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农业产业建设支撑科技创新发展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7975399 上传时间:2023-12-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强农业产业建设支撑科技创新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强农业产业建设支撑科技创新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强农业产业建设支撑科技创新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强农业产业建设支撑科技创新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强农业产业建设支撑科技创新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强农业产业建设支撑科技创新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农业产业建设支撑科技创新发展(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强农业产业建设 支撑科技创新发展关于泰州市农业科技调研的报告日期:2010-08-10来源:泰州市科技局 作者:农村科技处字体:大 中 小 加强农业产业建设 支撑科技创新发展关于泰州市农业科技调研的报告 为认真贯彻全市“三干”会议精神,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实现“三年再来一个大变化”的奋斗目标,市科技局农村处于6月中下旬组织开展了全市农业科技调研。现将此次调研情况总结汇报如下:一、 全市农业科技发展现状1、农业科技载体建设情况(1)以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为依托,强化科技示范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走集约化发展的路径,以农业科技园区为载体,按照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

2、理念,细化功能定位,实行错位竞争、特色经营。目前泰州市共有市级以上农业科技园区33家,其中省级园区5家,市级园区28家。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农业科技园区规划总面积28.8万亩,已建成17万亩,总投资9.9亿元。近年来,各级园区根据自身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突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和成果转化为主要目标,以高效现代农业为核心,以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合作为支撑,以土地合作和专业合作为保障,对培育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起到了示范作用。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要搞好园区建设就必须首先搞好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我市各级农业科技园区重视搞好自身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农业企业和农户的后顾之忧,为园区高效农业

3、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泰兴市蔬果高效农业科技园突出对园区的设施投入,铺设主干道2000米、循环路道23000米,新建桥梁5座、泵站4座、硬质衬渠4000米,营造绿化林带4800米,实现路、桥、渠、涵、绿化“五配套”,水、电、通讯“三畅通”,为园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科技水平日益提高。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多年来我市园区注重加强产学研结合,鼓励校企联姻,聘请专家定期指导,科技水平日益提高。姜堰现代农业科技园鼓励园区企业积极申报各类农业科技项目,大力实施生态农业科技原始创新与集成创新,主动加强与扬州大学、上海水产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等科研、教育单位的

4、协作,积极推行农科教、产学研相结合开发模式。2009年,共承担部省级农业科技项目13项,引进稻麦、果蔬、水禽等农业新品种84个,进行生态农业新技术、新模式与新产品研究27项,集成生态农业新模式与新规程8个。运行机制创新,以产业化经营模式带动农民致富。园区产业化发展框架不断完善,形成了多方互动有机结合的良性发展。部分园区初步形成了“园区+公司+合作社+农户+经纪人+订单”的合作经济形式,和农户签订购销协议,以公司化运作带动农民致富。姜堰市现代农业科技园区通过“科技人员+公司”、“基地+企业+农户”、“基地+合作经济组织(或协会)+企业+农户”的模式发展绿色稻米、特色果品、特种禽业等生态农业产业,

5、园区农业企业和周边城市签订合同,建立绿色销售通道,实现无缝对接。09年销售收入1.3亿元,比2008年增长19%,生态农业旅游收入1050万元,比2008年增长30%以上,园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10500元,比2008年增长10.1%。强化环境建设,促进区域生态农业经济发展。建设园区,发展农业经济不应以生态破坏为代价。在发展农业的同时我市园区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兴化市联富食品有限公司为主体的海南镇农业示范区于2008年投资1500多万元建成一个占地1300亩的大型标准化养猪场,2010年5月,新建成的贮气量达1500立方米沼气发电项目正式运行。1600亩种植基地每年为脱水蔬菜加工企业提供近5000

