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报告制度电子版(四篇).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8003889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报告制度电子版(四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传染病报告制度电子版(四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传染病报告制度电子版(四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传染病报告制度电子版(四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传染病报告制度电子版(四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染病报告制度电子版(四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报告制度电子版(四篇).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染病报告制度电子版传染病疫情上报制度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提高报告的效率和质量,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该传染病疫情上报制度。1、校医院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校医院当班的医务人员为责任报告人。2、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由首诊医生按要求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及时通知疫情报告人员(王文)。3、报告病种:甲类传染病2类: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_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

2、和副伤寒、流行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丙类传染病_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4、由学院后勤处负责全院传染病的收集、审核、上报、订正和查重工作,并定期进行疫情资料分析。5、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时,应于_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属地或新乡市疾控中心报告。发现

3、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及时报告。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_小时内报告。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规定要求报告。6、校医院诊断室建立传染病门诊登记簿,对各类传染病予以详细登记,并填报传染病报告卡。7、对报告病人诊断变更、病人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发现漏报的传染病,应及时补报。8、传染病报告卡应使用钢笔填写,内容完整、准确、规范,字迹清楚。9、学院任何人员不得瞒报、漏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疫情。传染病报告制度电子版(二)校园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为及时有效预防传染病的

4、发生和蔓延,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要求,制定我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一、校园建立传染病防控管理_,校长是第一职责人,副校长负责具体工作,各班班主任老师协助配合。校园其他教职员工、学生发现传染病疫情均有义务向职责疫情报告人带给状况。二、职责疫情报告人职责:1、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单位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2、定期对全校学生的健康状况进行巡查;3、负责指导全校学生的晨检工作;4、严格病例登记,校园发现传染病例或疑似病例时务必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立即登记(项目包括:病人的发病日期。所在班级、姓名、性别、年龄、症状、是否就诊及医院、排查结果

5、、采取措施、登记人等),并及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校园主管部门报告;5、理解_部门对校园疫情登记报告和管理状况的监督检查指导。三、校园传染病报告顺序。第一发现人班主任校长当地疾控中心领导卫生行政部门。四、疫情报告资料及时限:1、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_天内有_例或者连续_天内有多个学生(_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有共同用餐、饮水史时,校园疫情报告人应当在_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传染病流行期间,校园应按照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的规定及时上报。2、当校园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校园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

6、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校园疫情报告人应当在_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4、校园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校园疫情报告人应当在_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5、校园发生群体性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食物中毒事件、饮用水污染事件、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严重影响师生健康的事件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务必在最短的时间内(不超过_小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卫生院报告五、校园疫情报告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传染病疑似病人时,不得隐瞒、谎报或缓报。六、严格消毒灭菌隔离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在发生传染病疫情期间,校方应在疾病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认真落实相应的传染病综合防治措施。传染病报告制度电

7、子版(三)传染病报告制度为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管理工作,做好传染病疫情报告,确保疫情数字及时、准确、完整,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广大人民身体健康,特规定如下:1、传染病疫情报告范围:_种。乙类传染病_种。2、报告制度: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为职责疫情报告人,其他医务人员或病人家属为义务报告人。门诊医师发现传染病(包括疑似病人),应在门诊日志中认真填写,并填写传染卡在传染病登记册上登记,在门诊日志、病历上注明:“疫情已报”、“注意疫报”。住院患者如已确诊为疑似传染病,亦应填写传染卡,并应及时填写“转归订正”。传染卡的填写项目要求完整、清晰、字迹不得潦草。_线电话报告,于_小时内透过网络报出,再补

8、送传染病报告卡,并在未确诊前作疑似报告;乙类传染病于_小时内报出;丙类传染病于_小时内报出。每一天由各科室疫情报告兼职人员将传染病报告卡送预防保健科负责传染病管理的人员,再有预防保健科负责传染病管理的人员汇总、登记并及时按规定的时限上报区防疫站。一人同时患有两种传染病时,应同时报两张传染病报告卡。迁延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未愈者,应每年报传染病报告卡一次。急性食物中毒也列入报告的范围,应电话报告疾控部门,在填写报告卡上报。各科室传染卡要有专人负责登记、送交。预防保健科应有专人签字登记。【_简评】传染病报告制度优选_例如果还不能满足你的要求,请在搜索更多其他传染病报告制度范文。【网友评价】用词妥切,议

9、论精当。传染病报告制度电子版(四)【导语】传染病报告制度优选_例由会员“犯禁”整理投稿精心推荐,_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_。【目录】篇1:传染病报告制度篇2:传染病报告制度篇3:传染病报告制度篇4:传染病报告制度篇5:传染病报告制度篇6:传染病报告制度篇7:传染病报告制度篇8:传染病报告制度【正文】篇1:传染病报告制度根据_部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_传染病防治法及人_报告管理方案等相关规定,特制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期望相关科室严格遵照执行。1、各科医生在医疗诊治中如发现_鼠疫、_及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_中的肺_、脊髓灰质

10、炎、白喉、流行性出血热的患者、病原携带者或疑似患者,立即报告感染办公室、医务处,填写传染病卡片由传染病疫报告员_小时内透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对其他乙类传染病及病原携带者应于_小时内透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瞄行报告。对丙类传染病于_小时内透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2、建立健全医院各科室疫情报告管理_,发挥疫情报告管理_的职责。3、各科医生应认真及时填写传染病卡片,并在传染病登记本上登记后,立即报告感染办公室,不得迟报、漏报。传染病检查员每日对疫情状况进行检查审核,立即网络直报。门诊医生要认真逐项填写目诊日志,姓名、性别、_号、出生日期、年龄、工作单位、联系电话、职业、现

11、住址、发病日期、初诊、诊断日期等不得漏项,字记清楚。并用红笔注明“报卡”。住院医师应在住院患者出入院登记本上用红笔注明“报卡”。化验室、放射科建立传染病登记本,防止漏登、漏报。4、各科建立的门诊工作日志登记及传染病本要保存三年。5、各科由传染病监控员检查门诊医师工作日志及病区患者出入院登记本是否填写齐全,传染病是否漏报、迟报。6、认真执行肺结核病疫情报告归口管理程序,经治医生发现疑似或者确诊的肺结核患者(含结核性胸膜炎)务必立即报卡,_小时内网络直报。同时将患者转到结核病防治所并做好记录。如遇有患者大咯血、自发性气胸及其他严重合并症,可待患者病情稳后再转诊,不得擅自收治。放射科发现疑似肺结核或

12、确诊活动性肺结核时进行登记。并将报告结果直接交给主治医师,以防报告丢失、患者走失。7、定期对全院工作人员、就诊患者进行传染病的防治宣育。定期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传染病知识的培训。对新毕业、新调入及进修人员进行上岗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8、传染病管理人员,每日要对全院传染病报卡进行登审核,当日立即报出,最迟不得超过_小时。每月对全院门诊医师工作日志、患者出入院登记、病历、处方等进行检查,检查检验科工作记录及放射科传染病登记本,杜绝传染病迟报、漏报等现象。9、感染办公室要对传染病情报告工作进行检查,定期向相关科室、部门反馈状况,改善工作。10、如发现传染病漏报l例要扣罚当事人当月奖金_元,传染病登记不认真或迟报疫情者,予以通报批评。第2页共2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