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浆配合比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8028256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砂浆配合比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砂浆配合比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砂浆配合比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砂浆配合比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砂浆配合比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砂浆配合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砂浆配合比(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业指导书第1页共页第B版第2次修改主题:砂浆配合比颁布日期:2016年3月14日1 目的为了规范试验室对砂浆的配合比设计、新拌砂浆性能、砂浆长久性能等检验的工作程序, 实现标准化操作,特制定此作业指导书作为检测依据。2 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砂浆性能检测。3 编制依据3.1 JGJ/T98-2010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3.2 JGJ/T70-2009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4 检测项目概述4.1 配合比设计 砂浆的配合比应根据原材料性能及对砂浆的技术要求进行计算,并经试验室试配试验,再进行调整后确定。4.2 砂浆的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5 检测准备5.1 人员 具有建筑材料

2、试验岗位证书试验员三人,所有试验人员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且考核合格, 并取得相应的上岗证书。5.2 仪器设备 万能试验机(压力机)、砂浆稠度仪、砂浆分层度仪、低温箱等。6 检测条件试验室养护室温湿度:温度为202C,相对湿度大于90%。7 检测顺序和方法7.1 配合比设计7.1.1 根据砂浆等级,选用“水泥等级”,水泥砂浆采用的水泥其强度等级不宜大于32.5级, 水泥混合砂浆采用的水泥,其强度等级不宜大于 42.5。7.1.2 砂:宜采用中砂,砂的含泥量不应超过5%。强度等级为2.5的水泥混合作业指导书第1页共页第B版第2次修改主题:砂浆配合比颁布日期:2016年3月14日7.1.3砂浆,砂的

3、含泥量不应超过10。7.1.4石灰膏:熟化时间应大于或等于7天。7.1.5根据砌体情况,设计出砂浆要求的稠度7.1.6配合比计算:水泥用量的计算1000 (? -B)m,oaX?ce式中:Q 水泥用量,精确至1kgc砂浆试配强度,精确至0. IMPam,o-水泥的实测强度,精确至0. 1MPace注:B砂浆的特征系数,其中a=3.03,B=-15.09。水泥用量也可根据已知水泥强度和砂浆强度,Rp查表(有关资料)。7.1.7计算掺合料的量每立方砂浆的掺合料用量按下式计算:Q =Q QDAC式中:Q 每立方米砂浆的掺合量,精确至lkgDQ 每立方米砂浆中水泥和掺加料的总量,精确至1kg,宜在30

4、0350 kg/m3A之间。Q 每立方米砂浆中水泥的用量,精确至1kgC7.1.8砂子用量每立方米砂浆中的砂子用量,应以干燥状态(含水率小于 0.5%)的堆积密度值作为计算值。7.1.9用水量可根据砂浆稠度等要求选用210-310o7.2 抗压强度试验7.2.1试块制作作业指导书第1页共页第B版第2次修改主题:砂浆配合比颁布日期:2016年3月14日1 采用立方体试件,每组试件3个。2 应用黄油等密封材料涂抹试模的外接缝,试模内涂刷薄层机油或脱模剂,将拌制好的砂浆一次性装满砂浆试模,成型方法根据稠度而定。当稠度50mm时采用人工振捣成型,当稠度V50mm时采用振动台振实成型。1)人工振捣:用捣

5、棒均匀地由边缘向中心按螺旋方式插捣25次,插捣过程中如砂浆沉落低于试模口,应随时添加砂浆,可用油灰刀插捣数次,并用手将试模一边抬高5mm10mm 各振 动5次,使砂浆高出试模顶面6mm8mm。2)机械振动:将砂浆一次装满试模,放置到振动台上,振动时试模不得跳动,振动510 秒或持续到表面出浆为止;不得过振。3 待表面水分稍干后,将高出试模部分的砂浆沿试模顶面刮去并抹平。7.2.2试件制作后应在(205)C温度环境下停置一昼夜(242) h,当气温较低时,可适 当延长时间,但不应超过两昼夜,然后对试件进行编号并拆模。标准养护条件:试件拆模后应立即放入温度为(202) C,相对湿度为90%以上的标

