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丰谷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8027996 上传时间:2023-10-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绵阳市丰谷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四川省绵阳市丰谷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四川省绵阳市丰谷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四川省绵阳市丰谷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四川省绵阳市丰谷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绵阳市丰谷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绵阳市丰谷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绵阳市丰谷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绵阳市丰谷中学高三历史入学试题一、选择题。1法国史学家谢和耐认为:周朝建立后,“商朝自己的世系却未曾中断过,它继续存在于河南西部的宋国,安阳王权的古老传统在那里保持下来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商朝世系没有中断直至春秋 B商朝时期的首都在河南安阳C商王后代受周王分封于宋国 D周分封异姓诸侯于河南境内2“烽火戏诸侯”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典故。诸侯之所以见到烽火就率兵前来勤王,主要 是因为分封制规定A“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之制也。”B“元侯(大国之君)作师,卿率之,以承天子。”C“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寻所守也。”D“诸侯朝

2、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3左传桓公二年载:“师服曰: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该材料说明西周实行分封制的根本动机是A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B确定贵族内部的等级关系C确定王室内部的等级关系 D明确周王与诸侯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4“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这说明西周宗法制度确立的主要目的是 A削弱庶子政治权力B区别大宗小宗C规定嫡长子为世子D稳定统治秩序5史记晋世家记载:“(晋顷公十二年

3、,公元前514年)晋之宗家祁侯孙、叔向子,相恶于君。六卿欲弱公室,乃遂以法尽灭其族,而分其邑为十县,各令其子为大夫。晋益弱,六卿皆大。”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县国并行已经确立 B政治和血缘纽带日益加强C维护了君主的权威 D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6荀子富国认为“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A男耕女织 B精耕细作 C铁犁牛耕 D自给自足7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其最有力的证据是A在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诗经里有牛耕劳作的描写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8下列古代生产工具中,

4、功用明显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A B C D9思想家在世时往往是孤独和寂寞的,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周游列国推销自己思想,但受到了许多诸侯的冷遇和拒绝,导致孔子如此尴尬结局的主要原因是A他的宣传方式不利于新旧相替 B他的主张不符合诸侯争霸的需要C他的思想主张不利于稳固统治 D他的行为方式独立特行遭人忌恨10某位先秦思想家曾有如下评论:齐桓公致力连击诸侯,设法合作维持传统封建秩序,是个执行正道而不行诈谋的国君;晋文公虽协助周王定乱,却僭越礼制,想仿形天子礼仪,是个内行诈谋却装作遵循正道的国君。该思想家应属于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11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

5、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A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确定了后世2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 D开始用军功授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12下为汉至唐前期东南地区行政区划设置分布简表 时期郡县数西汉三国西晋隋朝唐前期苏南浙江会稽郡北部31县4郡50县5郡70县7郡43县13州74县江西豫章郡18县4郡51县6郡58县7郡19县7州34县福建会稽郡南部1县1郡9县2郡14县1郡5县5州28县根据表中东南行政区划设置变化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古代行政区划不断向东南拓展 B人口和经济重心有南移趋势C中央政府对

6、地方管理不断加强 D中央集权削弱地方权力加强13汉书记载:“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材料中的选官制度是A世卿世禄制 B九品中正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14汉书贡禹传载:“故时齐三服官输物不过十笥(s,盛衣物或饭食等的方形竹器),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材料反映汉代A官营纺织业技术水平高超 B政府鼓励民营手工业发展C官营纺织业规模大耗资多 D手工业产品大量投放市场15后汉书左雄传记载:“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皆先诣公府,请生试家法(经术),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有

7、不承科令者,正其罪法。若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据材料可知,左雄建议东汉察举制要改变单凭“德”选拔人才的标准 规定察举年龄必须在四十岁以上辅以考试来甄别察举对象的能力 结台科举制度多种途径选拔人才A B C D16右图是西汉长安城的城市布局复原图。对此图所反映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有商业活动在城市边缘进行,城市商业功能有待增强城市商业活动受到严格的空间限制政府设置专职机构管理城市的商业活动城市皇家宫室占地面积较多,城市政治功能突出A. B. C. D. 17班固在汉书食货志中说“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

8、成。”据此,判断正确的是A班固重视农业,忽视商业 B“二者”指的是农业和手工业C汉代政治农工商并重 D班固有农商皆本的意识18旧唐书载:“长庆、大和中,(狄兼谟)历郑州刺史,以治行称,入为给事中(中央官职)。开成初,度支左藏库(掌管财政的机构)妄破渍污缣帛等赃罪,文宗以事在赦前不理。兼谟封还敕书,文宗召而谕之日:“嘉卿举职,然朕已赦其长官,典吏亦宣在宥。然事或不可,卿勿以封敕为艰。”由此不能看出A给事中隶属于门下省 B给事中可以否决皇帝旨意C体现了皇权独尊的地位 D皇权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19程颐认为:“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

9、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 这段话的实质是A维护封建等级秩序 B宣扬儒家伦理道德C强调理为万物之本 D倡导建立和谐社会20朱熹说:“性即理也。当然之理,无有不善者。孟子之言性,指性之本而言。”朱熹的主张A否定孟子的伦理观 B与孟子的伦理观一脉相承C倾向荀子的伦理观 D在伦理观上自相矛盾21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行省制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B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当大

10、C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行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 22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载:“通身度长一丈六尺,隆起花楼,中托衢盘,下垂衢脚,对花楼下堀坑二尺许,以藏衢脚,提花小厮坐立花楼架木上,机末以杠卷丝,中用叠助木两枝,直穿二木,约四尺长,其尖插于筘两头。”材料中的生产工具主要用于 A制瓷 B冶金 C纺纱 D织锦23“积之而后高,尽之而后圣:故圣人也者,人之所积也”。与此观点最接近的思想家是A朱熹 B陆九渊 C李贽 D顾炎武24内阁大学士为明清官职之一。据统计明代内阁大学士南方共114人,北方共48人。这从根本上反映了当时A政治中心有南移的趋势 B南方科举制推行力度比北方大C南方是经济和文化重心

11、D南方“官本位”意识强于北方25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一书中,把一空间命名为“集市社会”,它有如一个蜂窝,每一个蜂窝以一个市镇为中心,由此向四方伸展出一些小路(有时是水路),通向周边的一二十个村子;村落无法构成一个自给自足的生活单元。这种“集市社会”体现了A自然经济结构的封闭和紧密 B城镇在农村生活中的纽带作用C地方自治模式在中国的普及 D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日益加强26明朝后期,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附近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纺织为业,景德镇有制瓷窑1000多座。综合分析这些现象,说明当时手工业的突出特点是A地区性社会分工扩大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手工业生产力提高 D商品经济高度发展27明史载:“(内阁)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