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管桩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8026058 上传时间:2022-09-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制管桩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预制管桩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预制管桩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预制管桩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预制管桩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制管桩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PHC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一、PHC桩在施工过程中,会碰到各种质量通病,主要有:1. 沉桩困难,达不到设计标高;2. 桩偏移或倾斜过大;3. 桩达到设计标高或深度,但桩承载力不足;4. 压桩阻力与地质资料或试验桩所反映阻力相比有异常现象;5. 桩体破损,影响桩的继续下沉。二、原因分析:1、沉桩困难,达不到设计标高主要原因分析:1)压桩设备选型不合理,设备吨位小,能量不足;2)压桩中途停歇时间过长;3)压桩过程中设备突然出现故障,排除时间过长;或突然停电;4)没有详细分析地质资料,忽略了浅层杂填土中的障碍物及硬夹层等情况;5)忽略了桩距过密或压桩顺序不合理,人为形成“封闭桩”,

2、使地基土挤密,强度增加;6)桩身强度不足,沉桩过程中桩顶、桩身、或桩尖破损,被迫停压;7)桩就位插入倾斜过大,引起沉桩困难,甚至与邻桩相撞;8)桩的接头较多且焊接质量不好或桩停在硬夹层中接桩。相应预防措施:1)配备合适压桩设备,保证有足够的压入能力;2)一根桩应连续压入,不应中途停歇;3)进场前对设备进行大修保养,施工时进行例行检修,确保压桩施工时设备能正常运行,避开停电时间施工;4)分析地质资料,排除浅层障碍物。配足压桩,确保桩能顺利穿过硬夹层等;5)制定合理的压桩顺序及流程,严禁形成“封闭桩”;6)严把制桩各个环节质量关,加强对进场桩的质量验收,保证桩的质量满足设计要求;7)桩就位插入时如

3、倾斜过大应将桩拔出,待清除障碍物后再重新插入,确保压入桩的垂直度;8)合理选择桩的搭配,避免在砂质粉土、砂土等硬土层中焊接桩,采用3-4台焊机同时对称焊接,尽量缩短焊接时间,使桩能快速连续压入。2、桩偏移或倾斜过大主要原因分析:1)压桩机大身(平台)没有调平;2)压桩机立柱和大身(平台)不垂直;3)就位插入时精度不足;4)相邻送桩孔的影响;5)地下障碍物、场地下限的影响;6)送桩杆、桩头、桩身不在同一轴线上,或桩顶不平整所造成的施工偏压;7)桩尖偏斜或桩体弯曲;8)接桩质量不良,接头松动或上下节桩不再同一轴线上;9)压桩顺序不合理,后压的桩及先压的桩;10)基坑围护不当,或挖土方法、顺序、开挖

4、时间、开挖深度不当。相应预防措施:1)压桩施工时一定要用顶升油缸将装机大身(平台)调平;2)压桩施工前将立柱和大身(平台)调至垂直状态;3)桩插入时对中误差控制在10mm,并用两台经纬仪在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保证其垂直度;4)送桩孔应及时回填;5)施工前详细调查掌握施工环境、厂址建筑历史和地层土性,填土层的土性及分布状况,预先清除障碍物;6)施工时确保桩杆、桩头、桩身不在同一轴线上,并在施工时及时调整校验;7)提高桩的制作质量,加强进场桩的质量验收,防止桩顶和接头面的歪斜及桩尖偏心和桩体弯曲等不良现象发生,不合格的桩坚决不用;8)提高施工焊接质量,保证上下节同轴,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5、9)制定合理的压桩顺序,尽量采取“走长线”压桩,给超空隙水压力消散提供尽量长的时间,避免其累计叠加,减小挤土影响;10)压桩结束10天左右,待超空隙水压力充分消散后方可开挖;且围护结构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避免侧向土体位移,机械开挖至桩顶30mm时采用人工开挖,避免挖斗碰撞桩头。3、桩达到设计标高或深度,但桩承载力不足主要原因分析:1)设计桩端持力层面起伏较大;2)地质勘察资料不详细,造成桩长设计不足,桩尖未进入持力层足够的深度;3)试桩时休止期未达到规范规定的时间而提前测试,或测试时附近正在打桩,桩周土体仍在扰动中。相应预防措施:1)当知道桩端持力层面起伏较大时,应对其分区并采取不同的桩长。

6、压桩时除标高控制外,尚应控制最终压入力;2)当压桩时发现某个区域最终压桩力明显比其他区域偏低时,应进行补勘以查清是否有不良地质现象。遇到特殊情况时及时和设计单位联系,变更设计改变布桩或增加桩数或增加桩长等措施来满足设计承载力。3)试桩的休止期一定要满足规范设计要求,试桩时1.5倍桩长范围内严禁进行打桩作业。4、压桩阻力与地质资料或试验桩所反映阻力相比有异常现象主要原因分析:1)桩端持力层面起伏较大;2)地面至持力层层间存在硬透镜体或暗浜;3)地下有障碍物未清除掉;4)压桩顺序或压桩进度安排不合理。相应预防措施:1)按照持力层面的起伏变化减小或增大桩的入土深度,压桩时除以标高控制为主外,还应以压

7、入力为参考;2)配备有足够压入能力的压桩设备,提高压桩精度,防止桩体破损;3)用钢送桩杆先进行桩位探测,查清并清除遗漏的障碍物;4)确定合理的压桩顺序和日压桩数量。对有砂性土夹层分布区,桩尖可适当增长,压桩顺序应尽量采用中心开挖的施工方法,严禁形成“封闭桩”。5、桩体破损,影响桩的继续下沉主要原因分析:1)由于制桩质量不良或运输堆放过程中支点位置不准确;2)吊装时,吊点位置不准确、吊索过短或吊装操作不当;3)压桩时,桩头强度不足或桩头不平,送桩杆与桩不同心等引起的施工偏压,造成局部应力集中;4)送桩阶段压入力过大超过桩头强度,送桩尺寸过大或倾斜所引起的施工偏压;5)桩尖强度不足,地下障碍物冲撞

8、;6)压桩时桩体强度不足,桩单节长度较长且桩尖进入硬夹层,桩顶冲击力过大,桩突然下沉,施工偏压,强力进行偏位校正,桩的细长比过大,接桩质量不良,桩距较小且桩布较密。相应预防措施:1)桩身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70%方可起吊脱模,达到100%后方可施工。运桩时,桩体强度应满足设计施工要求,支点位置正确,上下支点应对齐;2)吊装时,桩体强度应满足设计施工要求,支点位置正确,起吊均匀平稳,水平吊运米取两点吊,吊点距桩端0.207L,单点起吊时吊点距桩端0.293L(L为桩长),起吊时应防止桩体晃动或其他物体撞击;3)使用同桩径的送桩杆,保持压头、送桩杆、桩体在同一轴线上,避免施工过低;4)确保桩的养护期,以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桩头设置桩帽,桩尖设置钢桩靴等;5)根据地基土性和布桩情况,确定合理的压桩顺序;6)保证接头质量,用楔形垫铁填实接头间隙。提高桩的就位和压入精度,避免强力矫正。压入时应保证一根桩连续压入,严禁中途停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