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经济学课件(2012)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7974403 上传时间:2022-09-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经济学课件(2012)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旅游经济学课件(2012)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旅游经济学课件(2012)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旅游经济学课件(2012)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旅游经济学课件(2012)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旅游经济学课件(201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经济学课件(2012)(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旅游经济学一、旅游经济1.性质: 1)商品化的旅游活动:以旅游产品为对象、以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为主体、以货币为交换媒介的基础上 2)综合性的服务活动:食、住、行、游、购、娱以及相关部门,以旅游为目的,以经济为基础、以服务为主的综合性活动 3)相对独立的经济产业:现代经济的“朝阳产业“,第三产业中的”龙头产业“2.作用: 增加国家外汇收入,平衡收支 回笼货币,积累资金 带动相关行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增加就业机会 旅游经济的扶贫功能 对当地文化方面的正负作用 对生态环境的作用3.特点: 逐步宽松的经济条件 趋于成熟的旅游经济政策 加快旅游生态环境建设的步伐 大力发展地方旅游经济 走向全国的旅游市场

2、 二、旅游产品1.概念:旅游经营者向旅游者提供的,满足其在旅游活动中所需的各种物品和服务的总合。2.构成:包括整体旅游产品和单项旅游产品。3.特征: 1)综合性产品的构成:食、住、行、游、购、娱;有形、无形;物质、精神;生产经营的相关性:工业、农业、建筑业、纺织业、金融业、保险业 2)无形性 购买前:通过媒介,获得印象 购买中:以服务为形式,感受 购买后:旅游经验 3)不可转移性 旅游资源和旅游设施:相对固定 产品的所有权:旅游目的地和旅游经营企业 4)生产、交换与消费同一性 空间上 时间上 5)依赖性 旅游吸引物:属于公共产品 基础设施:服务于公共社会 6)脆弱性 内部因素:食住行游购娱比例

3、失调;季节性、时令性 外部因素:政治、经济、社会、自然环境4. 分类:(一)按照旅游产品的特点分 观光旅游产品: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城市风光等 文化旅游产品:历史遗迹、古迹、旅游文化节、宗教旅游等 度假旅游产品:海滨、山地、温泉、乡村、野营等 公商务旅游产品:会议旅游、奖励旅游和由大型国际博览会或交易会、大型国际体育比赛活动、大型纪念或庆祝活动等大型商业活动引发的旅游活动 生态旅游产品:观鸟、野生动物旅游、自行车旅游、漂流旅游、沙漠探险、保护环境、自然生态考察、滑雪旅游、登山探险、香格里拉探秘游、海洋之旅等 (二)按照功能分:康体旅游产品、享受旅游产品、探险旅游产品、特种旅游产品(三)按照旅游

4、产品的开发程度分:全新旅游产品、换代旅游产品、改进旅游产品(四)按照旅游产品的销售方式分:团体旅游产品、散客旅游产品、自助旅游产品a. 一般构成 现代市场营销理论认为,一切产品都是由三个部分组成,即产品的核心部分、形式部分和延伸部分。b. 需求构成 按照旅游者的需求程度分析,旅游产品可以分为基本旅游产品和非基本旅游产品。c. 供给构成 旅游资源(旅游吸引物):1)自然吸引物(地方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 2)人文吸引物(古迹与建筑、休闲求知健身场所、购物场所) 3)事件吸引物(博览会、体育竞赛) 旅游设施 旅游专门设施(住宿、餐饮、交通、游览) 旅游基础设施(道路、水 热 电 气) 旅游服务

5、 旅游购物品 旅游便捷性5. 开发原则 市场导向:旅游市场定位、目标市场状况分析 综合效益:经济、社会、生态 开发与保护并重:承载力、节约资源 突出特色:求新、求异、求特6. 生命周期理论(大题目) 1)旅游产品生命周期阶段及特征探索阶段:少量的探险者偶然地光顾,没有公共设施 到访者被旅游地的自然特色所吸引参与阶段:当地居民提供旅游基本设施 确定的客源市场开始出现 开始有了旅游季节,广告也开始出现发展阶段:旅游设施得到发展,促销力度得到加大 外地对旅游业的控制加大 旺季的旅游人数远远超过了当地人口数量,致使当地人对旅游者产生敌对情绪 巩固阶段:旅游业成为当地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 成熟的客源市场已

6、经形成 本地的一些陈旧老化设施已降为次等设施 当地做出努力来延长旅游季节 停滞阶段:旅游者数量及旅游容量达到顶峰 旅游地形象已定型并广为人知,但不再时兴 旅游设施的供应逐渐减少,其转手率较高衰落或复兴阶段:旅游者被吸引至新的旅游地 旅游设施逐渐被非旅游设施所取代 旅游地变成了旅游贫民区或是完全没有了旅游活动 采取适当的措施,如重新定义旅游吸引物,改善环境等,则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复兴 3)延长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的经营策略 a.旅游产品改进策略 改进产品的质量、功能、形态 提高服务质量、改进旅游设施和设备、增设新的旅游服务项目,开辟新的旅游景观 b.旅游市场开拓策略 开发旅游产品的新用途;开辟新市场

