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与土的分类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7993747 上传时间:2024-01-2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68.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岩石与土的分类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岩石与土的分类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岩石与土的分类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岩石与土的分类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岩石与土的分类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岩石与土的分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岩石与土的分类(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土的分类:1、土按沉积年代分为老沉积土、一般沉积土、新近沉积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老沉积土:第四纪晚更新世及其以前沉积的土层。 )、一般沉积土:第四纪全新世沉积的土层。 )、新近沉积土:文化期以来新近沉积的土层。中国地质年代简介:地质年代从古至今依次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古生代又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中生代又分为: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 新生代又分为: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第四纪可分为更新世(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晚更新世)和全新世,对应的地层称为更新统(下更新统、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和全新统。新生代的第三个纪,即新生代的最后一个纪

2、第四纪,也是地质年代分期的最后一个纪,约开始于160万年前,直到今天。2、按地质成因应分为残积土、坡积土、洪积土、冲积土、淤积土、冰积土、风积土。3、按土中有机质含量分为无机土(Wu小于5%)、有机质土(5%=Wu=10%)、泥炭质土(10%Wu60%) 。4、土的分类按颗粒级配应分为碎石土、砂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碎石土:粒径大于2颗粒的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 )、砂土:粒径大于2颗粒的质量少于总质量50且粒径大于0.075颗粒的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5、按塑性指数分类分为粉土和粘性土。 )、粉土:塑性指数Ip 大于3小于或等于10的土; )、粘性土:塑性指数Ip 大于10的土。粘性

3、土的分类塑性指数 I p土 名Ip 17粘 土10 Ip 17粉质粘土 特殊土:按其特殊性质分为湿陷性土、膨胀土、软土、残积土和人工填土。 )、湿陷性土:在干旱、半干旱环境中堆积形成,固结程度低、孔隙比大,随着含水量的增加或浸水会产生显著、大量附加压缩变形的土,主要是黄土和黄土类土。但也包括在类似环境中形成的一部分碎石类土、砂土与混合土。湿陷性土有自重湿陷性和非自重湿陷性之分。 )、膨胀土:含较多或大量亲水粘土矿物,具有显著的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并往复可逆的变形特性的粘性土。 )、软土:天然含水量大于或等于液限,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0,外观常为灰色或灰黑色的粘性土,具有压缩性高、强度低()灵

4、敏度高与透水性低等技术特性。 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5且含大量有机质的粘性土称淤泥;天然孔隙比小于1.5,但大于或等于1.0的称淤泥质土。 )、残积土:岩石的组织结构已全部破坏,除石英外其矿物成分已完全风化成土但未经搬运的物质。 )、人工填土:由人类活动而堆填的土,根据其物质成分和堆填方式,可分为下列三类: 素填土:由碎石、砂质、粉土质、粘土质等一种或多种材料组成的填土,不含杂质或含杂质不多。按主要组成物质,素填土分为碎石素填土、砂质素填土、粉土质素填土与粘土质素填土等。 杂填土:含有大量建筑垃圾、工业废料或生活垃圾等杂物的填土,按组成物质成分又可分为建筑垃圾填土、工业废料填

5、土与生活垃圾填土。 冲填土:利用水力运移吹填泥砂形成的填土,亦称吹填土。岩石的分类: 常见的造岩矿物:如长石(正长石、斜长石)、石英、云母、方解石、角闪石、辉石、橄榄石。 石英:外观常呈无色、白色、乳白色、灰白半透明状态,断面具玻璃光泽或脂肪光泽,质地纯粹者为无色;含杂质者有红、黄、蓝、黑、褐、紫、绿色;透明至不透明,性脆。断口呈壳状或参差状。晶体呈六方柱状,柱面具横纹,通常呈晶簇或粒状、块状集合体。 长石:多数呈板状或沿某一结晶轴延伸的板柱状。长石常见乳白色,但常因含有杂质而被染成黄、褐、浅红、深灰等色,有的还可具有美丽的变彩或晕色。云母:云母通常呈假六方或菱形的板状、片状、柱状晶形。颜色随

