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主城区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报告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7998806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莞主城区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东莞主城区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东莞主城区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东莞主城区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东莞主城区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莞主城区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莞主城区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报告(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nn更多企业学院:中小企业管理全能版183套讲座+89700份资料总经理、高层管理49套讲座+16388份资料中层管理学院46套讲座+6020份资料国学智慧、易经46套讲座人力资源学院56套讲座+27123份资料各阶段员工培训学院77套讲座+ 324份资料员工管理企业学院67套讲座+ 8720份资料工厂生产管理学院52套讲座+ 13920份资料财务管理学院53套讲座+ 17945份资料销售经理学院56套讲座+ 14350份资料销售人员培训学院72套讲座+ 4879份资料主城区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 / 项目背景澳门正在形成一个都市区域,这里将成为21世纪卓越的工业、商业与文化中心。区域核心城市

2、业已完成产业的置换和升级,中小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升级也在不断进行。从1991年至2000年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以年均5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0年,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已达2846.81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17.2%。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凭籍区位优势成为我国外向型加工产业的重要基地之一,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在交通沿线形成高度城镇化地域。2000年市国生产总值493亿,“五普”人口为645万,其中户籍人口153万。但从发展竞争能力上,其城镇社会文化环境,基础设施水平和产业空间构成尚表现出城镇化初级阶段的特征,距现代城市化的要求尚有相当距离。根据省委指示,要抓好

3、城市现代化建设,使它从出口加工基地型城市向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转变,并与、协调发展,共同构成珠三角组合城市群。在此基础上,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以国际制造业名城为特色的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和“一网两区三牌”、将现有市区同沙松山湖科技园区在功能上整合为一个整体,建设“大城区”的构想。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市主城区围为城市总体规划围273平方公里和寮步、大朗、大岭山三个镇(含松山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土地面积578平方公里,现状总人口153.65万人,其中常住人口47.36万人,暂住人口106.28万人。一从“基地”到“名城”宏观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变的的经济虽然发达,但城市化进程远远落后于工业化进程。

4、从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接受了大量转移来的加工工业,成为的工业区;90年代以来,尤其是经过“九五”期间的努力,已成为全球有影响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多年来,市区占全市的经济比重和人口比重不高,且没有提高的趋势。城区的城市功能和设施水平对行政区域和经济腹地的辐射力不强,造成本市大的城镇经济实力,小的中心城市职能。沿交通干线发展的城镇几乎连成了片,包围着农村。城市与农村,高楼大厦与村民小楼在这里积聚、碰撞。快速蔓延的城市化伴随着的是基础设施短缺、环境恶化和建设布局的混乱。总而言之,的主城区和沿路连绵发展形成的“大城镇区”,实质上是小城市发展和众多村镇城镇化基础上形成的城镇集合体。所以城市功能不强,与

5、其集合形成的总体城市形态规模(大城市)远不相称。进入21世纪,市委、市政府将“建设以国际制造业名城为特色的中心城市”作为新时期的发展战略目标,正是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宏观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从实际看,近期在全市全面开展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条件尚不具备。因此将中心城区、同沙水库区和松山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作为大主城区,集中力量进行建设,一定能对全市的城市发展和产业进步起到很好的带动和示作用。二区域竞争态势与城市功能定位在国的区域竞争中,珠江三角洲的对手是长江三角洲,所在的珠江三角洲已经受到长江三角洲的有力挑战。在亚太地区的中心地位日渐提升,这种“中心优势”与珠江三角洲的“边界优势”形成鲜明对比。面临

6、的区域竞争压力,实质上是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和提升的压力;“订单主导型”向“生产主导型”的转化,地方产业群和人力资源本地化的机制建立,是发展的出路;伴随产业升级的城市拓展和环境建设,是再造辉煌的前提与基础。(上图)被认为是电子信息业最直接的竞争对手 就所处的世界经济区位而言,其位置可以用“双重边缘化”来概括在全球生产网络中处于边缘位置,在国际国消费市场供应区位上也处于边缘位置。在全球经济发展中,仍应以信息技术等高科技制造业作为城市发展的基本定位。已经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具有突出外贸地位的制造业城市。作为珠三角主要中心城市,对的影响略强于。将继续保持与进行差异化竞争的策略。从目前进行的城市建设总体战

7、略概念规划纲要分析,的“东进”和“南拓”对有比较直接的影响:“东进”,利用港口条件,在东翼大组团形成密集的产业发展带,对西北部麻涌、望牛墩、洪梅、厚街等地区发展起到带动作用,其交通和产业的连带发展将为带来新的经济增长极点。“南拓”,布置在南边地区的新兴产业、会展中心、生物岛、大学园区、新城等,将与形成功能互补。与相比,的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导致了更多产业由等地转移到,为的经济发展带来机遇。2000年与、经济总量还有很大差距。在港、深、穗经济带上既受他们的带动,又受到一定的制约。三. 主城区的发展目标1与国际制造业名称的差距:(1)在不断膨胀的地方利益驱动下,散而无序的“诸侯经

8、济”造成环境的破坏、无序竞争是难以胜任国际制造业名城的要求的。(2)缺乏自主制造业的开发,经济极易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经济稳定度低,风险大。(3)适应国际运营的金融、保险、中介等新兴第三产业还有待建立。加之市域各镇区各自为政,全市域缺乏协调,造成“众城一面、城乡无别”,难以形成建设国际化城市的景观与环境。(4)目前的生活和科研条件距高科技人才落户的要求还有相当距离,而且大量外来劳动力被排斥于社会主流之外。碉堡式的当地“新民居”与外来务农者住的“棚屋”(前)并存是珠三角的一大景观以建设“最适合创业、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作为发展目标,无疑是明智之举。但要真正实现人居条件、基础设施、环境水平等硬环境以

