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考试题库及模拟押密卷13(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7969358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4.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考试题库及模拟押密卷13(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考试题库及模拟押密卷13(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2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考试题库及模拟押密卷13(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2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考试题库及模拟押密卷13(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2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考试题库及模拟押密卷13(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考试题库及模拟押密卷13(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考试题库及模拟押密卷13(含答案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考试题库及模拟押密卷(含答案解析)1. 单选题德育过程是教育者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其中的主要矛盾是()。问题1选项A.学生道德认识深与浅的矛盾B.学生道德认识多与少的矛盾C.学生道德认识正确与错误的矛盾D.社会道德要求与学生自身品德基础的矛盾【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就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的矛盾,它的实质是社会矛盾在德育过程中的反映。2. 单选题近代教育史上,高度评价教育对社会、对人发展的作用,并把教师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职业”的教育家是()。问题1选项A.夸美纽斯

2、B.洛克C.赫尔巴特D.杜威【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各著名教育家所提出的观点。夸美纽斯把教师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3. 单选题上课时学生能够边听讲、边做笔记、边思考。这种现象所体现的注意品质是( )问题1选项A.注意广度B.注意转移C.注意分配D.注意起伏【答案】C【解析】4. 单选题美国教育家布卢姆所倡导的形成性评价旨在( )问题1选项A.对学生进行甄别排序B.诊断学生的学习基础C.考查学生学习的终结效果D.改进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答案】D【解析】5. 案例题简述培养助人行为的方法。【答案】(1)提高助人报酬,摩根和帕克认为,帮助别人时要付出的代价和可能得到的报酬之间的关系,是人

3、们在决定是否做出助人行为时所主要考虑的,随着助人报酬的提高,助人行为的发生率提高。(2)将社会规范内化。个人将利他的社会规范内化为个人的規范形成道德义务感、社会责任感、信念和价值观,从而推动个人做出助人的行为。6. 案例题压力事件的应对方式有哪些?【答案】(1)根据应对方式的针对性,应对方式分为对抗、淡化、自控、求助、自责、逃避、计划和自评。(2)根据应对方式的目的,应对方式分为两种:一是改变应激源或个体与应激的关系,二是改变自我面不是改变应激源。(3)根据应对方式的表现形式,有积极的认知应对、积极的行为应对和回避应对三种。7. 单选题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 )问题1选项A.兴奋和泛化B.

4、兴奋和抑制C.集中和抑制D.集中和泛化【答案】B【解析】8. 案例题教师劳动创造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答案】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从总体上来讲,主要表现在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规律。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1)因材施教。(2)教学上的不断更新。(3)教师的“教育机智”。9. 案例题观察是知觉的高级形式,【答案】正确。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观察是人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观察作为一种有意知觉,在开始前需要提出目的,拟定计划,并按照一定目的与计划的要求去组织自己的知觉活动。10. 单选题学习“圆的初步认识”时,老师设计了一个情景问题:如果我们班的同学在

5、操场上玩个游戏抢红旗。我把一面小红旗插在场地上,口令发出后,大家一起去夺红旗,全班同学该怎样站位才最为公平合理呢?这个问题的设计体现了哪一教学原则?( )问题1选项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答案】C【解析】11. 单选题“情人眼里出西施”说明人们对一个人某方面的特征形成好的印象之后,还会把这种印象扩展到对其别的特征的认知上去。这种现象属于( )问题1选项A.刻板印象B.首因效应C.晕轮效应D.投射倾向【答案】C【解析】12. 单选题杨华最近对学习、娱乐没有兴趣,觉得生活没有价值和意义,常常感到前途悲观,情绪低落、沮丧、失望和无助。他的这种消极情绪属于(

6、 )问题1选项A.抑郁B.悲哀C.焦虑D.恐惧【答案】A【解析】13. 单选题“莲出于污泥而不染”这个比喻说明了人具有( )。问题1选项A.差异性B.社会适应性C.自然性D.主观能动性【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遗传、环境和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只是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或条件性的因素,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才是其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莲出于污泥而不染”正是说明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作用。14. 单选题“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种情绪状态属于( )。问题1选项A.心境B.应激C.激情D.热情【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情绪的分类。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

