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电影观后感精选3篇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7973753 上传时间:2023-11-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肖申克的救赎电影观后感精选3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肖申克的救赎电影观后感精选3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肖申克的救赎电影观后感精选3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肖申克的救赎电影观后感精选3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肖申克的救赎电影观后感精选3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肖申克的救赎电影观后感精选3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肖申克的救赎电影观后感精选3篇(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肖申克的救赎电影观后感(精选3篇)看完某一作品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这时候非常有必需要写一篇观后感了!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肖申克的救赎电影观后感(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肖申克的救赎电影观后感1由弗兰克德拉邦特执导,两位金奖演员摩根弗里曼、蒂姆罗宾斯主演,改编自畅销作家斯蒂芬金著作丽塔海华丝与肖申克的救赎的肖申克的救赎,当年上映时,票房惨遭滑铁卢,却能够在上映后迄今长达25年的多数时间称霸IMDb和豆瓣电影Top250的榜首。初看肖申克的救赎时,虽觉得电影各方面的确精彩,但总会挑剔它结局过于梦幻不切实际,比如说在关键的夜晚之际风雨交加,犹如为

2、了烹煮鸡汤而采纳的机械神迹。如今再看时,却有些改观了,无法否认那照旧机械神迹的情节编排,却让我信服了蒂姆罗宾斯扮演的安迪的确是有实力创建神迹的人物,也让我看到他如何救赎全片的叙述者摩根弗里曼扮演的瑞德的这一层面。也难怪电影支配瑞德作为旁白叙述者,他让我们与他一起在一旁观看安迪这个角色,一同见证安迪超乎常理的作为与他带来的影响,也能从这位监狱老鸟得知诸多有关鲨堡监狱的残酷事实,像是新人最难熬的第一个夜晚,老鸟们用香烟赌谁先崩溃,在夜晚里以别人之苦取乐;监狱中会霸凌他人、强迫与其发生性关系的恶霸三姐妹;监狱如何让囚犯体制化;以及在他向安迪表述说希望是危急的时,我们早已看到他仍抱有假释出狱的念头,期

3、望重获新生。而肖申克的救赎也是今年刚凭借1917获得其次次奥斯卡最佳摄影的罗杰狄金斯,第一次提名该奖项的作品。假如留意这部电影的摄影,这部摄影在叙事上也静默扮演重要推手的角色。比如说一起先的监狱空拍,我们看到镜头随着载犯人的囚车划过绿地,带到石墙里面冷峻的监狱情景,这是电影少有的宽敞远景,却若有似无地告知我们,这些犯人的将来将会远离色调;囚犯第一次见典狱长的时候,透过铁窗外的光线,他们背对着光,阴影拉得长长的落在地上,然后镜头缓缓移到典狱长的身后,我们知道,铁窗外的光线就是打在他的身上,然后他走向前,此时镜头才反拍到他的正面,他的西装上有个闪闪发亮的十字架,他说监狱里的首要铁则不能亵渎上帝而镜

4、头告知我们他就是这座监狱的上帝。这些看似一般叙事的镜头,或许初看的时候没什么感觉,重看的时候感官就放大了,或许这是身为观众的诠释,但也要归功于摄影带来的视觉意境,给我们带来无限的遐想。像是很多人都津津乐道的安迪在屋顶上为众人争取啤酒的场景便是绝佳例证:偏冷的色调建立了整部电影的调性,而安迪一行人来到屋顶干活,让我们短暂离开那冷冰冰的建筑,并从角色们的身后可以望见开头建立的绿色风景。这是狱中老手瑞德用贿赂替这群人带来的福利,然而在听到狱警队长海德利在埋怨美国的税收制度时,安迪放下手边事务,手无寸铁的走到警卫身边。扮演安迪的蒂姆罗宾斯带来的精湛演出当然是带给观众的第一印象。而镜头协助的叙事也是绝大

5、功臣。从这个场景所见,一起先虽然来到屋顶,电影偏蓝的色调照旧,而安迪与海德利警卫对谈的场景,是以仰角来拍摄安迪,而海德利则是用些微的俯角所拍。一般不会以仰角拍摄地位较低的人物,但这个场景,镜头角度首先告知观众,安迪是占上风的。随后海德利将安迪推至屋顶边缘时,切换为俯视的正上方视角,强调屋顶之高,安迪境况之危急,随着安迪渐渐劝服海德利,镜头向下直摇,直到平视两人,从安迪身后我们再次望见远处的绿地,我们便知道海德利将会被劝服。接着下个镜头切换至众人喝酒的场景,色调明显转为暖色,像是夕阳光线洒在他们身上,而瑞德的旁白却表示这发生在白天早上,我们才知道罗杰狄金斯的摄影已超越了现实,将这鲨堡监狱史无前例

