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孩子输在明天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7984224 上传时间:2023-10-18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要让孩子输在明天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不要让孩子输在明天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不要让孩子输在明天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不要让孩子输在明天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不要让孩子输在明天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不要让孩子输在明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要让孩子输在明天(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要让孩子输在明天寓教于乐利用“玩扑克牌”的方式,提高孩子的数学学习能力-京城老陈1 Why:为何玩?1.1 不少家长“无比纠结”1、“慢吞吞”的性格 “急死人”“看得慢、算得慢”,是导致广大中小学生作业慢的重要原因之一。2、屡教不改的“粗心”“气死人”不少孩子在作业、考试的时候,往往出现下列状况:在“看”时候,会把数字6看成9,把字母u看成n,N看成M;在“算”的时候,常常抄错数;在“写”的时候,经常少写或多写一笔“看的不准、算的不准”,是导致广大中小学生在数学作业、测验、考试中丢失分数的重要原因。 为了扭转孩子这一状况不少家长经常谴责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太粗心”,每当孩子作业、考试的时候,总

2、是严厉要求孩子“要认真”。最终结果事与愿违孩子照样“粗心”,在情绪上还导致了逆反真是气死人!怎么办?3、“多次重复”?还是“不要重复”“愁死人”有人说,记忆是一切素质的基础;也有人说,记忆是一切能力的基础。但是,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若不及时重复,则很快就会遗忘。所以,德国哲学家狄慈根说:“重复是学习之母”。由于家长把“看得慢、算得慢”的原因归结于“不熟练”。于是想通过“多次重复”的方式,加强孩子的记忆。从理论上上讲,多次重复必然能够加深记忆。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家长都遇到了如下场景:要求“严”了,重复多了,孩子喊累,家长心疼;要求“松”了,重复少了,记忆不牢,家长焦虑;背口诀,令人厌烦

3、;不背口诀,计算速度缓慢;逼着孩子背口诀,孩子很委屈,家长心疼;不让孩子背口诀,孩子很高兴,家长焦虑;多重复还是少重复,是严管还是放松让家长无比纠结4、错看“原因” 造“冤案”(1)“慢”是“性格”导致不少家长把“看得慢、算得慢”看成是孩子“性格”方面存在差距,因此无奈地哀叹:“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孩子天生来就是慢性子、这辈子也改不了”。于是采取了“放任、放弃”的态度别“逼”孩子了随他去吧,(2)“错”是“态度”导致不少家长把“看的不准、算的不准”看成是孩子在学习态度方面存在差距错误的主要原因是“不认真”,因此采用了“严厉批评、严格要求”的方式希望孩子能够“认真一些”。但是,说也说了,骂也骂了甚

4、至是打也打了可孩子依然会因为“粗心”而在考试中丢掉不少分我劝慰过不少家长你的孩子不是“神童”,不是“天生来”就十分完美出现差距是正常现象;我也启发过不少家长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一步步”进行的,是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的发展过程,孩子的视觉能力的发展,也必然要经历“从弱到强”这一过程。当孩子出现“看得慢、看的不准、算得慢、算的不准”的状况时,不能仅仅归咎于孩子在学习态度存在差距“不认真”而忽略孩子“视觉分辨能力不足”的差距“不会、不能”要把孩子视觉能力出现差距看成是孩子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正常现象5、“忍痛割爱”“寓教于乐”玩“扑克”提升孩子视觉能力,是家长的一项重要任务

5、如何做?不少教辅机构扩大了孩子视觉能力差距的危害同时,过度渲染了弥补这一差距的“专业性”张口闭口说“一定要经过专业训练”不少家长问我:您的女儿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为什么能够做到成绩优异数学考试成绩稳居名校前列、并多次在全国比赛中获奖?为什么做题速度极快?同样的时间内,她为什么做的数学题是同龄人的十倍?我的女儿绝不是什么“神童”,也并不是像一些亲朋好友所说的“天生来数学就好”。 她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之所以有着如此高的效率、效益,其中重要原因之一(不是全部),就是她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做到了“看得快、看得准、算得快、算的准”。面对“如何提升孩子视觉能力”的问题,我往往半开玩笑地回答说:这是我让孩子玩扑