6、 准养护室中养护。养护期间,试件彼此间隔不小于10mm,混合砂浆试件上面应覆盖以防有水 滴在试件上。7.2.3试件从养护地点取出后,应尽快进行试验。7.2.4将试件安放在试验机的下压板上(或下垫板上),试件的承压面应与成型时的顶面垂直, 试件中心应与试验机下压板(或下垫板上)中心对准。开动试验机,当上压板与试 件(或上垫板)接近时,调整球座,使接触面均衡受压。承压试验应连续而均匀地 加荷,加荷速度应为每秒0.251.5kN,当试件接近破坏而开始迅速变形时,停止调 整试验机油门,直至试件破坏,然后记录破坏荷载值。7. 2. 5结果计算与评定砂浆立方体抗压强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KN/A作业指导书

7、第1页共页第B版第2次修改主题:砂浆配合比颁布日期:2016年3月14日式中:? 砂浆立方体抗压强度,MPa;m,cuN立方体破坏压力,N;uA试件承压面积,mm2。K换算系数,取1.35。以三个试件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砂浆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平均值(f2) (精确至0.1MPa)当三个测值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中如有一个与中间值的差值超过中间值的15%时,贝V把 最大 值及最小值一并舍除,取中间值作为该组试件的抗压强度值;如有两个测值与中间值 的差值均 超过中间值的15%时,则该组试件的试验结果无效。7.3 砂浆分层度试验 7.3.1按设计要求拌制砂浆。7.3.2方法一 :将砂浆拌合物一次

8、装入分层度筒内,装满后,用木锤在容器周围距离大致相 等的四个不同地方轻轻敲击12下,如砂浆沉落到低于筒口,则应随时添加,然后 刮去多余的砂浆并用抹刀抹平。7.3.3静置30min后,去掉上节200mm砂浆,剩余的100mm砂浆倒出放在拌合锅内拌2min, 再测其稠度。前后测得的稠度之差即为该砂浆的分层度值(cm)。7.3.4方法二:测定拌制好的砂浆稠度。7.3.5将分层度筒预先固定在振动台上,砂浆一次装入分层度筒内,振动20s。7.3.6然后去掉上节200mm的砂浆,剩余100mm的砂浆倒出放在拌合锅内2min,再测其稠度, 前后稠度差值即为该砂浆的分层度值。7. 3. 7数据处理7.3.7.

9、1 取二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砂浆的分层度值;7.3.7.2两次分层度试验值之差如10mm,重做试验。作业指导书第1页共页第B版第2次修改主题:砂浆配合比颁布日期:2016年3月14日7.3.8件组数除用作鉴定砂浆强度等级的试件外,再制备两组(每组三块)分别作为抗冻和与 抗冻同龄期的对比抗压强度检验试件。7.3.9砂浆试件制作及养护(按7.2.1方法)7.3.10试件在28d龄期时进行冻融试验。试验前两天把试件和对比试件从养护室取出,进行 外观检查并记录其原始状况,随后放入1520C的水中浸泡,水面高于试件顶面三 20mm,浸泡两天后取出,并用拧干的湿毛巾擦去表面水分、然后编号、称其质量

10、。 冻融试件置入篮柜进行冻融试验,对比试件则放入标养室养护。7.3.11冻融时篮柜与容器底面或地面架高20mm,柜内各试件间距50mm。7. 3. 12冷冻箱内的温度均应以其中心温度为标准。试件冻结温度应在15 C20 C 。在箱 内温度低于一15C时,试件方可放入。温度高于一15C时,则以重新降至一15C计 算试件的冻结时间。装完试件至重新降至一15C的时间不应超过2h。7.3.13每次冻结时间4h,冻后取出立即放入水温15C20C的水槽中进行溶化。水面高于试件顶面20mm,试件在水中的溶化时间4h。溶化完毕即为该次冻融结束(一次循环), 取出试件送冷冻箱进行下一循环试验。以此类推直至设计规

