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8003948 上传时间:2024-02-1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49.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11章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11.0概述11.1开式网络的电压和功率分布计算11.2闭式网络潮流的近似计算方法11.3潮流计算的数学模型11.4牛顿一拉夫逊法的潮流计算11.5 P-Q分解法潮流11.0概述1、定义:根据给定的运行条件求取给定运行条件下的节点电压和功率分布。2、意义:电力系统分析计算中最基本的一种:规划、扩建、运行方式安排。3、所需:根据系统状态得到已知条件:网络、负荷、发电机。 电路理论:节点电流平衡方程。 非线性方程组的列写和求解。4、已知条件:负荷功率 发电机电压5、历史:手工计算:近似方法(11.1,11.2) 计算机求解:严格方法11.1开式网

2、络的电压和功率分布计算注重概念,计算机发展和电力系统复杂化以前的方法。1、 已知末端功率和未端电压,见解说:已知和各点功率由此可见:利用上节的单线路计算公式,从末端开始逐级往上推算。2、 已知末端功率和首端电压以图11.1讲解,已知V1和各点功率迭代法求解: 假定末端为额定电压,按上小节方法求得始端功率及全网功率分布 用求得的始端功率和已知的始端电压,计算线路末端电压和全网功率分布 用第二步求得的末端电压重复第一步计算 精度判断:如果各线路功率和节点电压与前一次计算小于允许误差,则停止计算,反之,返回第2步重复计算。 从首端开始计算线路各电压l 如果近似精度要求不高,可以不进行迭代,只进行、计

3、算始可。3、对并联支路和分支的处理。4、多级电压开式电力网的计算。 折算到一侧进行计算,计算完以后再折算回去 原线路进行计算,碰到理想变压器则进行折算。 型等值电路。5、复杂辐射状网络的计算 基本计算步骤图讨论:a、迭代次数b、最近的研究论文 计算机实现a、 节点编号(计算顺序)l 引出问题l 叶节点法: 叶节号 非叶节点 编号方法b、 支路返回法讨论:节点编号的工程基础 少量环网的处理方法11.2简单闭式网络潮流的近似计算方法简单闭式网络:两端供电网络或环形网络1、近似功率重迭原理:求两端供电网络的功率分布,本节介绍近似方法求电流分布,可以用叠加原理,则:如果忽略损耗,认为各点电压都等于VN

4、,则在以上两式的两边各乘VN,则得到:与电路理迭加原理相对应,这便是近似功率迭加原理,以上公式中功率分为两部分,第一项:由负荷功率和网络参数确定,分别与电源点到负荷点间的阻抗共轭值成反比。第二项:负荷无关,由电势差和网络参数确定,称为循环功率。对于沿线有k个负荷的两端供电系统,利用电路理论的叠加原理,同样可以得到近似功率重迭原理:两端电压相等的均一电力网(各段线路相等),则:如果各段线路的单位长度电阻相等,则,有:实际讨论强调:功率迭加原理的近似性。2、闭式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近似计算 通过网络变换为n个负荷的两端供电系统。 采用近似功率迭加原理计算功率分布。 与开式网络一样计算电压损耗 进行网

5、络变换结合例11-3定性讨论(P41)例1、两变压器并联运行的功率分布计算。 环路电势讨论:实际中的应用 环路电势阻抗临算到图一侧。 关于循环电势近似公式等的讨论。(P11-48,11-49)3、环网中的潮流控制 功率的自然分布和经济分布图 环网中的潮流控制方法a、 利用加压调压变压器产生附加电势。b、 利用FACTS装置实现潮流控制小结:1、简单线路的公式1、 基本概念:开式网络、闭式网络,电压降落,功率损耗,电压偏移,运算负荷,循环功率,功率分点,均一电力网。循环电量(环路电势)2、 开式网络的潮流计算方法3、 对于近似迭加讨论4、 闭式网络的潮流近似计算及循环功率。11.3 潮流计算的数

6、学模型由手工潮流到计算机潮流的演变及简单历史,从对近似求解的困惑提出解方程的要求。 对所研究问题的了解:已知,未知 列写方程:根据所在领域的理论列写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方程(电路理论) 采用数值或解析计算方法求解方程。 结合特点研究富有特色的求解方法等(如PQ分解)强调:以上方法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对工程技术人员类条理性的巨大优越性。S332S214S45Fig 2.111、实际电力系统中的节点类型网络的确定性,是大家熟知的领域,关键是各个节点的性质, 负荷节点,给定功率P、Q如2.11中的3、4节点 发电机节点:如2.11中的节点1,可能有两种情况:给定P、Q运行,给定P、V运行 负荷发电

7、机混合节点:PQ节点,如2.11中的2 过渡节点:PQ为0的给定PQ节点,如2.11中的5。2、潮流计算中节点类型的划分 PQ节点:Load过渡节点,PQ给定的发电机节点,大部分节点 PV节点:给定PV的发电机节点,具有可调电源的变电所,少量节点 平衡节点基准节点(松弛节点,摇摆节点)3、定解条件: 已知:PQ节点PV节点,平衡节点, 求:PQ节点电压V、,PV节点(各节点电压)4、数学方程 已知均为节点注入量等, 编号强调、的含义,节点注入功率,流入为正,流出为负。 直角坐标下的数学方程方程数: 未知量:, 极角坐标下的数学方程未知量:, 方程:讨论: 已成为纯粹的数学问题,数值分析书展示,