6、克而“玩”出来的。利用“玩扑克牌”,帮助孩子提升相关能力、有效克服相关差距的极好方式。这原本是“压箱底儿”的宝贝儿,一般人我不告诉他。但是今天,我架不住几位“妈妈”的轮番进攻只得把自己当年曾经使用过的、“利用玩扑克牌提高孩子的数学学习能力”这一“寓教于乐”的方式,介绍给各位“妈妈”,希望能够帮助各位“妈妈”提高孩子相关能力、避免产生相关差距的过程中,少一些纠结、少一些误区更想让孩子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少一些被强制、多几分兴趣。 1.2寓教于乐利用“玩扑克牌”提升孩子的智力口算能力1、提升幼儿的认知能力(1)充分发展孩子的表象思维表象思维(mentalimagerythinking)是指以表象

7、为凭借物的思维,即通过对表象的操作、加工而实现的思维活动。脑科学研究表明,大脑两半球各有分工与侧重:左脑分管语词、逻辑的内容;右脑分管形象、情感的内容。但是,大脑是整体联动、协同作用的,左右两半球是作为一个整体来接受外界刺激的,无论是言语的刺激还是形象的刺激,左右脑都会做出自己的反应。儿童的心理发展,在抽象思维之前,有一个表象思维阶段。从2岁开始,孩子表象和形象思维出现。但是,很多家长把人脑看成是单侧性的,忽视了非言语思维,有意或无意地、“人为”地缩短了孩子的表象思维发展阶段。例如:不少家长在幼儿数学教学中,以语词思维代替思维的全部家长反复说,孩子则枯燥的、反复地一遍遍背诵“口诀”结果是:尽管

8、两代人“投入”了很多,但实际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甚至导致一些家长给自己的孩子早早地贴上了“不聪明”的标签。其实,造成“高投入、低效率、低效益”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家长过早地让孩子进行抽象思维训练,导致孩子的表象思维状态过早地萎缩所致。对幼儿、儿童进行的数学教育,应当通过游戏、观察、讲故事等形象性强的活动来进行,使儿童逐步形成重量、容量、速度、时间、数量等初步的科学概念玩扑克牌,则可以充分发挥孩子表象思维的优势。玩扑克牌的过程,是声音(父母不断重复读出数字)、图像(扑克牌的“点数”)、数字(扑克牌角上的“数字”)综合反映在孩子大脑中的过程。每张扑克牌上都有“点”数,尤其是A到10,这些不同花色的点数

9、便可以用来教孩子数数、认数。同时,牌角都有数字,这样,就很容易在孩子的头脑里建立“点”(形象)与“数”(抽象)的对应关系。(2)调动孩子多种感官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不同的教学方式产生的教学效果是大不相同的,学生对所教内容的平均回忆率依次为:教师讲授5学生阅读10视听并用20教师演示30学生讨论50学生实践70学生教学生95对于以上结果,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不同的学习通道,学习效果是不同的。比如,只带着耳朵听,不如学生只用眼睛看。多感官参与学习比单一感官参与学习效果要好。如视听并用以及更多感官参与学习的实践活动,学习效果明显提高。如同在“高质量讲故事”中所说,最高的档次是“演故事”让孩子在表演中“

10、身历其境”,特别是面对“视觉学习型”的孩子,“玩扑克”的方式,会产生更好的效果。2、提升孩子的智力口算能力很多中小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除智力因素以外,与其口算的速度和准确度的相关性极大。口算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说,口算能力是数学基本运算的基础学生的口算能力,对笔算的计算速度,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口算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低年级口算教学能否达到大纲规定的要求,将直接关系到中高年级的数学计算能力的形成。小学生如果口算达到了成人的速度,可以节省大量的学习时间,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数学