6、的一刻添加了魔幻氛围。而电影托马斯纽曼的配乐在其中也扮演重要角色,在上述的镜头中,当安迪劝服了海德利,配乐立即点亮了某种精神成功的情境,更添安迪的神圣性。除此之外,在这部叙事长达20年的电影中,主要以旁白串起事务,事务间不见得存在明显的逻辑关系,音乐也成为供应转换氛围的媒介。更值得留意的是,电影主题曲同时流淌出沉重与清亮两种感受的相互克制,像是狱中瑞德与安迪的价值观对立,又像是角色幽暗情感里的希望带来挣扎,挣扎中慢慢光明起来,久久缭绕于心。在电影中有一片刻安迪也让囚犯们见证音乐带来的感动,恍如久降甘霖,让时空凝滞,进而引导出这部电影的主题希望。希望,安迪之所以非凡,正是心中抱持的希望所带来的坚

7、毅,所以他能每每不畏狱中的恶霸、所以他能忍受20年之久的冤狱、所以他胆敢挑战警卫,甚至典狱长,也因为这样,只有当我们跟着瑞德看着他度过种种难关,随着安迪穿越那黑暗又污秽的排粪管,就像忍受很久冷色色调望见暖光的感动,那海水的湛蓝、阳光的和煦,才让我们再次体会到希望的完满。肖申克的救赎电影观后感2看完这部电影我突然心血来潮想写些什么,或许是折服于主子公安迪的聪慧,或许是感慨于他的坚持,或许仅仅是想写些什么而给自己找的借口罢了,不管是哪种理由有一点却不行否认:这部电影的确打动了我。电影中一共出现两派人物:以安迪为代表的囚犯和以诺顿为代表的掌权派。两者有利益的交叠也有地位角色的冲突。抛开其他因素不说仅

8、从两派代表人物自身特点来说,就存在很强的可比性。首先从安迪的个人品质来说,在很多方面他的行为都堪称典范:无论是刚入狱时面对不公的命运时候的理智,还是和狱警哈德利打交道时的冷静,不管是遭受姐妹花骚扰时的英勇的抗拒,还是为达目的坚持不懈的那种自信不行否认他所作的一切极其平常,但正是彼时彼刻的这种从容豁达真地打动了我。设身处地的考虑他所面对的一切,我不敢说我能做得和他一样好。他为目标而痴狂,为志向而奋斗,用执著的奋斗续写了一首不屈的歌。除了安迪,另一位主角瑞德的美妙品质也不行否认,他作为故事的讲解并描述者,安迪的挚友,一个在监狱里能够得到违禁品的和善的人。假如不考虑他的个人历史(谋杀犯),不考虑他所

9、处的详细环境(监狱),可以说他是一个特别和善的老人。两个人都有人性中最美的一面:纯朴,和善。说起掌权派的代表人物:狱警哈德利和典狱长诺顿。前者象征冷漠,暴力,和肯定的听从。是统治者的冷血工具。后者象征贪欲,自私,和残暴。是邪恶的化身。地位的相对优越让他们习惯于用武力压制一切,驾驭一切。从安迪入狱的那一刻起,全部的人权都已不复存在,他和他的同伴所要面对的是全部的不公正:遭遇没有理由的责打,吃掉难以下咽的饭菜,进行简洁的重复的洗衣工作,体会单调乏味足以让人窒息的禁闭掌权者披着一幅慈爱的伪装,却肆意的践踏着囚犯的一切。囚犯因为获罪而入狱,却表现出和善的本性,掌权者身为官吏却毫无怜悯之心,剧烈的对比让

10、人不得不对当时的现实反思。或许影片正是想通过这样的地位的冲突和角色行为的冲突来对现实社会进行剧烈批判。我记得安迪的一句台词:“我在外边心直口快做一个正直的人,而在里面我却不得不做一个坏蛋。”这句台词不仅是主子公对现实剧烈不满的表现,更是对现实无情的讽刺。或许现实就是如此残酷,或许监狱的确如此真实,或许在社会的某个角落正在重复着这种不公。但全部的一切仅仅只存在于假设之中,现实的全部也因为假设的存在而把真相隐藏。只给我们一个“或许是真”的假象,让我们揣测,让我们想象让我们体会那更深层的含义肖申克的救赎电影观后感3在这部影片里,德拉邦特想要表现的是谁对谁的救赎呢?没有任何辩驳的自由,巧舌如簧的检察长

