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三循环”套种[1]..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7971656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业“三循环”套种[1]..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林业“三循环”套种[1]..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林业“三循环”套种[1]..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林业“三循环”套种[1]..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林业“三循环”套种[1]..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林业“三循环”套种[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业“三循环”套种[1]..(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林业“三循环”套种技术及效益研究项目可行性报告德清县三农绿化苗木专业合作社二OO八年六月1立项的背景和意义12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33研究开发内容和技术关键44预期目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应用或产业化前景) 55研究方案、技术路线、组织方式与课题分解 66计划进度安排97现有工作基础和条件98经费预算11林业“三循环”套种技术及效益研究项目可行性报告1立项的背景和意义林业是保障国土安全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主体,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具有缓减地球温室效应、防治荒漠化、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防灾减灾确保农业高产稳产等生态功能。林业同时还是一项重要基础产业,承担着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

2、。(1)提供木材等木质林产品,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多方面的需要。(2)提供以木本粮油为主的非木制品产品,为解决 21世纪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服务。(3)林业是山区、沙区和湿地综合开发的主要途径,帮助贫困地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4)林业在提供就业机会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 作用。因此,发展林业事业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事业。德清县地处浙江省北部, 座落于杭嘉湖平原西侧, 天目山支脉的东 麓,北连湖州,南接杭州,属杭嘉湖平原,总面积935.2平方公里,是一个“四山一水五分田”的半山区县,现有林业用地面积 61万亩,占土 地总面积的43.5%,全县森林覆盖率44.6%。德清县森林资源特色明显(竹类资源

3、丰富),林业产业发达(竹、木加工业)。2007年全县林业行业总产值达55.2亿元。林业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战略部署中发 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德清林业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少的矛盾和问题,主 要表现为:(1)环境保护观念不强,经营思想落后;(2)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好,分布不均;(3 )木材供需缺口大,后备资源断档;(4 )经营粗放,效益不高;(5 )对林业投入的总量仍显不足;(6) 林业基础设施薄弱,发展后劲不足;(7) 林业科学研究、推广与信息发展滞后;(8 )林业政策、法律体系不健全,财政、税收、信贷制度倾斜力度不够等等。为了更好地落实示范区建设的各项任务,树立全省乃至全国现代

4、林业建设的样板, 必须尽快解决和克服上述存在的问题,必须创新现有林业体制和机制,加大林业生产投入,鼓励全社会力量关心林业、 发展林业,切实提高投入与产出比,克服林业生产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提高前期效益,保护林业生产者的积极性。必须研究、总结和推广现有林业生产中的先进经验和实用技术,改变传统粗放、低效的经营方式,采用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模式,科学治林、科学养林。这 对当前全面推进小康社会、新农村示范区建设和德清生态县建设,发展本地林业经济,提高山区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山区社会和谐, 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林业“三循环”套种法是德清县三农绿化苗木专业合作社经过多年的林业种植实践而摸索出的一条林业创新

5、的新路子。林业“三循环”套种法是:用材林 套种绿化工程苗木 套种竹子。即先种植用材林幼苗,再在其空隙中套种绿化工程苗木,当用材林生长3-6年左右开始影响到绿化工程苗木时,绿化工程苗木正好长成,可陆续挖掘用于绿化工程建设, 而产生了良好的短期经济效益。当用材林经过了7-8年后可以按期进行抚育性疏伐,再在绿化苗木挖掘和用材林疏伐 的空隙中套种毛竹等,待十余年后用材林进入皆伐期可采伐出售时, 竹林也已发至漫山遍野,再将用材林采伐销售。竹林是永久性循环商品林,由此使林业特色由近至中到远有了永久性的社会生态、经济效益。山林永远保持绿色生命,促进林业的可持续性的发展,把兴林富民做到了实处。林业“三循环”套

6、种法兼顾了短、中、长三期效益, 兼顾了经济、 生态、社会三大效益,是一种高效、集约化的营林模式,使林业投入、经济运行步入良性循环。本项目拟通过合理的树种组成、密度配置、套种时间、抚育方式等技术研究,总结“三循环”套种法 的关键技术,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得出一套操作性强、适用性 广的林业新型生产技术,指导广大林业生产。2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用材林套种法由来已久,并已被广泛使用。为了增加前期收益, 在幼林林下套种豆科植物(如黄豆)、经济植物(如西瓜)、药材、 茶叶等,为了改善土壤营养、结构,套种绿肥等等。近年来,随着人 们生态环境意识的加强,为了防治林业开发中的水土流失,减少林间水分蒸发,

7、降低林相温度,普遍采用林下种草等方法。南方传统的速 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多采用人工以纯林模式造林。这种模式易造成水土流失,林相单一,不利于病虫害防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本世纪以来,各地大力提倡发展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通过阔叶化改造,形成异龄、复层、混交的健康森林,使森林在美化、彩化的同时,达到生 态功能最大化,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加快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针阔混交林栽培技术、毛竹阔叶林混交技术、针竹混交林技术陆续报 道,但这些报道具有区域性、试验性的特点。“三循环”套种法林 业发展思路属群众首创,尚未进行系统研究,也未见相关研究报道。3研究开发内容和技术关键3.1主要研究内容1、 用材林与绿化工程

