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秋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练案16 兰亭集序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8008873 上传时间:2022-08-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秋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练案16 兰亭集序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2年秋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练案16 兰亭集序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2年秋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练案16 兰亭集序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2年秋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练案16 兰亭集序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2年秋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练案16 兰亭集序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秋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练案16 兰亭集序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秋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练案16 兰亭集序 新人教版必修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秋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练案16 兰亭集序 新人教版必修2一、根据提示默写原文语句。(5分,每空1分)1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两句来批评:_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齐彭殇为妄作_。2王羲之将世人大体分为两类“静者”和“躁者”,并形象地概括了两类人的生活内容:_或取诸怀抱_,_悟言一室之内_;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3庄子中说死生是人的一件大事,每个人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亡。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_况修短随化_,终期于尽!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6分)祖讳汝霖,号雨若。幼好古学,博览群书。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

2、不利。遂输粟入太学,淹蹇二十年。文恭捐馆,家难渐至。大父读书龙光楼,辍其梯,轴轳传食,不下楼者三年。江西邓文洁公至越,吊文恭。文恭墓木已拱,攀条泫然,悲咽而去。大父送之邮亭,文洁对大父邑邑不乐,盖文洁中忌者言,言大父近开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见大父辄欷歔。是日将别,顾大父曰:“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大父泣曰:“侄命蹇,特耕而不获耳,藨蔉尚不敢不勤。”文洁曰:“有是乎?吾且面试子。”乃拈“六十而耳顺”题,大父走笔成,文不加点。文洁惊喜,击节曰:“子文当名世,何止科名?阳和子其不死矣!”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读书鹤鸣山,昼夜不辍,病目眚,下帏静坐者三月。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

3、,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入闱,日未午,即完牍,牍落一老教谕房。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令再上,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牍且尽矣。教谕忿恚而泣,公简其牍少七卷,问教谕,教谕曰:“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耳。”公曰:“亟取若笑资来!”公一见,抚掌称大妙,洗卷更置丹铅。易经以大父拟元,龚三益次之,其余悉置高等。乙未,成进士,授清江令,调广昌,僚寀多名下士。贞父黄先生善谑弄,易大父为纨袴子。巡方下疑狱,令五县会鞫之。贞父语同寅曰:“爰书例应属我,我勿受,诸君亦勿受,吾将以困张广昌。”大父知其意,勿固辞,走笔数千言,皆引经据典,断案如老吏。贞父歙然张口,称:“奇才!奇才!”遂与大父定交,

4、称莫逆。满六载,考卓异第一。(选自张岱家传,有删节)【注】文恭:张元汴,号阳和,谥文恭,张汝霖的父亲,张岱的曾祖父。 藨蓘:耕耘。4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A不事文墨久矣事:从事B病目眚病:疲惫C詈不佳詈:责骂D令五县会鞫之鞫:审讯【解析】解答此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解释代入原文语境,考查其是否同语境吻合。B项的“病”一词多义,其本义是指不健康的现象。该选项把它解释为“疲惫”,而“目眚”是眼睛害病之意,若将此解释代入原文,则文理不通,故选B为正确答案。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张汝霖早年虽博览群书,但在科举方面并不顺利,直至他

5、父亲去世都没有考取功名。B邓文洁公听信别人的传言,认为张汝霖已难以造就,后通过当面测试才改变了看法。C张汝霖参加科考时差点因老教谕的昏聩而名落孙山,幸赖主考官的慧眼才榜上有名。D黄贞父断案时遇到难题,无法解决,张汝霖下笔千言,精准断案,黄称赞他为奇才。【解析】“黄贞父断案时遇到难题,无法解决”说法有误,黄贞父准备用这个案件来难倒张广昌(称张汝霖的官职)。据此可知该项错误。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5分)译文:你就算了,回去后教育儿子读书,希望能保住先人的事业。(2)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5分)译文

6、:朋友用经书中的考题彼此商量,(考题)一传入他耳中文章马上就形成了,后来再有谈到(考题)的,他就堵住耳朵不敢听了。【解析】首先要根据文本中该句子的上下文认真揣摩句子大意,然后找准句中的关键词语进行翻译。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文从字顺。题中第(1)句中的“已”是“结束、完结”之意,这里可译为“完了、算了”;“还”是回家之意;“以”作连词,表目的;“期”是希望之意;“坠”是“损害、毁掉、堕落”之意;“先业”即先辈的事业。第(2)句中的“经书题”即“以经书中的考题”;“相商”即商量;“文立就”即文章立马就写

