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岩石圈及地表形态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7994494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7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讲岩石圈及地表形态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第1讲岩石圈及地表形态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讲岩石圈及地表形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讲岩石圈及地表形态(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1讲 岩石圈及地表形态 一、地球内部圈层及岩石圈的结构 速度: (S波) 类型 通过的介质: 速度: 沉积岩 纵波(P波) 1.地震波 通过介质: 、 、 莫霍界面:两类地震波速度 波速的变化 古登堡界面:横波 ,纵波速度 2.地球内部圈层 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 地壳:由 组成的坚硬外壳,是 圈层,陆壳较 ,洋壳 ,平均厚度17km 圈层划分 地幔:位于 界面与 界面之间,上部存在 ,是 的主要发源地,软流层上部的地幔以及地壳,由岩石构成,形成了 地核: , , ,分为内核及外核 3.岩石圈的结构:由 组成,包括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及地壳的全部二、岩石圈的

2、组成及物质循环1.三类岩石的形成过程 (1)岩浆岩: ( ) 侵入岩例如: 地下深处的岩浆 巨大压力作用下 冷却凝固 ( ) 喷出岩例如: (2)沉积岩: 地表各类岩石 外力作用下 碎屑物质 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沉积岩例如: 形成 、 、 等 水中离子 化学反应 化合物沉定下来 固结成岩 沉积岩例如: 特征:具有 造,含有 (3)变质岩: 地壳中各类岩石 高温、高压或变质作用 变质岩例:大理岩、 、片麻岩、 岩浆岩 2.地壳的物质循环(岩石间的相互转化)注:(1)表示 或 条件 表 作用(风化、侵蚀、 沉积、搬运、固结成岩) 表示 表示 (2)由一个箭头指着的是 岩,两个箭 头指着的是 岩或

3、 岩,三个箭 头指的一定是 。(2)由一个箭头指的是岩浆岩,两个是变质岩或沉积岩,三个箭头指的一定是岩浆。 岩 浆 变质岩 3、地壳物质循环的意义: 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 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 实现了物质交换及能量传输,改变地表形态三、内外力作用1、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比较作用特点内力作用外力作用能量来源来源于 地球外部的 ,以及 表现形式 、 、 风化、侵蚀、 、沉积、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使地表变得 使地表趋于 2、主要外力作用形成的典型地貌以及分布地区 形成的地貌: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质残留地表形成风化壳 (1)、风化作用 分布地区:较普遍(2)、侵蚀作用: 形成的地貌

4、:戈壁、风蚀洼地、 、 等 分布地区: 及 地区。 形成的地貌:形成“ ”谷, 的形态,例:红色沙漠、石漠化等。 流水侵蚀 分布地区: 以及 地区。 流水侵蚀 形成的地貌:地下暗河、 、 、 等 地貌 流水溶蚀 分布地区: 岩分布的地区,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等 形成的地貌:冰斗、角峰、 型谷、冰蚀洼地等。 冰川侵蚀 分布地区:有 分布的 和 地区 形成的地貌: 、 等 海浪侵蚀 分布地区:滨海地区 (3)沉积作用(堆积作用) 形成的地貌: 、 、 流水沉积 分布地区:河流 ,以及河流 形成的地貌: 、沙漠边缘的 风力沉积 分布地区: 地区 海浪沉积 冰川沉积四、板块构造学说 1. 板块的划分

5、:地球的岩石圈被 、 等断裂构造带 分割成若干单元,称为板块,全球共6大 板块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 碰撞挤压( 边界) 2. 板块的运动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 、 、 陆地板块内部 例如东非大裂谷 ( 边界) 海洋板块张裂 例如:大西洋中脊 五、常见的地质构造及地表形态 含义: (1).褶皱 :岩层向上拱起,中间岩层 ,两侧岩层 ,常形成 ,有利于 和 的储存 基本形态 :岩层向下弯曲,岩层中间 ,两侧 ,常形成 ,有利于储存 注:背斜顶部受 作用,岩石比较 ,容易受 而形成 ,向斜的底部受两侧岩层的挤压作用,岩石较 ,不易被破坏而形成 含义: (2). 断层 :两断层中间的岩体相对两侧上升,常形成 或 基本形态 :两个断层中间的岩体相对两侧下降,常形成 或 注:隧道、水库建设应避开断层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