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孕育在教学与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研究总报告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7987033 上传时间:2023-11-1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情感孕育在教学与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研究总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情感孕育在教学与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研究总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情感孕育在教学与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研究总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情感孕育在教学与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研究总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情感孕育在教学与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研究总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情感孕育在教学与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研究总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情感孕育在教学与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研究总报告(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情感孕育在教学与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研究总报告一、引言:师生都是一个个有情感的个体,课堂是师生教与学的主阵地,学习效果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情感交流的情况。在教学实践中,课堂教与学的情感贫乏一直是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一大难题,这又往往容易导致学生厌学和教师厌教。如今,新课改已逐步深入推进,如何运用有情感孕育来建设“情感孕育教学”,进行在学科教学中追求教学高效的思考是非常必要的。本课题研究就是在这一的探索。二、提出背景与认识情感孕育是我校个性优质课堂建设教学策略的一个教学评价标准,情感孕育就是教师从生命和教育的高度,去激励学生产生发自内心的驱动力量,使之成为学生想学的“源动力”,是注意、动机

2、、情感倾向,以及理智目标的意志和服从理智的道德。其指向为学习情感、学科情感和课堂生活情感,基本内容是和谐的师生关系,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励性、发展性的学生评价。课堂教学需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意义学习心向和对自我的信心。显然,教师仅仅注重显性的气氛、重点难点是不够的,还要联系学生的学习困境和实际生活,关注学习主体内心的感受好体验。如果教师能够做到每一节课让学生自我实现一次,获得成功的体验与成就的自豪感,就能够舒展学生的生命,激发他们的生命活力,使他们自由自然地生长。这样,就很自然地解决了学生想学、乐学和自我激励的问题,建立起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使之在高度的自信、饱满的热情和强烈的学习动机支配下投

3、入到学习之中,产生学科魅力情感、学校归属情感和学习审美情感。情感孕育教学有如下基本特征有:学生自主参与:目标的主动参与;过程中的参与;总体参与率高。有效互动:生生、师生互动;师生间平等对话;小组学习扎实有效。学生学习体验的建构:多数学生真正理解当堂所学内容;多数学生对知识能综合运用,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发展。情感的体验:学习过程中学生质疑与获得成功的体验;有效地感悟体验。三、研究方法与策略行动(一)研究方法根据本课题研究的特点和实际需要,我们主要采取了问卷调查、案例研究、质性研究、经验总结、归纳比较等研究方法,并辅以文献法等。(二)基本策略及行动1.奠基教师专业素养(1)明了

4、教师角色情感孕育教学,需要教师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不再是主宰者,而是学生自主互动的组织者、学习热情的助燃者、知识活化的催成者、建构方法的引领者、探寻原理的指导者。目的就是让学生实现由不想学到想学乐学的过渡、由想学一科到想学多科的过渡、由单纯探寻方法到主动辨析原理的过渡、由单纯生发学习兴趣到奠基发展志趣的过渡,由满足成长需要到主动担当人生责任的过渡,想学、会学、乐学成为现实。(2)确立基本要求第一,遵循心理规律。 即教学要符合初中学生的自然天性,从这个特定年龄阶段的实际出发,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施教。初中学段是学生从童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有成人感

5、与幼稚性的矛盾。反抗性与依赖性 、闭锁性与开放性、勇敢和怯懦、高傲和自卑、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相伴学生发展的每一步。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惊喜,独立精神的加强,都要求教师的教学要“顺势而为”,不能“逆势而动”。教师要善于随时把握学生所思所想所做,能够透过学生的一个眼神,及时揣摩,知道学生在想什么;要善于思索和把握学生每一个动作背后的动机;要善于依据学生的特定心理需求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生成文本教材不能直接达到的东西。如早读时学生嬉笑,假如单纯的视为学生学习态度的不认真,可能就会造成片面的认识,从而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实际上,这种情况的发生更深层的原因可能是学生