11、定次数或试件破坏为止。7.3.14 每五次循环检查一次外观,并记录破坏情况。当该组试件中有 2 块出现明显的破坏(分 层、裂开、贯通缝)时,该组试件抗冻性能试验终止。7.3.15 将冻融试件与对比试件同时进行抗压强度试验。7.3.16 数据处理7.3.16.1 强度损失率(砂浆)f fm1 m2 f =X100%mfm1f 砂浆强度损失率(%)mf 对比试件的抗压强度平均值(MPa)m1f 径N次冻融循环后的6块试件抗压强度平均值(MPa)作业指导书第1页共页第B版第2次修改主题:砂浆配合比颁布日期:2016年3月14日7.3.16.2 砂浆试件冻融后的质量损失率M M0nM =X 100%n

12、MoMN次冻融循环后质量损失率,以六块试件的平均值计算()nM冻融循环前的试件质量(kg)oMN次循环后试件的质量(kg)n7.3.17 结果7.3.17.1 对以上数据及试验条件进行记录,并进行数处理。7.3.17.2冻融试件的抗压强度损失率25%,且质量损失率W5%时,即该组试件同时满足上 述两项指标规定,则该组砂浆在试验循环次数下,抗冻性能定为合格,否则不合格 7.3.17.3审核员对以上结果及过程进行核定。7.3.17.4核定通过,填写试验报告。 7.3.17.5试验室负责人审查试验报告,通过后签发至相关单位。7.4 砂浆稠度试验7.4.1 按配合比拌制砂浆。7.4.2 容器和试锥表面

13、用湿布擦干净,并用少量润滑油轻擦滑杆,后将滑杆上多余的油用吸油纸擦净,使滑杆自由滑动。7.4.3 将砂浆拌合物一次装入容器,使砂浆表面低于容器口约 10mm 左右,用捣棒自容器中心 向边缘插捣25次,然后轻轻地将容器摇动或敲击56下,使砂浆表面平整,随后 将容器置于稠度测定仪的底座上。7.4.4松开试锥滑杆的制动螺丝,向下移动滑杆,当试锥尖端与砂浆表面接触时,拧紧制动螺 丝,使齿条侧杆下端刚接触滑杆上端,并将指针对准零点上。7.4.5拧开制动螺丝,同时计时间,待1 Os立即固定螺丝,将齿条侧杆下端接触滑杆上端, 从刻度盘上读出下沉深度(精确至1mm)即为砂浆稠度作业指导书第1页共页第B版第2次

14、修改主题:砂浆配合比颁布日期:2016年3月14日7.4.6值。7.4.7圆锥形容器内的砂浆,只允许测定一次稠度,重复测定时,应重新取样测定之。7. 4. 8数据处理7.4.8.1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计算值精确至1mm。7.4.8.2两次试验值之差如10mm。则应另取砂浆搅拌后重新测定。7.5 砂浆保水性试验1、称量底部不透水片与干燥试模质量m1和15片中速定性滤纸质量m2;2、将砂浆拌合物一次性装入试模,并用抹刀插捣数次,当装入的砂浆略高于试模边缘时,用 抹刀以45角一次性将试模表面多余的砂浆刮去,然后再用抹刀以较平的角度在试模表 面反方向将砂浆刮平;3、抹掉试模边的砂浆,称量试模、

15、底训不透水片与砂浆总质量m3;?4、用金属滤网覆盖在砂浆表面,再在滤网表面放上15片滤纸,用上不透片盖在滤纸表面, 以2 kg的重物把上部不透片压住;5、静置3min后移走重物及不部不透片,取出滤纸(不包括滤网),迅速称理滤纸质量m4;6、按照砂浆的配比及加水量计算砂浆的含水率。砂浆保水率计算式:w= h 一 护 -mlooa x m3 ml 丿式中W砂浆保水率(%);M1-底部不透水片与干燥试模质量(g),精确至1g;M2-15片滤纸吸水前的质量(g),精确至0.1g;M3 试模、底部不透水片与砂浆总质量(g),精确至1g;作业指导书第1页共页第B版第2次修改主题:砂浆配合比颁布日期:2016年3月14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