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园林的主要的构成要素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8013892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典园林的主要的构成要素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古典园林的主要的构成要素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古典园林的主要的构成要素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古典园林的主要的构成要素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古典园林的主要的构成要素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典园林的主要的构成要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典园林的主要的构成要素(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典园林的主要的构成要素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一)筑山我国古典园林中的山虽然有真山,但多为假山。包括土山、石山及土石山, 能够在世界造园史上独树一帜的假山,主要是指石山,是中国古代园林的一个突 出标志。为表现自然,叠山是造园最主要的要素之一。山景要有峰、谷、洞、石 等形态组合,园林设计可选择不同造型、色泽、纹理的块石,创造小尺度自然的 峰、峦、岭、洞、谷、悬崖、峭壁等景观。在堆积章法和构图上,要体现天然山 岳的构成规律及风貌,尽量减少人工拼叠的痕迹。因此,成功的假山是真山的抽 象化、典型化的缩写,是在小地段内展现出的咫尺山林和千岩万壑。叠石是我国古代园林造景的基本要素。叠石一般用三种岩石,它们是

2、太湖 石、黄石和宣石。太湖石玲珑剔透,黄石浑厚粗犷,宣石质地如雪故称雪石。著 名的太湖石叠石有苏州的留园三峰,黄石叠石有无锡寄畅园的八音洞,宣石叠石 有扬州个园的冬石雪狮。我国有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之说。扬州个园的假山分为三大区域, 分别用太湖石、黄石和宣石叠成,一园三色假山,手法不同、风格各异,总体设 计却一气呵成,立意之精巧,气势之深雄,充分体现了我国园林堆山叠石的高超 技艺,因此有扬州个园以山胜之美誉。(二)理水园林中的各种水体,是对自然界中河湖、溪涧、泉瀑、渊潭的艺术概括。 理水是按水体运动的规律,经人为抽象概括,再现自然的水景。水是园林中的血 液,为万物生长之本。水体给人以明净

3、清澈的感受,起到调节精神的作用 ;同时 能改善土壤和空气湿度,使花木茂盛;还可与园林其他要素协调对比,产生湖光 山色、波光倒影,使景色更丰富生动。水景组织要顺其自然,静态与动态序列布局,取决于地形,并经艺术处理, 大片洼地成湖泊,窄细之谷为溪涧,狭长水体为河流,泉瀑积聚为渊潭。水面形 状要自然,水贵在曲,即使小水面,也要曲折有致、有聚有分、有急有缓、有瀑 有流,并用山石点缀岸矶港汉,制造水口以显示水有源头。水面处理要分聚得当, 水面小要聚,增加辽阔感;水面大要分,使水景丰富;稍大水面,则筑堤岛或架设 各种桥梁。水体要流通灵活,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贯通,则全园生动。水 景要同其他要素配合,相

4、互衬映。古代理水之法有掩、隔、破,以建筑和植被将 曲折池岸加以掩,架桥、垒堤、浮廊、置石分割水面加以隔,水面很小时用怪石、 林木、野藤加以破。(三)建筑我国古代园林建筑集观、行、居、游等功能于一体,建筑系列主要有厅堂、 馆轩、亭台、楼、阁、榭舫、廊桥、房斋等,在园林建筑中主题鲜明、形式多样, 创造了建筑融于自然和表现自然的和谐。建筑是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美学与观赏价值远远超过本身的价值, 因此园林建筑规划设计和创新思想独具风格:一是园林建筑点景的布置,往往是 入画的重点,在一定范围内形成构图的中心,也是园林的主要景观,多布置在临 水的观赏区;二是园林建筑观景的布置也是入画的主题,其位置、

5、大小、朝向、 高低、虚实、开敞,决定观赏者是否取得最佳观赏效果,如轩多建于高敞处,便 于观赏者观赏四周的景色;三是园林建筑观赏路线的穿插布置也很重要,具有导 景、观景及连接建筑的组织作用,如廊和桥是连接两个景点或景区的景观线,也 是观赏的重要景点,并起到分割空间、增加景深的作用。建筑虽然是景点上的重要标志,但不是愈多愈好、愈高大愈好,而是以少 胜多、以小胜大。园林建筑在空间布局上,宜散不宜聚、宜隐不宜显,不追求严 整、对称、均匀,而要依山就势、因山就水、高低错落、自由随宜。园林建筑在 平面布局上,与宫殿和寺庙不同,除庭院外没有明显的中轴线,布局曲折自然、 灵活多变。园林中的厅、堂、馆、亭、台、