6、对学习没有宏观规划、没有基本计划和具体的学习目标,来到学校,无所事事,难以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目的性差,神散自然行乱,自然就会无聊,也就容易受到外界干扰。遵循心理规律施教,教师要注意如下几点:既要循序渐进,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找准发展的关键期。既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又要善于根据具体情况做出适应性调整。既要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又要善于因材施教以学定教。考虑个性发展特点。有些初中学生兼具不平衡性和偏执性,充满着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幼稚性的矛盾,这就要求教师充分考虑不同学生之间的个性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施教,善于以自己个性化的教学引导学生的个性健康成长。第二、遵循认知规律认知科学告

7、诉我们,知识就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个体的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不同知识的学习条件和学习过程是不同的。在环境与个体的关系上,是个体作用于环境而不是环境引起人的行为。环境中的各种刺激是否受到注意或加工,取决于人的内部心理结构,是人根据自己的内部心理结构做出的选择。个体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赋予经验以意义,并对经验进行组织和再组织,从而修正或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对于课堂教学,认知学习理论强调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前提,设置恰当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不平衡,激发学生的认知需要,促使学生开展积极主动的同化和顺应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一般原理,并将

8、新知识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使认知结构获得发展。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盖茨就曾经对教师们提供如下建议:如果有人问,“你是教数学的吗?”最恰当的回答是:“我不是教数学的,我是教学生学数学的。”所以,教师要充分运用尝试、同化、归纳、梳理、实验等方法手段,考虑学生认知前提和最近发展区,激发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去建构和发展当前的知识。善于引导学生高屋建瓴地把握学科学习的基本规律和知识体系。即在归纳概括化的基础上,把所学内容理成知识树,学会将这些知识按其内在逻辑串起来,以把握学科原理,学会学习,最终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生成自己的个性化知识。第三、学科规律。不同的学科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这些对象的运动、发展

9、和变化不是杂乱无章,毫无秩序的,而是有其确定不移的基本秩序,有其内在的、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决定了不同学科有其不同的学科属性,由此也就应该有不同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探索和归纳的基础上,结合个人理解,对各种情况综合衡量、精心把握、开拓创新,依据学科内在规律科学施教。比如历史学科,人们都知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说明历史是有规律的,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教师也应该注意历史的这一特点,教会学生掌握历史学科的规律。一位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时是这样做的:面对很多学生对各朝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感觉很难记忆的实际,他先引导学生分析明确中央集权制度下存在的两对矛盾中

10、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然后启发学生自己思考如何处理这两对矛盾、加强中央与皇帝的权利。通过思考、讨论、分析总结得出:在处理中央与地方矛盾时,措施不外乎两类,分散地方官权利和派人监督;处理皇权与相权矛盾时,则是不断分散相权最终废除宰相,知道了这个规律之后,对照历朝历代的措施,就容易理解和记忆了。这样处置教学内容,显然强于单纯的知识记忆。教会学生掌握规律,不但有利于学生强化基础知识记忆,也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历史、形成正确历史观、提高历史素养。(三)总结情感孕育教学的关注重心 我们认为,情感教学应该体现出“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实现“基于学生体验”的内容组合;关注学和主动参与,体现从“灌输

11、”转向“对话”的操作原则。努力实现课堂教学这样的美好图景:课堂是社会交往的舞台;课堂是文化生活的沃土;课堂是生命活动的历程;课堂是精神生活的空间,从而使学生学会思考、精神成人。构建情感孕育教学,我们认为,关注的重心应该是关注掌握知识的人,而不应该是物化的教学目标、知识达成或利益实现。为此,我们的情感孕育教学应该充分考虑到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而不仅仅考虑到知识的单一生成。课堂教学三维目标应该关注的顺序应该是:首先是“情感的生成”(解决学生想学习的问题);其次是方法的生成(解决学生会学习的问题);最后才是知识的生成(具有承启未来发展领域的作用)而不是相反的顺序。与之相适应,构建情感孕育教学我们应该