9、与管理水平、文化教育、法制文明等软环境与国际接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主城区的目标定位:(1)全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城市,区域性的会展中心。(2)珠江三角洲中南部、穗经济带中部重要的国际制造业生产基地,并且对外贸易、金融、旅游等第三产业功能突出的交通枢纽型城市。(3)市域政治、科技、文化中心,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地和先行示区,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典,“创业居住的榜样”,是全市发展的核心。(4)工业方面,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轻纺、机械等支柱产业,积极培植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生物技术、环境工程等新兴产业,以形成新的支柱产业优势。金融业方面,结合金融国际化,积极参与建设穗金融走廊建

10、设,是穗、深、港都市带的重要环节。四城市发展规模的判断1城市发展规模预测的尴尬:改革开放以来,市共编制过四版规划,编制平均间隔为4.6年,但规划仍然满足不了发展的实际需要,城市规模一而再、再而三地被突破。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现状实际人口已经突破了2000年批复的总体规划人口规模。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暂住人口统计不准确;二是的社会经济确实是超常规发展,以此为依据编制的城市规划也难免适应不了发展的实际;三是现行的城市规划审批体制也不完善,用某些片面的单一的指标作为控制和审批规划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的依据,一相情愿地估计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暂住人口数的降低。几次规划后实际发展突破规划规模的时间越来越

11、短。2现状人口:根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市2000年总人口为644.57万人,市区(包括四区和寮步镇7个自然村)总人口为86.07万人,其中户籍人口为31.4万,暂住人口为54.67万。如果将主城区的大岭山、大朗、寮步三镇计算在,则主城区的现状总人口为153.63万人,其中户籍人口为47.36万人,暂住人口为106.27万人,暂住人口所占比例为69.17%。 3人口预测通过趋势外推、目标反算、类比分析、土地与水资源限制校核可得出:近期市域人口将达到800万人左右;远期将达到1000万人左右。主城区总人口近期将达到220万左右,远期将达到350万左右。 主城区设施人口水平近期可能达到135万

12、左右,远期可能达到300万左右。五从“人”字到“个”字市域城市空间格局的演变“点轴”,“ 核 带”的发展是现代城市地域空间结构变化的基本规律,适时建设中心城区(市)是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必然。城市空间发展形态将由“人”字型通过增加莞城同沙松山湖轴线转变为“个”字型。中部同沙水库保护区为绿心,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松山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档次生态型居住区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是制造业名城的形象。中心城区成为区域核心,重点发展行政、信息、金融和高级城市服务功能。东西两翼构成的弓形城镇带促使现有制造业升级,积极扩大物流、交通与相应服务业的规模。东翼核心虎门以水陆枢纽和大型商贸为特色,西翼核

13、心常平是铁路、公路枢纽和物流中心。为更好地对全市城镇进行组织管理、有效地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建议从经济联系的轴向上将全市划分为3个区:西部是以广深高速公路与规划的沿海高速公路和广深轻轨为联系轴线,包括长安、虎门、沙田、厚街、道滘、洪梅、望牛墩、麻涌8个镇,容纳300万人左右;中部以莞深高速公路为主要轴线,在现主城区基础上加上高埗、石碣、石龙、茶山、中堂5镇,形成大主城区(将高埗、石碣、石龙、茶山、中堂5镇划入是为了强化主城区功能、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加强莞城中心与石龙火车站的联系。石龙火车站今后可改为北站),容纳300350万人;东部与广深铁路、京九铁路与规划中的博深高速公路为主要轴线,包括凤岗

14、、塘厦、清溪、黄江、樟木头、岗、常平、桥头、东坑、横沥、石企、石排12个镇,容纳350400万人。六城市生态严峻的现实和最后的底限1生态环境面临的严峻现实 (1)近20年来工业和城镇开发剧烈冲击着原生生态系统与其自然演变过程,生物食物链中断,森林树种大量减少,大量物种消失,生境类型趋于简单化。市域现存的木本植物仅99科408种,而相近的惠东县古田自然保护区有植物190科1605种。(2)急剧涌入的大量外来人口加重了环境的压力。2000年全市总人口644.58万,其中暂住人口为户籍人口3.23倍。平均人口密度为2615人/Km2,其中城区和石龙镇的人口密度已分别达到11967人/ Km2和103

15、20人/Km2。过大的人口压力加剧了生态环境恶化的程度。(3)城镇环境污染加剧,农业面源污染也不轻。65%的本地水资源已被污染,人均污水排放量和水环境污染程度高于邻近城市。在目前的生态环境条件下,的生活适宜度属中偏下水平。(引自市水污染问题与防治对策,1999年数据)(4)水资源开发强度已接近60%。以维持生态基本平衡,不占用林地、园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区、不填平水面的前提出发计算,可供开发的土地仅剩106 km2,即市域面积的4.3%。2生态建设构想 (1)市域:以构建城镇建成区外围生态屏障为主线,形成区域(4大自然保护区)廊道(沿江沿河、交通干线两侧的防护绿带等)斑点(16个森林公园以与库塘河流水面)式生态系统匡架。(2)主城区:构筑以同沙水库为生态功能调节区,以松山湖外围为生态屏障,以楔形绿带将山体、水域和风景林引入城区山、水、城融为一体的生态系统格局。七基础设施网络1交通网(1)市域干道网规划:市域干道网的规划布局一要与市域外围区域性交通网络的衔接,二要结合区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 财务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