6、楼、阁、殿、轩、榭、坊、斋、桥、 廊、假山、水池、园门、园墙、园路等,在构景时均应精心设计,并和自然环境 相适应,使建筑融于山水园林之中。(四)植物植被以树木为其主调,不讲究成行排列,也不以多取胜,往往三株五株, 或丛集,或孤立,或片状,或带形。物种选择要有地方特色,既有独特个性,又 适应区域的生态条件。强调花木的多样性,主要是指乔木、灌木、草丛、攀缘、 水生、花卉等,并注重物种和群落的自然配合,提倡物种的多变和不对称的均衡。 生物自然生长有明暗、疏密、枝叶、花形、果形、色香、高低等生态变化,应构 建出乔灌木草不同季节的景观特色。总之,设计要顺应自然规律、适宜地方气候, 取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

7、,通过改造提炼,使人们身在其境,联想到大自然风华 繁茂的生态环境。园林花木功能配置:花木可单独构成景色画面,如单株海棠、玉兰、荷花 等,进一步点明主题,如兰花象征幽居隐士,竹象征人品清逸高尚 ;花木可围合 空间,院落与院落、区内与区外,可用密集树丛划分,或用树丛遮掩屏蔽 ;花木 是对比的参照物,如突出景物的高耸挺拔;不同品种的花木,可组织环境各异的 道路;花木是陪衬各种园林要素的普遍素材,如陪衬山水、建筑等,使景物构图 生动、层次丰富;花木选择的要求是造型美、颜色美、气味美,同时也易引来昆 虫和飞禽;花木不仅美化环境,更重要的是体现园林主人所追求的意境。园林花木特色配置:花木主要具有主景、衬景

8、、地方特色和季节性特点。 主景多以乔木孤植为主,若选灌木为主景,多以丛植和群植 ;花木作陪衬景,则 疏密相间、高低错落、色调相宜;园林花木应以地方特色为主,土生土长的花木 成活率高、生长快、适应性强,园林不是植物园,园以景胜,景以园异 ;花木配 置要四季常新,种植要考虑时令变化,使园林景观四季不同。(五)匾额、楹联、刻石匾额俗称匾,指悬置于门楣、厅堂等之上的题字牌。园林中的匾额主要用 于题刻园名、景名、颂人、写事等,多悬挂在厅堂、楼阁、馆轩、亭斋等处。楹 联是门两侧柱上的竖牌,多置于厅堂、馆轩等楹柱上。其作用不仅能帮助人们赏 景,而且其本身也是艺术珍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匾额和楹联是和书法艺

9、术、雕刻艺术完美结合的产物,是我国古代园林独 到的造园要素,它渗透着语言的思想性和文学性,蕴含着创作者的思想感情、道 德情操和艺术追求,精辟地概括了园林景致的意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具有 很强的实用性和社会价值。刻石包括摩崖石刻、岩画、石碑、经幢等。我国古代园林刻石多为园林历 史的记载,景物景致的题咏、名人轶事的源流、诗赋画图的表达等,是一部园林 史和美学史书,也是一部引导观赏者赏景的导游书稿,同时还是园林景观的重要 组成部分。古典园林的主要建筑类型厅:是满足会客、宴请、观赏花木或欣赏小型表 演的建筑,它在古代园林宅第中发挥公共建筑的功能。它不仅要求较大的空间, 以便容纳众多的宾客,还要求门

10、窗装饰考究,建筑总体造型典雅、端庄,厅前广 植花木,叠石为山。一般的厅都是前后开窗设门,但也有四面开门窗的四面厅。堂:是居住建筑中对正房的称呼,一般是一家之长的居住地,也可作为家 庭举行庆典的场所。堂多位于建筑群中的中轴线上,体型严整,装修瑰丽。室内 常用隔扇、落地罩、博古架进行空间分割。楼:是两重以上的屋,故有重层曰楼之说。楼的位置在明代大多位于厅堂 之后,在园林中一般用作卧室、书房或用来观赏风景。由于楼高,也常常成为园 中的一景,尤其在临水背山的情况下更是如此。阁:与楼近似,但较小巧。平面为方形或多边形,多为两层的建筑,四面 开窗。一般用来藏书、观景,也用来供奉巨型佛像。榭:多借周围景色构

11、成,一般都是在水边筑平台,平台周围有矮栏杆,屋 顶通常用卷棚歇山式,檐角低平,显得十分简洁大方。榭的功用以观赏为主,又 可作休息的场所。舫:园林建筑中舫的概念,是从画舫那里来的。舫不能移,只供人游赏、 饮宴及观景、点景。舫与船的构造相似,分头、中、尾三部分。船头有眺台,作 赏景之用;中间是下沉式,两侧有长窗,供休息和宴客之用;尾部有楼梯,分作两 层,下实上虚。廊:是一种虚的建筑形式,由两排列柱顶着一个不太厚实的屋顶,其作用 是把园内各单体建筑连在一起。廊一边通透,利用列柱、横楣构成一个取景框架, 形成一个过渡的空间,造型别致曲折、高低错落。廊的类型可分为双面空间、单 面空间、复廊和双层廊等等,