7、好了;“言及者”指谈到此(指考题)的人。【参考译文】我祖父的名字叫张汝霖,号叫雨若,从小就喜欢学习古文,博览群书。小时候他不愿意临摹书法家的书法,因此字写得很丑,因而在去官衙考试时,总是不能被录取。于是就用粮食买了个上太学的资格读书,在其中待了二十年。我曾祖父去世后,家境一天天困难。我祖父在家中龙光楼读书,去掉下楼的梯子,用吊车将食物送上楼去,曾经三年没有下楼。江西邓文洁先生到越地来悼念我曾祖父,曾祖父坟旁的树都已经长大了,邓先生抚摸着树枝泪流满面,哭啼着离开。曾祖父送他到邮亭,邓文洁对祖父很不高兴,原来是他听信了别人说的坏话,说我的祖父近日开了一家酒店,好久都没有写文章了,所以看见我祖父就连

8、声叹气。那天邓文洁要走了,回头对祖父说:“你算了,回去后教育儿子读书吧,希望你能保住你先人的事业。”祖父哭着说:“我的命运不好,只是耕种而没有收获啊,但是耕耘还是不敢不勤奋的。”邓文洁说:“有这种情形吗?我将要当面考考你。”就顺手拈取了“六十而耳顺”这个题目让祖父写文章,祖父提笔就写,文不加点,一挥而就。邓文洁又惊又喜,鼓掌说:“你的文章应当在社会上出名,岂止是在考场上考取功名?你父亲大概还没死吧!”甲午年正月初一,祖父就到了南都,在鹤鸣山读书,一直到深夜都还手不释卷,因而害了眼病,在考试院静坐了三个月。朋友用经书中的考题彼此商量,(考题)一传入他耳中文章马上就形成了,后来再有谈到(考题)的,

9、他就堵住耳朵不敢听了。进入考场后,时间还没到中午,就完成了文章。他的答卷落到了一个老教谕的手中。这位老教谕把他所选取的文章上呈给大主考李九我先生,李先生看了大骂这位老教谕,命令他重选送上来,送上来又不是好的文章,以致送了三四次,试卷差不多快要送完了。老教谕气愤地哭泣着,李九我先生翻检试卷少了七份,询问老教谕,老教谕说:“这七份试卷文理极其不通,我把它们留下来作为笑料罢了。”李先生说:“赶快把这些你认为是笑料的试卷拿来!”李先生一见我祖父的文章,鼓掌称赞很妙,把卷子重新用红笔批阅一遍。关于易经,打算把祖父的文章作为第一名,龚三益第二,其余的五篇全部放置在高等。乙未年,祖父考为进士,被授以清江县令

10、,又被调到广昌,僚属大多是有名的人。黄贞父先生喜欢开玩笑戏弄人,认为我祖父是纨绔子弟而看不起他。刚好巡抚布置一件疑难案件,让五个县的县令会同审理。黄贞父对同事们说:“按照惯例这个案件应该交给我办,我不接受,大家也不要接受,我准备用这个案件来难倒张广昌。”我祖父知道他的心意,就并没有一再推辞,拿起笔写了好几千字,判断案子就像很有经验的老年官吏。黄贞父吃惊地张开嘴,称赞祖父是“奇才!奇才!”黄贞父就决定同我祖父建立朋友关系,并成为莫逆之交。祖父做官满了六年,每次考察评比都是第一名。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19分)兰亭记唐何延之至贞观中,太宗以德政之暇,锐志玩书,临写右军真草书帖,购募

11、备尽,唯未得兰亭。寻讨此书,知在辩才之所。尚书右仆射房玄龄奏曰:“臣闻监察御史萧翼者,梁元帝之曾孙,负才艺,多权谋,可充此使,必当见获。”太宗遂诏见翼。翼奏曰:“若作公使,义无得理,臣请私行诣彼,须得二王杂帖三数通。”太宗依给。翼遂改冠微服,日暮入寺,巡廊以观壁画,过辩才院,止于门前。辩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越?”翼乃就前礼拜,云:“弟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历寺纵观,幸遇禅师。”寒温既毕,语议便合。遂经旬朔,翼示师梁元帝自画职贡图,师嗟赏不已,因谈论翰墨。翼曰:“弟子先门,皆传二王楷书法,弟子又幼来耽玩,今亦有数帖自随。”辩才欣然曰:“明日来,可把此看。”翼依期而往,出其书以示辩才。辩才

