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常用中成药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7981525 上传时间:2023-03-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肝病常用中成药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肝病常用中成药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肝病常用中成药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肝病常用中成药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肝病常用中成药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肝病常用中成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肝病常用中成药(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肝病常用中成药顺序 1病因类型 肝火病证 头胀主要症候 常起于恼怒,头胀且痛,昏沉闷热,头筋突起,口干口苦,甚则两耳失聪, 舌苔薄黄,脉象弦或数。顺序 2病因类型 肝火上炎病证 头热主要症候 头热面红,心烦易怒,夜寐不安,胁痛口苦,舌红苔薄,脉弦有力。顺序 3病因类型 肝火亢盛病证 消瘦主要症候 形体消瘦、烦躁不安,性急易怒,头晕目眩,胁肋灼痛,口苦目赤,小便短 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脉弦数。顺序 4病因类型 肝火上冲病证 舌血+刃主要症候 舌上出血,舌肿木硬,舌苔黄,舌边红绛,或起芒刺,并见头中热痡,烦热, 头晕目眩,面红目赤,口苦咽干,耳鸣耳聋,胁肋痛,性急善怒,小便黄赤,大便干燥, 甚

2、则昏厥,脉弦数。顺序 5病因类型 肝火犯肺病证 咳嗽主要症候 症见咳嗽气逆,痰出不爽,或如梅核,或如败絮难以咳出。咳时面红并引及 胁痛。咽喉干燥,烦躁易怒。舌边尖红、苔薄黄而干,脉弦数。顺序 6病因类型 肝火犯胃病证 吐血主要症候 、吐血兼见心烦胸闷,善怒胁痛,口苦或口酸,多恶梦,或见唇青,或频作 呃逆,舌质红,苔黄,脉弦数。顺序 7病因类型 肝火燔灼病证 胃痛主要症候 胃脘烧灼疼痛,痛势急迫,疼痛拒按,喜冷恶热、烧心泛酸,口干口苦,甚 则呕吐苦水,或兼见吐血、便血。烦躁易怒,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顺序 8病因类型 心肝火旺病证 经质粘稠主要症候 月经先期量多,甚或血崩,质浓稠如膏,经色

3、鲜红,或紫红,或紫黑,并见 面红目赤,心烦急躁,失眠多梦,胸胁胀痛,口苦而渴,或具经行发热,吐血、衄血, 舌红苔黄,脉弦数。顺序 9病因类型 肝火偏亢病证 月经过多主要症候 月经提前而至,经量过多或兼经期延长,色鲜红或紫黑,质浓稠,有瘀块, 面赤心烦,急躁易怒,胸闷乳胀,头晕头痛,夜寐多梦,口苦口干,食欲不振,大便干 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数。顺序 10病因类型 心肝火旺病证 经前不寐主要症候 经前失眠,甚至通宵不寐,心烦易怒,口苦咽干,头痛头晕,乳头痛痒,月 经先期,量多色黯。舌尖红刺,苔薄黄,脉弦滑。顺序 11病蚶嘈?肝火病证 耳聋主要症候 耳聋耳鸣,突然发作,甚至全聋,耳鸣如钟,或

4、如风雷声,或如潮水声,伴 有耳胀痛、耳闭,口苦咽干,面红目赤,大便燥,小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顺序 12病因类型 肝火上逆病证 耳衄主要症候 血从耳中突然流出,量较多,耳部疼痛,心烦易怒,或胸协胀满,口苦,目赤,头 痛,小便实,脉弦数有力,舌质红。顺序 13病因类型 肝火犯肺病证 鼻衄主要症候 由情绪激动诱发,鼻出血量多,血色鲜红,并经常反复发作,头胀痛,心烦 易怒,口苦咽干,胸胁苦满,目赤,小便黄,舌质红,脉弦数。顺序 14病因类型 肝火上炎病证 白睛溢血主要症候 头痛目胀、面红眩晕、口苦耳鸣、胸胁刺痛、烦躁易怒、尿黄、脉弦数、舌 红苔黄。多见于高血压患者。顺序 15病因类型 肝火犯胃病证