12、从平面来看,又可分为直廊、曲廊和回廊。亭:体积小巧,造型别致,可建于园林的任何地方,其主要用途是供人休 息、避雨。亭子的结构简单,其柱间通透开辟,柱身下设半墙。从亭的平面来看, 可分为正多边形亭、长方形和近长方形亭、圆亭和近圆亭、组合式亭等等,从立 体构形来说,又可分为单檐、重檐和三重檐等类型。塔:是重要的佛教建筑。在园林中往往是构图中心和借景对象。 桥:在园林中不仅供交通运输之用,还有点饰环境和借景障景的作用。 墙:园林的围墙,用于围合及分隔空间,有外墙、内墙之分。墙的造型丰 富多彩,常见的有粉墙和云墙。粉墙外饰白灰以砖瓦压顶。云墙呈波浪形,以瓦 压饰。墙上常设漏窗,窗景多姿,墙头、墙壁也常

13、有装饰。欣赏古典园林的方法中国古典园林的园景上主要是模仿自然,即用人工的 力量来建造自然的景色,达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所以,园林中除 大量的建筑物外,还要凿池开山,栽花种树,用人工仿照自然山水风景,或利用 古代山水画为蓝本,参以诗词的情调,构成许多如诗如画的景。所以,中国古典 园林是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至诗文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中国古典 园林的这一特点,主要是由中国园林的性质决定的。因为不论是封建帝王还是官 僚地主,他们既贪图城市的优厚物质享受,又想不冒劳顿之苦寻求山水林泉之乐。 因此,他们的造园,除了满足居住上的享乐需要外,更重要的是追求 幽美的山 林景色,以达到身居城

14、市而仍可享受山林之趣的目的。中国古典园林因受长期封建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绝大部分是封闭的,即 园林的四周都有围墙,景物藏于园内。而且,除少数皇家宫苑外,园林的面积一 般都比较小。要在一个不大的范围内再现自然山水之美,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是 突破空间的局限,使有限的空间表现出无限丰富的园景。在这方面,中国古典园 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所在。中国古典园林突破空间局限,创造丰富园景的最重要的手法,是采取曲折而自由的布局,用划分景区和空间、以及借景的办法。所谓曲折而自由的布局, 是同欧洲大陆一些国家的园林惯用的几何形图案的布局相对而言的。这种曲折而 自由的布局,在面积较小的江南私家园

15、林,表现得尤其突出。它们强调幽深曲折, 所谓景贵乎深,不曲不深,讲的就是这种手法。例如,苏州多数园林的入口处, 常用假山、小院、漏窗等作为屏障,适当阻隔游客的视线,使人们一进园门只是 隐约地看到园景的一角,几经曲折才能见到园内山池亭阁的全貌。以布局紧凑、 变化多端、有移步换景之妙为特点的苏州留园,在园门入口处就先用漏窗,来强 调园内的幽深曲折。至于园内的对景,也不象西方庭园的轴线对景方式,而是随 着曲折的平面,移步换景,依次展开。有的则在走廊两侧墙上开若干个形状优美 的窗孔和洞门,人们行经其间,它就象取景框一样,把园内的景物象一幅幅风景 画那样映入优美的窗孔和洞门。至于划分景区和空间的手法,则

16、是通过巧妙地利用山水、树木、花卉、建 筑等,把全园划分为若干个景区,各个景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同时又着重突出能 体现这一园林主要特色的重点景区。例如,苏州最大的园林拙政园,全园包括中、 西、东三个部分,其中中部是全园的精华所在。同时,水的面积约占全园五分之 三,亭榭楼阁,大半临水,造型轻盈活泼,并尽量四面透空,以便尽收江南水乡 的自然景色。园内的空间处理,妙于利用山、池、树木、亭、榭,少用围墙。故 园内空间处处沟通,互相穿插,形成丰富的层次。再如北京的颐和园,它的规模 很大,全园面积约3.4 平方公里,它可以分成许多个景区,其中有些景区还形成 大园中包小园,如谐趣园。但在这许多景区中,昆明湖与万寿山则是它的精华所 在。正是这些重点的景区构成了这些园林的主要特色。各个园林不论其大小,只 要主要景区很有特色,即使其它方面略有欠缺,也仍可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至于借景这种艺术手法,更是中国古典园林突破空间局限、丰富园景的一 种传统手法。它是把园林以外或近或远的风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