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于七情的关系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8002676 上传时间:2024-01-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于七情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医于七情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医于七情的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医于七情的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医于七情的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于七情的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于七情的关系(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人类情志变化,可归纳为喜、 怒、忧、思、恐五志而配五脏。七情学说是中医病因病机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部 分,同时它又是现代中医心理学中的基本组成部分。早在内经阴阳应象大论中就有:“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 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忧思恐。故喜怒伤气,寒暑 伤形”,这是五气致病的最早记载,以后在宋代陈无择三因极病证方 论中将五气中增加悲、惊即为七情。七情是人体脏腑功能活动的外在表 现,及五脏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防止疾病发生 发展有着重大意义。七情在地球生物圈中为人类所独有。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机体,为宇 宙万物之精灵。人类在进化

2、的过程中,不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人类在 同疾病斗争中,就意识到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天然大药库,在本草纲目 中人部第五十二卷记载人体物质入药就有近三十余种。七情在中医基础理 论中主要阐释为七种致病因素(指七情太过),其实它具有治病功能。这 里重点介绍人体内另一个自药系统七情。正常的七情活动并不影响人 体健康,而能调节人体自身平衡,若太过或不及都会导致情志改变而引发 各种心身疾病,损其有余,补其不足,起到防病治病功能,以至现在有人 提出:“最好的医生是自己”。七情如药,用之过则害于人,用之适当则 益于人。关于七情以后将分别阐述。喜喜为七情之首,心气所发,心为五脏之首。七情致病各有所主而都 及心有密切

3、联系。心为君主之官,是精神活动的主宰,除了过喜伤心外, 而怒、忧、思、悲、恐、惊都能伤及心,心气受损,其他各脏也将会造成 影响,中医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之说。 中医认为心主神志,及人们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有密切关系,喜为心之志。喜在正常情况下能 缓和一下紧张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故有“喜则气缓”之说。但是, 喜乐过极则损伤心神,就可导致心的病变,出现乏力、出汗、胸闷、心悸、 失眠、注意力不集中,重则神志错乱,语无伦次,哭笑无常,举止异常等。 现代许多如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病、脑卒中、某些精神病等都及喜过度 有关,尤以中老年人为多见。五行相生相克中,心属火,水克火,喜伤心 (中医心它又

4、包括大脑功能)、恐胜喜,也就是说适当恐惧可以制约过喜 所致病变。 现代医学认为,大喜过度是一种强刺激。大脑受到这种刺激 后,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大量肾上腺素,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加促, 体温上升,如果超过了人的适应能力,就会造成体内紊乱。案例一,清代医学家喻嘉言在寓意草中记载:“昔有新贵人,马 上扬扬得意,未及回寓,一笑而逝。”案例二,近之所闻,喜剧演员马季、候耀文、高秀敏等都死于急性心 肌硬塞。案例三,大家熟知儒林外史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范进中举,讲述 范进从年青考到老,不知考了多少次,一直不中。生活贫困潦倒,被人瞧 不起,尤其是他的岳父对他非常之狠,非打即骂,范进十分惧怕他。范进 晚年中了

5、举人,但“大喜伤心”,精神失常,一场欢喜反成悲。后有人告 之以恐胜喜法,提出要他平日所怕之人施以恐吓,才能解除。他的岳父狠 狠地骂道:“该死的畜牲,你中了什么?那报录的话是哄骗你的。”一个 耳光打去,才把范进打醒,疯病也就好了。案例四,清代名医徐灵治一新中状元因喜伤心的病,也是采取以恐胜喜法。徐对他说:“病不可为也,七日必死。”那状元受了惊吓,冷静下 来,过喜之情得到中和和缓解,只七天病就好了。 以上案例中之马季、 候耀文、高秀敏这些名人生活优越,没有什么忧虑恐惧之事,如果找个心 理医生为其治疗,或许让他们改行当医生、探险家、殡殓工作人员什么的, 恐怕不会当年早逝。怒怒为肝之志,及喜相反,中医

6、认为:肝主疏泄,调节人体精神情志; 喜条达而恶抑郁。肝为刚脏,易于发怒,发怒是人们欲望和需求受到遏抑, 郁怒之火向外发泄的一种表现。在某种的情况下,小怒可有某种快感,有 利于肝胆之气舒畅条达,则人体就能较好地协调自身的精神情志活动,气 血和平。人遇怒,而不怒而致疏泄不及,容易出现:孤僻寡欢,悒郁不乐, 多愁善虑,嗳气太息,严重者精神错乱。暴怒太过,则“怒则气上”而见 头晕头痛,面赤耳呜,薄厥(是指由于精神刺激,可使阳气急亢,血随气 逆,致使血液郁积于头部,发生卒然昏厥的病症)吐血等症。所以该发怒 时就发怒,只是不要太过罢了。 现代医学认为,当人情绪低落时,人体 的免疫力就下降,人易患病;暴怒、

