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第一学期第二学段模块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8017070 上传时间:2023-12-1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第一学期第二学段模块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二第一学期第二学段模块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二第一学期第二学段模块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二第一学期第二学段模块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二第一学期第二学段模块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第一学期第二学段模块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第一学期第二学段模块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第一学期第二学段模块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高二年级 答卷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注意:本试题分卷和卷,卷选择题答案一律用2B铅笔填涂到答题卡上,卷题答案一律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中性笔)写到答题纸上。不得使用修正液或修改胶条。第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同的一组是( )A邯郸 禅让 弹奏 肆无忌惮 噤若寒蝉 B凋零 调解 稠密 风流倜傥 未雨绸缪C核心 弹劾 遗骸 骇人听闻 言简意赅D饯行 信笺 实践 明修栈道 浅尝辄止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脉膊 度假 貌合神离 坐收鱼利 B.凋敝 谍血 既往不究 金碧辉煌 C.辖

2、制 勘误 层峦叠嶂 墨守成规 D.沉缅 幅员 人才倍出 反映问题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一座激情的讲台,拨动万众的心声。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到处都传颂着方永刚传播和践行党的创新理论的先进事迹,方永刚的名字也在部队战士、学校师生之间广为传诵。B央视播出的电视连续剧大敦煌,催人泪下,几近完美。但由于在制作设备、技术等方面存有缺憾,它也给观众留下了不少的缺陷。C现在,电子辞典种类五花八门,质量良莠不齐,选购到真正让人满意的产品并不容易。D“您认为目前我国校园安全的形势如何?应该怎样预防校园灾害事故?”肩扛摄像机、手持话筒采访“两会”的小记者煞有介事,提问很专业。4下列各句

3、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继续推进素质教育”,这种提法是科学的、符合实际的。谁能否认这一点呢?B政府执法部门的各种罚款必须依法上缴,不能截留自用,其经费来源只能来自国家财政拨款。C江西东乡县、湖北宜昌市伍家岗区、云南昆明市官渡区发生了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发生后,当地政府立即采取了捕杀和紧急强制免疫,疫情已得到控制。D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教师认真地教,学生认真地学;教师爱护学生,学生尊敬老师,师生关系非常融洽。B神曲精深博大,包罗万象,内容涉及诸多知识、神话、宗教

4、和文化典故等比比皆是。C你是参加电子计算机培训班的呢?还是参加美容美发培训班的呢?D“完了?”赵大爷不觉失声地说,“哪里会完得这样快呢?”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慢生活”流行谭敦民近期以来,英年早逝者较多,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连续发现11名猝死者,都是患心脑血管病,年龄趋向低龄化,最年轻的仅37岁,甚为可惜。中年人是社会脊梁,肩挑事业、家庭两个重担,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促使他们废寝忘食、疲于奔命,日积月累,变成陈疴,加之忽略,极易突变。 上世纪80年代末期,意大利人首先提出“慢生活”方式,他们希望放慢生活节奏,“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等。这里的“慢”,并不

5、是速度上的绝对慢,而是一种意境,一种回归自然、轻松和谐的意境。专家认为,“慢生活”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是一种富的充实、穷的快乐的生活状态,做到“工作再忙心不忙,生活再苦心不累”。 这种生活方式提出以后,立即风靡欧洲发达国家。 如今,法国人大多不知道什么是“过劳死”,即使知道了,也嗤之以鼻。对法国人来说,生活的目的并非为了囤积钱,而是工作和享受生活两不误。他们慢而有序,慢中有乐。他们可以很勤奋地工作,业余时间可以很消闲地去享乐。调查显示,我国有近半数的人口处于疾病的危险之中。除此之外,还有若干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这些处于亚健康状态之中的人群,几乎都是终日奔波劳碌者。许多

6、人是“前40年拼命挣钱,后40年花钱买命”。 严酷的现实,促使人们反省生命的价值。终日劳碌,却无时间去欣赏人生的美好,无法享受阳光暖洋洋的舒适,无法体会休闲悠游的美好时光,不能不说是人生的一大缺憾。放弃忙忙碌碌的生活,转而过一种相对较慢的生活方式,对身心而言,对生活质量而言,对生命而言,也许比事业成功、加级晋爵更有意义。 “慢生活”是事业成功、身体健康的关键,“慢生活”有时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是一种安排好生活和工作的能力,也是一种对有限生命资源的保护和储备。慢生活不是支持懒惰,放慢生活节奏也不是拖延时间,而是让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之间找到平衡。工作要做,但闲暇不能放弃。慢生活提醒人们不要透支