12、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关注情感生成。没有枯燥的知识,只有无味的教学,没有不含智慧的知识,只有缺乏策略的教学参考文献:刘建宇,高婷婷我对课堂教学的几点看法J创新教育,2008(3):29-30。课堂教学最需要什么?我们认为是兴趣和学习心向,即强烈的学习动机。课堂是为了谁?这个最基本问题居然长期被忽略。很多教师往往会注重课堂的外在形态如气氛的热烈、重点的突出等,但偏偏没有关注学习主体学生内心的感受。我们的老师居然很少意识到甚至根本不知道学生需要些什么?换句话说,我们只注重了环节本身而没有注重环节所应赋予的深刻内含。这是目前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中国足球出线、神七发射,是每个爱国学生心中的渴望与

13、企盼,但当这一天终于真的来临时,我们的教育者却因为怕耽搁学习时间而亲自关闭了学生燃烧的激情之门!因为“我要的是葫芦”而不是叶子!所以,每一节课让学生激动一次,让更多的学生彼此羡慕一次,让学生充分展示一下自己,让他在教师和同学面前得到最大程度的认可,建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使之在高度的自信、饱满的热情和强烈的学习动机支配下投入到学习之中,应该成为情感孕育教学的首要的关注点!我们认为,这才是我们构建情感孕育教学的根基。 2、关注方法建构。“学会学习”应该成为课堂的深层追问和本质要求。学生有探究和获得新体验的自然本性,但需要一定的环境和适当的方法。注重过程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探究的学习环境,不失为一

14、条好的途径。我们需要学生收获在知识、技能的获取过程中所形成的那些见解和看法。所以,学生一种认知观念的生成、完善和升华,应该成为课堂的本质特征。在求知的过程中,学生若没有自己的见解,就没有与老师和同学思维上的碰撞,也就没有让自己的见解进一步完善和升华,更不会有对学习方法和规律的感悟了。为此,在课堂上我们必须关注教学策略是否有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形成。每一个问题都要培养学生有自己的见解,这种见解哪怕是错误的,也是非常可贵的,然后引导学生通过验证或完善,或推翻自己的错误、或形成自己新的正确的见解,如此循环往复,必将造就学生强大的头脑,形成学生的智慧的性格。一句话,学会不是目的,而是在整个学习过程

15、中,获取探索更新知识的方法、手段和智慧,形成自己的个性化的学习方法,“会学”才是教学目标的深层表征,这才是我们构建情感孕育教学成功的关键。 3、关注生活世界。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打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赋予课堂教学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是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特征。张天宝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当代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07(3)56-60 因为书本世界是由一系列单色调的抽象的文字堆砌起来的世界,而生活世界则是由一系列鲜活的事实和生动的直观的感受建构起来的世界。在学生看来,两个本质相通的世界并不是统一而是割裂开的,他们往往是

16、课上生存于书本世界,课下是生存于生活世界。所以学习是一种沉重负担,而不是应负责任;德育没有实效;课堂如同一潭死水大多基于此认识。而一旦教师将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相融通起来,学生就会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与作用,就会意识到自己学习的责任与价值,就会增强学习兴趣和成就动机,学习就不再是枯燥无味必须完成的义务,而是乐在其中的有趣的活动了。从这个意义上,教师在备课时,不妨仔细地去思考一下学生在有关本节课的知识点方面已积累了哪些生活经验,现实生活中哪些经验可以作为本次教学的铺垫,让学生从事哪些实践活动可以强化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等,这才是我们构建情感孕育教学的现实基础; 4、关注生存方式。重视学生的生存地位,研究学生主体心智发展方式,关注学生的人格精神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要把新理念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行为,通过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构建新课程的课堂文化,创造教师新的职业生活和学生新的学习生活,赋予课堂以生活意义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