7、抑郁会使肾上腺素分泌异常而损害肝 脏,从而诱发肝脏疾病或使原有的肝脏疾病加重。情绪抑郁使血液瘀滞, 影响肝细胞的再生及肝脏的代谢能力,不利于肝病的恢复。这也验证了中 医“怒伤肝”之说。 五行相生相克中,肝属木,木克土,怒伤肝、悲胜 怒,也就是说适当悲痛可以制约过怒所致病变。案例一,三国演议中三气周瑜的故事家喻户晓,一气周瑜:赤壁 大战后,第二年,周瑜去夺取荆州,被诸葛亮抢先夺去。 二气周瑜:周 瑜本想借把孙权的妹妹嫁给刘备,把刘备扣下,逼诸葛亮交出荆州,不料 诸葛亮用计使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 三气周瑜:周瑜向刘备讨还荆 州不利,又率兵攻打失败,周俞一怒且叹道:“既生亮,何生俞”后吐血 而亡

8、。这个故事记述了,诸葛亮深知周瑜气量小,略施小计三气激怒,而 致暴怒伤肝,肝气上逆喷血而去。假若此时周瑜家出现悲伤之事,也许周 瑜不会英年早去。案例二,汉武帝时,传说汉武帝的乳母在宫外犯了法,武帝盛怒之下 想处置她,乳母向东方朔求助。东方朔说: “这不是唇舌之争,如果你 想获得解救,就在将要抓你走的时候,只是不断地回头注视武帝,千万不 可说什么。这样做或许还可以有一线希望。”乳母到了武帝面前,东方朔 也在旁边侍坐,于是东方朔就对乳母说:“你太痴了,皇帝现在已经长大 成人了,哪里还会靠你的乳汁养活呢?”武帝听了,面露凄然之色,当即 赦免了乳母的罪过。这是个以悲制怒的故事,不然汉武帝的乳母必死无疑

9、。 故张子和儒门事亲有:“悲可以治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案例三,景岳全书三十六卷杂证谟新按共三条中记载:燕姬因怒而病气厥若死,延张景岳为其诊治,而后便声言其危,假称要用灸法才 能治好。燕姬知道灸法不仅会引起疼痛,而且会损毁面容或身体其他部位 的皮肤。于是,继而转悲,悲则气消,将胸中的郁怒之气排解。这样就克 制了愤怒的情绪,消除了愤怒引起的疾病。张景岳并告诫医生:“凡遇此 类,不可不加之详审。” 从以上案例中可见过度的怒则会导致人体气机 紊乱,首先伤肝,而后五脏六腑,上下内外失于协调统一,血行不畅,脉 络瘀阻,百病丛生。治疗此类病证,调动体内自身调节功能(自药系统), 采用以悲制怒,起到不药

10、而愈之功效。忧忧为肺之志,忧伤肺,忧则气郁。中医认为:肺主气,忧愁过度会影 起肺气郁滞不畅。临床上出现:少气,音低,息微,咳嗽,胸满,气粗等 症状。然而,它又会往往会伤及于脾,造成食欲不振。过度悲哀,耗伤肺 气。情绪低落使人意志消沉,心神沮丧,又可出现面色惨淡,吁叹饮泣, 精神萎靡不振之症。五行相生相克中,肺属金,火克金,忧伤肺、喜胜忧。 忧则气结,喜则百脉舒和,也就是说适当喜庆可以制约过忧所致病变。案例一,我们大家熟知“杯弓蛇影”的典故,传说:一天,乐广宴请 宾客,大厅中觥筹交错,异常热闹大家猜拳行令,饮酒作乐。一位客人 正举杯痛饮,无意中瞥见杯中似有一游动的小蛇,但碍于众多客人的情面, 他

11、硬着头皮把酒喝下。此后,他忧心忡忡,老是觉得有蛇在腹中蠢蠢欲动, 整天疑虑重重,恶心欲吐,最后竟卧床不起,后经人指点,疑窦顿开,压 在心头的石头被移除,病随之而愈。此病虽不是以喜胜忧来消除疾病,但 也说明了忧郁过度而诱发疾病。案例二,张子和儒门事亲因忧结块医案:息城司侯闻父死于贼,乃大悲哭之。罢,便觉心痛,日增不已,月余成块,状若覆杯,大痛 不住。药皆无功,议用燔针炷艾,病人恶之,乃求于戴人。戴人至,适巫 者在其傍,乃学巫者,杂以狂言以谑,病者至是大笑不忍,回面向壁。一 二日,心下结夫皆散。戴人日:“内经言忧则气结,喜则百脉舒和” 又云“喜胜悲,内经自有此法治之”。张子和以逗病人喜乐来治 疗因

