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实验报告1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7980968 上传时间:2024-01-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1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1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1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1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1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原理实验报告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连理工大学实验报告实验二 AMI/HDB3 码型变换实验一、实验目的和要求见预习报告二、实验内容见预习报告三、实验结果1. AMI码编码规则验证(1) TPD01为输入数据波形,TPD05为AMI输出双极性编码数据波形,TPD08为单极性编码 数据波形,观测时用TPD01同步。光标设置菜单光标设置英单要打开光标.请按前面板上的光标键关【要打开光标.请按前面板上的光标键。.丄CH1: TPD01 CH2: TPD05CH1: TPD01 CH2: TPD08分析:由上图波形可知输入数据与输出数据满足AMI编码关系,只是单极性码与双极性码经过AMI编码后都产生了相应的时延,由图可粗略读出,双极性

2、码时延约为10声,单极性码时延约为7p_s。(2)输入数据端口为全1码CH2: TPD05CH2: TPD08分析:当输入全1码时,由上图可知双极性码与单极性码都处于极性交替的波形,满足AMI编码规 则。(3)输入数据为全0码,分析观测输入数据与输出数据关系是否满足AMI编码关系光标设置菜单光标设蜀菜单O 慎式关要打开光标,谴按前面扳上的光标键。) 模式关要打开光标.请按前面板上的光标键。J分析:当输入全0码时,双极性码与单极性码都是全0波形,无极性交替,满足AMI编码规则。2. AMI码译码和时延测量(1)输入数据15位m序列(2)输入数据7位周期m序列DSO-X 2012A, IY5216

3、3262: Thu Apr 03 09:55:47 2014CH1: TPD01 CH2: TPD07CH1: TPD01 CH2: TPD02分析:由上图可知,AMI译码输出数据正确,编码与译码间产生了数据延时,利用光标测得15位m 序列延时为24.4声,而7位周期m序列较短,延时无法确定,20.4声+nT。3. AMI编码信号中同步时钟分量定性观测(1)输入数据15位周期m序列KD02 2_3位置,单极性码输出KD02 1_2位置,双极性码输出由波形分析可知:1单极性码型时钟分量更丰富,因为双极性码型存在时钟分量相互抵消的情况, 而单极性没有,所以单极性码型时钟分量更丰富。2接收机应将接收

4、到的信号转换成单极性码有利 于收端位定时电路对接收时钟进行提取。(2)输入数据全1码DS0-X 2012A. MV521B3262: Thu Apr 10 08:11:55 201415UU5?/25005/2O.nns 2.nnns;DSO-X 2012A 52163262: Thu Apr 10 08:11:02 20141-10.05;KD02 2_3位置,单极性码输出KD02 1_2位置,双极性码输出(3)输入数据全0码詩宽限制J通道2菜单O 耦合 直炕DC带宽限制KD02 2_3位置,单极性码输出KD02 1_2位置,双极性码输出思考:具有长连0码格式的数据在AMI编译码系统中传输会

5、带来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答:具有长连0码格式的数据在AMI编译码系统中传输会带来无法同步的问题,可以换用HDB3码 的形式进行解决。4. AMI译码位定时恢复测量通道2英单通道2菜单IO 合常宽限制微涸倒置探头 I 陌耦合蒂宽限制微涸倒置屎买KD02 2_3位置,单极性码输出KD02 1_2位置,双极性码输出由图分析可知,单极性码输出时,两收发时钟同步,即二者频率相同;双极性码输出时,两收 发时钟不同步,即频率不相同,可以采用HDB3码解决。(2)输入数据为全 1 码 CH1: TPD02 CH2: TPD06停止DSO-X 2012A,W52163262:Thu Apr 10 08:31:2

6、4 20141 2.U0V/ 2 2.00 V/1卜i1iiI|20.00 2.000/10? DS0-X 2012A. Wf52163262: Thu Apr ID 08:32:20 20141 2.00 V/ 2 2.00V/荒 Agilent采集标堆模式5DDMSa/s时通道話DC1.00:1DC1.00:1峰華值:4.8V频率:256.0kHz 频率(1):256.0kHz20.00S2.000/停止1 -10.0?老 Agilent标准模式1.0DGSa/s肾通道肾DC1.00:1DC1.00:1O-峰-峰值:4.7V频率:154.39kHz 频率:256.08kHz通道2菜单带宽限