7、,带有弥散性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在人的其他一切体验和活动上都留下了烙印,影响人的整个行为表现。所谓“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说的就是这种情绪状态。15. 案例题阅读下列案例,并回答问题案例刚接班,我就听说里有四位“女将”,人称“四大金刚”这不仅仅是因为她们个个都是“头儿”学生会主席、班干部,还兼做语、数、外三门主科课代表,而且她们四人“亲密无间”,组成一个小圈子,同学们对“四大金刚”意见很大。我问同学们:“为什么不向她们提意见?”几位同学瞪大了眼睛说:“她们手中掌握着大权,个个凶得不得了,谁提意见就没谁的好日子过。”为了解事实,我对她们的表现进行细心的观察,发现“四大金刚”确实有长处:对班

8、里工作敢管、敢抓,做事泼辣、果断、有点子;但她们也有许多缺点:圈子太小,以身作则不够,听不得不同意见,有时还营私舞弊,比如语文课代表,外语默写常常不能及时完成,全靠其他3个人在早读课上“帮”她堂而皇之地过关。我意识到,对这个小群体必须加以优化。我针对“四大金刚”果断地砍了“三斧头”。第一,抓住语文课代表默写作弊的事实在班级公开批评了她们;第二,另派一名同学协助语文课代表工作;第三,分别找这4位同学谈话,肯定她们的成绩,说明批评她们的原因,指出搞小圈子的危害。“三斧头”在班里引起了很大震动。同学们议论纷纷,“四大金刚”的心理压力当然很大。趁大家都在思考这一问题,我对4位同学逐一进行了家访。一进家

9、门,她们的反应几乎都很紧张,更没想到我在家访中能做这三件事:一是在家长面前称赞她们能发挥各自的优势,在班级工作中做出了出色贡献;二是征求她们对班级工作的意见,请她们谈谈怎样发展同学之间的友谊、怎样加强班集体建设等;三是对她们如何做好班级工作提出了具体而恰当的严格要求。她们紧绷的脸松弛下来,阻塞的思绪像闸门一样被打开了。她们不但积极谈建议。而且对自身建设也提出了许多改进措施。紧接着,我在班圾组织了“关于搞好班级人际美系”的主题班会,利用集体的力量教育她们。班会上,不少同学对她们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同学们的诚恳和期待使她们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她们都分别作了深刻的反省,最终得到了阿学们的认可。从此

10、她们的心胸变得开阔了,成了我们班名副其实的核心力量。问题案例中的“我”在班级工作中主要贯彻了哪些德育原则?试结合案例加以分析。【答案】案例中的“我”在班级工作中主要贯彻了以下原则:(1)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我”通过了解事实,对“四大金刚”的表现进行细致的观察,发现她们的优点和缺点。(2)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我”分别找四位谈话,肯定成绩,说明批评原因,并开主题班会,利用集体的力量教育她们。(3)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我”抓住作弊事实,公开批评,以纪律约束她们的行为。在家长面前表扬她们在工作中做出的出色贡献。(4)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我”肯定她们的优势及

11、为班缓做出的贡献,并为她们以后的班级工作及自身发展提出建议,引导她们自省,消除自身问题。(5)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16. 单选题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或个别特征的思维过程是问题1选项A.分析B.抽象C.比较D.概括【答案】A【解析】17. 单选题作家在头脑中塑造新的典型人物形象的心理过程属于( )问题1选项A.再造想象B.联想C.创造想象D.幻想【答案】C【解析】18. 案例题教育功能类型是如何划分的?【答案】(1)从作用对象角度,可分为教育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2)从作用方向角度,可分为教育的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3)从作用呈现形式角度,可分为教育的显

12、性功能和隐性功能。19. 案例题德育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答案】(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遂步提高的过程。20. 单选题“说明心理与行为产生的原因、分析心理与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所体现的心理学研究目标是()。问题1选项A.陈述B.解释C.预测D.控制【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心理学的研究目标。人的心理的产生、发展和变化,都必定依存于一定的务件,找出这些依存条件及其内在的关系和联系,才能对心理现象给予科学的解释。这是心理学研究的第二个目标解释心理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