12、悲伤所生疾病,收效良好。张子和认为假若用针灸治疗,岂不是在病 人痛苦的心情上又加痛苦,故此法不可取。可见,我国古代情志相胜治法 在对有明显器质性病变时也有一定的疗效。案例三,余到某市医院进修时,曾亲眼所见放射科出现的一次医疗差 错:一天,有二位病人同时来到放射科作胸部摄片检查,医生先后为其二 位病人作完检查,各自发报告一份,让其拿走,翌日,医生上班清理片子 时发现昨天二份报告错误,把有肺结核的病人诊断为“两肺清晰”,把两 肺清晰的病人诊断为“肺结核”,诊断结果搞反了,医生知道出错不敢声 张,怕有污名声。三个月后这两位病人前后又来复查,这位医生惊奇地发 现原来有肺结核的病人却没有了,反而两肺清晰

13、的病人却染上了肺结核。 这样看来那位有肺结核的病人拿到“两肺清晰”的报告告非常高兴病也 自然好了;那位没有肺结核的病人拿到“肺结核”诊断则非常苦恼、郁郁 不乐而伤肺。这充分验证了喜胜忧、忧伤肺之论断。 如今社会竞争急烈, 人们常因仕途上的失意、工作上的不顺心、经济上的困扰、家庭中的矛盾、 病残的痛苦、突发事件的打击等,都会导致忧郁不乐,心境凄凉,由此产 生许多心理性疾病。现代心理学认为,过度悲忧哀愁能加速人体哀老,易 使意志薄弱的人,尤其是老年人发生精神障碍而轻生。中医治疗此类病证 时采用以情治情、预防悲剧的发生往往取得很好的效果。思思为脾之志,思伤脾,思则气结。中医认为:“思发于脾而成于心”

14、。 正常的思考问题,并不影响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然而思虑过度不但耗伤心 神,也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失调。思虑过度则可导致气结于中,脾气郁结, 中焦气滞,水谷不化,而见胃纳呆滞、脘腹痞塞、腹胀便溏,甚至肌肉消 瘦等。伤于心则使心血虚弱,神失所养,而见心悸、怔忡、失眠、健忘、 多梦等症。 五行相生相克中,脾属土,木克土,思伤脾、怒胜思。思则 气结,怒则气上,气行则结散,也就是说适当发怒可以制约思虑过度所致 病变。案例一,史记记载华佗治太守之病:太守大病不治,家人延请华 佗,华佗诊断后索要重金才肯治疗。太守家人无奈付出重金,谁知华佗一 拖再拖,最后竟不辞而别,留下书信一封大骂太守。太守大怒,立刻派人 追

15、捕华佗。太守的儿子知道华佗用意,暗暗叮嘱家人不要去抓华佗。太守 听说抓不到华佗,更加怒气冲天,一气之下,呕出几口黑血。不想这一呕, 病反而好了。这个故事在中医界影响很深,是一个以怒治思伤脾的典型医 案。案例二,清代笔记体小说谐铎卷二妙画代良医中,有这样一则 故事:鳄溪潘琬,字壁人,美仪容,有玉树临风之目。妻尹氏,艳而妒。 潘谨守绳墨,跬步不离闺阁。潘有别墅,在濂溪坊里,庭前海棠数株,每 当花放,折归助妆,长短疏密适合。尹尝执花昵潘而笑日:此解语花 也,劳卿手折益斌媚矣。由是封海棠曰花卿,而戏乎潘日掌花御史。后潘 以病瘠死,尹哭之哀。一日过别墅,适海棠盛开,尹凭栏凝睇,触绪萦怀, 忽忽若迷,归而

16、病殆。尹有族弟名慧生,善绘事,闻之曰:此心疾也,吾 当以心药治之。遂写海棠数十本,貌潘生科头其下,旁愁绘妖姬五六人, 有拈花者,有嗅花者,有执花在手,乞潘生代为插鬓者,有狎坐膝头,戏 以花瓣掷生面者。画毕,竟诣沐头,询姊近状。尹流涕不言,慧生日:昔 姊丈在时,曾唤弟画行乐图一卷,恐姊见愤,久留弟处,今已埋骨泉下,谅姊见原,特归赵璧。因出图授尹,尹谛视久之,面忽发赧,愤然作色曰: 薄幸有是事耶?若是则死犹晚尔,吾何惜焉?慧生佯劝而退。由是心疾渐 解,不旬日,霍然竟愈,取其图投之于火,并督家人各持斧锯,前往别墅, 尽伐去海棠之树。 这是一个夫妻恩爱而丈夫突然患病身亡,妻悲痛欲绝, 思念丈夫,整日茶饭不思,身体日渐消瘦,虽经多方诊治,终不见效,其 弟以一幅行乐图激怒姐姐,此后觉得心情舒畅,饮食渐增,睡眠改善, 很快身体康复的以怒胜思的故事。这真是妙画代良医,令人赞叹!案例三,张子和儒门事亲中治一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