7、 c.旅游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产品、促销、流通渠道、定价(production、promote、place、price) d.旅游产品升级换代策略三、旅游商品概念与开发原则 1、旅游商品概念 主要基于满足外来旅游者的需要而开发并销售、并且主要为旅游者所购买的有形物品。它包括三点内涵: 旅游商品是有形物品,这就将旅游商品与旅游服务区别开来; 旅游商品的开发和销售主要是基于满足外来旅游者的需要; 旅游商品的购买主体是外来旅游者。 2、旅游商品的开发原则 地域性原则。 文化性与艺术性原则。 便携性原则。 精品原则。 特色原则。 四、旅游需求概念、特点、影响因素、需求与价格变化关系(大题目) 1、旅游需

8、求的概念n 旅游需求:具有一定支付能力和余暇时间的人们在一定时间内,愿意按照一定价格而购买的某一旅游产品的数量。n 旅游需求是流量指标,强调在一定时间内的需求,指的是对整体旅游产品的需求,并且特别强调余暇时间。2、旅游需求的特点 旅游需求具有综合性 旅游需求具有多样性 旅游需求具有波动性 旅游需求具有季节性3、旅游需求概念影响因素 客源地的人口特征 人口总数、人口结构(年龄、性别、职业)、人口分布状况 旅游者的可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 旅游产品的价格水平 目的地的旅游资源和服务质量 货币汇率 两个不同国家货币之间的比价。旅游接待国同旅游客源国之间的汇率下跌,旅游接待国的货币贬值,旅游产品的价格就会

9、下降,前往该国的旅游需求就会增加4、需求与价格变化关系(大题目). 旅游需求量与旅游产品价格呈负相关关系呈负相关关系的原因: 第一,价格变化所产生的“收入效应”而引起的需求量变化。 第二,价格变化所产生的“替代效应”而引起的需求量变化。 范伯伦效应 :美国社会经济学家范伯伦(Veblen)提出,在旅游业中,存在着“挥霍消费”,即指某些游客为了显示自己的财富和地位,会对奢侈型旅游产品产生需求,称为范伯伦效应(Veblen effect),其需求规律是:当旅游产品或服务价格上升时,被认为是提高质量,其需求量也随之上升。 5、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弹性、需求水平指标 1)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弹性 旅游需求

10、弹性 弹性:反应两个经济变量变化的相关关系。 指作为因变量的经济变量Y的相对变化于作为自变量的经济变量X的相对变化的程度。用公式可表示为:a. 旅游需求价格弹性 Edp1,表明旅游需求富有弹性,旅游需求量的变化大于旅游产品价格的变化。 Edp1,表明旅游需求缺乏弹性,旅游需求量的变化小于旅游产品价格的变化。 Edp=1,表明旅游需求具有单位弹性,旅游需求量与旅游产品价格发生同比例的变化。 b. 旅游供给价格弹性:是指旅游供给对旅游产品价格变动所做出的反应程度,旅游供给价格弹性等于旅游供给量变化的百分率与旅游产品价格变化百分率之比。 ESP=0,旅游供给完全无弹性。 ESP 1,旅游供给富有弹性

11、。 2)需求水平指标 a.旅游者人数指标是指旅游目的地国家或者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接待的旅游者总人数。 b.旅游人次指一定时期内到某一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旅游者人数与平均旅游次数的乘积。 c.旅游者停留时间指标 旅游者停留天数是指一定时期内旅游者人次与人均停留天数的乘积 旅游者人均停留天数指标是指一定时期内旅游者停留天数与旅游者人次数之比。 3)旅游者消费指标 a.旅游者消费总额: 指一定时期内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全部货币支出。 b.旅游者人均消费额: 指一定时期内旅游者消费总额与旅游者人次之比。 c.旅游消费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国旅游消费总额与该国或该地区的居民消费总额

12、或者国民收入的比值。 4)旅游出游率与旅游重游率指标 五、旅游供给特点及影响因素? 1. 旅游供给的特点 1)旅游供给的差异性 2)旅游供给的多样性 3)旅游供给的非储存性 4)旅游供给的可持续性 2. 旅游供给的影响因素 1)旅游环境容量 2)旅游产品和相关产品的价格 3)旅游生产要素的价格 4)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5)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6)旅游经济方针和政策 7)旅游生产经营者的心理预期 六、旅游价格的概念、构成、影响因素 (差价 优惠 边际收益成本) 1.旅游价格:是指旅游者为满足其旅游活动的需要所购买的旅游产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2.旅游产品的价格构成包括四个方面,即旅游企业的营业成本、期间费用、税金及利润。其中旅游企业的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之和又称为产品成本。用公式表示为: 旅游产品价格 = 营业成本 + 期间费用 + 税金 + 利润 3.旅游价格的影响因素 1)供求关系影响价格 2)竞争影响价格 : 旅游供给者之间的竞争 旅游需求者之间的竞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