5、 头目胀痛主要症候 头痛偏甚,目珠胀痛,甚则头痛如劈,目胀欲脱,瞳神散大,视力骤降,烦 躁易怒,口渴欲饮,呕吐频作,舌红苔黄,脉弦滑。顺序 16病因类型 肝火上逆病证 暴盲主要症候 烦躁易怒,骤然一眼或双眼盲而不见,目珠疼痛,头晕且痛,面红目赤,胁 痛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治疗方剂顺序 1名称 左金丸出处 丹溪心法来由 唐容川云:病左胁痛,及呕酸苦者,肝火也。以金平木,清火生金,其理至妙。 (血证论)吴鹤皋云:左金者,黄连泻去心火则肺金无畏,得以行金令于左以平肝, 故曰左金。(医方考)心属火,肝属木,肺属金,肝位于右而行气于左,肝木得肺金 所制则生化正常。本方清心火以佐肺金而制肝于左,所以名

6、曰左金丸。本方又名回 令丸,有得胜回营交令之意。本方加白芍药名戊己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有 清热止泻,缓急止痛之效。戊为胃土,己为脾土,本方善于泄肝,使木不克土,戊己自 安,故以命名。组成 本方由姜黄连、吴茱萸二味药物组成用于 用于肝经火旺所致之胁肋胀痛,呕吐吞酸,嗳气口干,舌红苔黄,脉象弦数等症。 有清泻肝火,降逆止呕之功。顺序 2名称 咯血方出处 丹溪心法来由 咯血一证,原因甚多,肝火灼肺即其因之一。本方用青黛、山栀泻肝凉血;瓜蒌 仁、海蛤粉清肺化痰;再加诃子敛肺止咳。诸药同用,可泻肝火以凉血,清肺热以止咳, 共奏清肝宁肺之功,使火不犯肺,则肺气肃降,痰饮得化,咳嫩宁息,咯血自止。故名

7、咯血方。组成 本方由青黛、瓜蒌仁、山栀、诃子、海蛤粉五种药物组成用于 用于肝火灼肺所致之咳嗽痰中带血,痰质浓稠,咯吐不爽,心烦口渴,颊赤便秘 舌苔黄,脉弦数等症。有清热化痰,止咳止血之功。顺序 3名称 清空膏出处 兰室秘藏来由 本方为治头风之常用方,尤适于风湿热上攻于头,长期不愈者。头风,指头痛经 久不愈,时发时止者。方隅云:浅而近者、名曰头痛;深而远者,名曰 头风。(医 林绳墨)清空,这里指头部,头为诸阳经之会,清空之府。本方作用于清空部 位,专治头风。其服法是:每次用少许药末,茶水调为膏状,抹在口中,再用白开水冲 下,故称清空膏。组成 本方由川芎、柴胡、黄芩、黄连、防风、羌活、炙甘草诸药组

8、成用于 用于风湿热邪上壅头目所致之偏正头痛,年久不愈者。有清泻肝火,祛风止痛之 功。顺序 4名称 痛泻要方出处 医方考来由 肝脾不和之腹痛泄泻,称为痛泻。吴琨云: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宜, 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医方考)本方药仅四味,白术苦燥湿,甘补脾, 温和中;芍药寒泻肝火,酸敛逆气,缓中止痛;防风辛能散肝,香能舒脾,风能胜湿; 陈皮辛能利气止痛。可疏肝健脾,理气和中,补中寓疏,标本兼顾,能泻肝木而补脾土, 调气机以止痛泻,洵为治疗痛泻的重要方剂,故命名曰痛泻要方。组成 本方由白术、芍药、陈皮、防风四味药物组成用于 用于肝郁脾虚所致之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泻后痛止,舌苔薄白,脉 弦而缓等症。有疏肝补脾之功。顺序 5名称 泻青丸出处 小儿药证直诀来由 肝主东方,属木色青,泻青,即泻肝也。删补名医方论云:肝木主春,乃 阳生发动之始,万物生化之源,不可伤也。本方重用苦寒之品,以清泻肝火为主,又佐 升散之品,以散郁火,寓升于降,是升降同用之法,可使泻肝而不伤肝气,升散而不助 火势,相得而益彰,故为泻肝之善法。汪昂云:本方一泻(肝火)一散(肝风)一补 (肝血),同为平肝之剂,故曰泻青。组成 本方由当归、龙脑、川芎、生栀子仁、川大黄、羌活、防风组成蜜丸,煎竹叶汤 同砂糖化下用于 用于肝火郁结所致之目赤肿痛,易惊多怒,不能安卧,尿赤便秘,脉洪实者。有清泻肝火之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