8、苗木套种技术研究。研究合理的配置树种、 密度大小、抚育方式,进行早期投入与效益分析。2、 用材林抚育间伐技术研究。研究合理的采伐方式与采伐强度, 进行早中期投入与效益分析。3、用材林、毛竹混交林技术研究。研究毛竹的合理配置的时间、 密度,配置模式,进行中期投入与效益分析。4、用材林向竹林逐步过渡的相关技术研究,进行中后期投入与效益分析。5、 用材林的毛竹林改造技术研究,包括林木的采伐,竹林补植, 竹林抚育等技术,并进行后期的投入与效益分析。6、“三循环”套种法综合技术总结与效益评估。3.2技术关键本项目的关键技术是前期绿化苗木的套种密度和套种方式、中期毛竹的合理配置时间、密度和配置方式。4预期

9、目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应用或产业化前景)4.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选择120亩为试验、对照园,采用集约化经营, 推广3000亩。2、 苗木套种收益年平均每亩400元以上。3、 用材林每亩材积达6立方米,产值每亩 6000元以上。4、 竹林混交方式建园比常规的用材林采伐后建园可提早3 5年 产出。4.2应用与产业化前景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相对缺乏的国家,人均木材蓄积量和木材消耗量均处于较低的水平。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入,我国木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建设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是缓解木材供需矛盾,满足国 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林产品日益增长需求的重要措施。德清县木材短缺的形势更加严峻,作为当地的主要用

10、材树种马尾松,由于遭受松材线虫病的为害而面临绝境,必须加快发展替代树种加以更新换代。本项目以用材林和竹林为目标树种,符合社会需求,前景看好。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国民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城镇与道路等基础建设发展迅速,人们的居住和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城镇面貌焕然一新,一个园林城市、山水城市的建设需求俏然而至。宁静、舒适、干净、鸟语花香已成为城市上品位、上档次和旅游开放、吸 引外资等工作的有利条件,也已成为文明城市的标志。为此,加强城镇 与道路的绿化、 美化生活环境,已成为当今城镇建设的必不可少的内容, 也是我省全面建设生态省的重要组成部分。绿化工程项目日益增多,绿化苗木需求量也相应

11、增加。短期套种绿化苗木符合市场需求,有利可图。德清县三农绿化苗木专业合作社是浙江浙北生态建设有限公司的下 属企业,而浙江浙北生态建设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从事林业开发规模较大 的民营企业,创办于九十年代中期 ,旗下还有浙北生态何氏林场分公司、 湖州市三农禽业专业合作社、农产品配送中心等企业,共有九个林区, 山林总面积10220亩。德清县三农绿化苗木专业合作社从本世纪初开始, 在自己租用的山地开始了“三循环”套种法尝试,已取得了初步成效,预测应用此项技术,公司可年增产值100万元以上。如技术成熟,可向社会推广, 其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应用前景广阔。5研究方案、技术路线、组织方式与课题分解5

12、.1研究方案以林学、生态学、森林经理学理论为指导,采用调查总结与试验6布置、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方法。效益评估采用实际投资收益与资产评估分析相结合的办法。为了缩短试验时间,本项目划分三个不同阶段,各阶段试验按各自要求同步进行。1、建立4个试验、对照园,面积共120亩。对何氏林场各分场进行林分调研,选择保存完好、林相整齐的林分作为试验园,采用集约化管理,并分别做好投入成本核算,试验园要求如下:(1)选择新造用材林基地 30亩,套种绿化苗木, 建立针阔试验 园。(2) 选择已完成绿化苗木套种任务、现在为用材林幼林30亩,建 立抚育间伐试验园。(3)选择用材林中龄林 30亩,建立毛竹、用材林混交林试验

13、园。(4)选择新造用材林纯林 15亩和用材林中龄林 15亩作为对照 园。2、绿化苗木套种方法设置不同比例、不同树种。与目的树种比 分别设置为1:1、1:2、1:1.5,树种选择常用绿化树种如香樟、冬青、 木荷、喜树等3、用材林、毛竹混交林的设置不同的初始密度,其中毛竹每亩 数量分别为30、40、50株,混交方式采用点状、带状、块状等。4、与对照园比较分析,计算前期投入收益比,并按相同类型的 毛竹林进行资产评估。5.2技术路线:本项目拟采取的技术路线见下图项目申报|抚育间伐试验园 绿化苗木套种试验园针、竹混交林试验园套种比例、树种、方式投入与效益分析间伐时间、强度投入与效益分析套种比倒、討间、方

14、式毛竹林改造技术绿化苗木套种技术总 结,效益分析用材林效益分析针竹混交林技术、毛竹林改 造技术总结效益分析“三循环”套种技术总结与效益评估V5.3组织方式与课题分解本项目由德清县三农绿化苗木专业合作社承担,公司成立项目组, 具体负责实施。栽培技术不足部分可向省林科院、浙江林学院、市县林 业技术部门有关专家咨询。项目组制定试验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进行田间布置,调查总结和数据分析,项目申报和总结评审。公司主要负 责人担任课题组主要成员,全力协助课题组其他成员开展工作,保证课题经费落实并专款专用,经费不足部分由公司内部调剂解决。公司财务部门做好项目独立核算,并协助做好项目的投入预算与效益评估。项目组人员实行具体分工,通力合作,以共同完成本项目的试验内容6计划进度安排1、2008年1月至7月:准备技术资料,开展技术咨询,申报项目,拟订工作计划;用材林营造,前期抚育,绿化小苗培育。2、 2008年8月至2009年3月:选择建立试验园、对照园,进 行各配置试验。3、2009年4月至12月:试验园抚育管理,试验调查,效益分 析。4、2010年1月至12月:技术总结,效益评估,组织专家评审。7现有工作基础和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