12、熟详之曰:“是即是矣,然未佳善。贫道有一真迹,颇亦殊常。”翼曰:“何帖?”辩才曰:“兰亭。”翼佯笑曰:“数经乱离,真迹岂在?必是响拓【注】伪作耳。”辩才曰:“禅师在日保惜,临亡之时,亲付于吾。”师自于屋梁上槛内出之。自示翼之后,更不复安于梁槛上,并萧翼二王诸帖,并借留置于几案之间。辩才时年八十余,每日于窗下临学数遍,其老而笃好也如此。自是翼往还既数,童弟等无复猜疑。后辩才出赴灵汜桥南严迁家斋,翼遂私来房前,谓弟子曰:“翼遗却帛子在床上。”童子即为开门,翼遂于案上取得兰亭及御府二王书帖,便赴永安驿。萧翼因宣示敕旨,具告所由。使人召辩才。辩才仍在严迁家未还寺,遽见追呼,不知所以。及师来,见御史乃是

13、房中萧生也。萧翼报云:“奉敕遣来取兰亭。兰亭今得矣,故唤师来取别。”辩才闻语,身便绝倒,良久始苏。翼即驰驿而发,至都奏御,太宗大悦。(选自法书要录,有删改)【注】响拓:古代复制法书的一种方法。7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A购募备尽,唯未得兰亭募:招募B负才艺,多权谋负:有C弟子又幼来耽玩耽:潜心D更不复安于梁槛上安:放,藏【解析】募:征集。8下列对文中个别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A仆射,官名。秦始置。汉成帝时置尚书五人,一人为仆射,位仅次尚书令。唐宋以左右仆射为宰相之职。元废。B微服,通常指帝王、官吏等外出时为不暴露身份而换穿便服。C旬朔,十日为一旬;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14、为朔。旬朔指十天或一个月,亦泛指时日。D御史,官名。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皆有御史,掌文书及记事。秦置御史大夫,有弹劾纠察之权。汉以后,御史专司纠弹。【解析】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为晦。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唐太宗非常喜欢临摹王羲之的真书、草书的法帖,一心想得到兰亭帖,所以接受了房玄龄的推荐,让萧翼前去办理此事。B唐太宗答应了萧翼提出的条件,并让萧翼乔装打扮,混入寺内,接近辩才禅师并逐步取得他的信任。C辩才十分喜爱书法艺术,所以一眼就看出萧翼的二王法帖虽是真迹,却不是上品,远比不上兰亭帖。D萧翼借辩才禅师外出的机会取走兰亭帖,后来禅师得知萧翼是朝廷御史

15、并已拿走了兰亭帖,一下子惊倒在地,很久才苏醒。【解析】“并让萧翼乔装打扮,混入寺内”错,从“臣请私行诣彼”“翼遂改冠微服”可知,并非唐太宗让萧翼乔装打扮混入寺内。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若作公使,义无得理,臣请私行诣彼,须得二王杂帖三数通。译文:如果公开前去讨要,从道理上讲是不能够获得的。我请求私下到他那里,但必须要有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各种法帖几件。(2)萧翼因宣示敕旨,具告所由。使人召辩才。辩才仍在严迁家未还寺,遽见追呼,不知所以。译文:萧翼于是拿出圣旨,把情况详细告诉了驿站工作人员。驿站工作人员差人叫辩才来。辩才仍在严迁家,没有回到寺庙,突然就被人追赶呼喊,不知其中缘故。【参考译文】贞观年间,唐太宗在实行仁德之政的闲暇,一心一意赏玩书法,临摹王羲之真书、草书的法帖,购置征集得十分完备,唯独没有得到兰亭帖。寻找打听这本法帖,得知在辩才禅师的住所。尚书右仆射房玄龄上奏说:“我听说监察御史萧翼,是梁元帝的曾孙,有才艺,多计谋,可以去办这件事,一定能成功。”太宗于是下诏召见萧翼。萧翼回答道:“如果公开前去讨要,从道理上讲是不能够获得的。我请求私下到他那里,但必须要有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各种法帖几件。”太宗依他说的给了他。萧翼就改换帽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