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6.3生活中的透镜同步练习含答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8012899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6.3生活中的透镜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1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6.3生活中的透镜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1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6.3生活中的透镜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1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6.3生活中的透镜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6.3生活中的透镜同步练习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6.3生活中的透镜同步练习含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6.3生活中的透镜同步练习一、选择题小华用相机拍摄的桂林市杉湖上的双塔相片如图所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双塔在湖中的倒影是实像B.要使双塔的像更大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向双塔靠近些C.要使双塔的像更大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离双塔更远些D.要使双塔的像更小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离双塔更近些小李用照相机拍摄的石拱桥照片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B.桥的倒影看起来比桥暗,是由于一部分光折射到了水中C.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凹透镜D.若相机镜头焦距为f,拍摄时镜头到桥的距离要大于2f以下光学器件中,没有用到凸透镜的是()A.

2、潜望镜B.照相机 C.放大镜D.投影仪下面对凸透镜成像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凸透镜只能成实像B.凸透镜只能成虚像C.凸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D.凸透镜既能成实像,又能成虚像使用照相机照相,是属于( )。A.光的反射现象B.光的折射现象C.光的直线传播现象D.光的色散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像和虚像都能显示在光屏上B.实像和虚像都不能显示在光屏上C.虚像能用眼睛看到,但不能显示在光屏上D.实像能用眼睛看到,但不能显示在光屏上放电影时,电影胶片上的图案经凸透镜在银幕上成的是( )A.倒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倒立、放大的实像如图所示,某同学欲拍摄

3、一棵高大树木的全景,但从取景框中只能看到树的一部分,他要拍摄到这棵树的全景,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A.把相机向上举高 B.向前再走几步C.向后退几步 D.向地面蹲下清晨,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透过树叶上的水珠可以观察到树叶清晰的叶脉,如图所示。这一现象中水珠可以看作( )A.凸透镜,看到的是叶脉放大的实像B.凸透镜,看到的是叶脉放大的虚像C.凹透镜,看到的是叶脉放大的实像D.凹透镜,看到的是叶脉放大的虚像许多照相机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是可调的。某次拍摄前摄影师已经调好焦,使被摄者在胶片上形成了清晰的像。如果在拍摄前被摄者移动了位置,他和摄影者的距离变远了,为了使他在胶片上仍然成清晰的像,镜头与

4、底片的距离应( )A.变大 B.变小 C.先变小后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二、填空题无人机利用携带的焦距一定的微型摄像机进行航拍,来自地面景物的光通过摄像机镜头,会聚在感光晶片上,形成倒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当无人机上升时,须(选填“增大”或“减小”)镜头与感光晶片间的距离,才能拍摄到清晰的画面。小明利用电脑上的视频摄像头给自己拍数码登记照。试拍后发现左脸白,右脸黑,原来是台灯放在左侧,这是由于光的造成的;调整台灯后,小明应在距离镜头处;如果觉得像偏小,他应该(选填“靠近”或“远离”)镜头。看着自己的照片,发现面部光线还是不均匀。请你帮他想出一个解决办法:。照相机的镜头就相当于一

5、个 ,来自物体的光线通过镜头会聚成像在_上。如图所示,白纸上画了两个箭头(图甲).用玻璃杯装半杯水放在白纸前(图乙).人眼观察到位于下方的箭头发生了变化,那是因为玻璃杯下半部分相当于一个_,使下方箭头成缩小的_(填“实”或“虚”)像,这种成像原理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有_(写一种).小丑鱼颜色艳丽、体型较小,因此水族馆常将它放入球形鱼缸中以便观赏(如图所示),球形鱼缸起到了_镜的作用,我们看到的小丑鱼是它通过球形鱼缸形成的正立、放大的_(填“实像”或“虚像”).小华参观展览会,在一个小展室里可见一个女导游在介绍商品,如图所示.试着与她握手,却发现是一个虚拟导游,可望而不可即.后来他发现这个女导游只

6、是在一个玻璃屏风后倒立的电视机屏幕上经过处理的一个形象而已.则这个玻璃屏风是_镜,这个虚拟导游是_(填“虚”或“实”)像.三、实验题小吴等同学在课外实践活动中,进行了这样的实验:如图所示,在地上放一个去掉灯罩的台灯,让发光的灯泡朝上。手拿一个放大镜,把它放在灯泡上方几厘米远的地方,然后慢慢向上面移动的过程中,小吴他们观察到这样的两种现象:第一种现象,放大镜向上移到某一位置时,在天花板上看到一个由灯丝形成的像;第二种现象,将放大镜继续向上移动到一个新的位置时,在天花板上看到印在灯泡上的图与文字的像,它们被放大了,不过是倒立的。(1)在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望远镜中,和这套装置物理原理相同的是。

7、(2)爱动脑筋的小吴同学发现,在上述装置中只要再添加一个器材,就能让天花板上的像移到竖直墙壁上。小吴添加的是。答案解析答案为:B;解析:本题考查照相机成像原理。双塔在湖中的倒影是虚像,A错;要使塔的像更大些,应减小物距,增大像距,故B对,C错;要使塔的像更小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离塔更远些,D错。答案为:C;解析:石拱桥在水中的倒影等同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正确;倒影看起来比桥本身暗一些,主要是因为桥反射的光射到水面时,有一部分发生了折射,故B正确;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故C错误;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若相机镜头焦距为f,拍摄时镜头到桥的距离要大于2f,故D正确。答案为

8、:A;解析:潜望镜是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成正立、等大的虚像,A选项符合题意;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在u2f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B不符合题意;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在uuf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D不符合题意。答案为:D答案为:B答案为:C答案为:D答案为:C答案为:B答案为:B小于20 cm。解析: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其成像的原理是: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距增大时,像距减小。当无人机高度上升时增大了物距,这时需减小镜头与感光晶片的距离,才能拍摄到清晰的画面。答案为:直线传播大于2倍焦距靠近灯光不直接照射面部(用多灯从不同角度照明;让灯光透过白布照明)(只要合理即可)解析:左脸白、右脸黑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右脸照射的光线较少引起的。视频摄像头的原理与照相机相同,是将景物置于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在成实像时,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越大,所以他应该靠近镜头。拍摄的像面部光线不均匀,是由于光源光线太强或不均匀造成的,应改变灯光使之不直接照射面部,或用类似于照相馆中用多灯从不同角度照明,也可以让灯光透过白布使光线柔和一些等。答案为:凸透镜胶片答案为:凸透镜实照相机答案为:凸透虚像答案为:凸透实答案为:(1)投影仪(2)平面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