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初中二年级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8018084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 页数:116 大小:2.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数学]初中二年级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初二数学]初中二年级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初二数学]初中二年级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初二数学]初中二年级_第4页
第4页 / 共116页
[初二数学]初中二年级_第5页
第5页 / 共1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二数学]初中二年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数学]初中二年级(1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二年级(八年级)数 学(上)华东师大版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经过一学年的学习,学生们已经适应了新的学习环境,对初中数学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思想也已经有所领悟,但经过初一学年的学习和考试,我们发现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二、主要教学任务 主要教学任务:第章:数的开方;第章:整式的乘除;第章:勾股定理;第章:平移与旋转;第章: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三、教材简析八年级数学上册力求教学活动以学生为本,从实际问题情境入手,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素材,使学生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获得数学概念,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与方法;同时也编排一些应用性、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调动

2、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自主探索实践,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四、教材重点和难点重点:.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会用计算器求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和任意一个数的立方根。.会用幂的运算法则、整式乘法公式、乘法公式进行计算;会用提公因式、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掌握勾股定理、其逆定理,会运用勾股定理和其逆定理解决相关的问题。.认识平移、旋转的概念,理解平移、旋转的基本特征与性质,并利用轴对称、平移与旋转进行设计简单的图案;了解图形全等的概念。.掌握平行四边形和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

3、的概念、性质,解决相关的问题;掌握梯形和等腰梯形的概念、性质,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难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五、 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法,教师讲授法,自主探索法,调查法,观察法,情感体验。 提高教学质量措施:1、认真备课。设计好课堂活动,收集相关资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补充。2、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加强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精心选择好课堂练习。3、虚心向老师请教,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吸收精华,提高教学质量。4、科学组织好单元考试、期中考试,认真坐好评卷工作。5、加强与班主任的沟通和联系,形成教育合力,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六、预计达到的教学效果(含及格

4、率、优秀率等)通过本学期的教学要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学科的独特魅力和乐趣,感受到经历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学到有用的数学。本学期预计数学考试成绩保持及格率:100% 优秀率:60%七、活动课指导计划1.利用课余时间做好辅优补差的工作。2.做好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的辅导工作。3.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八、课时安排 第章:数的开方约课时 第章:整式的乘除约课时 第章:勾股定理约课时 第章:平移与旋转 约课时 第章:平行四边形的认识约课时 课题学习约课时教学计划表周次起止日期教学内容12.1

5、平方根与立方根()实数与数轴(2)第1章数的开方 复习 ()13.1 幂的运算()13.2整式的乘法()秋忙假13.3 乘法公式()13.4 整式的除法()13.5 因式分解()第13章 整式的乘除 复习() 14.1勾股定理 ()14.2 勾股定理的应用()期中考试第14章勾股定理复习(4)15.1图形的平移 ()15.旋转 () 15.中心对称()15.4图形的全等()第15章平移与旋转复习()16.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6.2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16.3梯形的性质()第章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课题学习()期末考试第章数的开方 12.1 平方根与立方根(1) 总第1课时教学目标 一

6、、知识目标: 了解平方根与的概念,理解负数没有平方根及非负数开平方的意义。二、能力目标: 理解开平方与平方是一对互逆的运算,会用平方根的概念求某些数的平方根,并能用根号加以表示。三、情感目标:体会平方与开平方这一对互逆运算的辩证关系,感受平方根在现实世界中的客观存在,增强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教学重、难点一、重点:了解平方根的概念,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二、难点:平方根的意义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讲练结合教具应用 老师:三角板、小黑板学生:三角板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问题1:要剪出一块面积为25cm的正方形纸片,纸片的边长应是多少?问题2:已知圆的面积是16cm,求圆的半径长。要想解决这

7、些问题,就来学习本节内容二、自学提纲1、 你能解决上面两个问题吗?这两个问题的实质是什么?2、 看第2页,知道什么是一个数的平方根吗?3、 25的平方根只有5吗?为什么?4、 会求100的平方根吗?试一试5、 4有平方根吗?为什么?6、 想一想,你是用什么运算来检验或寻找一个数的平方根?7、 根据平方根的定义你能指出正数、0、负数的平方根的特征吗?8、 什么叫开平方?三、能力、知识、提高同学们展示自学结果,老师点拔 情境中的两个问题的实质是已知某数的平方,要求这个数。 概括: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如525,(5)2525的平方根有两个:5和5 根据平方根的意义,可以

8、利用平方来检验或寻找一个数的平方根。 任何数的平方都不等于4,所以4没有平方根。 0的平方等于0。所以0只有一个平方根为0。 概括: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求一个数a(a0)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四、知识应用1、 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491.69(0.2)2、 将下列各数开平方10.09()五、测评1、 说出下列各数的平方根810.252、 求未知数x的值(3x)16(2x -1)=9六、小结:1、 什么叫做平方根?2、 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几个?零的平根有几个?负数的平方根呢?七、课堂反思: 平方和开平方运算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区

9、别:平方运算中,已知的是底数和指数,求的是幂。而在开平方运算中,已知的是指数和幂,求的是底。平方运算中的底数可以是任意数,平方的结果是唯一的,在开平方运算中,开方的数的结果不一定是唯一的。联系:二者互为逆运算。八、布置作业1、 P第1题2、 (选做)已知:x是49的平方根,y是1的平方根,求:2x+1 (x+y)九、板书设计: 12.1平方根与立方根(1) 1.平方根的概念2.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教后反思12.1平方根与立方根(2)总第2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引导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系统,在学生正确理解平方根概念的意义和平方根的表示方法基础上,讨论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2、会用

10、计算器求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二、能力目标: 理解开平方与平方是一对互逆的运算,会用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求某些数的算术平方根,并能用根号加以表示,能用科学计算器求平方根及其近似值。三、情感目标:体会平方与开平方这一对互逆运算的辩证关系,感受算术平方根在现实世界中的客观存在,增强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教学重、难点一、重点: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表示一个数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二、难点:平方根的意义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讲练结合教具应用 教师:计算器、小黑板学生:学生:计算器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1、 在(5),5,5中,哪个有平方根?平方根是多少?哪个没有平方根?为什么?2、 说出平方

11、根的概念和性质。3、 0.49的平方根怎样用符号表示呢?又有新的命名吗?带着这些问题,走进我们今天的课堂。二、自学提纲1、9的平方根是,9的正的平方根是,3表示的意义是什 么?2、什么样的数存在平方根?什么样的平方根是这个数的算术平方根?分别用什么符号表示?3、“”存在的条件是什么? “”的结果是正数、0、还是负数?4、0正确吗?5、有意义吗?呢?呢?6、的意义是什么?它等于什么三、能力、知识、提高同学们展示自学结果,教师点拔1、概括: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为,读作“a的算术平方根”。另一个平方根是它的相反数,即。因此正数a的平方根可以记作,a称为被开方数。注意:这里的不仅表示开平方运算,而且表示正值的平方根。这里“”中有双“正”字,即被开方数为正,结果的值为正。2、0的平方根也叫0的算术平方根,因此0的算术平方根是0。即0。从以上可知:当a是正数或0时,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其结果为非负数。3、总有意义,也总有意义,但存在有条件限制,即a0,a0四、知识应用1、求100的算术平方根2、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