6、吨优质无公害原料鲜菜,养猪场年上市肉猪3.5万头,沼气发电达50万千万时/年,园区秉持生态理念,走出了一条“蔬菜进工厂、下脚料进猪场、猪粪产沼气、沼液沼渣作肥料”的生态种养之路,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2)以农业龙头、科技型企业为载体,强化科技支撑农业企业是从事农、林、牧、副、渔业等生产经营的企业,是带动农业增收、农民致富,改变农村面貌的突出力量,而农业科技型企业又是推动农业技术创新的主力军,是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业新技术成果转化应用的强大推进器。一个地区农业龙头企业和科技型企业的发展状况直接显示出本地区农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和带动作用。泰州市于07年成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现有会员70家以上;

7、市级以上星火龙头企业13家,其中5家省级星火龙头企业;农业科技型企业29家,其中11家省级农业科技型企业;市级以上农业高新技术企业41家。全市注重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和科技型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以他们为桥梁和杠杆,运用现代化经营管理模式,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江苏九寿堂生物制品有限公司,2009年实现销售23000万元,利税2088万元,创汇860万美元。公司年收购龙虾等水产品14000吨以上,累计带动和辐射本市及周边县市10000多农户发展养殖业,为养殖农户增加11000多万元产值。此外,还吸收520名农村劳动力进厂工作,人平均工资1.37万元,对

8、推进水产养殖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起到了积极地作用。(3)以农业科技合作社为主体,强化科技富民泰州市农业合作社发展势头迅猛,全市已发展各类农民经济合作组织逾千家。在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大力扶持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已逐渐成为带领农民致富的排头兵。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创新农业经营机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有效形式,也是突破小农经济、实现农业规模经营的有效载体。09年,经省科技厅批准,我市启动建设9个省级科技型农业专业合作社,已经初显成效。泰兴市绿色经典蔬菜专业合作社是我市首批省级科技型农业专业合作社,2009年实现产值5000万元,纯效益1050万元,辐射带动本镇及周边乡镇农业结构调整,新增高效农业面积

9、30000亩,从业人数1800人,净增收入4500万元。2、近年来我市农业企业承担项目情况(1)国家级项目20062009年,我市共立项农业科技计划项目120个,其中国家级项目8项、省级项目28项,市-级项目84项。获批财政支农资金2533万元,其中国家级440万元、省级1048万元、市级财政资金1045万元。几年来还组织实施了国家星火计划43项、市级星火计划39项,有力的带动了我市农村星火产业的发展和壮大。2006年,兴化市申报的国家科技富民强县(市)专项行动计划“蔬菜种植与深加工技术示范及推广应用”项目共列省科技攻关、成果示范和服务体系建设子项目7项,获国拨和省拨资金300万元,2008年

10、通过科技部结题验收。目前,兴化市蔬菜种植面积已达60余万亩,鲜菜产量150余万吨,加工企业128家,年加工能力120万吨,实现产值20多亿元、利税1.3亿元、出口创汇5000多万美元,带动新增就业5600人,农民年人均增收200多元。2009年科技部农村司郭志伟司长亲自听取了兴化市富民强县项目的实施情况汇报,视察了兴化中野食品有限公司等,对项目实施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并邀请我市参与国家级农业科技计划品牌项目策划。(2)省级项目近几年来,我市共承担省级农业科技计划28项,无论是高技术研究、科技攻关项目,还是推广应用项目,都取得了明显的实施成效。2007年初,由姜堰新科机械有限公司等单位承担省

11、科技攻关项目“秸秆机械化还田及轻简稻作技术集成示范”。项目实施过程中,编制完成了秸秆还田机和水稻精少量直播机农艺规程等4个技术规程,建立了全量麦草还田轻简稻作耕整技术、全量麦草旋耕还田机插稻生产技术、全量麦草旋耕还田机插稻生产技术、全量麦草旋耕还田直播稻生产技术等3个技术规范。项目实施期间,4个示范区示范推广秸秆还田轻简稻作54.1万亩,推广轻简稻作技术179万亩,每亩节本增效119.7元,并且示范区的秸秆焚烧现象得到有效缓解。研制的两种机型列入了江苏省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产品目录,享受省财政农机补贴。3、农业科技创新情况 “十一五”以来,全市共引进繁育各类新品种400多个,大面积推广150多个,