7、健康去拼人生,强调节奏,有劳有逸,一张一弛,做事计划性强一些,清理不必要的应酬,提高生活效率。 放慢生活节奏,也许会损失金钱,却丰富了生命。太过实际、看重金钱的人,永远只会被生活所累,却看不到生活中精彩动人的细节。 (选自百科知识2009年第11期)6下列各项中,对“慢生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慢生活”,就是放慢生活节奏,保持生活速度上的绝对慢。B“慢生活”是一种意境,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C“慢生活”是让人们有时间享受生活,让人们从亚健康状态中彻底摆脱出来。 D“慢生活”就是要降低生活效率,强调生活节奏,做事有计划性,清理不必要的应酬。7下列各项中,对“慢生活”在国人

8、中流行的原因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快生活”让不少本是社会脊梁、家庭支柱的中年人积劳成疾,甚至猝死。B法国人认为生活的目的并非为了囤积钱,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慢而有序、慢中有乐。C较慢的生活方式,能让人有时间去欣赏人生的美好,提高生活质量。D放慢生活节奏,会丰富生命的内容,不会被生活所累,看到生活中精彩动人的细节。8下列各项中,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慢生活”方式是意大利人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首先实践的。B调查证明,快节奏的生活,使我国有近半数的人口处于疾病的危险之中。C享受舒适的生活,欣赏人生的美好,本身也应该是人生价值的体现。 D“慢生活”是一种能力,放慢生活节奏,就能够使身体健

9、康,取得事业的成功。三、(12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吴明彻,字通昭,秦郡人也。明彻幼孤,性至孝,年十四,感坟茔未备。家贫无以取给,乃勤力耕种。时天下亢旱,苗稼焦枯,明彻哀愤,每之田中,号泣,仰天自诉。秋而大获,足充葬用。及侯景寇京师,天下大乱,明彻有粟麦三千余斛,而邻里饥馁,乃白诸兄曰:“当今草窃,人不图久,奈何有此而不与乡家共之?”于是计口平分,同其丰俭,群盗闻而避焉,赖以存者甚众。及高祖镇京口,深相要结。明彻乃诣高祖,高祖为之降阶,执手即席,与论当世之务。明彻亦微涉书史经传,颇以英雄自许,高祖深奇之。太建四年。征为侍中、镇前将军,会朝议北伐,公卿互有异同,明彻决策

10、请行。总统众军十三余万,发自京师,进逼寿阳,齐遣大将军皮景和率兵数十万来援,去寿阳三十里,顿军不进。诸将咸曰:“坚城未拔,大援在近,不审明公计将安出?”明彻曰:“兵贵在速,而彼结营不进,自挫其锋,吾知其不敢战明矣。”于是躬擐甲胄,四面疾攻,城中震恐,一鼓而克。景和惶惧遁走,尽收其驼马辎重。会周氏灭齐,九年,诏明彻进军北伐,明彻军至吕梁,周徐州总管梁士彦率众拒战,明彻频破之,因退兵守城,不复敢出。周遣上大将军王轨将兵救之。诸将闻之,甚惶恐,议欲拔军。适会明彻苦背疾甚笃,知事不济,遂从之,及至清口,众军皆溃,明彻穷蹙,乃就执。寻以忧愤遘疾,卒于长安,时年六十七。 (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三)9对下列各句

11、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感坟茔未备,家贫无以取给给:衣食充足,丰裕B及侯景寇京师,天下大乱 寇:侵扰,劫掠。C颇以英雄自许,高祖深奇之许:夸耀,自夸D适会明彻苦背疾甚笃 笃:忠厚,诚实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每之田中,号泣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高祖为之降阶,执手即席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C群盗闻而避焉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D因退兵守城,不复敢出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吴明彻英雄本色的一项是( ) 每之田中,号泣,仰天自诉 公卿互有异同,明彻决策请行计口平分,同其丰俭躬擐甲胄,四面疾攻兵贵在速,吾知其不敢

12、战明矣知事不济,遂从之 A B C 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明彻幼年成为孤儿,为尽孝心和解决家用不足,十四岁就勤力耕种,于秋天获得大丰收。最终“足充葬用”。B后高祖与吴明彻诚恳相交,推心置腹,纵论天下大势,高祖认为吴明彻精通兵法,博览群书,堪称英雄。C太建四年,吴明彻被任命为侍中、镇前将军,率军十三余万北伐,在寿阳大败齐将皮景和,夺得辎重无数。D太建九年,吴明彻奉命北伐,并多次击溃敌军,后因军溃被俘。不久因忧愤生病,死在长安享年六十七岁。第卷(非选择题,共114分)四、(28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乃白诸兄曰:“当今草窃,人不图久,奈何有此而不与乡家共之?”(5分)译文: (2)诸将咸曰:“坚城未拔,大援在近,不审明公计将安出?”(5分)译文: 1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寻陆鸿渐不遇 皎 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1)请简要分析“欲去问西家”一句中诗人“欲去”的原因是什么?“欲去”还“问”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3分) (2)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作品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刻画这一形象的?(5分) 15.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古来圣贤皆寂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