11、把安迪的生命交给了肖申克漫长的岁月。被冤枉的银行家不会甘于命运,然而肖申克并非福地,第一天晚上就有人被活活打死了。“把信仰交给上帝,把身体交给我。”监狱长的训词特别露骨,他的意思无非是“在这里,你们没有自由,必需无条件地做任何事,不要有什么不切实际的幻想,那是属于上帝的”,于是,一场关于尊严和人性的斗争就此开场,不过在这场斗争中,救赎主不是上帝。救赎主是两个字:希望。被救赎的也是两个字:自由。或许这篇文章的读者会认为我太过抽象化了,但是当你在头脑里从头至尾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断闪回那些片段的时候,你会轻而易举地理解我这么说的缘由的。希望,是整部影片的主题。在安迪来肖申克之前,监狱里的话题除了变态

12、、打架就是无所事事地消磨时间,混乱、肮脏、恐惊、无望共同织就了这里恶劣的环境,犯人没有任何人权可言,为监狱长无偿出卖他们的廉价劳动力。在安迪入狱之后,这个不甘现状的银行家尽管依旧无力变更犯人事实,但他却至少带来了希望,一种不曾有过的自由生命的气息。这种希望不同于监狱长口头上说的“我是世界的光明,跟着我就不会有黑暗”,因为他是个彻头彻尾的“伪基督”,他只是借基督之名行魔鬼之事,监狱长教化囚犯们“不许亵渎上帝”,其实他正是把自己当作上帝的,而骨子里,他残暴的禀性是要让囚犯们屈服于“纪律和圣经”,甚至于“要你吃你就吃,要你拉你就拉”,暗无天日的熬煎最终把肖申克的每一个人都制度化了,导致了老布的死亡,

13、导致了瑞德出狱后仍带上了毫无人权的“请示”的烙印,失去了希望,就始终无法像一个正常人那样的生活,而监狱长的所为,正是要彻底磨灭肖申克犯人对于将来的希望。安迪是注定要和的暴力制度对抗的,他带来了希望。这种希望,在于对恶势力(三姐妹)坚决的抗拒,在于不失生活情趣的雕刻,在于不畏凶险为大家赢得那坐牢以来唯一一次由海利请客的啤酒,在于他当着监狱长的面播放大家从未听过的奇妙音乐,在于他执着地带领大家修建全英格兰州最好的监狱图书室,在于他二十年来孜孜不倦地挖地洞逃命。对此,我们不得不说安迪是一个被导演诗性化了的英雄,德拉邦特对这个人物的塑造通过贯穿剧中的几个“HOPE”一目了然地呈现了出来,或许他本人就是

14、一个希望中的人物,但通过他个人的努力,我们可以看到方方面面的改变,其中最明显的改变来自于瑞德。很难想象,假如没有安迪和他的约定,瑞德是否会和老布一样,因为被长期地制度化了而无法适应社会,最终只能在长期的压迫之后在自由社会“到此一游”,缘于这个约定,瑞德坚持了下来,找到了他坚持“希望”的终点自由。真正的自由是心灵的自由,很明显,这又是安迪用自己的行动对瑞德的救赎。还有一个明显的改变来自汤米,这个目不识丁的年轻人尽然在他的感化下考上了中学,在那个安迪努力建立起的图书室里,人们短暂遗忘了压迫、暴力、恐慌,自由祥和的生活的乐趣给每一个人都带来了希望。当我再一次回顾这部影片的时候,我突然感觉到,这个安迪

15、,何尝不是另一个现代版的耶稣?他的受难,始终昭示着耶和华的那句预言“其中归正的人必因公义得蒙救赎。但悖逆的和犯罪的必一同败亡;离弃耶和华的必致消亡”,而德拉邦特好像也的确要把他塑造成一个耶稣式的人物,从他逃出肖申克之后的仰天长啸到监狱长自杀之前墙壁上的那一行字“主的审判很快驾临”好象都在诠释着这一点。但是,我们同样可以在他身上看到一种自由人对于命运的抗拒精神,这是一个在心灵上得到解放的人,任何实质的牢笼都束缚不了他,作为一个现实存在的人,他的肉体虽受磨难,却并未消亡,而是用实际的行动来抗争,而老布,放飞了杰克,却囚禁了自己,这就和安迪的形成了显明的对比,告知人们:不管在任何地方,只要在心里还有最终的一点希望,那就还活着,否则,安于麻木的现实,也就同死亡没有什么区分了。是的,是“希望”救赎了“自由”,这是重新构建的现代文明里的救赎,除了自己,我们没法依靠虚幻的救主。曼德拉说过:“心,是一个人最强壮的部分。”假如我们的心不停息,希望,就始终存在。最终,用安迪留给瑞德的那封信作结尾吧:心怀希望是一件好事,或许是最好的事,心怀希望就恒久有希望既然你已经走到这儿了,就再走远一点吧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页 共1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