6、化学成分的变化而异,主要随Fe含量的增多而变深。白云母无色透明或呈浅色;黑云母为黑至深褐、暗绿等色;玻璃光泽,解理面上呈珍珠光泽。方解石:方解石成分主要是CaCO3,晶体多为菱面体,有完全解理,可沿三个不同的方向劈开,因此得名方解石。构成岩石主要成分的矿物,称造岩矿物。自然界中的矿物种类极多,但造岩矿物种类却少,仅有二、三十种。可以说,整个地壳几乎就是由上述七种矿物构成的。 常见矿物举例:正长石、斜长石、黑云母、白云母、辉石、角闪石、橄榄石、绿泥石、滑石、高岭石、石英、方解石、白云石、石膏、黄铁矿、褐铁矿、磁铁矿等。组成岩石的矿物。它们大部分是硅酸盐矿物及碳酸盐矿物。 硅酸盐岩: 主要由硅酸盐

7、矿物组成的岩石,是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的主要造岩矿物,硅酸盐类矿物中常见的有长石类、云母类、辉石类及角闪石类等矿物。常见的长石类矿物有钾长石(KAlSi3O8)和钙长石(CaAl2Si2O8),它们不太稳定,特别是在湿热气候条件下,风化速度很快。常见的云母类矿物有白云母和黑云母,这两种矿物相对都比较稳定,所以在细砂粒甚至粉粒中都能见到。云母类矿物是土中铁、镁、钾元素的重要来源。氧化类矿物中分布最为广泛有斜长石、石英、正长石和辉长石、滑石矿物等。 碳酸盐岩:主要由碳酸盐矿物(大于50)组成的沉积岩。主要矿物成分是方解石、白云石、铁白云石、菱镁矿等,其次为石英、云母、长石和粘土矿物

8、等;化学成分主要为CaO、MgO和CO2,其次为SiO2 、TiO2 、FeO、Fe2O3、Al2O3、K2O、Na2O、H2O以及某些微量元素 ,通常为灰色 、灰白色。性脆。具粒屑(如岩屑 、生物碎屑等) 、生物骨架( 如珊瑚、层孔虫等)、晶粒(粗晶、中晶、细晶、微晶等)和残余(残余生物、残余鲕状)结构。构造类型复杂、多样,有叠层构造(如常见于潮坪地区的叠层石)、乌眼构造和缝合线构造。多呈厚层或薄层状产出。可分为石灰岩和白云岩两大岩石类型。石灰岩类。主要矿物为方解石(50),其次为白云石、菱镁矿、石英、长石和粘土矿物等。常见岩石类型有内碎屑灰岩,生物碎屑灰岩、鲕粒灰岩、球粒灰岩、泥晶灰岩、石

9、灰华和泉华等。白云岩类。主要由白云石(50)组成,其次为方解石、菱镁矿、石英、长石、粘土矿物等。常见岩石类型有同生白云岩、碎屑白云岩、成岩白云岩和后生白云岩等。因受物理化学条件变化的影响,常发生白云岩化、膏化、硅化、重结晶及溶蚀等后生作用。碳酸盐岩岩性较脆弱,易遭风化溶蚀,在碳酸盐岩发育地区常形成石林、溶洞、地下暗河等地貌景观,通称喀斯特地形。 岩体的结构:结构面: 岩体内存在的不同成因、不同特性的各种地质界面的统称。如层面、节理、断层、裂隙等。结构面不是几何学上的面,而往往是具有一定张开 度的裂缝,或被一定物质充填,具有一定厚度的层或带。按成因,结构面可分为:沉积或成岩过程中产生的层面、夹层

10、、冷凝节理等原生结构面;构造作用下形成的断层、节理等构造结构面;变质作用下所产生的片理、片麻理等变质结构面;还有在外营力作用下形成的风化裂隙、卸荷裂隙等次生结构面。按规模(主要是长度),可将结构面分为5级:(几十至上百公里,十几公里,几公里,几米至几十米和厘米级)。它们分级或共同控制着区域、地区、山体、岩体的稳定性和岩块的力学特性。按性质,结构面可分为硬性(刚性)结构面和软弱结构面。硬性结构面的摩擦系数较大,多数没有充填物。软弱结构面的摩擦系数相对较小,延伸较长,且普遍充填粘土、泥、岩石碎块等物质。按物质组成和微结构形态,软弱结构面分为原生软弱夹层、断层和层间错动破碎带、软弱泥化带(或夹层)等

