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7986831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第08课时 寡人之于国也一、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粟子(l) 鸡豚(tn) 弃甲曳兵(y) B.数罟(c) 饿莩(pio) 养生丧死(sng) C.孝悌(d) 庠序(xing) 衣帛食肉(b) D.狗彘(zh) 牲畜(ch) 数口之家(shu)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弃甲曳兵而走兵:武器B.养生丧死无憾 憾:遗憾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夺:夺取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发:开仓救济百姓3.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而”的意义和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

2、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 A.秦王还柱而走 B.拔剑切而啖之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C谨庠序之教 D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几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然而不王者B树之以桑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申之以孝悌之义6.我们刚学习了孟子的论辩艺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要注意运用。下面有两个口语交际的情景,请任选一个,用简明、得体的语言反驳其错误言论。有人随地吐痰,别人批评他:“随地吐痰不卫生。”他貌似有理地说:“有痰不吐更不卫生。”答: 有人上公交车不排队,往前挤。别人批评他:“不要

3、挤嘛讲一点社会公德。”他嬉皮笑脸地回答:“我这是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一要有钻劲,二要有挤劲。”答: 7.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下面这幅漫画的画面,并概括它的寓意。答: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

4、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凶:谷物收成不好 B.请以战喻 喻:

5、使明白C.数罟不入洿池 洿:深D.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丧:为办丧事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B.斧斤以时入山林 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C.申之以孝悌之义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10.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梁惠王虽然有“移民移粟”的小恩小惠,与邻国统治者的治国不尽心在实质上没有区别,是“百步”与“五十步”的关系。B. 孟子的“王道”理想是“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使民生有保障,能够解决老百姓的生老病死的问题。C. 孟子

6、用“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对比,意在突出梁惠王把“涂有饿莩”归罪于荒年,和把杀人归罪于武器一样荒唐。D.本文具有雄辩的气势,表现在语言上注重排比的运用,如在论述“使民加多”的道理时,通过排比的运用,使文章音节铿锵,气势充沛。11.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译文: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译文: 三、课外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对曰:“今夫蜀,西辟之国,而戎狄之长也。弊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

7、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夫蜀,西辟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而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正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请谒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齐,韩、周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

8、国并力合谋,以因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谓危,不如伐蜀之完也。”惠王曰:“善!寡人听子。”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 (选自战国策秦策)【注】戎狄: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三川:韩地,以其境内有黄河、洛水、伊水而得名。西海:指蜀国。九鼎:九个青铜大鼎,相传是夏、商、周三代的传国之宝。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故拔一国 拔:攻下 B.齐,韩、周之与国也 与:赞同C.不如伐蜀之完也 完:稳妥D.秦益强富厚,轻诸侯 轻:轻视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

9、今攻韩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B.今攻韩/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C.今攻韩/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D.今攻韩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14.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秦伐蜀还是攻韩问题上,张仪与司马错意见针锋相对,但最终张仪主张伐韩的建议因没能说服秦惠王而未被采纳。 B司马错不同意张仪关于蜀存有不利因素的说法,在他看来,统一该地的战略意义不仅在于扩地富民,还在于获得舆论支持。 C司马错认为不能先攻打韩、周,一是因为攻打

10、他们会引起诸侯反对,二是考虑到秦国当时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不利因素。 D司马错语言朴实无华,但见解精辟,切中要害。通过这场辩论,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沉着冷静、深谋远虑的谋臣。1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译文: 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译文: 人教版必修3 第08课时 寡人之于国也参考答案及解析一、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1.B 【解析】 A项,“粟”应读s;C项,“悌”应读t;D项,“数”应读sh。2.C【解析】夺:耽误。3.C【解析】C项与例句均为连词,表转折;A项,连词,表修饰;B项,连词,表承接;D项,连词,表递进。4.C【解析】A项,“颁”同“斑”;B项,“涂”同“途”;D项,“无”同“毋”。5.D【解析】A、B、C三项都是名词作动词(A项,王:为王;B项,树:种植;C项,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