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陈情表》教学设计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7997673 上传时间:2022-09-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版《陈情表》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粤教版《陈情表》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粤教版《陈情表》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粤教版《陈情表》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粤教版《陈情表》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粤教版《陈情表》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陈情表》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粤教版陈情表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体会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 3、接着指导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常识; 教学时数: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指导学生熟读课文,背诵第一、三段,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2、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及相关常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以简介及后人对该文的评价导入。 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无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

2、”的旗号。为此李密曾被地方举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同日而语,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剧烈的感人力气。 二、熟读背诵 1、学生轻声诵读课文,对比注解,自己初步疏通课文;同时提示学生留意以下词句: 1、留意以下加点字的读音和在词义: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门衰祚薄、日薄西山、茕茕孑立、床蓐 猥以贱微、生当陨首、责臣逋慢、犹蒙矜育、过蒙拨擢、宠命优渥 期功强近、终鲜兄弟、

3、除臣洗马、刘病日笃、更相为命 2、留意以下加点虚词的词义和用法: 以:臣以险衅、臣以供给无主、猥以微贱、臣具表以闻、圣朝以孝治天下、但以刘日薄西山、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3、留意以下加点的实词: 慈父见背、二州伯牧所见明知、形影相吊、晚有儿息、逮奉圣朝、察臣孝廉、举臣秀才 拜臣郎中、拜表以闻、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犹蒙矜育、不矜名节、愿乞终养 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不胜之情、臣之辛苦 4、留意以下句式: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2、简要疏通以上词句。 3、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提示学生留意各段的感情基调。 第一段:凄苦,悲凉; 其次段:感谢,恳切; 第三段:真挚,恳切; 第四段:忠诚

4、,恳切,期盼。 4、指导学生背诵第一段。 总起: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父死母嫁 祖母抚养 少年多病 无亲无戚 祖母病卧 5、熟读其次段。 6、指导背诵第三段。 孝治大道 不矜名节 宠命优渥 祖母病笃 不能废远 7、熟读第四段。 8、解题:探讨:结合上节课反复诵读课文的体会,你认为“情”在本文中有哪几层含意?。 引导:本文的题目是陈情表,“表”是什么呢?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那么,李密的这个奏表,题为陈情表,“陈”是陈述的意思,“情”注解没有,那是什么呢? 提示:情:1、状况(事实);2、衷情(孝情、忠情);3、情理(忠孝之道)。(投影) 其次课时 教学要点: 1、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

5、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形象生动骈散结合自然精粹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背诵第三段导入。 二、赏析构思艺术 1、探讨:在陈请终养祖母这个要求时,李密遇到了什么困难? 引导:处在一种忠孝两难的冲突境地里,请大家把的这种冲突境地读出来。 进一步引导:什么地方写了“孝情”? 第一段,请一二组同学朗读第一段,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进一步引导:什么地方写“忠情”? 其次段,请三四组同学朗读其次段,也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2、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

6、山;在这样一个二难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动的,言辞稍有不慎,不仅达不到陈请的目的,还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下面我们来看看李密是如何化解冲突,变被动为主动的。 身世孤苦悲凉 孝情 祖母情深似海 孝治天下(理)尽忠日长,揭示冲突,分析冲突,解决冲突 先尽孝后尽忠 沐清化蒙国恩 祖母病笃(情)尽孝日短 忠心 圣朝恩重如山 3、思索探讨:请补写出“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后面省略的一句话,并想想为什么要省略这句话? 引导:这个一个三段论式的推理,大前提,小前提,但结论却没有说,请你说出结论,并想想为什么不把这个结论干脆了当地说出来,而是宕开一笔,写自己少仕伪朝的事? 提

7、示:故臣当终养祖母,不能废远。 4、思索: 假设你是晋武帝与李密面谈,此时在此处李密干脆提出了终养祖母的恳求,你晋武帝能不能一两句话就把李密驳得张口结舌? 引导:晋武可能会说,既然你要终养祖母以尽孝心,为什么在蜀汉你又出来做官呢? 因此,李密深知,这段历史是不能回避的,只能剖明自己心迹:一仕伪朝“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二在圣朝“宠命优渥,岂敢盘桓”让晋武明白自己的忠心。 道理,实情也表明,最终再以一幅祖母病笃图深深打动了晋武,让他明白自己不能出仕的唯一缘由只是因为祖母病重,从而提出不能废远的要求。 提示:李密在分析冲突时将孝治天下的理与祖母病笃须尽孝的情作了对比,应作什么选择其情理不言而喻。

8、(投影)见上图 5、朗读思索:李密最终提出解决尽孝与尽忠两者冲突的方法是什么?他是怎样提出这个方法的? 引导:以列数字作对比的方式提出了先尽孝后尽忠这一解决冲突的方法,合情合理,再加上李密在最终再表忠心,不容晋武帝置疑,不得不答应李密的陈请。 提示:尽忠日长,尽孝日短:先尽忠后尽孝。(投影) 6、小结:将本文的第三段和第一段调整一个位置,先讲理后讲情好不好? 引导:出于情,归于理,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 总之,全文首先陈述个人凄惨遭受及家庭凄苦,突出母孙的特别关系,作为陈情的依据。继则写自己情愿奉诏,但又以刘病日笃,处于狼狈之境,借以博取晋武怜悯。再则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求准如所请。同时更表明自己心迹,解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终提出解决冲突的方案。全文构思缜密,脉络分明,具有很强的逻辑力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