11、 3种类型。某些充填泥质或粘土薄膜的大节理,也可构成软弱结构面。软弱结构面是岩体中最容易产生变形和破坏的部位。它常常成为危险的切割面、滑移面或构成有害的压缩变形带,导致岩体产生不允许的变形或失稳。因此,当工程岩体中存在软弱结构面时,除了要研究它们的几何形态、结合状况、空间分布和填充物质等方面外,还要特别注意对其物质组成、厚度、微观结构、在地下水作用下工程地质性质(潜蚀、软化)的变化趋势、受力条件和所处的工程部位,以及它们的力学性质指标等,进行专门的试验研究,并对其对岩体稳定性的影响作出定量的分析评价,提出工程处理措施。3.片麻理4.板理及千枚理受地形及原始结构面和临空面产状控制结构面分类:结构

12、体: 岩体受结构面切割而成的块体或岩块。随着结构面的分级,相应地结构体也可分级。视研究问题的不同,所选取的结构体等级是不一的。几级结构体综合叠加影响居多。由于不同级别、不同性质、不同产状以及不同发育程度的结构面的组合,结构体几何形态、单体大小可迥然不同。岩性的变化,也均关系着岩体的完整性、坚强性,从而决定着岩体的所属介质类型。按结构面和结构体组合形式,尤其是结构面性状,可将岩体划分如下结构类型:整体块状结构,包括整体(断续)结构、块状结构和菱块状结构;层状结构,包括层状结构和薄层(板状)结构;碎裂结构,包括镶嵌结构、层状碎裂结构和碎裂结构;散体结构,包括块夹泥结构和泥夹块结构等。三大岩石介绍火

13、成岩(岩浆岩):就是直接由岩浆形成的岩石,指由地球深处的岩浆侵入地壳内或喷出地表后冷凝而形成的岩石。又可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火山岩)。每个大类的侵入岩和喷出岩在化学成分上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岩浆成分是相似的,但是由于形成环境不同,造成它们的结构和构造有明显的差别。常见的火山岩有玄武岩、安山岩和流纹岩等。当熔岩上升未达地表而在地壳一定深度凝结而形成的岩石称侵入岩,按侵入部位不同又分为深成岩和浅成岩,花岗岩、辉长岩、闪长岩是典型的深成岩。花岗斑岩、辉长玢岩和闪长玢岩是常见的浅成岩。根据化学组分又可将火成岩分为 超基性岩 (SiO2 ,小于45%)、 基性岩 (SiO2 ,45%52%)、 中性岩 (

14、SiO2 ,52%65%)、 酸性岩 (SiO 2 ,大于65%)和 碱性岩 (含有特殊碱性矿物,SiO 2 ,52%66%)。在岩浆岩中常见的一些矿物,它们的成分和含量由于岩石类型不同而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如石英、长石呈白色或肉色,被称为浅色矿物;橄榄石、辉石、角闪石和云母呈暗绿色、暗褐色,被称为暗色矿物。通常,超基性岩中没有石英,长石也很少,主要由暗色矿物组成;而酸性岩中暗色矿物很少,主要由浅色矿物组成;基性岩和中性岩的矿物组成位于两者之间,浅色矿物和暗色矿物各占有一定的比例。 1、花岗岩 是分布最广的深成侵入岩。主要矿物成分是石英、长石和黑云母,颜色较浅,以灰白色和肉红色最为常见,具有

15、等粒状和块状构造。花岗岩既美观抗压强度又高,是优质建筑材料。 2、橄榄岩 侵入岩的一种。主要矿物成分是橄榄石及辉石,深绿色或绿黑色,比重大,粒状结构。是铂及铬矿的惟一母岩,镍、金刚石、石棉、菱铁矿、滑石等也同这类岩石有关。 3、玄武岩 一种分布最广的喷出岩。矿物成分以斜长石、辉石为主,黑色或灰黑色,具有气孔构造和杏仁状构造,玄武岩本身可用作优良耐磨的铸石原料。沉积岩:就是由沉积作用形成的岩石,指暴露在地壳表层的岩石在地球发展过程中遭受各种外力的破坏,破坏产物在原地或者经过搬运沉积下来,再经过复杂的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沉积岩的分类比较复杂,一般可按沉积物质分为母岩风化沉积、火山碎屑沉积和生物遗体沉积。 常见的沉积岩有:砂岩、凝灰质砂岩、砾岩、粘土岩、页岩、石灰岩、白云岩、硅质岩、 铁质岩、磷质岩等。沉积岩占地壳体积的7.9%,但在地壳表层分布则甚广,约占陆地面积的75%,而海底几乎全部为沉积物所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