8、以后的重点就是如何解以上的方程组。 解的武器已学过 多维,非线性 也可以采用到别的方法来解方程,如KVL 潮流方程的简单表示形式 潮流计算、潮流方程。11.4 牛顿一拉夫逊法的潮流计算一、牛顿一拉夫逊法的基本原理复习 求解1、 几何认识讨论收敛区域和收敛条件。又称切线法。2、设初始点一般迭代公式:迭代过程的收敛判据:例题:解:3、多维非线性方程组的迭代公式 以两维为例说明多维的基本思想已知,与真解的差为,解展开:矩阵形式:基于同样的思想,我们可以得到n维非线性方程牛顿拉夫逊迭比公式记:,则方程为:其中讨论:雅可比矩阵元素修正方程式,解线性方程组如何得到J的元素方程和变量的排序简单认识方法:解非

9、线性方程组的一般方法:应用广、重要性。二 直角坐标下的牛顿拉夫逊法潮流计算 该推导本身就是牛顿大习题+数学运算能力l 强调方程与变量的顺序F:表达式与方程F(Xk)的计算。雅可比矩阵元素。当时,当i=j时讨论: J为非奇异方阵。 与Y相同的稀疏性表示 结构对称性,分块不对称。 修正方程求解:高斯消去法。逐行消元逐行规格化(代)。回代提及复习线性代数的相关内容。 节点优化编号:静态按最少出路数排序,动态按最少出路数排序。 收敛性:平直电压启动时,迭代次数与实际规模无关,线性迭代时间仅与节点数N成正比。 引入修正系数。 初值、平值电压启动。jQ2P2已知:(所有参数已以归算到同一标幺值下)求:潮流

10、分布。要求:严格遵守步骤、审题方程求解,不要直接套用书上公式。思考题:作业 已知:, (额定电压下)(试推导潮流计算方程和牛顿法的雅可比矩阵迭代公式)(只写表达式)2、计算步骤 进行节点编号,确定方程排列顺序和变量顺序等,即:F、X、 形成节点导纳矩阵。 给各节点电压设初值。(平直电压启动: ) 计算不平衡量: 、 判断是否收敛,如果收敛,则转第步,反之,则进入下一步; 形成雅可比矩阵J; 求解修正方程式; 求节点电压的价值; 返回第步; 进行功率分布、功率损耗等其他所必需的计算。4、潮流计算完成以后的工作。 线路潮流分布。 网损 安全校正 5、例题:P4648 有批2.7 极坐标下的牛顿一拉

11、夫逊潮流方程当时,当i=j时,11.5 P-Q分解法潮流1. 问题的提出_牛顿法分析l 参考文献及作者 J是变化的,在每一步都要重新计算,重新分析; J是不对称的。 P与Q联立求解,问题规模比较大。 实际电力系统中,对应的概念提供了可能性。2. 交流电压电网的特点 相角差比较小,3. PQ分解法的推导过程 , ,可以忽略N,M等块。 形式变换此外,与系统各节点无功功率相适应的导纳必远小于该节点自导纳的虚部,即考虑到以上的关系,矩阵H和L的元素的表达式便被简化成将式(11-3)和(11-4)分别代入式()和(),便得到用和分别左乘以上两式便得这就是简化了的修正方程式,它们也可展开写成4. PQ分

12、解法的进一步简化(1) XB模式l 在计算B时,忽略线路充电电容和变压器非标准变比l 在计算B时,略去串联元件的电阻l H和L中的电压均置为1式中:为节点的总并联对地电纳,和为网络元件电阻和电抗, 表示求和符号后标号为j的节点必须和节点i直接相连,但不包括j=i的情况。(2) BX模式l 在计算B时,略去串联元件的电阻l 在计算B时,忽略接地支路l H和L中的电压均置为1(3) 同理还有BB模式和XX模式(4) 小结:l 不论是哪种模式,B的建立都应忽略所有接地支路,而B则必须考虑所有接地支路l 几种简化模式的计算实践比较:在处理大R/X 比值问题上的能力BB方案最差,XX方案稍好,但不如XB

13、方案和BX方案5、FDLF的收敛机理Stott的快速分解法是计算实践的产物,为什么此法有很好的收敛性在理论上人们进行了大量研究。但一直收效甚微,直到1990年文献()做出了比较满意的解释,在一定程度上阐明了快速分解潮流算法的收敛机理。文献():Monticelli A etal Fast Decoupled Load Flow:Hypothesis,Derivations and Te-stingIEEE Trans on Power Systems,1990,PWRS-5(4):1425-14316、大R/X比值问题的处理方法(1) 串联补偿m(a) 原支路(b) 补偿后的支路原理:补偿电容

14、jXc,使得i-m支路满足缺点:若R/X比值非常大,Xc选得过大导致新增节点m的电压值偏离节点i及j的电压很多,这种不正常的电压本身将导致潮流计算收敛缓慢甚至不收敛 (2) 并联补偿法(a) 原支路(b) 补偿后支路原理:优点:不会产生变态电压现象,可以克服串联补偿法的缺点7、P-Q分解潮流计算流程框图例117在图所示12-6所示的简单电力系统中,网络各元件参数的标么值如下:系统中节点1、2为PQ节点,节点3为PV节点,节点4为平衡节点,已给定容许误差。试用牛顿法计算潮流分布。解:(一) 形成有功迭代和无功迭代的简化雅可比矩阵和,本例直接取用Y 阵元素的虚部。,将和进行三角分解,形成因子表并按上三角存放,对角线位置存放1/dii,非对角线位置存放uij,便得-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