7、制耦合 直流DCn探头耦含直流DC常宽限制J微涸n倒蜀採头KD02 2_3位置,单极性码输出KD02 1_2位置,双极性码输出由图分析可知,单极性码输出时,两收发时钟同步,即二者频率相同;双极性码输出时,两收发时钟不同步,即频率不相同。(3)输入数据为全 0 码 CH1: TPD02 CH2: TPD06通道2菜单倒置探头带宽限制直流DC通道2義单带竞限制微调as探头KD02 1_2位置,双极性码输出由图分析可知,全0码为输入数据时,单极性码,双极性码输出不同步,AMI失调。思考:为什么在实际传输系统中使用HDB3码?用其他方法行吗?(如扰码)答:HDB3码具有良好的抗连0特性,有良好的内在检

8、错能力,从而有利于收端位定时的提取,HDB3码无直流分量,且低频分量很少。扰码可行。5. HDB3码变换规则验证(1) 输入数据为15位周期m序列通道2離单通道2離单直疣兀帶宽限制微调倒置探头Q 耦合 口一口一*直疣匹帶宽限制微调倒置探头CH1: TPD01 CH2: TPD05CH1: TPD01 CH2: TPD08由图分析可知:输入数据与输出数据满足HDB3编码关系。(2) 输入数据位7位周期m序列通道2菜单詩宽限制J微涸 n直流D通道2菜单J傲调JZLCH1: TPD01 CH2: TPD05CH1: TPD01 CH2: TPD08由图分析可知:输入数据与输出数据满足HDB3编码关系

9、(3) 输入数据位全1码CH1: TPD01 CH2: TPD05CH1: TPD01 CH2: TPD08由图分析可知:输入数据与输出数据满足HDB3编码关系(4) 输入数据为全0码CH1: TPD01 CH2: TPD05CH1: TPD01 CH2: TPD08由图分析可知:输入数据与输出数据满足HDB3编码关系6. HDB3码译码和时延测量(1) 输入数据为15位周期m序列(2)输入数据为7位m周期序列CH1: TPD01 CH2: TPD07CH1: TPD01 CH2: TPD07延时:23.8声延时:35.8声分析:在测量数据时延时应该考虑到数据周期的长短,采用周期性的短序列测量

10、到的延时都是不准 确的,因为很可能此时的延时t=Nt+t1,但是用示波器测量到的延时仅为t1,因此示波器测量的延时 是不准确的,而实际当中传输的数据都具有随机性,而且周期都很长,测量时不会出现上述情况。7. HDB3编码信号中同步时钟分量定性观测(1)输入数据为15位m序列CH1: TPP01DS-X 测華 MV52163262: Thu Apr 1009:01:57 2014DS0-X 测2A, MY52163262: Thu Apr 1009:02:42 2014KDO2 2_3位置 单极性码输出KD02 1_2位置 双极性码输出分析:观测TPP01波形变化根据测量结果可知:HDB3编码信

11、号转换为双极性码时钟分量丰富。因 为当“1”和“0”等概率出现时无直流分量,有利于在信道中传输,并且在接收端回复信号的判决 电平为零值,因而不收信道特性变化的影响,抗干扰能力也较强。(2) 输入数据为全1码CH1: TPP01KD02 2_3位置 单极性码输出KD02 1_2位置 双极性码输出(3) 输入数据为全0码CH1: TPP01KD02 2_3位置 单极性码输出KD02 1_2位置 双极性码输出分析总结:HDB3码与AMI码有何不一样的结果?答:当输入为“全0”与“全1”时,AMI码输出码波形都一样,而HDB3码不一样。8. HDB3译码位定时恢复测量(1)输入数据为 M 序列 CH1

12、: TPD06 CH2: TPD02DSO-X 2D1MY52163262: Thu Apr 1U 迪:圧:男 2014KDO2 2_3位置 单极性码输出KD02 1_2位置双极性码输出2) 输入数据为全1码 CH1: TPD06 CH2: TPD02KD02 2_3位置 单极性码输出KD02 1_2位置 双极性码输出3) 输入数据为全 0 码 CH1:TPD06 CH2:TPD02KD02 2_3 位置 单极性码输出频率2频率d频率M)-X2IJ12A3 MY521ti:J2tiZ Thu Apr 1IJDy:1:l:1U2IJ14D:SU-X All 2A, MYb21 逊2: I hu Apr 1U Uy:1 J:2/ 2U142.DDV/ 2 2.DDV/2lJDMSa/s频率256.UkHz标堆模式bUIJwSa/s%3P3-:一=亠一-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