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教学设计及反思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7979503 上传时间:2023-11-2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詹天佑》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詹天佑》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詹天佑》教学设计及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詹天佑》教学设计及反思(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3、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才华和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感受詹天佑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难点:理解詹天佑开凿隧道所采用的方法以及“人”字型线路的设计思路。教学过程:一、话题导入同学们,在我们中国近代的屈辱史中,曾经涌现出了很多的爱国人士,谁能说一下你知道的?(指名说)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上节课我们还认识了“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有着杰出才能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出示课件简介詹天佑)二、自主感悟(一)检查

2、预习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2、课件出示生字词,检查字词认读情况。(指名读、齐读)(二)整体感知认识了生字,理解了词语,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思考:1、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叙述这件事的?2、通过这件事,你认为詹天佑是个怎样的人?哪些句子是具体体现的?(提示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要做好标记、批注等)3、小组间先交流,然后推选组长进行全班展示交流。(适时评价指导)三、精读感悟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理清了课文的脉络。现在,我们来深入学习课文。(一)、读文2-3段,思考:1、詹天佑是在()的情况下接受的修筑任务?(指名说)2、出示课件,做小结:

3、a:帝国主义者的要挟嘲笑、蔑视b:京张铁路沿线地理环境恶劣,修筑任务十分艰巨c:以上情况更加反出衬詹天佑为国分忧的爱国主义品质(二)、读文4-6段,思考:1、在修筑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试用小标题形式总结出来)2、面对这些困难,他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怎么想的?3、你从中感受到詹天佑的哪些人格魅力?(三)、学生根据提示自学交流,教师参与活动。(四)、全班展示交流。指名说。随机出示课件总结1、勘测线路说: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表现了詹天佑对工程一丝不苟、高度负责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做:他亲自带着学

4、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翻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体现了詹天佑身先士卒、与工人同甘共苦的工作作风。想: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表现了詹天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为祖国争光的坚强决心。2、开凿隧道针对八达岭和居庸关不同的地势特点,分别采用了竖井开凿法和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法。(让学生细读课文,在练习

5、本上画出图示,找两位同学板示并讲解。师做补充指导)3、设计线路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针对此,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1)课件出示三个站点,学生根据课文,试设计“人”字形线路。(学习方式同开凿隧道)(2)课件出示“人”字形线路示意图四、拓展延伸(一)、小练笔:清政府为了表彰詹天佑的丰功伟绩,授予他一封诏书,假如你是光绪帝,你会如何表彰他?(指名说)(二)、归纳人物形象:今天,我们乘火车去八达岭,过青龙桥车站,可以看到一座铜像,就是詹天佑。许多到中国来游览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也都赞叹不已。那詹天佑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呢?(提示学生结合全文总结,指名说)(

6、三)、永远的骄傲:詹天佑为中国人争了光,他是我们永远的骄傲!在中国近代,还有许多有志气的中国人,他们也为我们的国家争了光,他们也是我们的骄傲!课下搜集他们的资料,大家一起来交流。反思:根据设计好的教案和教学课件,在我校多媒体教室我为我班学生讲解了詹天佑这一课。课后,校领导和其他有经验的老师们对我这堂课进行了点评,我自己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这节课的成功之处首先在于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课件图示形象明了的展现出了詹天佑所采取的竖井开凿法以及他所设计的“人”字形线路,结合图片,学生很容易明白了文本内容。其次,本节课发挥了小组合作的优势,很多问题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将其解决,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第三,上课伊始和本节课结束时让学生探讨自己所了解的其他爱国人士及其故事,切合了本单元的主题,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本节课的缺失之处也有很多。首先,开头对詹天佑的简介上有些重复,占用时间偏多;其次,引入新课之后,对字词的处理过于简单,忽略了字词的书写指导等;第三,课文中对于詹天佑的描绘,讲解偏多,应让学生自读领悟,体会詹天佑的精神品质;第四,课堂容量太大,超时,不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重点、体悟难点。总之,从这节课中我认识到自身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加强学习,日后工作中,我会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