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高考心理性失误简析及对策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8003890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高考心理性失误简析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化学高考心理性失误简析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化学高考心理性失误简析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化学高考心理性失误简析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高考心理性失误简析及对策(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学考试学生答卷心理性失误简析及对策湖北省罗田县第一中学 夏东峰 湖北 罗田摘要:根据自己高三复习备考的教学体会,谈谈化学考试中学生答卷因心理因素造成的失误及防止对策。关键词:化学考试 心理性失误 对策 化学成绩的好坏,首先取决于考生平时学习获得的基础和能力,但临场发挥也十分重要,每年高考包括平时模拟考试都有许多考生为没有正常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而懊丧、遗憾。那么造成化学考试心理性失误的原因是什么?应该怎样避免呢?笔者思考为什么很多简单题学生在考试却出错,很多简单题或稍微麻烦一点学生在考试中就无思路呢?就此作一简析,并从中找出克服失误的对策,以便在高考化学中取得理想的成绩。一、化学考试心理性失误

2、简析 化学考试中与心理性因素有关的失误主要有:思维抑制、顾此失彼、粗心大意、力不从心。 1 思维抑制在化学考试特别是高考中,由于临场过分焦虑和恐惧以及情绪紧张,在考试开始阶段大脑暂时出现思维障碍,平时常用的规律、方法记不清楚了。面对试题,感到脑中空空,不知所措。另外,在考试中因局部答卷不顺引起情绪紧张,心中慌乱,注意力不集中,严重干扰了思维的正常进行,解答试题出现了种种不应该甚至无法理解的错误。显然造成思维抑制的根本原因是临场前思想压力大、心理负担重或者对考题的难易程度和答题策略缺乏必要的思想准备。 例2013黄冈市高三三月调考试题第13题: 2顾此失彼 在化学考试答卷时,由于神经高度紧张,注

3、意力范围缩小,只考虑问题的某个方面,而忽略了问题的其他方面,造成解题不完整或者解题错误的情况。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在学习中存在着知识缺陷,或者知识掌握的不牢固,或者技能技巧使用的不熟练。 例2013黄冈市高三三月调考试题第9题: 当一些知识综合在一起考查时,考生的注意力往往集中于自己较熟悉的内容,而另一部分较生疏的知识易被忽视,从而在这些知识上产生疏漏或者错误。 3粗心大意 粗心大意历来是化学解题的大敌,在每次化学考试中,由于粗心大意而造成的失分总是有相当高的比例。粗心大意主要发生在:审题时的疏忽、看错或丢掉某一条件,给分析求解提供错误的信息,造成解题错误。解题过程中推理或数学运算出现错误

4、。造成这种粗心大意的原因除了“双基”知识不扎实外,从心理角度说主要是没有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解化学题的一般程序是:审题-析题-解题方法-解答-检查-验算。如果在解题时没有按这一解题程序进行或某一环节不仔细,将造成解答错误。 4力不从心 力不从心是化学考试中经常遇到的又一种心理现象。由于考试前复习过度疲劳,致使神经活力机能减退,兴奋与抑制过程失调,致使呈现在面前的化学试题难以形成完整的思路,导致解题失败。例2013黄冈市高三三月调考试题第27题第(6)小题: 二、对策 考场上的心理性失误,与考前在学科、思想、心理等方面的准备情况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考场上的心理性失误的减少与克服需要考前系统的训练

5、才能奏效。根据前面的分析,我认为除了夯实“双基”外,还应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训练。 1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反复使用的解题方法、步骤将变为人们的解题习惯。什么是良好的解题习惯?就是要坚持科学的化学解题程序,即经历审题-析题-解题方案-解答-检查-验算这几个环节。如果我们在平常解题时,能够养成认真对待各个环节,力求解答正确的良好习惯,那么平时解题的质量、考时答题的正确率都可以得到提高,且可有效地减少考试中的各种心理性失误。具体的解题程序可从下列三个方面来考虑: (1)细心审题析题。题目给的是什么?求的又是什么?这都必须弄清楚。大多数的化学习题,除了给出的一些显而易见的条件之外,往往还会包含着更深

6、一层的内容,如隐含条件等。对于涉及化学反应较多、变化情况较复杂的题目,可用图示法表示出变化的过程,使你对题目内容的变化有一个清晰的印象。 例,2,烯烃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发生烯烃醛基化反应,如由乙烯可制丙醛: 22=2 32 由化学式为48的烯烃进行醛基化反应时,生成的醛有( )。 2种 3种 4种 5种 分析:如按常规解法,分别写出48的三种同分异构体,然后按照题给信息发生反应,能得到本题结果,但这样考虑就中了圈套。挖掘本题的隐含信息可知,该题实质是考查同分异构体的数目,即49-的同分异构体,也就是丁基的四种不同写法,找到了这个隐含条件,该题目就迎刃而解了。 (2)认真思考,仔细作答。依据