11、的兴趣。学生的口算,是从10以内数的认识及口算开始的,20以内数的学习和口算能力的培养,是基本运算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将来的加、减、乘、除,还是开方、乘方等复杂的计算,离不开20以内数的口算这个基础基础中的基础,实践证明,四则混合运算出错率的高低,究其原因也主要取决于口算的熟练程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13年级学生要做到: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能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和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由此可见,要想培养孩子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提升孩子的口算能力入手。J、Q、K不直观,所以在初始阶段没参与下面的内容,因为与数学没有直接联系,因此是很多人所忽视的,但却是很重要的1.3教育“无形”利用

12、“玩扑克牌”提升综合能力1、提升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1)用游戏提升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提升孩子相关能力的过程中,有些家长在家中披上“教师”的外衣从“上”对“下”对孩子实施“教育”每天都要给孩子出几道加法题让孩子算,用“打分、发奖”的方式刺激孩子的学习兴趣。此种“上”对“下”的方式,难以体现“趣味性”、缺少“亲情”容易让孩子逆反,难以让孩子产生学习的兴趣。有些家长假扮“学生”,让孩子模仿老师希望让孩子在对家长的“教育”过程中提升自己。此种方式虽然在“地位”上有所互换,能暂时满足孩子的部分心理需求,但依然没有摆脱“上”对“下”的痕迹,容易让孩子厌倦,依然难以提升孩子的兴趣。美国教育家杜威非常重视儿

13、童的游戏活动在教学中的作用。他强调儿童“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让学生在主动作业中运用思想。主动作业是造成一种能产生问题、促进思维和取得经验的实际情境的主要手段。主动作业包括游戏、竞技、建造等都最适合于表现儿童各种天然的倾向,最容易成为儿童所喜欢的事情。既然“喜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既然游戏能给孩子提供“充分表现”的机会,那么,把“学”(认识数字)和“练”(重复练习)这两个学习环节,无痕地融入的“玩扑克”的游戏中,不仅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提高相关能力,还可以大大提升了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2)“感性”与“理性”并举激发孩子的欲望“理性”,反映在学习上就表现为“学什么、为何学”不用多说,各位妈妈们

14、都是“讲道理”的高手“感性”,反映在学习上就表现为“怎么学”以“电脑游戏”为例:从理性上来讲,孩子并不能从游戏的“通关”中获取实际收益但许多孩子(也包括很多成年人)为什么在电脑游戏面前乐此不疲,甚至难以自拔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孩子在玩电脑游戏的过程中,他的每一次进步,都得到了“对方”(游戏界面)的认可游戏对孩子“不断亲近、不断肯定”,则是让孩子乐此不疲的重要原因。所以,父母应该借鉴“电脑商”的思维,利用扑克游戏,不断亲近孩子、不断肯定孩子在亲近与肯定过程中,使孩子逐步提升2、提升瞬间记忆、短时记忆能力艾宾洛斯在论记忆一文中说过:“保持和回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在有关的心理活动第一次出现时注意的强度。

15、所以在练习中增强习题的趣味性,运用生动的、儿童化的教学语言,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等各种感官的作用,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对于提高识记效果极为重要。”在“连续加”的过程中,每次累加都须先记住前面的和40张牌累加就有39次记忆训练。在“连续加”的过程中,需要口、眼共同参与,如此,可有效培养锻炼孩子的“瞬间记忆、短时记忆能力”。同时,数学方面记忆力的提升,也有助于其他课程(语文、英语)记忆力的提升。 3、培养注意力(1)游戏可以使孩子专注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只有当一个人所面临的刺激信息和问题难度稍微超过他的能力、经验和知识结构,但又不会超出太多时,才会引起学习者的最大注意和兴趣。如果刺激信息或相关事物对个体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