12、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江苏红旗种业有限公司现有优势稻麦选育新品种23个,其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稻新品种2个、小麦新品种1个, 14个新品系进入中试阶段,公司1000亩的示范基地作为中科院遗传发育研究所扬州大学研究中心泰州试验基地,承担中科院遗传所和扬州大学部分转基因水稻种植鉴定任务。每年参试的各类水稻、小麦新品种有四百多个,展示推广的新品种三十多个、新技术十多项。加快成果转化和推广力度。10年上半年市科技局农村处向省科技厅推荐40项 “十一五”以来我市在实施国家、省、市、县级各类项目时取得的的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省科技厅将通过江苏农村科技服务超市网站展示这些新成果并编印汇编

13、材料,下半年有望通过遍布全省各地的省级科技服务超市分店、便利店进行推广。其中江苏畜牧兽医学院培育的姜曲海猪新品种、黑羽番鸭市场前景广泛,市场风险低,适合大片推广。靖江市长江鳜鱼人工养殖技术有三项创新国内领先,为水产养殖结构调整和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柱品种,其鳜鱼养殖技术科教片先后两次在中央台播放,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成效突出。二、 农业科技发展存在的矛盾和问题1、农业科技投入比重低,政府支持力度弱 科技的发展和创新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农业经济保持动态增长的必要条件。受农业先天条件的制约,农业科技项目开发周期长,风险高,示范推广困难,因此企业开发积极性不高,多数还是维持传统生产、经营模式。

14、我市一些大型农业企业的科技投入占企业总产值不足1%,甚至更低,而这个数据在部分工业企业已经超过了2%。农业自古就是弱势产业,相较于工业科技计划,农业科技计划在政府整体规划中的地位比较低,政府支持力度相对较弱,虽然农业科技投入逐年增高,但是对于众多农业企业来说还是杯水车薪。2、农业企业管理问题日趋严重 农业企业化经营,是一种新型农村经济组织的制度创新过程,是使现代农业适应目前市场环境的必然要求。通过企业化的经营管理可以进一步整合资源,按照经济规律和市场法则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从而达到利益最大化。但是农业企业化管理又存在相当大的困难,受雇农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低,管理困难,一旦农民从自主务农转化为雇

15、佣性质的农业劳作,有固定收入,部分农民就会缺乏责任意识,导致农业收益降低。在当前农业企业化经营实践的过程中,企业组织、管理混乱,农业指导性人才缺乏等问题成为了农业企业化经营的拦路虎。3、人才机制亟待完善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石,现在农业企业的人才缺乏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刚毕业的大学生不愿意回到农村,现有的农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老龄化加剧,流失严重,造成人才断层。缺少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留不住人才,农技推广人员数量也逐年下降,转行、跳槽事件普遍。4、新品种、新技术匮乏 由于研发新品种、新技术的周期长,风险大,再加上部分农业企业自身的研发力量薄弱等原因,企业更愿意寻找成熟的农业科技成果直

16、接引进、转化,但是多数农业成果注重农业基础研究,适合本地转化的新品种、新技术相对较少,经济效果不明显,再加上获取农业新成果信息的渠道少,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5、务农人员老龄化严重,缺乏创新能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更愿意进城工作,特别是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逐渐转移到了第二,第三产业或者直接外出打工。种田受季节和市场影响较大,风险高,收益低,城市周边的农民进城打工方便,打工的收益不比务农少,还能避免看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因此,现在实际上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大多是妇女和老年人,这些人普遍文化程度不高,老年人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弱,造成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困难的问题。农民的文化素质低决定农业科学应用水平低,难以很好地掌握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有相当一部分农民沿用传统办法种田,对新的优良种苗、栽培技术和农药、肥料的性能弄不懂,即使将新型的技术送到户,也往往不能灵活运用,达不到预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