞭朴治也,则有兵。兵之为凶器 不可以妄用也,则有法。其事起于斗智角力也,则其法不得不资于权谋。用兵而不以权谋,则兵败国危而 乱不止。君子不得已而用权谋,正犹不得已而用兵也。用之合天理则为仁义,合王法则为礼乐。古人 著兵书凡四十余家,存者今有七。孙子十三篇,实权谋之万变也。数千年来,儒者未尝一开其扃钥。 儒者生于其时,遇国家有难而主兵,何不可之有其曰猥云德化,不当用兵,此迂儒保身之谋,卖国之罪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