7、题目所给的条件,运用所掌握的化学双基知识,找出已知和所求的量或事物间的关系,根据这些关系,应用记忆、联想、分析、归纳、推理和判断等思维方法,去寻找解题的思路、方法、步骤,选择最佳解题方案,然后才着手解答。正确而迅速的解题,来自于深入、全面的分析思考,建立在较完善的解题思路的基础上。 例取23和3混合物9.5配成稀溶液,然后向该溶液中加入9.6碱石灰(和),充分反应后,使溶液中2,3,32均转化为沉淀。再将反应器内水分蒸干,可得20白色固体。求原混合物中23和3各多少克? 分析:此题如按常规解法较为麻烦,但如写出化学方程式,分析整个反应过程则较为容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2 23()23

8、2 3()232 原混合物9.5,碱石灰9.6,固体总质量为19.1,按题目情境反应后,得干燥固体20,固体质量增加了0.9,增加的原因是因为发生了反应,因在反应中生成的2的质量与这些()2生成时吸收2的质量相等,因此该题中23的物质的量与造成质量增加的水的物质的量相等,均为0.05,即原混合物中有235.3,有34.2。 (3)检查与验算。解完习题后,要检查一下答案,看看是否合理和是否符合实际,是否符合题意,是否符合一般化学常识和原理。 例现有2和2组成的混合气体,用电火花点火使其反应。若在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体积,其密度为1,点火后恢复到原来状态,气体有剩余,试分析原混合气体的密度在什么范

9、围内才能符合以上要求。 分析:此题较容易,混合气体的相对平均分子质量在232之间,因此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得到0.08931.429,但这个答案不全面,因充分反应后气体有剩余,也就是说混合气体中2与2的物质的量之比不为21,即相对平均分子质量不为12,所以答案还包括0.536。 对求得的结果进行检验或者说进行评价,是当前学生解题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不少学生满足于求得一定的结果,而不问这个结果是否符合题意。当然,对求得的结果是否合乎题意进行评价,对思维能力与心理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平时要注意培养,做到这一点也是可能的,这对于克服考试中“顾此失彼”型的心理失误是大有裨益的。 2培养良好的解题心理 对

10、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试题,能有正确的心理反应,对自己的真实水平作出恰如其分的估计。解题中心理过程的概括性、简缩性、灵活性、可逆性强,这是良好的解题心理的主要内容。 对自认为有把握的试题不重视,会答而没有答对、答好;对灵活新型的试题有惧怕,能答而害怕答、不敢答,这是当前普遍存在的两种不良解题心理。为克服两种不良心理,可以在复习中安排一些训练,例如要求在一定时间内(一般为1左右)按质、按量独立地完成一些基本题,并把重点放在解题的正确与完整上,以克服盲目的自满心理。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每周安排一定时间,做一些自己没有接触过但又适合自己程度的新题型,以提高对陌生题型的适应能力,加强信心,克服不必要的恐

11、惧心理,防止思维抑制现象的发生,在考试中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 3合理安排时间 复习要有周密的计划,安排得当的复习不但可以高质量地完成学科知识的复习任务,还可以使自己的身心状态在高考时达到最佳境地。 对于临近高考的最后阶段,由于应考时间逼近,从知识角度讲需要把整个复习内容重温一遍,其主要作用是唤起与保持记忆。这时可采用各门学科交叉复习的方法,使大脑的皮层不同部位交替产生兴奋点,并可排除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的作用,即排除学习同一学科时前后间的相互干扰作用。对化学学科的复习,可以采用维持剂量的办法,即所做的习题覆盖面要广,但比较基本,数量不宜过多,难度也不必太高。从生理角度讲,经过前一段的紧张复习,身心已经十分疲劳,这时就应该使过分疲劳的肌体有所恢复,并为即将出现的最高潮作好准备,这是考试前段的放松阶段,是由驰到张的积极的驰。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一般可在考前10天左右的时间里,把复习强度降到最低点,以适当消除疲劳。然后逐步加强,在考前35天恢复到中等强度,这时的作息时间要与高考时间同步,逐步调节自己的生物节律,以便在高考时间内,使大脑处于积极的兴备状态。这样安排松中有紧,驰中有张,既保持一定的体力与脑力,又使整个身心水平处在稳定上升的阶段。实践证明,这样安排比考前消极休息几天更为恰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